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家奇諾

法學家奇諾

發布時間: 2021-12-23 18:55:04

『壹』 歷史上的羅馬都有過哪些王朝

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佔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贊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系,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爾瓦
98年-117年圖拉真 (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 (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安東尼比約 (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可·奧勒留被殺,由親生兒子康茂德 (Commos)繼位。181年康茂德被殺, 安東尼王朝告終。後期帝國時期 181年 - 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君士坦丁一世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3世紀危機時期。塞維魯王朝(181年~20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 ,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62年~272年)。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及兩位副帝(凱撒)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米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基督教的迫害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專制,但卻選擇和基督教勢力妥協,並於西元313年公布米蘭敕令,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斗爭重新開始。 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狄奧多西一世( 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帝國覆滅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佔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詳見:網路「羅馬」

『貳』 注釋法學派的主張是什麼

注釋法學派 glossators 西歐世紀末到15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發展而產生的一支與神學法學相對抗的新的法律思想派別。該派以研究羅馬法為中心,並以義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university of Bologna)大學為中心,因而又稱義大利法學派或博洛尼亞法學派(the school of Bologna )。 產生背景 中世紀初期,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編纂的法律文獻,已很少為人所知,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學說匯纂》曾湮沒達幾個世紀之久。從11世紀末,西歐各國以義大利為中心,開始對羅馬法廣泛研究,因為羅馬法的適用不僅有利於以王權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加強,而且也為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提供了極為詳盡的規定。當時這種廣泛研究,意味著法學正從神學中分離出來。與此相適應,一個獨立的、世俗的法學家階層逐步形成。 研究內容 他們主要代表新興市民等級的利益,與代表封建制度的神學或教會法學家相對立。注釋法學派的出現和發展,同西歐近代大學的興起也有密切聯系。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是近代歐洲第一所大學,它主要就是從研究羅馬法開始的,並長期成為傳播羅馬法的基地。西歐其他國家和義大利其他地區都有學者到博洛尼亞學習羅馬法。12世紀中葉,在該校研究法律的學生有一萬多人。該校創始人就是前期注釋法學派奠基人伊爾內留斯(約1055~1125)。繼博洛尼亞大學後創立的一些著名大學也都將羅馬法的研究作為一門主要學科。 學派分類 根據研究重點或方法的不同,注釋法學派又可分為: 1.前期注釋法學派 (13世紀以前),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的伊爾內留斯、阿佐(1150~1230)和F.阿庫修斯(約1182~1260)。他們對羅馬法的研究,首先是恢復查士丁尼時代所編纂的各羅馬法文獻、特別是《學說匯纂》的本來面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一名稱就是他們首先提出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這些文獻進行文字注釋,以後發展為較詳盡的注釋,包括列舉注釋者之間的分歧意見、各方論據以及作者本人結論,為供適用法律規則參考的有關案例,為便於記憶而歸納的簡要准則和定義,以及對某一法律領域的論述,等等。阿庫修斯曾將大量注釋匯編成卷,因而被認為是前期注釋法學派的集大成者。 2.後期注釋法學派 (13世紀後半葉至15世紀後半葉),又稱評論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皮斯托亞的奇諾(1270~1336)和薩索費拉托的巴爾多魯(1314~1357)。致力於使羅馬法與城市法規、封建法、日耳曼的習慣法、教會法的原理相結合和同化,把古代羅馬法改造成現代義大利法,以便為實際的社會生活服務。使羅馬法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對羅馬法的研究已從注釋轉變為提出法律的原則和根據,建立法律的分析結構,促進判例法的發展。

『叄』 歷史分期 起止時間 主要人物 主要歷史事件 王政時代 共和時代 建立 帝制時代 繁盛 分裂

王政時政 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 托里斯·奧斯蒂呂斯王時期 武力征服阿爾巴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時期 實行改革,廢除氏族的權利,使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古代社會制度社會制度被破壞,完成了由氏族制度到國家的過渡。

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時期 王政時期的末代君主,殘暴被廢,羅馬進入共和國。

---------------------------------------------------------------------

共和時代 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

老布魯圖 廢除了王政時期最後一位皇帝。

小布魯圖 刺殺了凱撒。

大小西庇阿 滅亡迦太基的急先鋒。

馬略 實行軍事改革。

格拉古兄弟 實行土地等改革企圖削弱貴族勢力但失敗,卻激化了社會矛盾,為後來蘇拉、凱撒等人的上台埋下伏筆。

弗拉米尼努斯 重挫馬其頓,確立了羅馬在東方的地位。

米利烏斯·鮑路斯 徹底滅亡馬其頓。

斯巴達克斯 奴隸起義者重挫羅馬貴族階級。

蘇拉 羅馬終身獨裁者,後來神秘退隱。

克拉蘇、凱撒、龐培 前三頭同盟,瓜分元老院權利,奠定了羅馬帝國的基礎,經過一系列的斗爭凱撒勝出,成為羅馬終身執政官,後被暗殺。

屋大維、安東尼和雷必達,在凱撒死後組成後三頭同盟,後來雷必達推出,安東尼失敗,屋大維成為羅馬皇帝,建立羅馬帝國。

共和國主要戰爭:

維愛戰爭 前 406—396年
薩莫奈戰爭 前 343—290年
希臘戰爭 前 282—275年
第一次布匿戰爭 前 264—241年
第二次布匿戰爭 前 218—201年
第三次布匿戰爭 前 149—146年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300年~公元前197年)。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68年)。
前30年屋大維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

帝制時代 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53年(此為東羅馬帝國亡國時間)
建立: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

繁盛: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

分裂: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

建立:

