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大學的樹立怎樣道德觀

大學的樹立怎樣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1-12-23 12:32:42

A. 談談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道德觀與法律意識

論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摘要: 法制觀念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觀念,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是思想最為活躍、接受新事物最為迅速的高智能知識群體,其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會有更深刻的時代烙印,呈現出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然而,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就此現象,大學、社會以及我們大學生自己應該如何增強法律觀念,維護法律權威那。關鍵詞:普法教育,思想氛圍,教育改革,法制權威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在大學生培養法律意識是多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如「法律虛無主義、工具主義」、「有權就有錢,錢大於法」等錯誤認識,影響著對當代法律制度的實質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正確認識,自覺不自覺地對現代法律意識的導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觸。 正如「硫酸傷熊」案當事人劉海洋(清華大學學生)所言:「我們上大一就學了《法律基礎》課,學了民法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獵殺野生動物違法,但用試劑燒傷動物園里的動物是不是違法就不清楚了……」 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廣州市司法局的吳雲南等同志對廣東全省49所普通高校進行了調查,結果讓人震撼,1981—1998年,這49所普通高校曾有違法和犯罪的學生626人,約占同期在校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二。浙江嘉興市秀洲區人事勞動保障局兩名公務員2003年4月3日下午在辦公室里遇刺。警方確認,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時年22歲,是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應屆畢業生。原來,他在該區公開招考公務員中,已通過筆試、面試,但健康檢查不合格,未被錄用。因情緒悲觀,產生報復念頭,遂遷怒於人事部門的招考人員,最終導致行凶殺人。但這種現象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從根本上說,應該從思想教育層面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一)進行普法教育:學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學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老師也應該改善教育手法,多舉一些案例,通過實際案例來教育學生。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來,讓學生在假設的環境中了解並利用法律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或者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且還應該在假期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三)社會和學校應加強法制氛圍的製造: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加強社會注意榮辱觀的教育,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氛圍,進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要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新環境,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最後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從而讓大學生自覺學習法律知識,維護法律權威

B. 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

經過近十多年的艱苦的艱苦奮斗和寒窗生活,我們終於來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家長、親戚和朋友給了我們殷切的希望;同時,社會把我們大學生看成「天之驕子」,看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給我們寄予了重任。作為「時代驕子」、「天之驕子」我們究竟還應該不應該在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加強自己內心世界的修養?我覺得是對當代的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積極而又審慎思考和回答的一個問題。 從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當今的世界是個經濟、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界,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又出現了許多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貪污腐敗現象,「拜金主義」有所抬頭等,這些社會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對生活在大學里的大學生產生了一些影響,某些錯誤的輿論導向,對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內心世界的發展也同時產生了不良影響。生活在「象牙塔」的部分大學生受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價值觀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部分大學生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頗有點「急功近利」,認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應該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他們往往忽視了「社會價值」的存在。 當前困擾部分大學生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首先,部分大學生對改革深層次的疑慮與隱憂有所增加。與改革的成就相伴的另類現象是趨於形成固定格局的收入兩級分化、失業下崗、競爭失序等不良現象的增多,這直接導致部分大學生對改革負面評價的增加,並產生一些深層次的隱憂,因而對改革的前景持觀望和說不清的態度,甚至有的大學生認為前途渺茫。其次,社會公德狀況不盡如人意,並存在許多新的道德困惑。部分大學生認為深層次的道德觀念和具體行為選擇之間存在著差異。即對公德賦予了很高的價值,強烈要求改善社會公德,但對自身的道德實踐卻缺乏同樣嚴格的要求,對現實中反道德行為標准表現出無可奈何、默認,甚至主動接受。加上由於社會對一些現象不能做出明確的道德評判,直接影響部分大學生行為的選擇和道德的困惑。理想信念與困惑並存。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能找到馬克思主義與鄧小平理論的內在聯系。在思想意識領域,近年來流行的「淡化理想」、「拒絕崇高」、「告別主義」,」改變話語」等思潮,對青年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呢,應該從那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呢?主要有: 一、合格的政治素質 大學生合格的政治素質,首先要求具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這是我們從事的社會主義事業對大學生的首要的要求。大學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熱烈的時期。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前進就有了充足的動力,人生發展就有了正確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現階段則要樹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質,還要求大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C. 當代大學生應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

