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為什麼重要

道德為什麼重要

發布時間: 2021-12-23 16:22:11

㈠ 為什麼道德修養也是重要的

道德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同時也指那些與此相應的人們的思想、行為和活動;道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也反映個人的思想覺悟、精神境界、文明教養以及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道德通過對人們行為的善惡評價來反映現實世界,人們把一切符合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稱為善;反之稱為惡,並區別善與惡的等級,它糾正錯誤的方式是通過輿論譴責、本人「良心」等制約,抑惡揚善,祛邪扶正;道德能夠通過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的信念,使人們潛移默化,並在不知不覺中改過向善,不但可以使人們不再違法犯罪,而且可以使人們不再萌發違法犯罪的動機.。
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需要道德修養;二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道德修養;三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道德修養;四是發展科學技術需要道德修養。

㈡ 人為什麼要道德

人的道德觀支配著人的行為,所以在交流上產生了許多沖突。研究和掌握他們道德觀念的形成發展和判斷標准,研究和掌握他們的行為活動規律,研究和掌握他們的行為同他們的道德行為的內在聯系。從而有助於了解兩國人民之間的道德觀念差異,從中尋找出解決辦法。

㈢ 品德為什麼最重要

沒有良好的品德, 你將永遠無法真正得成功。 今天談論品德已經過時了。可是任何人身上都沒有比品德更重要的東西。 品德是由那些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所構成的,這些標准和准則可以作為你的生活指南,能使你的生活充滿意義和深刻的內涵。它們賦予你一種內在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這種辨別力並不是以法律或行為規范為准繩,而是建立在「你是哪種人」的基礎上。它們包括如正直、誠實、勇敢、公正和寬容等特點---這些特點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一次次必要的艱難選擇而形成的。 像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 ·傑斐遜這樣傑出的人物都清楚地表明了他們的信念:我們只有把品德作為生活的基本准則,才能體驗到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自由,你首先必須做一名更有責任心的雇員。要創造幸福的婚姻,你首先得做個珍視愛情、豁達、可靠和值得信任的人。

㈣ 道德的重要意義

道德的重要意義就是不欺負人不騙人,努力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

㈤ 為什麼需要道德,道德的重要性!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首先是人的自身利益的自覺。無論如何,在一個社會中,行善總比版作惡好,當個權好人總是比做個壞人更受人尊敬。人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一般遵循當下的道德規范行事。人正是通過在社會中的道德體驗逐漸認識到道德的價值和意義,並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觀。具有個人特色的道德觀往往是符合當下大潮流的道德觀的,這便於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

㈥ 為什麼道德修養也是重要的

首先,講好這門課要有一個別開生面的開頭,引出這門課的重要性,引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性,引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引出做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的重要性。我是從分析「德與才的關系」關系入手的。
講這個問題可用一些名人名言,也可結合一些典型事例,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德之重要性,並且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僅遵紀守法,而且要處處踐行美德。
我講這個問題時總是從一封信開頭。每當有新生入學時,我上的第一節課就是給學生讀一下這封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鈉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新教師來校報到,他都會交給新教師一封信,信上寫著:「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人類所不應當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人們槍殺。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於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這位飽受折磨,從死亡邊緣中掙扎過來的校長幾乎用生命喊出教育的真理:「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這門課的任務就是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人性的人。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培養一個人的知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人性、德性,否則就是為社會培養了一個危險物,正如羅斯福所說,培育一個人的知性卻沒有培育他的德性,等於是給社會創造了一個威脅性的存在。(舉例:比如馬加爵等)
但丁: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關於這個道理,中國古代許多人也都做出了精闢的概括,比如孔子的君子小人論、荀子的人才標准論,還有司馬光也對德與才的關系作了精闢的論述:「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還有很多名言名句)
這個問題就是要講清「德」之重要性。然後引入正題,引入我們這門課。

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緒論共分四節:適應人生新階段、肩負歷史新使命、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課有特點和作用。

緒論的重點、難點和創新就是第三節「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本書的統領和主線
為什麼「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本書的統領和主線」?可以從以下四點來理解:
(1)這是由於這門課的性質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神實質相一致決定的。
A、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人們進行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時的心理標准,知榮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之本,是個人優秀品質形成的前提條件,也是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的前提。
B、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引人們把具體的個別的榮辱事件、榮辱感覺上升到榮辱觀的高度,有利於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的培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生動集中地體現了上述四觀,並貫穿著愛國主義、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科學精神、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要求。
C、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科學精神的結合;體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主導價值導向;是人們行為價值判斷的根本尺度。
可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是《基礎》課的基本要求,二者是一致的。
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胡錦濤同志著眼於推進黨和國家的事業,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的「八榮」,是從肯定的方面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精闢概括,它適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集中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包括法治觀);其中的「八恥」,是從否定的方面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深刻闡釋,它切中時弊,揭露了種種社會丑惡現象。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既反映了時代精神,具有時代特點;又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民族特點,同時還體現了法治精神,實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與時俱進,以及德治與法治的相輔相成。
(2)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新概括,
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