儒略·克勞狄王朝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前16年起帝國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斷發生暴動。9年,羅馬將領瓦魯斯在鎮壓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以至於羅馬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之後屋大維沒有進行大的征伐,隨後的百餘年是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羅馬帝國是歷史上五個地跨歐洲,亞洲,非洲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在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強皇權,取消了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將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並制裁一切反對皇帝或是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由於提比略獨斷專行,和元老院關系緊張,他於26年隱退到卡普里島,並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在卡普里島。 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里古拉為帝。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軍隊擁立皇帝。卡里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國政,沉迷於娛樂活動。並喜怒無常,經常處死人或沒收財產。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騎為執政官。40年,他在羅馬演講鼓吹個人獨裁,並神化皇帝。41年,卡里古拉被近衛軍殺死。 卡里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有三個部門,即秘書處(掌內政軍事外交)、財務處(掌財務)及司法處(掌法律),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奧斯提亞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對外擴張方面,克勞狄又新征服了不列顛南部和茅利塔尼亞。54年,克勞狄被皇後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克勞狄死後,養子尼祿即位。尼祿是羅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國政,殘暴嗜殺,熱衷於娛樂、演戲、玩女人,以「偉大的藝人」自居。64年,羅馬發生大火,全城幾乎全部焚毀,尼祿反而在宮中吟詩歌唱,在大火過後又修建新宮,號為「金宮」。時流言尼祿放火以便建造新宮,尼祿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為替罪羊,大肆捕殺基督徒。由於尼祿暴政,各地反抗不斷,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巴勒斯坦更是爆發了猶太戰爭。此時,尼祿又到希臘進行長時間的藝術戲劇的巡迴演出,稱「希臘人是唯一能欣賞音樂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區的將軍加爾巴造反自立為帝,元老院立即承認加爾巴為帝,宣布尼祿為祖國之敵並判處死刑。尼祿在逃亡途中自殺。
四帝內亂期
加爾巴稱帝後,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泰利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3月,維泰利烏斯出兵與奧索爭奪帝位,奧索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了內戰。
弗拉維王朝
韋帕薌上台後帝國面臨危機,他首先鎮壓各地起義,其中70年,他的兒子提圖斯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城破後屠城搶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為了彌補財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稅率,提高行省的稅額,使他得到了足夠的錢來整頓軍事和內政。另外,韋帕薌統治時期大大加強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並授予許多行省貴族羅馬公民權,使行省貴族廣泛參政。 79年韋帕薌死後,兒子提圖斯即位。提圖斯為政溫和,在他任內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龐培城。提圖斯於81年去世,弟弟圖密善即位,傳言提圖斯為圖密善所毒死。圖密善專制獨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視元老院。對外擴張方面,圖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對達西亞的戰爭中兩次失利,不得不送禮媾和。89年,圖密善借口支持叛亂,處死了一大批元老顯貴,招致眾人不滿。96年,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
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
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推舉參與政變的前執政官涅爾瓦為帝。涅爾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權威得到 古羅馬廣場
一定恢復。但涅爾瓦相當不受軍隊和軍事統帥的歡迎。為了爭取軍隊支持,涅爾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選戰功卓著的日耳曼總督圖拉真作為養子,成功平息了軍隊的不滿。 98年,涅爾瓦去世後,圖拉真即位,他是第一個出身行省貴族的皇帝。圖拉真繼續執行涅爾瓦善待元老的政策,興建公共設施,並積極對外擴張,圖拉真時期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從101年起圖拉真就率兵入侵達西亞,至106年完全征服達西亞,設達西亞行省。圖拉真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宣布過123天的節,並建造圖拉真圓柱紀念。在105年,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北部,設阿拉伯行省。114年,圖拉真並入亞美尼亞,設亞美尼亞行省。圖拉真繼續東進,擊敗了帕提亞軍隊,於116年佔領帕提亞首都泰西封。當年年底,圖拉真兵抵波斯灣,他是羅馬統帥中唯一一個到達過此地的。117年,圖拉真病重撤軍,設亞述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個行省。臨終前宣布哈德良為養子。 圖拉真死後,哈德良即位。哈德良轉攻為守,放棄了圖拉真在東方征服的土地,在北部邊疆修建連綿的邊牆一加強防守。哈德良將元首制向絕對君主制過渡,以自己的意志為最高法律。並大力加強騎士地位,使其成為一個專門的官僚階層。他還設立元首顧問會,直接對他負責,執行他的指令,命令法學家編成《永久剌令》,作為帝國的法律基礎,加強行省羅馬化,縮小行省城市和羅馬的距離。但在131年,哈德良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過安息日和閱讀猶太律法引發了猶太人大起義,羅馬軍隊耗時3年,屠殺58萬猶太人,才把起義鎮壓下去,從此猶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138年,哈德良去世,病重時宣布安敦尼為養子。 安敦尼即位後,對外收斂邊境大體無事,對內勤政愛民與元老院關系良好。羅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161年,安敦尼去世。 安敦尼死後,帝位有兩個養子維魯斯和馬克奧里略繼承,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兩帝共治。馬克奧里略人稱「哲學家皇帝」,著有《馬上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闡述者。維魯斯則是一個平庸的人。兩人登基時,帝國邊境形勢嚴峻,帕提亞在162年入侵亞美尼亞,維魯斯經過四年苦戰才擊退帕提亞人。接著又爆發了瘟疫,大量羅馬人死亡。167年,日耳曼人又入侵,兩位皇帝不得不率軍征討,由於財政拮據,皇帝賣掉皇冠上的珠寶以籌集軍餉。169年,維魯斯去世,帝國又恢復了一個皇帝的局面。馬克奧里略為減輕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壓力,允許他們定居帝國邊境,這為以後的蠻族入侵埋下了隱患。175年,東方還爆發了將領卡修斯發動的叛亂。平定叛亂後,馬克奧里略又開始了對日耳曼人的戰爭,試圖吞並波西米亞,但在即將成功時,180年馬克奧里略病死軍中。羅馬已經開始衰敗了。