一、正確的世界觀
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地反映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世界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觀的定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世界觀。其他哲學體系,包括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也蘊涵著一些正確世界觀的具體觀點。
3、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學好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1、人生觀的定義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
2、人生觀的要素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學和人生觀的關系
人生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人生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4、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①關於人生目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②關於人生態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③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三、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科學地反映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的價值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恰當地進行價值評價、合理地作出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問題的根本觀念和具體觀點組成的思想體系。
2、價值哲學和價值觀的關系
價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價值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①關於價值定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是客體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②關於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持「兩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③關於價值評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有些價值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人不必干涉;很多價值觀點具有正誤之別,「人參、罌粟,必有一害」,理應明辨是非。
四、正確的法治觀
1、法治觀的定義
法治觀(包括法制觀)亦稱法治觀念。法治觀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法治觀是科學地反映法律本質和重視法治作用的法治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注重法治思維、採取合法手段,維護正當權益。正確的法治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2、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①關於法律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②關於法律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義性、完備性)是相輔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
法治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條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
①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②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③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④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五、正確的道德觀
1、道德觀的定義
道德觀是指人們對道德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道德觀是科學地反映道德本質和重視德治作用的道德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境界,維護道德尊嚴。正確的道德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2、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①關於道德的本質,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調整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②關於道德的作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3、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D. 怎樣樹立正確的大學道德觀

多上課少泡妞, 不上網 多看書。
(沒人做的到)

E. 求一篇「大學生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小論文1200字

現在的人們都注重講文明、講素質,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在我們日常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道德,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講道德,就因為如此,我們 就更要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在我的周圍曾經發生過兩件事:一件是在一個商店裡,一個年輕人因買東西 與售貨員發生了爭執,年輕人惱羞成怒,拔出刀子,對著售貨員就是一刀,售貨 員倒地。有許多的圍觀者看著行凶者揚長而去,當時正值學校放學時間,學生路 過此地,小小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另一個事情是:我縣里一個木工,在做工回來 的路上遭遇車禍,生命垂危,司機溜走,木工被路人送往醫院,在治療過程中, 木工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變賣了家裡值錢的東西後,還是交不起醫療費,無力在 治療。此事公開後,在社會上掀起了捐獻的熱潮,病人得以繼續治療。這兩件事 表現了人們兩種不同的道德觀: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是他人有難,傾力 相助。同時也說明了人們的道德意識還有待加強。因為加強了道德意識,就等於 提高了生命質量。 那麼什麼是道德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 置身於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就拿我自己說吧,在家裡要和父母等親人一起生活; 在學校里要和老師、同學一起學習;在社區里要和街坊鄰居生活在一起;我們外 出購物、乘車、乘船,到看電影看電影,或者到其他一些公共場所去,進行各種 各樣的社交活動,也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在這些社會活動的過程中,人們的想法 不會總是一致的,有時還會發生矛盾和沖突。人們想在社會生活中相處的融洽, 過得幸福、和諧,就需要對這些矛盾和沖突進行解決和調整。就要遵循一定的准 則,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和行為作出是與非、善與惡、榮與辱的判斷,來 規范自己的行為。試想,如果人們在生活中,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麼,整個社 會的秩序就會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這種依靠人內心的觀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的 要求來維系,要求人們共同遵循的社會生活准則,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觀念, 一種規范更是一種需要億萬人民付諸行動的實踐。作為一 個中國公民,應該樹立怎樣的道德觀念呢?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 儉自強, 敬業奉獻就是對一個中國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們只有掌握了這 些道德要求,才能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 做的;什麼是應該提倡的,什麼是不應該提倡的。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選擇自己 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在網上看到一篇使我感觸頗深的文章,文章這樣寫道: 「在生活中,常可以 看到一種現象:有人在抱怨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同時,自己也在亂扔垃圾;有人在 指責別人對自己禮貌謙讓時,自己卻對他人不客氣;還有人感嘆人情冷漠,但是 遇到別人幫助的時候,他卻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 會說:大家都這樣,還是隨大流吧。那些小事,何必認真呢?等社會風氣好了, 我自然也會做到。 」我看到這篇文章時在想,等到社會環境好了,大家都講道德 了,自己再講道德,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良好的社會環境不是等來的,要 靠每一位公民來創造,講道德守法紀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曾經問過 別人: 「我很想從我做起,可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做。 」別人告訴我,講道德做起來 並不難, 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比如看到自來水龍頭正在嘩嘩流水的時候, 你可以隨手將它擰緊;看到電燈開關無人關閉時,你可以隨手把它關掉;當老人 和小孩遇到困難的時候, 你可以盡量為他們提供幫助;看到一個費塑料袋污染環 境的時候,你可以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筒裡面。總之,只要你留心,就能為創造 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是一名大學生, 最近老受這樣問題的困繞, 關於道德的, 不論是在中學, 大學,小學,書上都有思想道德的學習,怎樣做人做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 多人,很多時候,很多事,彷彿於道德背道相持。舉個例子:公交車上看到小偷 偷東西,你會選責怎麼做,舉報他還是沉默,我想舉大多數人會選責沉默,不是 嗎?難道這樣我們就不道德了, 還是什麼?我也知道書上面是一個標准,道德在我 們心中自有數, 這個標准讓我們做人做事都有了准責。但是我們即然知到有這么 個准責,但我們為什麼不舉報,還是我們真的不道德?還是我們向好的方面做的 態度都沒有, 還是甘願自己在道德上迷失,麻木!就算自己以候輪為小偷? 還有 人是社會的人,我們在生活中的每個動作,言語都會對別人造成一定影響!人之 初,性本善,我們罵人,打架,說話還有動做,習慣都會直接間接對別人造成影 響!小孩子不懂事, 特別是我們身邊的小孩子,也會學到我們壞的方面.他們沒有 自辯的能力,我們對他們造成壞的影響。就算成人也會從壞的東西,壞的環境學 到壞的東西!我有錯,還是我不道德,還是我應該受到道德的頃責!我該改嗎?但 我想我也改不了,正確的道德觀是什麼,也怎樣看待道德!道德影響一個人的自 身發展嗎 ?還是道德越高的人越容易成功,還是遵守道德底線,還是我們應該在 意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不是一種永恆的理念,不是千古不變的信條。但是一種觀念的養成,需 要長時間的努力。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 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F. 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道德觀.人生觀.法制觀

