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小古文
① 《老子》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
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
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
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
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如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② 文言文,道德經,多選題
ABC。
道德經基本是哲學書,不是對人做規定和限制。D應該是儒家的思想。
③ 簡短的小古文加上譯文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專。居,善地屬;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④ 高中課本所學的文言文有沒有選自《道德經》的
《道德經》本身屬於道教研究范疇,也存在著真假版本的爭議,對於這些道理深奧,需要專門分析和研究的學科,高中生是不能進行學習的,只有大學研究生階段才進行相關的學習和研究。因為涉及到宗教、真偽、考據等問題,不是高中適合學習的內容。
因此沒有!
⑤ 誰有<道德經>的譯文解釋啊,文言文的看不懂,有哪位大蝦幫忙解決一下,最好是通俗易懂的那種!
到億刊網下載《白話詳注道德經》,很棒,真正的書,翻閱查找很方便。
http://www.easykan.com/newbookdown.asp?classid=27
參考資料:www.easykan.com
⑥ 求古文言文翻譯,道德經注
太極左仙公葛玄的這篇序
老子體自然而然,生在太沒有的先,生於無因,經歷天地始終,不可稱載。最終在無終,研究了無窮,無極極嗎,所以沒有頂點。與大道而條理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著道德的至純,浩浩盪盪,不可名的。煥發其有文章,巍峨雄偉的成功,深淵的不可估量,堂堂乎是神明的宗旨,三光帶以朗照明,天地桌以得生,乾坤運用吐精,高高在上而失去民眾,「尊貴而無實際的職位。承載無窮,闡教八方,各教八方諸天,普弘大道,開辟以前,再下面是國師,代替不停。沒有人能知道的,培養造就萬物,不說我為,黑色的德行啊。所以大家所共同尊奉聖人。道尊德貴,如果沒有人的生命而順其自然,只有老人家嗎!周時又假託神靈李母,剖左腋而生,生活就是潔白,稱為老子。老子的稱號,因為玄而生,在天地之先,沒有衰老的時間,所以《老子》。人們對老子當始於周代。老子的稱號,開始於無數的威脅,很幽深渺遠,瞎邈很久遠了。社會衰敗,大道不走,西遊天下,關令尹喜說,大道將隱藏嗎,請為我寫的書。於是作道德兩篇五千字上下經過了。那五千文,宣道的源,大沒有不包,細不不入,天與人的自然規律。我老師有意見,精進研究的,那聲音參與太極,高皇帝遠點,諸天歡樂,就帶著契玄人。靜想一真,那麼大家感悟會,內觀察影子,那麼精神長存。整體和諧道德,那麼萬神震驚伏地。禍滅九陰,福來自十方。安邦定國,誰能知道呢?沒有做的文章,誇他不辱,裝飾的不光彩,彎曲的不能渾濁,不可能澄清,從這樣的。應道,見,傳告無窮無盡,常的原因。所以知道常說明,大道做什麼呢?弘的由人,斯文尊美妙,可以不精細嗎?粗略地陳述一篇,只有有道德的寶啊。
⑦ 急!急!急!!道德經上善若水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大神們幫幫忙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低方版,所以最接近道。權居住在善於選擇地方,存心善於保持深沉,交友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有條有理,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掌握時機。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正因為他像水一樣不與水去爭雌雄,所以才不會導致失敗招來怨恨。 這個尤字的意思應該是憂慮,怨恨的意思吧
採納哦
⑧ 文言文翻譯 老子道德經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
[注釋]
1、企:一本作「支」,意為舉起腳跟,腳尖著地。
2、跨:躍、越過,闊步而行。
3、贅形:多餘的形體,因飽食而使身上長出多餘的肉。
[引語]
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說「自見」、「自我」、「自矜」的後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這些輕浮、急躁的舉動都是反自然的,短暫而不能持久。急躁冒進,自我炫耀,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本章不僅說明急躁冒進、自我炫耀的行為不可恃,也喻示著雷厲風行的政舉將不被人們所普遍接受。
[評析]
在帛書甲、乙本中,這一章都抄寫在二十二章前面,因為此章與二十一章內容相一致,敘述用的語氣、語言也是一種風格。這樣的排列順序,或許是有道理的。本章所具體闡述的問題,仍然是有關社會政治及其得失的內容,同時還包含有辯證法的觀點。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些表現及其結果往往是對立的、相互矛盾的。這是老子思想中極富精義的部分。不過在這其中仍然貫穿著以退為進和所謂「委曲求全」的處世哲學。這種觀點、這種態度絕不是無條件的、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採用的,而僅是對現實斗爭中某種情況下可以採用的策略,這雖然說不上是在逃避現實的政治斗爭,但表面上給人的印象卻是消極退守、防禦。當然,這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一貫主張。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它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⑨ 道德經心釋 這本書是古文的 還是白話文的
是古文中摻雜白話文的,裡面主要寫了唯有當一個人能夠愛他自己,他才能夠愛別人。喰有當一個有東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夠跟別人分享他的感覺。了解是本性真正的開化,一個具有了解的人就好像鏡子一樣。鏡子並沒有攜帶任何東西,鏡子一直都生活在即刻,不論什麼東西來到它的前面,它就反映。除了變是不變的之外,其他每一件事都在變
⑩ 《道德經》是文言文嗎
《道德經》是文言文嗎?
《道德經》是地地道道的文言文。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