3世紀危機的開始
馬克奧里略死後,兒子康茂德繼位。康茂德放縱荒淫,政事都交給寵臣和近衛軍長官處理。182年,他的姐姐和一些元老試圖暗殺他,事泄後,他處死了參與暗殺的所有人以及許多無辜者。康茂德殘暴多疑,喜愛馬戲、摔跤等體育活動,自稱大力神轉世。並穿上角鬥士服裝,參加角斗。康茂德的統治引起人民不滿,許多人都密謀刺殺他,而康茂德變得更加乖僻暴虐。193年元旦,當康茂德宣布要以角鬥士裝扮擔任當年執政官時,他的情婦給他喝了杯毒酒,隨後就被近衛軍長官派來的摔跤手掐死。 康茂德死後,近衛軍將城市長官珀蒂納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納克斯不過是傀儡,當他想整肅軍紀時,馬上就被近衛軍殺死。珀蒂納克斯死後,近衛軍居然宣布將皇位拍賣,誰出錢多誰就可做皇帝。經過多人之間的競爭和討價還價,朱利安努斯以近衛軍滿意的價格買到了皇位。但朱利安努斯沒有一個追隨者,不過是個傀儡而已,行省軍隊更是對他不屑一顧。敘利亞總督奈哲爾率先自立為帝。接著潘諾尼亞總督北非人塞維魯造反,攻進羅馬,元老院轉而宣布塞維魯為皇帝,處死了朱利安努斯。塞維魯也將原來的近衛軍以叛國罪的罪名全部處死,並以自己的士兵組成了新的,更為龐大的近衛軍。
塞維魯王朝
塞維魯稱帝後馬上和已經稱帝的奈哲爾開戰,194年奈哲爾在伊蘇斯戰敗。197年,塞維魯又在里昂擊敗造反的不列顛總督阿爾拜努斯,從193年起的內戰結束了。塞維魯是軍人,習慣獨斷專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裡,將元老一個個撤下重要職位,以沒有文化的騎士代替他們。塞維魯的統治是以軍隊為後盾的,他大肆擴軍,將羅馬軍隊擴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並給盡一切手段籠絡軍隊,給軍隊發高餉,獎賞軍隊毫不吝嗇。塞維魯在軍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結束內戰外,還在199年打敗了帕提亞人,並入美索不達米亞。塞維魯將皇權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步,他的法學家稱塞維魯不受一切法律的約束,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國是他的財產。208年,塞維魯出兵不列顛,沒有取得多大進展,211年病重死於約克。臨終時對兩個兒子的遺言是:「願你們兄弟和睦相處,讓士兵們都發財,不要管其他人。」 塞維魯死後,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同時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殺了蓋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殺了他的弟弟以及同黨,他的妻子和岳父也被殺了,還有許多有名望的人。卡拉卡拉繼續塞維魯優待軍隊的政策,為了增加收入擴大稅源,卡拉卡拉在212年頒布卡拉卡拉剌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以羅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亞時被近衛軍殺死。接著,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是羅馬史上第一位不是元老只是騎士的皇帝。馬克利努斯繼位後在極其不利的條款下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又縮減軍費,導致軍隊不滿。218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了一場叛亂,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被殺。 米薩立她年僅13歲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羅馬開始女人當政的時代。埃爾巴伽路斯崇拜東方諸神,和元老院的關系不好。222年,由於埃爾巴伽路斯無節制的淫亂,米薩殺死了他,並立自己的另一外孫14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為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時,皇帝與元老院的關系有所改善。帝國邊境又爆發了危機,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3世紀危機的高潮
亞歷山大·塞維魯死後,軍隊擁立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為帝。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出身低微,遭人鄙視,以殘暴手段對待元老院和人民,結果在238年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衛軍殺死。接著,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隨後即位的戈爾迪安三世不過13歲,是近衛軍的傀儡。244年,軍隊選舉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舉辦了羅馬建國1000年的慶祝活動。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將領迪西烏斯殺死。迪西烏斯又在251年與哥特人的戰爭中戰死。繼位的高盧斯統治時又爆發了一場持久的瘟疫。高盧斯在263年又死於士兵之手。繼位的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不得不率領兩支大軍,一支在東部對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對付日耳曼人,這開了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的先河。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俘。在267年,東部的巴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此時羅馬帝國混亂到了極點,中央政權幾乎癱瘓,皇帝不但要面對外部敵人,還要鎮壓造反的軍隊和人民起義。另外軍隊不斷擁立新的皇帝,企盼更多的賞賜,賞賜不慷慨,皇帝就會被殺。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將軍人全部脫離其他職務,成為職業軍,又新設了一支後備軍,駐扎在米蘭,並以米蘭為帝國的軍事首府。改革後的軍隊其後成功擊潰了東哥特人的進攻。
伊利里亞諸帝
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後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殺死,克勞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敗了阿拉曼尼人,後來又擊敗了一支強大的哥特人軍隊,有「哥特徵服者」的稱號。克勞狄二世在270年死於瘟疫後,奧勒良即位,是他將羅馬帝國重新統一,稱號「世界光復者」。他在潘諾尼亞再次重創哥特人,結束了哥特人的入侵。接著又率軍東征,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俘虜了巴爾米拉的女王奇諾比亞,在273年將巴爾米拉城夷為平地。同年,奧勒良擊敗了高盧帝國的君主泰特里庫斯一世,將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重新並入帝國。在凱旋式上奧勒良展示了奇諾比亞和泰特里庫斯。為了加強防守,奧勒良為羅馬新建了一道長20公里,高6米的城牆,並放棄了達西亞,以便利用多瑙河天險防守。275年,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塔希圖斯為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塔希圖斯在位一年就被殺害,軍隊推出普羅布斯為帝,普羅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對高盧的入侵,並將汪達爾人驅逐出巴爾干半島。282年,普羅布斯被殺後,即位的卡魯斯在北方再次打敗日耳曼人,並進攻波斯,一度佔領了泰西封。283年卡魯斯暴死後,弟弟卡里努斯繼位。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敗了卡里努斯,成為了帝國的統治者。
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稱帝後,將元首制改為君主制。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的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形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里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在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克里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里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義大利、雷蒂安、伊利里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里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克里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 戴克里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的規模,增加軍團的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克里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克里先又實行新稅制,人頭稅方面,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面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面積征稅,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種行業征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克里先頒布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克里先還改變幣制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 戴克里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只佔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里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佔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布了米蘭剌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沖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於奔命,他採取了類似於戴克里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治巴爾乾和黑海地區,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義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下為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在經濟方面,他繼續戴克里先的政策,規定職業世襲和並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並頒布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面,君士坦丁廢除近衛軍,以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並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君士坦丁恐怖手段來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發上就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混戰,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後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台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並入侵波斯,佔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倫蒂尼安王朝
364年,多瑙河軍官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接著他把東部的帝國分給弟弟瓦倫士。瓦倫提尼安一世駐米蘭,瓦倫士駐君士坦丁堡。376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瓦倫提尼安二世繼位。378年,瓦倫士在亞德里亞那堡於哥特人的作戰中陣亡,隨後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奧多西與哥特人講和,允許他們在境內定居,參加軍隊和擔任官吏。他又讓西部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讓給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弗拉維烏斯·維克托父子。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在維也納被殺。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被殺後,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

