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解讀
㈠ (部編新教材)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1、自主選擇課餘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增多,我們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我們也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決定,特別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餘生活。
2、面對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困惑,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合理選擇。例如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選擇與學校活動安排的沖突。
3、在自主選擇中,我們需要聽取父母的意見,也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4、學校開展的跳繩、拔河、合唱、剪紙、書法、植物栽培和機器人製作等活動,是我們校內課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家人一起購物、遊玩、讀書或做家務,和同學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是我們校外課餘生活的豐富內容。
5、豐富的課餘生活,有助於我們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讓我們有機會與不同的人交流,學會合作,體會親情的溫暖,友誼的寶貴,學習待人接物的文明禮儀;能激發我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體現我們作為社會小主人的責任與擔當。
㈡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第一課、我的祖國(祖國疆域有多大) :
一、導學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和途徑了解我國的海陸疆域,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了解我國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處和不利。
3、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提問,使同學們思考自己對祖國母親了解有多少。
2、自主學習新課,交流合作新知。 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了解國界線的標志。 教師:看祖國的地圖,它像什麼。這節課,來感受一下,祖國到底有多大。 通過尋找自己的家鄉位置理解住過的疆域有多大。
第二課、瑰麗的名勝古跡:
一、我國不僅有奇異多彩的自然風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還在全國各地留下了豐富的名勝古跡,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文明成果。
二、運用課件播放名勝古跡。
第三課、留住美麗的驕傲: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欣賞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和悠久歷史中的名勝古跡,對於我們祖國的寶貴自然和文化遺產,我們真的很驕傲,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保護他們,讓更多的人能看到我們的驕傲!
二、說說家鄉的名勝古跡:
1、小組交流、討論。
第四課、拜訪遠古先人:
一、導學要求及重點:
了解我國遠古人類的發展情況。
二、導學過程:
1、自主學習探究:我國境內有哪些古人類。
2、討論交流: 在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在雲南元謀,被稱為「元謀 人」,距今170萬年。
第五課、炎黃子孫:
一、導入新課:
我們經常聽到大人們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那麼「炎黃子孫」這個詞,是怎麼回事?下面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28頁「炎黃子孫」的含義。
二、導學新知:
1、學生了解「炎黃子孫」說法的來歷。
三、補充資料: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系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占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