A、適應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引起人們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多樣化,使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各種思想大量涌現、多樣並存,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盪的復雜局面。同時,市場經濟自身的弊端,也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是非不明、美醜不辨、榮辱不分,見利忘義、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時有發生;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損害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面對社會存在出現的新變化、新情況,迫切需要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面對道德建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教育,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B、 實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與時俱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對於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二條,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要求。(老「五愛」)
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四條,把「五愛」調整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新五愛)
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把「五愛」提升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並對「三大社會領域」(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道德規范進行了系統論述,比較清晰地勾畫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整體結構。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進一步概括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內容。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認識成果,創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要求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原則、基本要求和規范結合起來,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內容作出了高度概括。「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四榮四恥」既承續了「五愛」的基本要求,又賦予其鮮明的時代內涵,生動地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這「三榮三恥」緊密結合道德建設的重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體現了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注重效益與社會公正相協調的原則,強調了在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堅持了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是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豐富和完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3)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既反映了時代精神,具有時代特點;又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民族特點。
在我國古代傳統道德史上,以「仁、義、禮、智、信」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規范體系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它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兩千多年來的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巨大影響。所謂「仁」,是指愛人之心、仁者愛人。作為道德規范的「仁」,它要求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形成相親相愛的和諧人際關系。所謂「義」,是指正當、應該和適宜。作為道德規范的「義」,它強調個人對他人、對社會應當承擔責任和義務,要求人們依據道德義務來確立自身追求的價值目標,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時堅持「義以為先」、「義以為上」、「以義制利」,在生與義發生矛盾、不可兼得之時勇於捨生取義。所謂「禮」,是指禮儀、禮制和禮則。作為道德規范的「禮」,它是「仁」、「義」道德要求的具體行為模式,要求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禮,安心、忠實地盡其本分。所謂「信」,是指言守諾、行不欺。作為道德規范的「信」,它要求人們在人際交往中要真實無妄,不欺人欺己。所謂「智」,是指知識和理性。作為道德規范的「智」,它是對「仁、義、禮、信」等道德規范的理解和認同,要求人們掌握道德知識,增強道德理性,具有區分是非、明辨善惡的能力。
「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體系包含著超越時代的為人處世的基本准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古代儒家道德規范體系,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形成的,是為維護封建社會秩序服務的,其中難免含有集權專制、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等糟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仁、義、禮、智、信」內容上的合理內核,摒棄其封建性糟粕,並結合時代特點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加以發展,推陳出新,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具有了很強的民族性和歷史傳承性,呈現出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4)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根本要求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億萬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如何,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和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不斷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八榮八恥」把道德規范與人的綜合素質緊密結合起來,把思想道德品質與社會道德評價緊密結合起來,明確指出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高尚的、什麼卑劣的,什麼是必須提倡的、什麼是堅決反對的,對於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在思想上高度認同、在實踐中自覺履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要求,成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於廣大公民來說,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地從自我做起,在本職崗位上勤奮工作,通過各種形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權利與義務、競爭與協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發揚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集體主義精神,才能夠成為良好社會風尚形成的促進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尤為重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幫助他們提高分清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文明與愚昧界限的能力,引導他們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才能使他們形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優良品德,成長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從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執筆:前濤,人民日報)

第一章 樹立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本章共三節:
第一節講理想信念的含義及其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
第二節講什麼是正確的理想信念,大學生應該樹立什麼樣的理想信念;
第三節講如何樹立並實現正確的理想信念。