『肆』 求關於注釋法學派的內容

注釋法學派 glossators 西歐11世紀末到15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發展而產生的一支與神學法學相對抗的新的法律思想派別。該派以研究羅馬法為中心,並以義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university of Bologna)大學為中心,因而又稱義大利法學派或博洛尼亞法學派(the school of Bologna )。

產生背景
中世紀初期,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編纂的法律文獻,已很少為人所知,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學說匯纂》曾湮沒達幾個世紀之久。從11世紀末,西歐各國以義大利為中心,開始對羅馬法廣泛研究,因為羅馬法的適用不僅有利於以王權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加強,而且也為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提供了極為詳盡的規定。當時這種廣泛研究,意味著法學正從神學中分離出來。與此相適應,一個獨立的、世俗的法學家階層逐步形成。

研究內容
他們主要代表新興市民等級的利益,與代表封建制度的神學或教會法學家相對立。注釋法學派的出現和發展,同西歐近代大學的興起也有密切聯系。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是近代歐洲第一所大學,它主要就是從研究羅馬法開始的,並長期成為傳播羅馬法的基地。西歐其他國家和義大利其他地區都有學者到博洛尼亞學習羅馬法。12世紀中葉,在該校研究法律的學生有一萬多人。該校創始人就是前期注釋法學派奠基人伊爾內留斯(約1055~1125)。繼博洛尼亞大學後創立的一些著名大學也都將羅馬法的研究作為一門主要學科。

學派分類
根據研究重點或方法的不同,注釋法學派又可分為:

1.前期注釋法學派
(13世紀以前),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的伊爾內留斯、阿佐(1150~1230)和F.阿庫修斯(約1182~1260)。他們對羅馬法的研究,首先是恢復查士丁尼時代所編纂的各羅馬法文獻、特別是《學說匯纂》的本來面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一名稱就是他們首先提出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這些文獻進行文字注釋,以後發展為較詳盡的注釋,包括列舉注釋者之間的分歧意見、各方論據以及作者本人結論,為供適用法律規則參考的有關案例,為便於記憶而歸納的簡要准則和定義,以及對某一法律領域的論述,等等。阿庫修斯曾將大量注釋匯編成卷,因而被認為是前期注釋法學派的集大成者。

2.後期注釋法學派
(13世紀後半葉至15世紀後半葉),又稱評論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皮斯托亞的奇諾(1270~1336)和薩索費拉托的巴爾多魯(1314~1357)。致力於使羅馬法與城市法規、封建法、日耳曼的習慣法、教會法的原理相結合和同化,把古代羅馬法改造成現代義大利法,以便為實際的社會生活服務。使羅馬法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對羅馬法的研究已從注釋轉變為提出法律的原則和根據,建立法律的分析結構,促進判例法的發展。

