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和言行

道德和言行

發布時間: 2021-12-28 14:57:05

道德表現有哪些方面

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 守法 明禮 誠信 團結 友善 勤儉 自強 敬業 奉獻

2、「五講」

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

3、「五愛」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4、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5、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6、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㈡ 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說過:「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教師所面對的不只是一個世界,幾個民眾,而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世界,學生都可以以獨特的形象出現在教師面前,可以這樣說:綠葉如雲,尋不見兩個完全一樣的葉片,人海茫茫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學生在成為教師的教育對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會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所以教育的任務,教師的責任,不是讓學生順其自然、任意發展,而是要根據教育方針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導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這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這就要求教師要使學生知道社會對他們的期待,使每個學生逐步實現期待的條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這樣的目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一般說來應側重於以下幾點:
一、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要全麵塑造和培養學生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
學生內心世界是極豐富的,也是多變的,對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針對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觀察,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從細微的表情中發現學生內心世界,把握學生內心變化不失教育時機,當然,要了解學生僅靠觀察是不夠的,學生更多情況是教師觀察不到的。例如,學生在思想品德發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時,他們對集體給予他們的品德上評價內心十分關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卻對這一評價裝作無所謂,同時,學生在自我意識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為習慣上卻又無原則,所以,我們必須觀察了解學生,坐下和學生談話,開座談會等形式,通過學生行為了解動機,通過表面現象看到學生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積極的思想意識,抑制消極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思想品質。
二、注意社會道德對學生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的作用。
學生在社會中積極熱情、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每天接觸大量的道德現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積極方面,但同時由於知識缺乏,社會經驗不足,分辨力較差,有的學生把不道德的行為概以思想解放,新觀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個人主義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約不良行為的社會輿論和道德規范斥為落後保守反對。所以應對學生進行道德理論灌輸和教育,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評價,使學生分清行為的是非,榮辱,美醜,善惡界限,來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道德問題的討論,舉辦道德知識講座和競賽,還可以組織學生就生活中遇到過的典型事件或常見現象進行討論,在生活中,教師應及時為學生做出道德評價榜樣,這是引導學生提高道德認識關鍵,同時通過有計劃組織學生道德實踐活動,比如為學校和社會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學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理論上的說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從某種意義上是說:「身教重於言教」,教師應表裡如一,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得漂亮,做得差,這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優秀的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在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身教雖為貴,行知不可分」,這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親切告誡教師的衷言。在教育活動中,無聲的「身教」往往勝於有聲的「言教」,學生的優秀品德,要靠教師的高尚品德來熏陶,教師的「言傳身教」,「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甚至教師每一個細小行為,文明習慣,都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和道德品質引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表率作用,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四、注重集體教育和個人教育相結合。
在培養學生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時,要注意發揮集體的力量,培養集體主義情感,抓正確的集體輿論形成,啟發學生的良心,利用輿論揚善抑惡,對關心集體,尊重他人用於犧牲,樂於奉獻的行為,理直氣壯地支持宣揚,對於損公肥私,損人利己,講不道德的行為給予譴責,使學生在集體的力量中終止不道德行為,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並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導和反復強化,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行為方式知識,使他們明白哪些行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為方式的指導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地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並經常自覺地反復練習和實踐,逐步形成道德習慣。
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從嚴要求,嚴格執行紀律。
培養和鍛煉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質,必須從嚴要求,嚴格執行紀律。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守則和學校有關的規章制度逐項分解,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具體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評比標准。紀律一經確定,必須堅決執行,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使違紀違法行為得到應有批評和處罰,就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表揚和鼓勵一樣。都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領域,學生也不例外,隨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范圍越來越廣闊,人與人交往越多,他們必須認識這樣交往。正確處理交往間各種矛盾,但當前大學生並非都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培養大學生樹立高尚品德,使他們在處理相互利益,處理個人和集體利益關系時,採取正確的態度和恰當的行為方式,自覺用社會道德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為社會造就人才的必經途徑。

㈢ 什麼是在於一定的社會的道德意識之中通過人們的言行和道德評價表現出來是對義

道德
道德是只存在於一定的社會道德意識中通過人們的言行和道德評價表現出來。

㈣ 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是什麼意思

童年期兒童品德發展的一個表現。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童年期兒童品德發展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協調性。其具體發展表現為:

(1)逐漸形成自覺地運用道德認知來評價和調節道德行為的能力;

(2)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漸分化;