道德:弟子規,你是在接受不了的「迂腐」就摒棄,大部分會受益;
人生:要麼死,要麼好好活著。
法制:自由與約束本就是博弈。
毛爺爺鄧爺爺都告訴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

G. 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道德觀

「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珠璣名言。現在社會生活專是多樣的,我們大學屬生的課餘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自由,但不論怎樣選擇,都不能背離做人的底線,都不能顛倒是非,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以今天你「性」了嗎為每天的必修課?。你可以說性,因為性也是正常人的話題,可是,滿嘴的性事、性文章,在這個道德需要修復的年代,說真的--很讓人看不起了!畢竟,含蓄與道德觀念還是國家得以存在的主旋律。

所以,大學生應該以誠信樹人,在學校不失信於同學、老師,將來走入社會才能保證不失信於人民、社會和祖國,才能做一個誠信而不忘義的社會主義新公民。

所以,在加強文化提煉的同時,再需加強做人的美感積累,才是當務之急。

我們需要經濟效益,但我們更需要長遠的眼光和一點務實的文化主義。如果我們想走得更遠的話。

H. 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

您太有幽默感了!這個題目適合寫本書、或一套書。但這個題目有些問題,三項內容不是並列關系,人生觀包括:法制觀、道德觀。當然還包括:愛情觀、金錢觀等等。
法制和道德都是協調人類行為規范的,法制是:低層次的、強制的。道德是:高層次的、由輿論等方面約束的。先舉個例子:有位省級高官,女兒在美國讀書,和好幾個人擠在一間很小的房子里,媽媽到美國看到後很傷心,回來跟爸爸訴苦,爸爸就讓人在美國給女兒買了套房子,當然爸爸還有些別的事情,事發後爸爸被判了刑。這位高官是南開大學的高才生、智力水平肯定不低,那麼是法制水平低嗎?也不見得。我們沒犯這樣的錯誤,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沒這樣的機會!人生中有很多誘惑,要擋得住,就要不斷修行,正如《非誠勿擾2》里葛優說的:人生是場修行。這話為什麼精彩呢?因為我們普通人的理解:人生應該享受。享受是沒錯,但沒有修行,享受就沒了根基。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每年都要評三好學生,就是: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學校大多是按學習成績評了,為什麼呢?我想學校並不是不重視德育教育,而是道德水平很難比較。所以回顧我們國家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的教育現狀,都是強調學習成績!從小我的夥伴里就傳這樣的話:有出息的孩子就要考上清華、北大。當然德和智是不矛盾的,強調學習成績沒有錯,但忽視了德育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方面,孩子的成長就會有隱患。
我感覺人生觀的確立是個很長的過程,大學階段是個開始,因為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還是相對單純的,畢業後,要面臨:找工作、找對象、在職場打拚、結交新的朋友等等。會看到高尚的、醜陋的等等五光十色的東西,只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才能明白,所以到中年時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可能更為常見吧。
最後就這個題目:應樹立怎樣的人生觀?我感覺:人生觀有很多種,很難說那種對?那種錯?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成功的道路有些必經點是不可跨越的,比如:誠實、正直、勤勉、好學、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等等。

I. 大學生應該有怎樣的道德觀

大學生和諧道德觀以和諧為第一要義,即大學生個體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形成與人之間道德關懷的氛圍、相互合作的和諧關系;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觀。

熱點內容
法院案件裁決 發布:2025-05-09 05:21:00 瀏覽:150
律師的編制 發布:2025-05-09 05:10:37 瀏覽:444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