『伍』 烏塔的資料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我」在羅馬的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寫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後收拾好行裝、外出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談的是烏塔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細、准備之久,以及她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的想法;最後寫烏塔與「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課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方法來突出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1)在描寫中展現性格特點。語言描寫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這些語言表現了烏塔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體現了她在思想上的獨立。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很有特點。這個14歲的女孩雖然獨自在異國他鄉,但是能在旅館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動,自己收拾東西,按時外出遊覽,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烏塔做事很有經驗、從容不迫。(2)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一是和作者對比。作者寫了自己在青年旅館里「筋疲力盡」「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館」,而烏塔卻可以在旅館里「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二是和中國孩子對比。文中寫了中國孩子的生活,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卻在14歲的年齡獨自一人游歐洲。在這樣的對比中突出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並在閱讀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反駁」是指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邏輯」是指事物客觀的規律性。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烏塔認為愛孩子和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烏塔先是舉出自己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在長輩愛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可以單獨出門,然後說她不同意中國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認為作者的解釋是不合邏輯的。烏塔的話不多,但是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觀點鮮明,特別是她只有14歲就能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並能切中要害,這充分體現出,烏塔在生活上獨立的基礎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
(2)對詞語的理解。
愜意:這里是很滿意、很舒服的意思。
語塞:指不知怎樣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師生可以一起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的主要國家、著名城市,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本課的教學,教師應側重指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就課文的內容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並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首先,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後,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些內容反映了烏塔在生活上的獨立?一邊讀一邊找出相應的句段,並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然後再進行交流,並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烏塔這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可以通過讀好烏塔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
在學生讀懂課文之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就學習課文時產生的問題和想法談談自己的見解。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從中確定一兩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作為基本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確定的基本問題要抓住自立精神這一中心,如:烏塔的說法和做法好不好?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在討論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向烏塔學習並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遊,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3�課後,可以聯系本組語文園地中的習作要求,讓學生寫一寫「從《烏塔》想到的」;還可以讓學生把課文內容和課上討論的情況講給父母聽,聽聽父母的意見。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指導他們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在適當的時候排練演出

『陸』 羅馬帝國的歷史

羅馬帝國(Roman Empire)

(公元前27年—476年)

●官方語言
拉丁語、希臘語

●首都
羅馬;分裂後西部帝國定都拉文納,東部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

●政體
偽裝成共和的君主政體(元首制),後為君主制

●國家元首
羅馬皇帝

●政府首腦
有名無實的兩個同等權利的執政官,其中一為皇帝

●議會
元老院

●面積
鼎盛時期約 5,900,000 平方公里

●人口
估計 5,500 萬到 1.2 億不等

●建立時間
前27年,屋大維獲奧古斯都稱號

●滅亡時間
395年統一的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亡於1453年

●第一個皇帝
蓋烏斯·屋大維(前27年-14年)

●最後的皇帝
狄奧多西一世統一羅馬帝國的最後統治者。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西羅馬帝國的最後統治者,君士坦丁十一世東羅馬帝國的最後統治者

【概述】
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古書稱為大秦,是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理論上仍是共和制,實際上是一個專制的政體。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193年—476年兩個階段。前期帝國經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達到鼎盛。國家穩定、社會繁榮,被稱之為羅馬的黃金時期。後期帝國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395年)。西部在內憂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部帝國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史學家更多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歷史】

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共和國在馬略和蘇拉的爭權奪利中被削弱,緊跟著是凱撒對龐培的內戰。在這些動亂中,許多元老院議員陣亡、被處死、被謀殺或是自殺。元老院里充斥著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或可譯作「第一公民」)、最高統帥(Imperator,或可譯作「凱旋大將軍」、「大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以後的皇帝也有這些頭銜)。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前期帝國

●儒略·克勞狄王朝: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前16年起帝國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斷發生暴動。9年,羅馬將領瓦魯斯在鎮壓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以至於羅馬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之後屋大維沒有進行大的征伐,隨後的百餘年是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屋大維在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強皇權,取消了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將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並制裁一切反對皇帝或是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由於提比略獨斷專行,和元老院關系緊張,他於26年隱退到卡普里島,並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在卡普里島。

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里古拉為帝。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軍隊擁立皇帝。卡里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國政,沉迷於娛樂活動。並喜怒無常,經常處死人或沒收財產。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騎為執政官。40年,他在羅馬演講鼓吹個人獨裁,並神化皇帝。41年,卡里古拉被近衛軍殺死。

卡里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有三個部門,即秘書處(掌內政軍事外交)、財務處(掌財務)及司法處(掌法律),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奧斯提亞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對外擴張方面,克勞狄又新征服了不列顛南部和茅利塔尼亞。54年,克勞狄被皇後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克勞狄死後,養子尼祿即位。尼祿是羅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國政,殘暴嗜殺,熱衷於娛樂、演戲、玩女人,以「偉大的藝人」自居。64年,羅馬發生大火,全城幾乎全部焚毀,尼祿反而在宮中吟詩歌唱,在大火過後又修建新宮,號為「金宮」。時流言尼祿放火以便建造新宮,尼祿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為替罪羊,大肆捕殺基督徒。由於尼祿暴政,各地反抗不斷,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巴勒斯坦更是爆發了猶太戰爭。此時,尼祿又到希臘進行長時間的藝術戲劇的巡迴演出,稱「希臘人是唯一能欣賞音樂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區的將軍加爾巴造反自立為帝,元老院立即承認加爾巴為帝,宣布尼祿為祖國之敵並判處死刑。尼祿在逃亡途中自殺。

●四帝內亂期:

加爾巴稱帝後,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泰利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3月,維泰利烏斯出兵與奧索爭奪帝位,奧索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了內戰。

●弗拉維王朝

韋帕薌上台後帝國面臨危機,他首先鎮壓各地起義,其中70年,他的兒子提圖斯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城破後屠城搶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為了彌補財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稅率,提高行省的稅額,使他得到了足夠的錢來整頓軍事和內政。另外,韋帕薌統治時期大大加強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並授予許多行省貴族羅馬公民權,使行省貴族廣泛參政。

79年韋帕薌死後,兒子提圖斯即位。提圖斯為政溫和,在他任內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龐培城。提圖斯於81年去世,弟弟圖密善即位,傳言提圖斯為圖密善所毒死。圖密善專制獨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視元老院。對外擴張方面,圖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對達西亞的戰爭中兩次失利,不得不送禮媾和。89年,圖密善借口支持叛亂,處死了一大批元老顯貴,招致眾人不滿。96年,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