(3)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展在小學品德發展中佔有相當顯著的地位。

童年期兒童的品德從習俗水平向原則水平過渡,從依附性向自覺性過渡,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過渡,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

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階段的品德是過渡性的品德,這個時期品德的發展比較平穩,顯出協調性的基本特點,沖突性和動盪性較少。三年級下學期是個轉折點。在此轉折點的前後,品德不同,成分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㈤ 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之間有什麼關系,試舉例說明

A 道德:是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的總和。 1.道德反應人們的相互關系,主要是利益關系,而利益關系的核心是價值觀。 2.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種意識形態文化,與法律不同,規范是形式的東西。 3.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是人們自覺地用來控制社會生活的行為准則。 4.道德既不同於習俗,又有別於法律,它是對人的思想行為進行評判的標准,它是靠教育,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 B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一定階級社會准則轉化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心理特徵。 1.從普通心理學上理解品德是一種心理特徵,人格(個性)品德發展構成了性格個性發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2.品德是一種心理現象,它服從心理形成,發展的規律,不是社會現實的機械的模仿,而是一種能動的反映。 3.品德具有社會性、統一性、穩定傾向性、自覺性、區別性、調節性。 C 道德與品德的關系: 1.品德是人的道德的內化,是一定社會道德關系的體現。 2.品德是道德動機與道德實踐(行為);道德意識傾向性與道德心理特徵;道德認識(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與道德行為的有機統一,還是道德內容與道德形式的有機統一。 3.品德是一種特殊的個性心理,它體現一定的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具有穩定的個人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總體這一根本屬性,品德是個性中具有道德價值的核心部分。 4.品德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在社會道德關系輿論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它是社會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

㈥ 學生在道德上言行脫節的原因

學生在道德上言行脫節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玩意你不得不詢問,嗯,社會,因為有很多情況下,老師也是,說的一套做的套,就比如是,老師說,嗯,如果是,嗯,我有什麼問題,嗯,有什麼錯誤你們就及時指出來,結果,有的同學指出來以後的話被老師罰站,這是同學,百思不得,提醒,明明你是,錯了,可是為什麼我指出來,還要,懲罰我。

㈦ 道德准則和行為准則有哪些

行為規范與行為准則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在於:
行為規范是用以調節人際交往,實內現社會控制,維持容社會秩序的工具,它來自於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交往經驗,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准,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行為。行為規范是公認的行為准則的總稱,狹義的行為規范其實就是行為准則。
行為准則是具體的行為規范,廣義的行為規則,指的是行為規范。行為規范是"母系統",行為規則是個"子系統"。比較而言,行為規范的內容、范圍、對象更具有一定的宏觀性、廣泛性,行為規則調整的則是人們生活的細枝末節、言談舉止等細微之處。

㈧ 言行自由和道德綁架矛盾嗎

你好,在一些情況下會矛盾,但並不是所有情況言論自由和道德綁架都是矛盾的。
道德綁架不一定因為言論自由才這樣,言論自由也不一定就是為了實現道德綁架。只是現在很多時候用言論自由給道德綁架提供借口

㈨ 形容品德言行詞語

形容品德言行詞語,示例: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拾金不昧 樂於助人 助人為樂 默默奉獻 大公無私

堅貞不屈 勇往直前 尊老愛幼 見義勇為

樂善好施 舍己為人 堅持不懈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

【冰壺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純潔的人品.

【冰壑玉壺】壑:深溝.像冰那樣清澈的深山溝里的水,盛在晶瑩的玉壺里.比喻人節操高尚,品性高潔.

【冰壺玉衡】冰壺:冰心玉壺;玉衡:用寶石裝飾的天文儀器.比喻高尚的品質,優雅的氣質.

【百世之師】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熱點內容
越秀法院辦公時間 發布:2025-09-18 09:46:39 瀏覽:282
公司法務文章 發布:2025-09-18 09:38:09 瀏覽:38
長春市律信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9:28:40 瀏覽:726
簡述國際經濟法廣義說和狹義說的差別 發布:2025-09-18 09:26:57 瀏覽:320
曲靖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18 09:25:08 瀏覽:803
民法四種支付 發布:2025-09-18 08:43:56 瀏覽:575
刑事訴訟法151 發布:2025-09-18 08:38:36 瀏覽:510
經濟法中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9-18 08:36:20 瀏覽:447
法官工作瑕疵 發布:2025-09-18 08:19:56 瀏覽:599
法院執行電匯 發布:2025-09-18 08:05:13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