第一節 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本節首先要講清幾個概念: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信念。而後再講清理想信念的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含義與特徵
(一)理想的含義與特徵
理想: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和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理想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受社會條件的制約,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
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
理想具有實踐性。
(二)信念的含義與特徵
信念:信念是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的精神狀態。信念一旦形成,就會使人堅貞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
信念的多樣性和准確把握。
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人生目標的復雜多樣性。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理想信念是人生力量之源。
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統領內心世界,使其健康有序,使心靈充實安寧,避免內心世界的空虛和迷茫。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堅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會越高尚。
(二)理想信念與大學生
引導大學生做什麼人。
指引大學生走什麼路。
激勵大學生為什麼學。
堅定大學生的意志品質。
注意:在本節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即「理想信念」,如何來理解?(見培訓班上發的輔導材料)
第二節 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
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已任。
注意:本節要講清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之間的關系。
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理想當然是實現共產主義。
對於共產主義,一些人存有誤解,認為共產主義渺茫,共產主義與共同理想無關,更與自己無關,與現實無關。這是不對的。
共產主義是一種理想、一種學說、一種制度,更是一種實踐,需要千百萬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是統一的,其統一點就在於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在於現實的運動之中。
馬克思在論述共產主義及其實現時說,實現共產主義就是為了實際的目標採用實際的手段所要達到的最實際的工作,即現實的運動,就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也就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有改造現實世界的過程,而其中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都是理想實現的過程,都是追求並實現和諧的過程。對現實的每一步改造都是理想的具體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這一共同理想的實現就是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進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個人理想的實現又是為共同理想的實現做出的努力。

第三節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本節講如何實現理想。
一、立志高遠與始於足下
立志當高遠。
立志做大事。
立志須躬行。
二、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與曲折性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
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
理想的實現需要有獻身精神。
三、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
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意志條件。
勇於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本節要注意講清理想與現實、理想與實踐的關系。
其實,理想就是現實的,理想就在現實之中,就在腳踏實地的工作和實踐當中,就在辛勤的努力當中。離開現實和具體的實踐談理想,理想變變成了空想,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過去和將來就在現實之中,現實無論在什麼階段上都包含著過去和將來。對現實不滿的解決就是實踐,就是走向將來、實現理想。
一個人的志向固然要遠大,志當存高遠,但又必需立足現實,一步一步地去實踐,在實踐中克服困難,不斷向前,否則就只能是空想。所以說,理想信念問題既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有人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唯有實踐才是聯系兩者的橋梁。理想的實現往往要通過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曲折之路,有賴於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奮斗。只有實踐,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第二章 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本章作為教材的第二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第一章「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必然延伸和落腳點,即為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又是第三章的邏輯前提。即只有在建設祖國、報效祖國之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人生也才有價值。離開祖國、脫離社會主義建設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都是空洞的。
在整個教材中,這一章的創新點是最多的。與以往教材中「愛國主義」一章相比,在內容上有重要的發展和創新:比如對「愛國主義」進行了新的定義,增加了經濟全球化、國防觀念、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新內容。
本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以下兩個問題:
1、 關於全球化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和怎樣弘揚愛國主義的問題
2、 關於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弘揚民族精神問題

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本節的創新之處就是對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的規定
教材說,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概念是本章的一個亮點。本教材重新對愛國主義進行界定,與以往的解釋相

㈦ 道德是什麼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道德比知識重要

答非所問一下 說真的現在你有道德架不住別人沒道德 一兩個人有道德沒有用 大家都有才好 另外 道德決定人品 知識決定內涵 你覺得一個無知的好人 和 一個學識淵博的老陰逼 你更看好哪個?

㈧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同理可以看法律,違法者皆是以利益或自身目的為緣由觸及到的法律。
那為什麼法律存在,那你就可以往回推導,
國家為什麼存在,政府為什麼存在,管理者的意義何在,
為什麼要聯合起來制定這樣一個有型的條例
深奧之處可能要結合歷史與哲學及心理學討論,
但最最基本的我們可知的是大多數人對於被侵犯的厭惡遠大於侵犯時的喜悅(這個是可以證明的),由此衍生出的這樣一個人們聯合起來庇護自己的准則也不足為奇。
道德也是如此,不以違背道德之行對他人,則可以於道德制高點發出譴責。
若說出違背道德的懲罰,那就是譴責,
你若能忍受,那道德對你也就沒什麼約束力了。

㈨ 道德素質的重要性

人而無德,生而何益。
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都在更換主人。
民族的復興需要加強道德建設,不可否認,我們中有不少人帶有嚴重的劣根性。所表現出來的見利忘義,金錢至上,只顧個人發財,不管別人死活的行徑就是劣根性的表現。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表現在經濟國防科技這些硬實力上,還體現在國民的道德文化等綜合實力上。
道德是人性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如果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那麼我們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而言。
道德與善惡。為評價形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用以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行為活動的總和。
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謀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心債 發布:2025-05-09 05:41:41 瀏覽:878
法院案件裁決 發布:2025-05-09 05:21:00 瀏覽:150
律師的編制 發布:2025-05-09 05:10:37 瀏覽:444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