●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

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推舉參與政變的前執政官涅爾瓦為帝。涅爾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權威得到一定恢復。但涅爾瓦相當不受軍隊和軍事統帥的歡迎。為了爭取軍隊支持,涅爾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選戰功卓著的日耳曼總督圖拉真作為養子,成功平息了軍隊的不滿。

98年,涅爾瓦去世後,圖拉真即位,他是第一個出身行省貴族的皇帝。圖拉真繼續執行涅爾瓦善待元老的政策,興建公共設施,並積極對外擴張,圖拉真時期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從101年起圖拉真就率兵入侵達西亞,至106年完全征服達西亞,設達西亞行省。圖拉真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宣布過123天的節,並建造圖拉真圓柱紀念。在105年,圖拉真佔領阿拉伯北部,設阿拉伯行省。114年,圖拉真並入亞美尼亞,設亞美尼亞行省。圖拉真繼續東進,擊敗了帕提亞軍隊,於116年佔領帕提亞首都泰西封。當年年底,圖拉真兵抵波斯灣,他是羅馬統帥中唯一一個到達過此地的。117年,圖拉真病重撤軍,設亞述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個行省。臨終前宣布哈德良為養子。

圖拉真死後,哈德良即位。哈德良轉攻為守,放棄了圖拉真在東方征服的土地,在北部邊疆修建連綿的邊牆一加強防守。哈德良將元首制向絕對君主制過渡,以自己的意志為最高法律。並大力加強騎士地位,使其成為一個專門的官僚階層。他還設立元首顧問會,直接對他負責,執行他的指令,命令法學家編成《永久剌令》,作為帝國的法律基礎,加強行省羅馬化,縮小行省城市和羅馬的距離。但在131年,哈德良禁止猶太人舉行割禮、過安息日和閱讀猶太律法引發了猶太人大起義,羅馬軍隊耗時3年,屠殺58萬猶太人,才把起義鎮壓下去,從此猶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138年,哈德良去世,病重時宣布安敦尼為養子。

安敦尼即位後,對外收斂邊境大體無事,對內勤政愛民與元老院關系良好。羅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161年,安敦尼去世。

安敦尼死後,帝位有兩個養子維魯斯和馬克奧里略繼承,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兩帝共治。馬克奧里略人稱「哲學家皇帝」,著有《馬上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闡述者。維魯斯則是一個平庸的人。兩人登基時,帝國邊境形勢嚴峻,帕提亞在162年入侵亞美尼亞,維魯斯經過四年苦戰才擊退帕提亞人。接著又爆發了瘟疫,大量羅馬人死亡。167年,日耳曼人又入侵,兩位皇帝不得不率軍征討,由於財政拮據,皇帝賣掉皇冠上的珠寶以籌集軍餉。169年,維魯斯去世,帝國又恢復了一個皇帝的局面。馬克奧里略為減輕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壓力,允許他們定居帝國邊境,這為以後的蠻族入侵埋下了隱患。175年,東方還爆發了將領卡修斯發動的叛亂。平定叛亂後,馬克奧里略又開始了對日耳曼人的戰爭,試圖吞並波西米亞,但在即將成功時,180年馬克奧里略病死軍中。羅馬已經開始衰敗了。

後期帝國

●3世紀危機的開始

馬克奧里略死後,兒子康茂德繼位。康茂德放縱荒淫,政事都交給寵臣和近衛軍長官處理。182年,他的姐姐和一些元老試圖暗殺他,事泄後,他處死了參與暗殺的所有人以及許多無辜者。康茂德殘暴多疑,喜愛馬戲、摔跤等體育活動,自稱大力神轉世。並穿上角鬥士服裝,參加角斗。康茂德的統治引起人民不滿,許多人都密謀刺殺他,而康茂德變得更加乖僻暴虐。193年元旦,當康茂德宣布要以角鬥士裝扮擔任當年執政官時,他的情婦給他喝了杯毒酒,隨後就被近衛軍長官派來的摔跤手掐死。

康茂德死後,近衛軍將城市長官珀蒂納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納克斯不過是傀儡,當他想整肅軍紀時,馬上就被近衛軍殺死。珀蒂納克斯死後,近衛軍居然將宣布將皇位拍賣,誰出錢多誰就可做皇帝。經過多人之間的競爭和討價還價,朱利安努斯以近衛軍滿意的價格買到了皇位。但朱利安努斯沒有一個追隨者,不過是個傀儡而已,行省軍隊更是對他不屑一顧。敘利亞總督奈哲爾率先自立為帝。接著潘諾尼亞總督北非人塞維魯造反,攻進羅馬,元老院轉而宣布塞維魯位皇帝,處死了朱利安努斯。塞維魯也將原來的近衛軍以叛國罪的罪名全部處死,並以自己的士兵組成了新的,更為龐大的近衛軍。

●塞維魯王朝

塞維魯稱帝後馬上和已經稱帝的奈哲爾開戰,194年奈哲爾在伊蘇斯戰敗。197年,塞維魯又在里昂擊敗造反的不列顛總督阿爾拜努斯,從193年起的內戰結束了。塞維魯是軍人,習慣獨斷專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裡,將元老一個個撤下重要職位,以沒有文化的騎士代替他們。塞維魯的統治是以軍隊為後盾的,他大肆擴軍,將羅馬軍隊擴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並給盡一切手段籠絡軍隊,給軍隊發高餉,獎賞軍隊毫不吝嗇。塞維魯在軍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結束內戰外,還在199年打敗了帕提亞人,並入美索不達米亞。塞維魯將皇權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步,他的法學家稱塞維魯不受一切法律的約束,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國是他的財產。208年,塞維魯出兵不列顛,沒有取得多大進展,211年病重死於約克。臨終時對兩個兒子的遺言是:「願你們兄弟和睦相處,讓士兵們都發財,不要管其他人。」

