思想道德修養與
㈠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的作用和關系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法律包含了最低層次的道德准則版。
2、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遠超過權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對某些事情也無法約束,還是要靠道德約束,但法律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3、道德約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約束是滯後的。也就是說只要當一個人已經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而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可以使人不去作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1)思想道德修養與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的主要任務:
1、積極推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
2、貫徹落實「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
3、教育和引導高職生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認識自身、認識環境、認識時代特徵;
4、對高職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
5、提高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評價能力,培養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6、引導和幫助高職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成才觀,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信念;
7、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㈡ 道德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思想道德修養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
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因其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置身於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其人生選擇尤為艱難。怎樣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
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
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全部內容的最後落腳點。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養不僅是指「道德修養」,而是涵蓋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綜合修養。修身律已,重視自我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自我修養在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精神,增強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的方法與途徑,為當代大學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階梯,實現了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目的
㈢ 思想道德修養與大學生成長 論文 1500字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大學伊始,我有幸參加了機電學院第十六期積極分子培訓班,聽了董嵩斌老師激情洋溢的有關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演講後,受益非淺。對於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我想來說點自己的體會。
我個人認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就是要多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向前輩們看齊!但這個不是誰能幫誰提高的,關鍵是看自身的悟性!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對那地痞流氓說破天,他也不見得能聽進去一個字的!
作為禮儀之邦,炎黃子孫,我們都有著講求文明禮貌和崇尚社會良好風尚的優良傳統。每一個人都應當有點謙讓精神和豁達氣度,多些社會公德意識。人際交往中坦誠相待,將心比心,不虛不假,言行一至,表裡如一,更要充滿愛心和奉獻精神,心目中有他人,善於考慮他人的需要,善於替別人排憂解難,以助人為樂,當別人遭遇不幸時,及時給予同情和安慰;當別人需要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幫助,才能建立起一種充滿關懷、信任、溫暖之情的.美好關系。
其實,心中憤怒不如休,何需經縣又動州,縱然費得千般計,贏得貓來輸掉牛(范仲淹語)。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忍讓,獻一點愛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處處美好,處處和諧,我們公民道德修養就會大大提高。
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還得做到日三省吾身。首先,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提高道德修養還要培養堅強的意志。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困難和煩惱是生來具有的。碰到困難要發揚百折不屈的精神,千方百計地解決困難。要忍得住,挺過去。否則,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
提高道德修養還要做到誠信待人。誠實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說假話。承認錯誤是認識錯誤的過程,是改正錯誤的機會。正直誠實的人知道羞恥,能夠把握自己。誠者有信,有信用就能得到幫助。否則,假話連篇,不能改過遷善。自欺欺人,不知羞恥。失去信用,得不到幫助。
提高道德修養還是做到寬容待人,與人為善。凡事要大公無私,不要貪圖功名。當社會或他人需要幫助時,要義無反顧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尊敬他人,敬則能使人保持醒覺狀態。這種醒覺的狀態使人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使人不恥下問,精益求精。豐富人的知識,能應付各種事物。否則,不能保持醒覺,自高自大,學識淺薄,就不能應付任何事物。
在今後學習生活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向偉大的黨組織靠攏,努力向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進發!我會自覺做到學不可已、志不可滿、驕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始終以先進黨員的要求來嚴格地要求自己,爭取能早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向黨組織作出匯報,能讓黨組織放心的接受我的請求,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提高道德修養,讓我們都成為有
知識,有文化,有修養,有作為的新一代年輕人吧!讓我們攜手共創和諧社會,美好家園吧!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思想上的匯報,懇請黨組織批評改正,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幫助我,考驗我!
