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邊際道德

邊際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25 01:35:31

『壹』 老子道德經中邊際的理解

道沒有邊際,也沒有緯度可以限制它,緯度與極壁不過是他的一部分。
可以說是:無極無相無法無邊。也即是無窮極,無窮相,無窮法,無窮邊。

在天地之然上,他就像愛因斯坦宇宙大爆炸的那個「奇點」。

在我們的心裡運作上,他就是人心最本源最純凈,可以演化一切的真心。

在社會上,他就是無窮的演變與動力。

而無為的深層此思想就是思想不受一切的法相的約束。

『貳』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應該定義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譬如,二手車市場應該率先成交質量較好的舊車,可實際上卻是質量較次的舊車.因為,二手車市場按車的平均質量定價,質量較好的舊車,其質量高於價格,車主不願意進入這個市場.而質量較差的舊車,其質量卻低於價格,該市場就會充斥質量較差的舊車.舊車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場那樣,交易的序列按質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保險市場也是如此,保險公司希望獲得較為健康的客戶,以減少保險公司的理賠,可實際上相對病弱的客戶更有投保的積極性,於是保險公司往往擁有的客戶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過來,這才是"逆向選擇".它與信息不對稱有關,如果買方知道舊車的價格高於它的質量,他們不買;如果保險公司完全知道投保人的情況,並要求病弱者多付保費,"逆向選擇"也就不會發生.如果舊車的出售者誠實得不想賺質量低於價格的差價,投保人也坦誠得樂意多付保費,"逆向選擇"同樣不會發生.顯然,"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因為,高質量的舊車主了解自己車的質量與價格的關系,保險公司也了解自己的優良客戶,它們既沒有信息的不對稱,也沒有機會主義行為.所以,"逆向選擇"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
"道德風險"指的是人們享有自己行為的收益,而將成本轉嫁給別人,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道德風險"主要發生在經濟主體獲得額外保護的情況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義.譬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了避免銀行經營失敗引發社會問題,所以要給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保護,這就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包括所有的經濟主體都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它們一定要將貸款(經營)規模擴張到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階段,如果沒有聯儲的保護,它們享有貸款規模的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對等,這就沒有道德風險.但如果聯儲提供保護,商業銀行貸款(經營)的風險相應下降,防範風險的成本為聯儲承擔,商業銀行的邊際成本下降,它們勢必相應擴大信貸規模,從而更多地享有貸款的收益.這種利用保護而獲得額外利益的行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會承擔的風險隨著商業銀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為,社會承擔風險來自商業銀行的行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造成的風險小,社會承擔的風險也不大.在聯儲提供保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社會承擔的風險相應擴大,但是,商業銀行承擔的部分仍然不變,差額部分則為聯儲承擔.顯然,沒有聯儲的保護,商業銀行的道德水平不下降,社會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就小,這就是額外的保護引發的道德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和行為沒變,只不過聯儲保護與否改變了它們的邊際成本,刺激信貸規模和風險的相應變化,所以,商業銀行既沒有機會主義行為,也不存在事後的選擇問題.只要有保護降低經濟主體的邊際成本,就難免會引發"道德風險",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納關於計劃經濟對企業的"父愛主義",勢必導致企業效率下降的論斷,就是對"道德風險"的最好注釋

『叄』 網路道德與網路法律的邊際在哪

網路道德即網民在評論發帖的時候應當尊重他人最基本的人身權利,遵守國家法律,不造謠生事,需要自覺。而網路法律就是正對不當的網路言論採取的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規范性文件,違反之後會受到處罰,重者構成犯罪

『肆』 什麼是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也就是指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內益而對方受損時容,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通常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協定簽訂後,其中一方利用多於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損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為。

(4)邊際道德擴展閱讀:

逆向選擇基本含義:

1.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的運行可能是無效率的,因為在上述模型中,有買主願出高價購買好車,市場——「看不見的手」並沒有實現將好車從賣主手裡轉移到需要的買主手中。

