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4立法計劃

2014立法計劃

發布時間: 2021-12-25 21:16:09

⑴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以立法形式將9月3日確定

D 【解析】題中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使我們版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權愛和平,開創未來,說明遵循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牢記歷史,總結過去的教訓,預防未來的錯誤, ①④ 適合題意; ② 不符合現實; ③ 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本題答案選 D 。

⑵ 立法計劃分為一類立法項目和二類立法項目,有什麼區別

一類項目是指當年必須提請常委會審議的項目,屬於指令性計劃;
二類項目是指已經啟動法規調研起草工作,條件成熟也可以提請本年度審議的項目,屬於指導性計劃。

⑶ 香港立法會2014年什麼時候表決

具體如下
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counmtg/yr12-16/mtg_1415.htm

⑷ 個人破產法立法計劃

2019年列入人大五年立法計劃,預計2025年正式出台。有點晚,可能很多債奴都等不到那天到來而先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⑸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該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14年來的首次修正。該草案有很多亮點,但從理論上看,應該釐清幾個根本性問題。


「立法」中「法」的范圍


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地方最低只到較大的市,較大的市以下的地方(比如縣級、鄉級)沒有立法權,但是這些地方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仍然可以針對不特定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能夠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同時,即使那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也可以在立法之外製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那麼,這些規范性文件與立法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立法法》並未對「什麼是立法」以及「授予立法權的標準是什麼」給出一個答案,這就導致在實踐中對各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認定出現了困難。雖然2007年的《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第五章規定了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但現實中規范性文件的數量遠遠超過立法,如果《立法法》不解決「立法與非立法」的實質區別問題,「依法治國」還是「依文件治國」的困惑勢必長期存在。


准確劃分立法許可權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根據立法部門的觀點,解決上述兩種立法許可權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立法法》第8條。學界普遍將本條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即它主要用來橫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而非用來縱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因為後者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劃分問題。從理論上分析,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並非「管轄范圍」的大小不同——涉及全國范圍的中央管、涉及地方范圍的地方管,而是「管轄事務」的內容不同——某些需要統籌規劃的事務,比如外交、國防只能由中央管轄,而某些需要因地制宜的事務,比如教育福利、環境衛生只能由地方管轄,當然,也還存在中央與地方共管的事務,比如《立法法》第64條第2款的規定。


此次《立法法》修改草案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作了具體規定,但問題在於,國務院根據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數量很少(目前主要在稅收領域),而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是國務院違反法律保留的情形。另外,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內容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這雖然具有了事務劃分的意味,但范圍未免太小,而且與《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8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以及第44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也不盡一致。所以,當務之急是對《立法法》第64條第1款第2項的「地方性事務」作出具體規定。


立法效力位階影響立法沖突


由於我國立法種類眾多,立法之間的效力位階對於民眾守法、國家機關執法、司法都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現行《立法法》第78—82條雖然規定了部分立法之間的效力關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明確之處,比如省級的地方性法規與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之間、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與省級的地方政府規章之間,以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之間等的效力位階關系。同時,也缺乏判斷立法效力位階的實質標准,從而給立法沖突的認定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立法沖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縱向的上下位階的立法沖突,另一個是橫向的同一位階的立法沖突。對於前者,我國通過改變或撤銷制度(《立法法》第88條)予以解決;對於後者,則通過裁決制度(《立法法》第86條)予以解決。


前者的問題在於,2000年以前,改變或撤銷以審查機關主動審查為主,但審查機關發現下位法存在問題的幾率較小,所以主動審查往往處於閑置狀態。《立法法》第90、91條規定了被動審查方式,即由某些主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申請對違反上位法的下位法進行審查。


但是,被動審查的范圍僅限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且根據《立法法》第88條第1項,有權審查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是全國人大,而非全國人大常委會),其他一些立法,比如法律、規章並沒有被納入被動審查的范圍。該兩條規定在《立法法》第五章「適用與備案」中,尤其是規定在第89條的備案制度之後,似乎被動式的審查要以該立法提請備案為前提,但實際上,《立法法》並未將備案作為立法機關的一項義務也未規定不備案的後果,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並非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備案機關。


被動審查雖然部分解決了審查機關動力不足的問題,但也產生了申請主體過泛、申請條件過寬的問題。《立法法》第90條規定的申請主體幾乎涵蓋了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另外,《立法法》第90條第1款雖然規定「一府兩院兩委」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審查要求,但實踐中「一府兩院兩委」申請的情形幾乎沒有。這些問題亟待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予以解決。


當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在這一大背景下,《立法法》修改不宜局限於小問題,而要著力解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更多關於財經資訊,可以點擊高頓網校財經資訊查看詳情。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⑹ 國務院立法計劃與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的區別在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上述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⑺ 人大立法計劃已提請審議是什麼意思