塞維魯死後,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同時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殺了蓋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殺了他的弟弟以及同黨,他的妻子和岳父也被殺了,還有許多有名望的人。卡拉卡拉繼續塞維魯優待軍隊的政策,為了增加收入擴大稅源,卡拉卡拉在212年頒布卡拉卡拉剌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以羅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亞時被近衛軍殺死。接著,近衛軍長官馬克利努斯自立為帝,並以迪亞杜門尼安為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是羅馬史上第一位不是元老只是騎士的皇帝。馬克利努斯繼位後在極其不利的條款下結束了與帕提亞的戰爭,又縮減軍費,導致軍隊不滿。218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了一場叛亂,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被殺。

米薩立她年僅13歲的外孫埃爾巴伽路斯為帝,羅馬開始女人當政的時代。埃爾巴伽路斯崇拜東方諸神,和元老院的關系不好。222年,由於埃爾巴伽路斯無節制的淫亂,米薩殺死了他,並立自己的另一外孫14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為帝。亞歷山大·塞維魯時,皇帝與元老院的關系有所改善。帝國邊境又爆發了危機,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3世紀危機的高潮

亞歷山大·塞維魯死後,軍隊擁立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為帝。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出身低微,遭人鄙視,以殘暴手段對待元老院和人民,結果在238年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衛軍殺死。接著,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隨後即位的戈爾迪安三世不過13歲,是近衛軍的傀儡。244年,軍隊選舉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舉辦了羅馬建國1000年的慶祝活動。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將領迪西烏斯殺死。迪西烏斯又在251年與哥特人的戰爭中戰死。繼位的高盧斯統治時又爆發了一場持久的瘟疫。高盧斯在263年又死於士兵之手。繼位的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不得不率領兩支大軍,一支在東部對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對付日耳曼人,這開了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的先河。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俘。在267年,東部的巴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此時羅馬帝國混亂到了極點,中央政權幾乎癱瘓,皇帝不但要面對外部敵人,還要鎮壓造反的軍隊和人民起義。另外軍隊不斷擁立新的皇帝,企盼更多的賞賜,賞賜不慷慨,皇帝就會被殺。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將軍人全部脫離其他職務,成為職業軍,又新設了一支後備軍,駐扎在米蘭,並以米蘭為帝國的軍事首府。改革後的軍隊其後成功擊潰了東哥特人的進攻。

●伊利里亞諸帝

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後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殺死,克勞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敗了阿拉曼尼人,後來又擊敗了一支強大的哥特人軍隊,有「哥特徵服者」的稱號。克勞狄二世在270年死於瘟疫後,奧勒良即位,是他將羅馬帝國重新統一,稱號「世界光復者」。他在潘諾尼亞再次重創哥特人,結束了哥特人的入侵。接著又率軍東征,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俘虜了巴爾米拉的女王奇諾比亞,在273年將巴爾米拉城夷為平地。同年,奧勒良擊敗了高盧帝國的君主泰特里庫斯一世,將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重新並入帝國。在凱旋式上奧勒良展示了奇諾比亞和泰特里庫斯。為了加強防守,奧勒良為羅馬新建了一道長20公里,高6米的城牆,並放棄了達西亞,以便利用多瑙河天險防守。275年,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塔希圖斯為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塔希圖斯在位一年就被殺害,軍隊推出普羅布斯為帝,普羅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對高盧的入侵,並將汪達爾人驅逐出巴爾干半島。282年,普羅布斯被殺後,即位的卡魯斯在北方再次打敗日耳曼人,並進攻波斯,一度佔領了泰西封。283年卡魯斯暴死後,弟弟卡里努斯繼位。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敗了卡里努斯,成為了帝國的統治者。

●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稱帝後,將元首制改為君主制。君主頭戴皇冠、身穿名貴的絲袍、渾身上下金銀珠寶,臣民需對君主形跪拜禮。另外,君主被當作神來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稱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里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在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就這樣,東方奧古斯都戴克里先駐尼科米底,統治色雷斯、東方、亞細亞、埃及和本都,凱撒伽列里烏斯駐塞薩洛尼基,統治馬其頓、默西亞。西方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駐米蘭,統治義大利、雷蒂安、伊利里亞和阿非利加,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一世駐特里爾,統治不列顛、高盧和西班牙。戴克里先還縮小行省的規模,劃分了100多個行省,並設立了行政區,十幾個行省為一行政區,地方總督不任軍職。

戴克里先改革軍事,將軍隊分為邊防軍和巡防軍,邊防軍用於抵抗外部入侵,巡防軍用於鎮壓人民起義和造反的軍隊。他還縮小軍團的規模,增加軍團的數量,以便調度,由於戴克里先四分帝國,每個皇帝都有大量士兵,這大大加重了帝國的經濟負擔。所以,戴克里先又實行新稅制,人頭稅方面,規定成年男子為一頭,女子為半頭,土地稅方面按糧田或果園的類型以及面積征稅,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種行業征稅,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隸免稅。為了保證稅源,戴克里先頒布法律,不許農民自由遷徙以及手工業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規定必須子承父業。戴克里先還改變幣制和調整物價,但都不成功。