2.這種「市場失靈」具有「逆向選擇」的特徵,即市場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伍』 道德經非常道和非恆道.區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運行之理。
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修仙方面相對簡單:第一個「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方法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
尤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出前面「同」修真基礎是一樣,但也有各種修真方法的多樣性也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按解釋萬物的起源與運行之理,非常困難,也眾說紛紜。以下是本人理解: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標點符號與前有區別,各人理解不一樣。
老子在《道德經》的首先提出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古時,「道」與「天」字相通,在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運行法則。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左傳》:「天道遠,人道邇。」《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兵者,詭道也。」等。又如老子說「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運行法則去做,「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有人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實際上是錯的,事實上每一個一都是萬一,都是不一樣的,不能混同。
關於宇宙萬物的「有生於無,無中生有」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問題,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學中宇宙萬有的來源論,以及純粹哲學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無神等學說的尋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礎,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萬物確是從「無」中而生出「有」的種種萬類。無中何以生有?便是一個莫大的修煉問題。
「常無」與「常有」,是從萬物之「道」講。如果從事學習修仙或專講修心養性之道的立場來講,讀成「常無欲」與「常有欲」是從自己修煉角度看問題。「本無」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從無生有從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萬物萬有,是萬物的源。讀著:「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檄。」就是——人們要想體認大道有無之際,必須要修養到常無的境界,才能觀察——體察到有生於無的妙用。再說,如果要想體認到無中如何生有,又必須要加工,但從有處來觀察這個「有」而終歸於本來「無」的邊際。「徼」字,就是邊際的意思。
玄元之妙。更是修煉必經課程。玄門要義的深不可測。
首,他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永遠不變的恆道。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也沒有永恆的「名」,如法國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許多人看來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系,「名是道的外相」,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之「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本源和本體,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即「元」 說了一個玄,又不是一元、兩元可以究盡的,玄的裡面還有玄,分析到空無的裡面還有空無,妙有之中還有妙有。由這樣去體認道的體用,有無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極點更有妙處。等於佛教和尚們手裡拿著的念佛珠,一念接著一念,同樣都是代表如環之無端,永無窮盡.

『陸』 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規律有哪些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的價格。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化軌跡。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二的商品的偏好。保留工資——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成的曲線。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比。G=A/(A+B)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永久收入理論——目標儲蓄——確定性前景——不確定性前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素的比例。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時的產出相對變動。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入碧綠的相對變動。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補償。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余額。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情況的一條曲線。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別產出之和。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本的相對變動。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利潤最大化——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和產品的差別程度。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構。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銷售成本——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成公開的聯合協定。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相稱。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端正外部性。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柒』 網路道德與網路法律的邊際在哪裡

法律規定的是最低層次的道德。
每個人心裡的道德都不一樣,比較模糊不清。而法律就是寫在紙上的。

『捌』 道德經里觀渺的解釋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有」,有,名萬物之始,這句話,可能有點象廢話,但是無 道是根本,因此而有了「有」,而有不只是產生萬物的源泉,而是道的發展規律與變化罷了 妙:微妙。繳:邊際

『玖』 《千與千尋》背後的道德是什麼

千與千尋》中有一個場景被看成是電影道德不可或缺的部分。實際上,該場景是《千與千尋》主題的縮影,也是其主人公千尋的縮影。

而這恰恰將宮崎駿的另一個主題帶到了最前沿:力量/娛樂與家庭。宮崎駿人物不斷地置於有力/愉悅的事物與他們最喜歡的事物之間。

千與千尋是一個寓言。它必須顯示出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的性格。可以作為觀看電影的孩子的榜樣的角色。不用說,它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最後一幕顯示了一個女孩,她有能力與家人一起在一個受到崇拜的地方選擇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但她從不回頭,因為她已經學會了真正的力量。

她了解到力量正在做困難的事情。就像蛋糕場景一樣,力量可以使您的情緒低落。這種力量是選擇愛而不是貪婪。力量在做正確的事。

熱點內容
普遍立法精神 發布:2025-05-08 15:11:57 瀏覽:227
最好的企業法律顧問律師 發布:2025-05-08 14:49:25 瀏覽:156
律師函的寫作 發布:2025-05-08 14:49:20 瀏覽:966
試述經濟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08 14:49:15 瀏覽:635
法律非法學國家線 發布:2025-05-08 14:46:59 瀏覽:878
許建法院 發布:2025-05-08 14:32:42 瀏覽:838
法院三強化 發布:2025-05-08 14:05:40 瀏覽:469
律師非訴業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8 14:04:55 瀏覽:54
有限責任公司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08 14:04:39 瀏覽:274
柘榮縣律師 發布:2025-05-08 13:56:07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