一、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也是立法機關;法律或地方性法規等,應當由人內大進行立法容;
二、在本屆人大任期內,對立法工作要進行規劃,因此,對立法規劃草案要進行審議,人大常委會批准後,一切立法工作就將按該計劃執行。
1、第一類項目: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2、第二類項目: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3、第三類項目:立法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需要繼續研究論證的立法項目;
比如本屆全國人大,就包括了財政稅收、國家經濟安全、行業協會商會、社會信用、航空、航天方面的立法項目,強制執行、陸地國界、機構編制、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項目,網路安全、廣播電視傳輸保障、文化產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方面的立法項目,農村扶貧開發、學前教育方面的立法項目等。

⑻ 請問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與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的區別在哪裡他們之間有先後順序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一)國家主權的事項;(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罰;(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九)訴訟和仲裁製度;(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上述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⑼ 2015年土地改革新政策對農民補償辦法

2015年最新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出爐,宅基地可有償轉讓

未來的十年註定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十年,新政府確定要大力推進中國城市化建設,鼓勵農民進城,並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集約化,而其中最大的看法和制約瓶頸,當然就是土地流轉中所必須要面對的農村土地再分配製 未來的十年註定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十年,新政府確定要大力推進中國城市化建設,鼓勵農民進城,並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集約化,而其中最大的看法和制約瓶頸,當然就是土地流轉中所必須要面對的農村土地再分配製度,如何讓農民願意將土地進行流轉,並使相對落後的農村居民有資本進城並順利融入城市生活,就成為了中國城市化問題中的重中之重。

近日,在剛剛出台的《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中,國務院首次將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做出明確規定,這也標志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進入了新的試點階段。

國土資源部負責人介紹,試點將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選擇,封閉運行,確保風險可控。試點工作將在2017年底完成。

2014年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據央視

焦點

1 征地要評估社會穩定風險

試點明確4大任務;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表示,一是完善土地徵收制度。針對征地范圍過大、程序不夠規范、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要縮小土地徵收范圍,探索制定土地徵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規范土地徵收程序,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全面公開土地徵收信息;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

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不完整,不能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和交易規則亟待健全等問題,要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范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針對農戶宅基地取得困難、利用粗放、退出不暢等問題,要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區域戶有所居的多種實現形式;對因歷史原因形成超標准佔用宅基地和一戶多宅等情況,探索實行有償使用;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民主管理作用。

四是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針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利益不夠等問題,要建立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與集體之間、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和相關制度安排。

據新華社

2 非試點地區不要擅自行動

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確保風險可控

姜大明表示,改革試點的要求,一是堅持小范圍試點。統籌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兼顧不同發展階段和模式,主要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安排,選擇若干有基礎、有條件的縣或縣級市開展。二是堅持依法改革。試點涉及突破相關法律條款,需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允許試點地區在試點期間暫停執行相關法律條款。三是堅持封閉運行。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非試點地區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動,確保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

試點工作在2017年底完成。

據新華社

縱深

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已終止審議

新京報訊 原本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計劃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最終並未出現在議程中。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兩年內未再次提請審議,按照立法法規定,該草案終止審議。據專家透露,土地管理法修改將推倒重來,根據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任務,重新研究修法的內容和時機。

近兩年出現在立法規劃但未審議

現行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6月公布以來,歷經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8年全面修訂和2004年第二次修正。

近年來,由於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物權法的公布實施,土地改革特別是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受到社會關注。2009年和2010年,修改土地管理法連續兩年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規劃,但最終都無下文。

2012年,修改土地管理法再次進入立法計劃。當年12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初次審議。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作說明時介紹,征地補償程序不完善、補償標准偏低、一些地方搶占亂占土地等是農村土地領域最突出的問題。

對於草案中的征地范圍界定、無上限補償等問題,學界、實務界多存在爭議。例如,有人擔心,無上限的補償會在城市周圍出現一個因為征地暴富的「暴富圈」,提高土地流轉成本,造成新的不公。

2013年和2014年,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再次出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根據情況,適時安排審議」。根據2013年和2014年歷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未再次提請審議。

現行立法法規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根據上述法律,2012年12月初次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經終止審議。

「土地管理法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要求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

2014年10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要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土地管理法修改。

接近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與2012年提交審議的草案相比,正在積極研究的土地管理法在某些方面將推倒重來。這位專家稱,有關方面將根據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土地徵收及農村土地相關制度等提出的改革任務和舉措,研究修法內容、方式、時機等問題。

熱點內容
浙江12348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7 11:09:50 瀏覽:301
政府臨時立法 發布:2025-05-07 11:01:03 瀏覽:234
上海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7 10:55:33 瀏覽:818
外企尊重勞動法 發布:2025-05-07 10:44:30 瀏覽:635
龍崗法院垃圾 發布:2025-05-07 10:29:24 瀏覽:553
經濟法基礎背誦內容 發布:2025-05-07 10:28:39 瀏覽:22
中級經濟法幾天突擊 發布:2025-05-07 10:28:02 瀏覽:558
法學跨專業考研方向 發布:2025-05-07 10:27:19 瀏覽:845
長沙黃晶律師 發布:2025-05-07 10:20:52 瀏覽:668
精神殘疾人的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10:19:20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