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知識兩部分的內容。一、法律基礎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法學基礎理論、基本法律知識、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了解我國憲法和有關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規定,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法律基礎的學習重點在法學基礎理論部分,是法的產生、本質和歷史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作用、創制和實施;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與依法治國方略等。在基本法律知識部分,是我國憲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及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規定。在法律意識和控制觀念部分,是樹立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二、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主要內容: 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學習成才等方面的修養,樹立科學的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政治修養是核心,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重點,心理修養是基礎,學習成才修養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可以分為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養、完善人格三個部分。思想道德修養的學習重點,在適應轉變、健康成長部分,是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徵、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樹立科學的世界現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在樹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樹立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提高修養、完善人格部分,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培養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㈤ 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啥收獲
這門課程的學習已接近尾聲,回顧一學期以來的點點滴 滴,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我有許多寶貴的收獲,也有許多深切的感悟。 首先,就是態度。態度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而行動便決定著你的收獲。就其課程 本身來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課程,所要研 究的都是諸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這些抽象的理論。在一開始 接觸到它時,我總感覺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是遠離我的生活的,所以並未對它產生濃厚的 興趣,因而態度也不是很重視。但是,當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感到迷惘、焦慮,不知所措 時,我便嘗試著用書中用老師講過的一些話來引導、鼓勵自己,讓自己對今後的學習生活進 行思考而重新獲得了目標和動力。嘗到了它給我帶來的甜頭,我才逐漸意識到,這就是那些 我在平時學習中不以為意的知識的用途所在,於是我對它的態度也漸漸發生著改變。上課時 我坐的座位不斷的向前移,聽課時越來越認真,書上的筆記也越來越多...對它了解的越多, 就發現自己懂得的越少,於是我從心底里開始認可、接納並重視它。希望通過自己對它的認 真學習,可以更好的運用它來幫助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通過態度的轉變,我把對它的學習 由被動化為了主動,在學習中收獲了知識與快樂。 第二,就是參與。我是一個不太敢在眾人面前落落大方的闡述自己觀點或是展示自己的 人,並且對於類似的活動也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一直以來,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我樂於 參與的,就只是觀看每次課上或課間老師所放的課程所涉及到的視頻。但當我看到課上很多 同學在老師的引導與激勵之下那麼積極地舉手發言、提問,尤其是在後來觀看那次老師及一 些同學組織的精彩激烈的辯論賽時,我真的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一個人能否更好的成長, 要看他把自己至於怎樣的舞台之上。由於自己的膽怯與不自信,我放棄了一個又一個的舞台。 老師把課程設計的生動活潑,並用心良苦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參與的機會,然而我自己並沒 有好好的把握,沒有積極參與,利用這些難得的機會鍛煉自己。這使我感到遺憾,但同時我 也因此而下定決心改變這一局面,看到自己今後需要為之奮斗的方向。 第三,就是感悟。首先是學習方面:老師在課上曾呈現過許多的資料,有關於學業的, 有關於就業的,我看到這些,一方面為自己平時的虛度光陰而感到懊悔,一方面為自己以後 的出路而產生危機感,從而堅定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的信心。其次是生活方面:學習到怎樣 做好平時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意識到要注意勤儉節約、孝敬父母,另外還懂得要知法、 守法,碰到身邊違法的事情如何正確的維權或是調解。再次是愛情方面:老師上課時講到的 馬克思與燕妮的真愛故事以及柏拉圖與蘇格拉底對愛情的感悟,對我觸動很大。引導我樹立 追求真愛,珍惜幸福的正確愛情觀,把愛情融入理想,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 此外,一個人在成長成材的道路上並非只有鮮花,因而要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在生活 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 大學的生活是豐富人生的一種歷程,為成長提供廣闊的平台,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 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重要。相信 我從這門課中汲取到的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的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一定會使我的大學 生活豐富而精彩!
㈥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復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制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理解人生觀內涵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論文
轉眼間我們就已經踏入大學的校門,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人生的理想將在這里確立,未來的發展也即將在這里得到奠基,所以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來爭取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自己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大學是一個新環境,注重的就是獨立思考和生活,無論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判斷和選擇。因此,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方法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但獲「知」並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在學過這本書以後,我想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能在以後的生活工作的取得更好的成就。青年一代的我們要爭取成為「四有」新人,所以我們應該在大學中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嘿嘿 我自己做的 也是要交作業的
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
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點。馬
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第603頁)「人們」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由於各人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其
他社會條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異。他們的活動,或者遵循或者
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不同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各不相
同。要研究歷史的發展,必須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基礎
上,探討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根本觀
點出發,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人,或者具有
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思想動機決定歷史的發展。這
種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是反科學的。
唯物史觀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
在和發展的基礎,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從而確認作為物
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
造著自己的歷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最終決定作用。正是他們的生
產斗爭和包括階級斗爭在內的各種社會斗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馬
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具體
地說:(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
擔者。他們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創造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
並為政治、科學、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停止了
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要滅亡。必須充分估計創造物質財富的人
民群眾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作用。(二)人民群眾在精神財富創造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分離,剝削階級壟
斷了科學文化,勞動人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聰明才智受到很
大的壓抑。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身於剝削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
子往往成為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歸根到底要以人
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基礎。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科學
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明、藝術創
作是勞動人民親自製作和創造的,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許多發明家、科學
家、文學藝術家,直接為人類創造了重要的精神財富。(三)人民群眾是變
革社會的決定力量。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通過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反
對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來實現。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盡
管在革命斗爭中有過挫折和失敗,但它們始終是各自時代社會變革的決
定力量。在新興的剝削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中,革命的主力軍仍是勞動者
階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
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
農民為它爭得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5頁)強調人民群
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並不意味著對傑出人物作用的否定。但馬克思
主義認為,偉大人物發動的重大歷史運動,不僅要考慮人心的向背,而且
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眾的斗爭相結合。
㈨ 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是什麼關系
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①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
掌握科學知識和文史知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於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缺乏科學文化修養,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惡難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②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
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重視思想道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有助於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知識文化修養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為社會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難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會。
一個真正有科學文化涵養的人,同時也應該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堅持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才能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