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規范
㈠ 什麼是法律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一般認為法律是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規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法律的淵源主要包括成文法,判例法等等。
法律與道德都屬於社會規范,但是二者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法律關注人的行為,不單獨調人的思想活動。比如,想殺人的行為並不受法律調整,只有在實施行為的時候才考慮人的思想因素。而道德則同時調整人的思想與行為。
實施方式不同。法律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依靠人們的自覺遵守。
調整范圍不同。法律的調整范圍比道德小,不如法律不調整戀愛關系但是卻受道德的調整。
表現形式不同。法律包括成文法與判例法都是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道德往往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一種傳統。
內容不同。法律規定的內容是人們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道德則不突出權利,注重義務。
有理論認為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但是現代法理學有很多觀點也認為二者其實沒有這樣一種包含關系,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㈡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於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並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並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並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註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麼樣, 和法律並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於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2)法律與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於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於債法的一部分,信託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託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㈢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㈣ 法律與道德紀律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
1、形成不同
法律是為維護社會利益而制定的,道德紀律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
2、實施手段不同
法律依靠法律手段即相關刑罰使其威嚴性得以實施,道德紀律依靠社會輿論以及社會團體的個人素質得以實施。
3、約束范圍不同
法律約束的是全體公民,道德紀律約束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
聯系:
1、相互滲透。
在法律規則體系中諸多法律規則都貫穿著道德的精神,一些法律規則直接根據道德規則來制定,或者說該法律規則就是一定道德規則的法律化。
2、相互轉化。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3、相互制約。
道德規則通過正當性評價,推動和引導法律規則的廢、立、改及實施,其是法律規則的有益補充。法律規則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規則。
(4)法律與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法律的特徵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㈤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意抄思不同
法律規范是指襲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而道德規范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
2、范圍不同
法律規范在一定的國家中只能是統治階級的;而道德規范既有統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治階級的道德。
3、表現不同
法律規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國家機關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規定出來,成為具體的制度;而道德規范一般沒有正式文件的形式,因此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中或社會生活習慣中。
㈥ 法律與道德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
1、法律規定具有外在的強制性,違背後的外在懲處懲罰性;而道德主要是依靠自覺自悟,違背的後果一般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譴責懲罰。
2、法律主要規范人的身體行為,而道德多數是規范人的內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