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內容
『壹』 道德教育內容是什麼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富之」、「教之」、「使民以時」等觀點,提出了一系列頗具創見的關於民眾道德教化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啟迪作用;
民眾道德教化的前提和條件:由立「恆心」引出制「恆產」;
孟子民眾道德教化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重視「心理—情感」因素對人們行為的決定作用;
在孟子看來,要實現道德教化的目標,關鍵在於樹立民眾的「恆心」。孟子所謂的「恆心」,簡單地說就是遵守基本倫理規范所必需的心理穩定狀態;
有此「恆心」,民眾就能做到「不為惡」、「不犯刑」;否則民心漂浮,日常行為就極可能「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以下只注篇名);
因此,對民眾的道德教化問題可以歸結為如何實現「恆心」從無到有的轉化問題;
孟子由此通過分析民眾與其職業密切相關的心理—情感特點,考察實現這一轉化的條件;
孟子所謂「民」主要指農業勞動者,他們需要「恆產」或穩定的產業來維持一家的生存。孟子認為,沒有「恆產」這一物質基礎,空談倫理要求,根本不會為民眾所接受,因為他們「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梁惠王上》);
因此,孟子得出結論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同上)。這就意味著道德教化的現實前提在於「制恆產」,沒有「恆產」作物質基礎,道德教化不可能真正進入「民心」;
為了強調制「恆產」對於立「恆心」的重要性,孟子還進一步闡釋了「恆產」對於道德教化的積極意義:首先,制「恆產」是「惠民」的表現,它能喚起民眾的情感認同,從而樹立統治者的威信;
其次,孟子認為,民有「恆產」,就不會終年為生存發愁、奔波,因而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閑暇」;
這一閑暇為民眾追求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孟子強調:「明君制民之產……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梁惠王上》);
這里,「從之也輕」所描述的正是民眾消除了基本的生存憂慮,從而願意接受引導的心理狀態;
民眾道德教化的現實過程:從有「恆產」到有「恆心」民有「恆產」是否就能保證有「恆心」呢?孟子以性善論為根據,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四心」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萌芽,即為善之「才」。但「四心」也可能喪失,這在民眾表現為「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告子上》);
就是說,如果沒有教養,無論有無衣食之憂,民眾都可能有這種表現,其原因則「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同上)。可以說,民無「恆心」的客觀原因是無「恆產」,主觀原因則是「陷溺其心」。因此,要使民眾有「恆心」,還必須注重主觀方面的培育;
同時,也正因為人人都有「四心」,培養民眾的「恆心」,對民眾實施道德教化才是完全可能的。孟子強調,道德教化既是必要的,也是確立民眾「恆心」的合理途徑;
而在孟子那裡,道德教化的具體內容則是指在「人倫之理」的指導下,將一套倫理規范融入民眾的生活習慣,轉化為他們內心的行為准則,具體說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梁惠王上》);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還提出了一套實施道德教化的方法。這套方法的具體內容是:首先,與職業規律相結合,將道德教化的內容融入制「恆產」的制度。其次,「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梁惠王上》);
它是「使民以時」的另一面,既要「不違農時」,又要利用「不使民」的閑暇來進行道德教化。它意味著實施道德教化應把握時機,並將經濟發展和倫理建設結合起來考慮;
第三,「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盡心下》),即仁義之理不離日用。因此,道德教化要落到實處,必須從日常小事入手,使其內容能指導人們的現實行動;
上述方法的第一方面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制度的設置。孟子主張將「政」與「教」相結合,他說:「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
這意味著,合理的制度應既使百姓得到實惠,又能培養百姓的規范意識。這樣,倫理規范就可通過制度的實施深入到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合乎倫理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孟子道德教化的思想特色?跋執壑?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和個人思想背景,就其具體內容說,無疑具有其歷史的局限;
但不可否認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也包含著超越時代的合理因素,這尤其表現在其道德教化方法上;
具體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在方法論上對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如下的借鑒意義;
首先,經濟與倫理相聯系的視角。如前所述,孟子的整個道德教化思想都是圍繞制「恆產」與立「恆心」及其相互關系展開的。可以說,經濟倫理的視角一直貫穿在這些思想中。在現代社會,經濟倫理的視角對於我們審視、思考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尤為重要;
從孟子對制「恆產」與立「恆心」關系的論述看,它實際上力圖將「惠民」與「教民」融合為同一過程。與之相應,如果我們能在制度設計時,考慮到福利政策與社會道德建設的相互配合和有機結合,無疑能取得更好效果;
孟子強調立「恆心」必須以制「恆產」為前提,同時將價值理念融入到制「恆產」當中。這一思想引申到現代社會道德建設意味著:只有創建有利於人們踐行價值理念的制度環境,建立一套可供人們在實踐中體驗的制度,社會道德建設才能切實深入人心,從而指導人們的現實行為;
其次,孟子認為道德教化的實施必須「不違農時」,同時利用「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公孫丑上》),以此引導民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一思想表明,孟子看到了道德教化的實施應考慮對象職業的特點和規律;
這一點在現代道德建設中也不容忽視。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通過倫理精神與職業規范的結合,引導人們形成合乎規范的行為方式;
道德宣傳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以道德的觀點審視他們熟悉的對象和行為方式。這樣既易為人接受,又切實易行;
最後,孟子注重從對象的心理—情感入手進行道德教化。他主張,通過制「恆產」來確立民眾認同倫理規范的心理—情感基礎,然後通過倡導人倫之理來逐漸改造民眾的自然性情;
這種方式可表述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它通過以「理」(道德理性)化「情」(心理—情感)、「理」寓於「情」、「情」「理」交融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實現一個「合情合理」的生活世界。這種強調「合情合理」的道德教化方式可為我們的社會道德建設所借鑒。
『貳』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復有:
1、民族制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愛和平、勤勞勇敢、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叄』 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包括哪些
思想、道德、意識、觀念、理想、言行、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
1、從加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
3、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肆』 道德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
