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德兩難
『壹』 道德兩難的看法
平常心 不要帶有嫌棄的眼神 語氣溫和 拿出自己的耐心
『貳』 道德兩難問題有哪些,要具體的分析案例
道德兩難問題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存在,我給你提供一個會計行業的僅供參考
變通與捍衛
一、基本案情
一陣急促尖銳的高跟鞋聲傳進我的辦公室,來人正是公司營銷部門高級經理,她帶著不甚愉快的音調對我說,「你的備用金保管人(財務總監秘書兼會計文員)不合作,不給我領取差旅預支費用,我的付款申請書已獲總經理批准,明天就要出差外地……」小A看了看她的付款申請金額,明白了為什麼小A的秘書即備用金保管人不同意支付的理由。因為她的預支金額已經超過公支取現金。作為主管部門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天職,可惜這位營銷部門經理並不領情也不買賬,因為她認為有後台靠山,氣沖沖、帶著尖銳的高跟鞋聲走出了我的辦公室。
小A知道過一會兒外籍總經理將會駐足我的財務總監辦公室,於是我准備好有關資料,等待老總駕到。
果不出小A所料,十分鍾後總經理親自來到,小A禮貌地請老總坐下,老總手拿付款申請書質疑地說:為什麼我批準的差旅費預支申請表,備用金保管人拒絕支付?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技巧。我回答:請總經理在該申請預支表上再簽一次名,小A就馬上支付,他老人家愣住了。他又質疑地問:為什麼?於是小A把早就准備好的「公司備用金操作規定及其實施程序」文件亮了出來,小A說:這個程序是我設計的,經過總經理您批准而實施,同時也通知了各部門,現在這張預支申請表雖經您批准,但已超過我們備用金規定的限額,如果我照付,則屬違反已批准實施的規定。不過,若您再簽一次名那就代表您「特批」,特別批准您自己批准事件的越權措施。事實上,我已經與營銷部經理解釋過同時也做好兩全的安排,但她不同意,其他部門主管都是按照這種規定執行。我認為還是按照您批準的規定執行,應該不能有所例外。
聽完這番話,明白事理的總經理同意小A的兩全安排,同時並沒有因為這事而有不高興的臉色,因為這是合情合理與合法的變通處理,在不影響基本原則(即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要採取對方最能理解、最易接納的辦法實施。這就是工作的藝術,也是做人的方法。最後,我們的營銷經理也只得按規定辦事了。
從實例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內部控制制度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財會部門或會計人員執行工作的准繩起了很大的明確作用,避免了人為因素的介入。因此,我們經常強調企業有一套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那麼會計人員就好落實工作;外審人員好查賬,同時降低審計風險;內審人員好績效,工作起來輕松。
二、案例評析
在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經常會遇到一些處理起來感到「兩難」的事情,堅持按制度辦事會得罪上級或周圍的同事;反之,又會使工作喪失原則,使制度形同虛設。本案例告訴我們,在會計工作中也應該講究工作藝術,以達到最好的工作效果。本案例中財務總監對事務的處理方法,既體現了會計人員堅持准則的道德規范要求,也體現了會計人員參與管理的道德規范要求。當然對於工作中遇到的違法事項必須堅決抵制,決不能變通。
『叄』 科爾伯德的道德兩難
柯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與10~16歲兒童進行道德談話。兩難故事創設了一種道版德兩難情境權,要求兒童作出選擇。人的行動是應該遵從規則和權威,還是應該遵從與此相沖突的他人的需要與利益?經典的兩難故事為:一個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種昂貴的特效葯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發明並控制這種葯的葯劑師提出先付一半的錢,另一半以後再付,卻遭到葯劑師的拒絕。海因茨為挽救妻子,若偷取葯品就違背了社會「不許偷盜」的規則;若遵守社會規則,就使妻子等死。柯爾伯格依據兒童對遵從規則還是服從需要的行為選擇,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三種水平、六個階段。水平一,稱為「前習俗水平」,行為受逃避懲罰和獲得獎賞的需要驅使,兒童主要著眼於自身的具體結果,還沒有發生社會規范的內化。水平二,稱為「習俗水平」,兒童認同於父母,並遵從父母的道德判斷標准,兒童主要滿足社會期望,這時社會規范已開始內化。水平三,稱為「後習俗水平」,兒童主要履行自己選擇的道德准則。此時社會規范已完成內化。
『肆』 道德兩難的故事最先由誰提出來的
是科爾伯抄格
科爾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1959年去耶魯大學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從1968起轉任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大學道德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認知結構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學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他根據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性提出了「道德兩難法」,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道德兩難法」即道德兩難故事問答討論法,就是在道德兩難故事討論中,啟發兒童積極思考道德問題,從道德沖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展兒童的道德判斷力.
『伍』 道德兩難怎麼辦的介紹
《道德兩難怎麼辦》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就像我們今天有人問:「母親和妻子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哪一個?」或者問:「妻子難產,母親和孩子只能保住一個,你保哪一個?」
『陸』 道德兩難怎麼辦的作品出處
《道德兩難怎麼辦》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柒』 醫學倫理學中的道德兩難是什麼意思
在醫學倫理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疾病需要通過非常規的治療手段,如克專隆技術的應用,往屬往就面臨一些人們無法從倫理上接受的窘境。在人們似乎無法接受的治療手段,但又是治療相應疾病的最佳方法或唯一途徑時,這就涉及到了道德與治療疾病的紛爭,也就是所謂的道德兩難
『捌』 什麼是道德兩難問題
關於「道德兩難問題」
歷史上存在著許多所謂的「道德兩難問題」,即假想在一個場景之下人必須做出他的道德選擇,但是做出任何一個選擇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類問題。
例:假設你與一群村民藏在地下室之內,敵人當時正在地下室上面的房間進行搜查,一個嬰兒突然啼哭起來,問如果為了不讓敵人發現村民的下落以保全村民的性命而殺死嬰兒是否合乎道德。如果我們殺死嬰兒,我們就殺了人,但是卻保全了村民的性命;如果我們不殺死嬰兒,我們就害死了所有村民,但是我們沒有殺人。兩種選擇似乎都是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道德被夾在一個矛盾的境地。
『玖』 道德兩難指的是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的情境或問題。 ( )
正確答案:錯
解析:×
【解析】道德兩難指的是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兩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