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
①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1、法律和道德的相同點:
都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點有:
(1)產生的起源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
道德是人類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自覺遵從主流行為規范的心理意識。
(2)執行的制度和力度不同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代表國家意志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依靠良好的習慣和良心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准則。
(3)對違反者的處罰不同。
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是通過行政處罰或刑法處罰;而對於違反道德的行為,只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良心的譴責。
(1)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違反了相關的法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2、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② 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
目的都是為了穩定社會秩序
不同
使用的手段不同
③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不同點與相同點
相同點是為了讓社會有秩序、讓人們更和諧。不同點是:道德是約束、紀律是管束、法律是強制。
④ 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道德有強制性嗎法律和道德怎麼都會具有強制性呢
道德是有強制性的,比起法律的強制性是不同的,它的強制性在於如果人們不遵守它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批評,與社會的不認同,所以人們會不自覺的去遵守它。道德是一種習慣,是人們長期生活而形成的潛移默化的一種習俗。而法律上的道德總是來自於社會中的道德的,但並不是所有社會中的道德都會是法律上的道德,法律上的道德是人們所要求的道德的最低的標准。
⑤ 法律與道德等行為規范有什麼共同點與區別
ABC都對,因為是對法律區別於道德的三點論述,D之所以不對是因為道德不僅靠輿論約束,也靠自身的約束。
⑥ 法律和道德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關系:1 道德是法律的理論基礎。道德理論、理念,觀點等是法律理論、理念等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沒有道德理念、思想的更新和發展,……,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大廈的堅實基礎。2 道德是法律的價值基礎,是判斷、評價法律的價值尺度。3 道德是法律運用的社會基礎。法治的形成和實現都離不開道德信念的支持,人們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選擇法律所認可的合法行為的程度也越高。
4 道德是法律的補充。5 法律是道德的承載者,弘揚和發展一定社會道德。6 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風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強大力量。作用: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1 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法的創制一般以道德為指導,比如道德的正義、合理等會體現在法律中。2 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促進作用。良好的道德狀況有助於法的有效實現。3 道德可以彌補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法律不調整的社會關系可以由道德加以調整。4 過法律教育和實施活動,可以促進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 區別:1 產生方式不同。道德根據 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法律則由國家機構制定。2 表現方式不同。道德表現為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通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風俗習慣等形式表現出來。法律一般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3 實現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等來維持,通過人們內在的自覺進行,是一種內在強制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約束力。4 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道德調整范圍廣泛,幾乎涉及一切領域。法律主要調整人的行為。5 評價尺度不同。道德評價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如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等。法律則是看合不合法,有效與無效。6 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兩者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者通過權利義務的配置實現社會調控。但道德主要以義務為主體,法律主要以權利為本位。
⑦ 法律與道德的不同點有哪些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是:
第一,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第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
第三,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
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⑧ 道德和法律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是什麼
聯系:
1、在發生學上,都由原始習慣脫胎而來。
2、都屬於社會規范,只是在規范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3、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且在很多方面二者是相互轉化和滲透的。
4、都是社會控制的手段,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
區別:
1 、產生和變遷不同。法律的產生和變遷更多具有人為的特點;道德的產生和變遷具有自生自發性。
2 、兩者表現的具體形式不同。法律是具體的、規范的表現形式,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或認可,是成文的。道德體現在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中,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一般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3、 兩者的實現方式和約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國家的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各環節中體現,道德不依靠強制力,依靠內心信念,習俗、教育力量來維持。
4 、調整的范圍不同。可以說大多數的社會關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調整,也可以由他們各自調。
5、表現形式不同。法意國家意志形式出現,主要表現在規范性文件中;而道德以社會意志形式出現,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社會輿論。
6、違反的後果不同。道德制裁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統一性;而法律制裁則是十分確定的;道德制裁無須經特定程序;而法律制裁必須有特定機關按一定程序進行。
(8)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擴展閱讀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規則同樣重要。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對於法律規則來說,無論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還是社會習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適用於社會公共行為領域。在法律規則管轄的公共領域,維護社會正義、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權利是根本要求。
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針,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凈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
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可見,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⑨ 道德和法律的相同點,不能少於100字
道德是生活於一定物質條件的人們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私等標准來評價人們的言行、並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持的規范、原則和意識的總稱。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理論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了解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時,對我們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與道德相同之處是:第一,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第二,它們的內容是互相滲透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規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國憲法第24條、第46條、第51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並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經濟基礎基本不變而經濟體制有了變化、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憲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規正在進行大量的立、改、廢,道德也發生了變化。第四,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它們追求的都是社會秩序安定,人際關系和諧,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幸福。
同學這不是交作業玩的
⑩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為其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都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表現為二者之間的縱的聯系,所謂縱的聯系是指它們和其他社會現象間的共同關系,決定著它們的社會階級本質和服務的總方向是共同的,因而它們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必然是一致的。
道德與法律都受到一定階級的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並為實現一定階級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服務。
(10)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共同作用的好處:
在道德與法律的共同作用下,制約國人的言談舉止,規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一些事情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又受人們的道德所約束。
道德與法律緊密聯系,作為同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法律以道德為基礎,道德以法律為動力,共同發揮著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價值的功能。
我國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有很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倡導和鼓勵的行為,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