道德教育是一種以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為內容,有目的的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版行為權習慣施加影響,以引導人們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活動。道德教育是培養、提高、完善人們道德品質的根本途徑,包括激發道德意識、培養道德情感、確立道德理想、學習道德規范、養成道德習慣、完善道德評價等環節,每一環節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
道德教育要把握好教育內容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社會主義階段,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全體人民普遍遵循的道德規范,也是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但在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時,應根據未成年人的實際,重點進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社會公德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他們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勤勞、勇敢等優良品質。在教育過程中,既要使未成年人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也要提出明確、具體、適度的道德要求,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訓練,引導他們在道德行為實踐中完成道德品質由打基礎到養成的全過程。
『伍』 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引言:在教育中德育教育也是佔一個主要位置的。因為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才能進行更好的發展。所以你知道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嗎?怎麼進行道德教育呢?這個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所以大家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一、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
德育教育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學生懂得什麼叫作人生觀,世界觀讓人們有了正確的三觀。這樣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才可以有進步,不迷茫,有前途。所以學生要重視德育教育,要學習德育教育。在課堂上老師要進行指導,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將道德教育深深記在心間。這樣有利於學生長大以後在社會上發展,在社會上進步。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喲。
『陸』 德育的內容和要求
德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3、集體主義教育: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義的屬性決定的。
4、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人道主義和文明行為這些道德是人類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類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礎,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標志。
6、自覺紀律教育:指的是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和集體紀律的意義,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品質的教育,其履行《學生守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使他們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法律,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德育的要求: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2、疏導原則
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進行德育要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的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德育的性質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柒』 誰知道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
(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
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准備。
(3)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
(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引導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7)道德教育內容擴展閱讀:
家庭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著天然的優勢。從人的社會化過程來看,未成年階段是人的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所以也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期。
從家庭教育的特點來看,它融於日常生活之中,教育與生活在時間、空間、活動上往往是統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載體都更具優勢,關鍵是父母要提高認識,社會也應當對父母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捌』 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12.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觀教育
B.價值觀教育
C.素質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選擇ABD
我國德育的主要內容是:
1、小學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小學德育綱要》的規定,我國小學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熱愛祖國的教育;
熱愛中國的教育;
熱愛人民的教育;
熱愛集體的教育;
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的教育;
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規定,我國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勞動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
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3、高中德育的基本內容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規定,我國高中德育的基本內容是:
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國際主義教育;
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勞動教育;
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
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