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趨勢
㈠ 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什麼
道德發展的規律是:道德發展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道德進步是一個曲折前進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不斷進步。
前道德階段指兒童從剛出生到3歲的階段,皮亞傑認為這一年齡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前運算思維時期,他們對問題的考慮都還是自我中心的。
他們不顧規則,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招待規則。他們的行動易沖動,感情泛化,行為直接受行動的結果所支配,道德認知不守恆。
例如,同樣的行動規則,若是出自父母就願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們並不真正理解規則的含義,分不清公正、義務和服從。他們的行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1)道德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每五年循環一次的發展過程。在第一階段歲~5歲)中,兒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態度。在以後的第二階段(5歲~10歲)、第三階段(1()歲~1 6歲)中,兒童只是進一步發展第一階段已經形成的基本道德態度,使它們更為精細和完善。
普遍的倫理原則的定向階段。公正被看作是與自我選擇的倫理原則(要求在邏輯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決斷,這些原則是抽象的、倫理的,如金箴(基督)、絕對命令(康德的)等。
它們不是像聖經上的「十誡」那樣的具體的道德准則。這些實質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則,人的權利的公平和對等原則,尊重全人類每個人的尊嚴的原則。
㈡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內史過程與容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㈢ 如何看待當代中國人的的道德現狀和發展前景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企業家,你辦好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㈣ 為什麼說人類道德發展說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 」 ,這句話是對的。內
這是大學《思想容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知識點。
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這是道德發展的基本規律。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路向前發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
道德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一樣,不是千古不變的。每一個社會都有與其經濟基礎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會形態中,不同的階級或人群還會有不同的道德。在階級社會中,占社會統治地位的道德是統治階級的道德,而同時存在著的其他階級的道德則處於從屬地位。
(4)道德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人類道德的發展的進步主要表現為:
1、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
3、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類道德的發展具有內在的規律性,人們的道德修養也有其客觀要求,都是在繼承和弘揚優良道德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進步的。
㈤ 簡述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什麼
道德發展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道德進步是一個曲折前進的歷史過程版;道德發展的總權趨勢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不斷進步。
前道德階段指兒童從剛出生到3歲的階段,皮亞傑認為這一年齡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前運算思維時期,他們對問題的考慮都還是自我中心的。
(5)道德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對這一發展的具體過程.不同學者看法各異。其中非階段論者(如哈茨霍恩和M.A.梅)認為兒童的道德行為是情境性的,沒有發展階段可言。階段論者(如,格塞爾、弗洛伊德、皮亞傑和科爾伯格)則認為,兒童或個體的道德發展與其心理發展的其他方面一樣存在一定的發展階段。格塞爾提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每五年循環一次的發展過程。
在第一階段歲~5歲)中,兒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態度。在以後的第二階段(5歲~10歲)、第三階段(1()歲~1 6歲)中,兒童只是進一步發展第一階段已經形成的基本道德態度,使它們更為精細和完善。
㈥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6)道德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道德的認識論內容在不斷加深。道德也是一種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發展,道德在識別社會關系、提供關於人的生活價值和人生目的的客觀知識方面,越來越成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
「有尊嚴的生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什麼是榮譽,什麼是恥辱,應該樹立什麼樣的榮辱觀,已經引起了人們普遍地反思。長期以來,那些與道德相關的社會偏見、無知盲從在不斷地被打破。這一切都是道德的認識論內容不斷加深的結果。
道德調節的手段在不斷完善。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是以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作為調節機制的。改革開放以來,揚善抑惡的道德調節手段在不斷增加和豐富。傳媒的參與,互聯網、微博的發展把社會輿論的監督力量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歷史證明,當一個社會在全民層面上感受到諸如「信仰危機」、「價值失落」的困惑時,這不僅表明這個社會在實際生活中受到的嚴重挑戰,而且也表明它在精神上的憂患與覺醒。
當代中國人越來越不滿足於單純地履行某種道德義務,而是在自覺地提出和探索更崇高的道德目的,越來越成為追求高尚的道德價值、創造良好的道德關系的主體,這正是道德調節方法在逐步完善的表徵。
個人道德意識的結構和功能在不斷豐富。個人的道德意識是人們的道德關系賴以健全的思想基礎,也是指導人們實現道德行為選擇,進行道德活動的內在動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左」的路線的否定,人們在逐步擺脫「行政本位」的束縛、僵化教條的桎梏甚至對「金錢至上」的依從。當代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現實的社會主體。
個人完善的道德動力、道德需要在提升和拓展。這一切都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積聚在個人道德世界中的體現,它成為道德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
應該指出,當代中國的道德狀況正在矛盾中發展,在困境中前進。作為主流的社會主義道德,對社會的解放和人的精神完善化產生良好影響的可能性在不斷增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科學認識「道德困境」和道德進步規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㈦ 道德的發展規律
道德的發展規律:
A、道德發展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
B、道德進步是一個曲折前進的歷史過程。
C、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不斷進步。
道德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個方面。個體認識社會倫理道德規則和准則,形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過程。既受到個體周圍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的成熟和認知、情緒發展,特別是其從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動的制約。
(7)道德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人際關系和諧協調的或(願做一個)「好孩子」的定向階段。好的行為就是幫助別人、使別人愉快、受他人贊許的行為。這很大程度上是遵從一種老看法,就是遵從大多數人的或是「慣常如此的」行為。
㈧ 道德發展可以概括哪一種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㈨ 人類道德發展經歷了那些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階段
本階段兒童採納的是自我中心的觀點,不考慮他人利益或認識行為者與他人利益之間的區別,更不能把這兩者聯系起來。依據物質後果來裁判其行動。把自己觀點和權威者觀點相混同。
階段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一種具體的個人主義觀點。他能把自己、權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觀點相區別。認識到規則是可變的,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行事。所以對是相對的,個人只有通過等量的公平交換來滿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種沖突。
階段三: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人際協調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與他人發生關系中的個人觀。他意識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協議和期望高於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從動機和感情來評定行為,希望維持和諧的關系,但沒有普遍性的"制度"。
階段四:社會制度與良心維系階段
本階段的人的人際關系已與社會觀點相分化。它採納制度觀,根據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來確定角色、規則和人際關系,強調尊重權威,維護普遍的社會秩序,否則就內疚。
階段五: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權利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了一種超前的社會觀,認為如法律不適社會,可以通過協商來改造,往往從人類價值上判斷是非,但又力圖通過契約來整合各種觀點,因此處於遵守法律同維護自由和生命價值的矛盾沖突之中。
階段六: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本階段的人建立了一種用於社會治理的道德觀。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質、懂得尊重人是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採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