戴克里先在位20年後,於305年退位,同時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顛去世,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時只佔不列顛和高盧,其餘地區在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統一了西方。在東方,伽列里烏斯在311年去世後,即位的李錫尼烏斯擊敗了佔有埃及和部分亞洲領土的馬克西密努斯·代亞,統一了東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布了米蘭剌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兩人爆發了沖突,未分勝負。323年,兩人再戰,李錫尼烏斯戰敗,君士坦丁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統治時便在帝國各地疲於奔命,他採取了類似於戴克里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斯為凱撒,各統治帝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統治巴爾乾和黑海地區,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東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義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四個大行政區,下為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在經濟方面,他繼續戴克里先的政策,規定職業世襲和並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並頒布法律重申奴隸主有權殺死奴隸。軍事方面,君士坦丁廢除近衛軍,以帕拉丁騎兵衛隊取代,並大量招募蠻族進入軍隊。君士坦丁恐怖手段來強行招兵,拒不當兵的可能會被處死。君士坦丁另外又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費無數,經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君士坦丁一死,羅馬帝國發上就爆發了爭奪帝位的混戰,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馬格嫩提烏斯先後被殺,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台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猶太教和基督教異端,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毀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朱利安本人還寫書攻擊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並入侵波斯,佔領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倫蒂尼安王朝

364年,多瑙河軍官瓦倫提尼安一世被軍隊立為皇帝,接著他把東部的帝國分給弟弟瓦倫士。瓦倫提尼安一世駐米蘭,瓦倫士駐君士坦丁堡。376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瓦倫提尼安二世繼位。378年,瓦倫士在亞德里亞那堡於哥特人的作戰中陣亡,隨後東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奧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奧多西與哥特人講和,允許他們在境內定居,參加軍隊和擔任官吏。他又讓西部的瓦倫提尼安二世讓給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馬格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弗拉維烏斯·維克托父子。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在維也納被殺。

●狄奧多西王朝

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被殺後,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

《接下…………》

『柒』 注釋法學

glossators 西歐世紀末到15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發展而產生的一支與神學法學相對抗的新的法律思想派別。該派以研究羅馬法為中心,並以義大利博洛尼亞為發源地,因而又稱義大利法學派或博洛尼亞法學派。中世紀初期,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編纂的法律文獻,已很少為人所知,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學說匯纂》曾湮沒達幾個世紀之久。從11世紀末,西歐各國以義大利為中心,開始對羅馬法廣泛研究,因為羅馬法的適用不僅有利於以王權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加強,而且也為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提供了極為詳盡的規定。當時這種廣泛研究,意味著法學正從神學中分離出來。與此相適應,一個獨立的、世俗的法學家階層逐步形成。他們主要代表新興市民等級的利益,與代表封建制度的神學或教會法學家相對立。注釋法學派的出現和發展,同西歐近代大學的興起也有密切聯系。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是近代歐洲第一所大學,它主要就是從研究羅馬法開始的,並長期成為傳播羅馬法的基地。西歐其他國家和義大利其他地區都有學者到博洛尼亞學習羅馬法。12世紀中葉,在該校研究法律的學生有一萬多人。該校創始人就是前期注釋法學派奠基人伊爾內留斯(約1055~1125)。繼博洛尼亞大學後創立的一些著名大學也都將羅馬法的研究作為一門主要學科。
根據研究重點或方法的不同,注釋法學派又可分為:①前期注釋法學派(13世紀以前),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的伊爾內留斯、阿佐(1150~1230)和F.阿庫修斯(約1182~1260)。他們對羅馬法的研究,首先是恢復查士丁尼時代所編纂的各羅馬法文獻、特別是《學說匯纂》的本來面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一名稱就是他們首先提出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這些文獻進行文字注釋,以後發展為較詳盡的注釋,包括列舉注釋者之間的分歧意見、各方論據以及作者本人結論,為供適用法律規則參考的有關案例,為便於記憶而歸納的簡要准則和定義,以及對某一法律領域的論述,等等。阿庫修斯曾將大量注釋匯編成卷,因而被認為是前期注釋法學派的集大成者。②後期注釋法學派(13世紀後半葉至15世紀後半葉),又稱評論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皮斯托亞的奇諾(1270~1336)和薩索費拉托的巴爾多魯(1314~1357)。他們致力於使羅馬法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對羅馬法的研究已從注釋轉變為提出法律的原則和根據,建立法律的分析結構,促進判例法的發展。

『捌』 27.烏塔的預習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新詞,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思考作為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自主能力?

4.創新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自己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引目標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烏塔》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大概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回憶。(激發興趣)

2.學生回顧自己的讀書,敘述故事,展示自學。

二、創設條件

1.質疑: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游歐洲,這個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嗎?你說說自己是如何看待烏塔的?

2.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組織研究

1.根據同學們的看法不同,現在我們自願結組,喜歡烏塔,特別贊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組,其餘的在一組,大家分別商討、學習,用書中的語言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2.展開辯論。

分組,交流想法。

兩組之間展開辯論。

3.得出結論,達成共識。板書:長出獨立的翅膀。

四、引導創新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獨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條件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准備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發表自己的演講:談談我們如何鍛煉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結

1.本篇課文學完了,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六、鞏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談出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研究性作業

同學們你們都去哪裡遊玩過,哪些地方最喜歡,請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寫詩,或寫文,或畫畫,把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寫下來。然後展示給同學們看。

板書設計:

烏塔

我眼看烏塔:熱情、執著、有愛心、獨立、有理想……

長出獨立的翅膀

正確地認識自己

熱點內容
律師的編制 發布:2025-05-09 05:10:37 瀏覽:444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
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9 03:56:4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