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安全法立法評述
① 食品安全法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對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② 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 說明我國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原因
解析:此題應從加強宏觀調控的的必要性的角度來回答。
參考答案如下:
原因:由於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所以要宏觀調控;同時,這是為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這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要求。
③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經歷了從什麼到什麼都轉變
【新區別於從前的條例】從1995年施行的《食品衛生法》到今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由「衛生」到「安全」,兩個字的改變,折射的是我國食品安全從立法觀念到監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轉變。這部與每一個人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民生法律有哪些亮點,有關專家對這部法律進行了解讀。 消費者可索10倍賠償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專家解讀:各類食品問題層出不窮,關鍵就是食品企業的違法成本很低。新《食品安全法》將賠償標准大大提高,這種既有人身損害賠償,又有懲罰性賠償,加大了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對其起到震懾作用。 明星代言要擔責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解讀: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始作俑者是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但明星的虛假代言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明星對虛假廣告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於理公平,也有必要,對目前愈演愈烈的虛假廣告起到遏製作用。 統一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安全法》第三章共九條明確了統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等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專家解讀:目前我國食品標准散、亂、差,衛生標准、質量標准、國家標准等重復交叉、層次不清,部分標准老化,缺乏前瞻性。《食品安全法》從四個角度嚴格食品安全標准,即統一發布,動態調整,以人為本,鼓勵企業制定嚴於、高於國家、地方標準的企業標准。 「問題食品」要召回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 專家解讀:實行食品召回制度,不僅要靠企業自覺,還要強調政府的責任,在企業不主動召回的情況下,政府要責令企業召回不合格食品。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食品免檢成歷史名詞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專家解讀:現在出現安全問題的食品不少都是免檢產品,「三鹿奶粉事件」表明免檢並不等於安全。為此,新法明確規定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將此前國務院廢除免檢的措施法制化。 目錄以外的任何添加劑都不能用 《食品安全法》從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八條規范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應用,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專家解讀:食品添加劑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於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營養成分,同時也可能帶來危害。新法規定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目錄以外的物質,哪怕是對人體無害,也是違法行為,這為「蒙牛」特侖蘇事件作了註解。 安全評價由「事後」提至「事前」 《食品安全法》第二章共七條規定了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要求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專家解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是確保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工程,意味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由外在表面現象為主,深入到食品內在的安全因素,由被動的、亡羊補牢、事後處理的舊思路轉變為主動的、源頭治理、預防為主的新思路。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④ 《食品安全法》頒布有哪些目的和意義
《食品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立法目的是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幾年來,蘇丹紅、孔雀石綠、「毛發醬油」、「皮革奶」、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充分說明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食品安全事件屢屢引發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良性發展造成巨大沖擊,對中國產品信譽產生連鎖性的惡劣影響。因此,在制定食品安全法的過程中,如何從各環節、各方面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為立法的中心主旨。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意義:
一是維護社會穩定。
《食品安全法》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監管制度,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整體水平,進一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維護社會穩定。
二是促進經濟發展。
《食品安全法》堅持預防為主,有針對性地確定食品的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有關制度,並打擊違法行為,雙管齊下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重塑市場信心,有利促進經濟發展。
三是提高國民身心健康水平。
食品安全是身心健康的基礎,《食品安全法》完整覆蓋食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創造條件。
總之,食品安全關繫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關繫到民眾的生命健康權利。
以上供參考。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的優點和缺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對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保障食品安全,保證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通過實施食品安全法,建立以食品安全標准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可以從法律制度上更好地解決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從而切實保障食品安全,保證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促進我國食品工業和食品貿易發展的需要。通過實施食品安全法,可以更加嚴格地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促使食品生產者依據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功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以良好的質量、可靠的信譽推動食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不斷發展,從而極大地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制定食品安全法,可以樹立我國重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國際形象,有利於推動我國對外食品貿易的發展。
(三)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需要。實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框架內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著眼於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障權利、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同時,在現行的食品衛生法的基礎上制定內容更加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業法、動物防疫法、產品質量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農葯管理條例、獸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配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⑥ 什麼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有何特點
有關食品生產和流通的安全質量標准、安全質量檢測標准及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構成的有機體系,稱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食品安全法律體系規范和保障食品安全體系。
總觀我國食品安全的法律現狀,由《食品衛生法》為主導,《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法》、《食品衛生監督程序》等數部單行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諸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中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構成的集合法群形態,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框架的現實。
(6)我國食品安全法立法評述擴展閱讀:
與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地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食品法律法規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較差:
我國現已頒布的涉及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數量多達十幾部,總體性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這些法律僅對食品質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規定,由於出台時間早,標准要求低,覆蓋面窄,沒有充分顯示新形勢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另外,有些法律法規在制定時,並沒有充分考慮食品安全問題。當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突出問題時,就顯得很不適應。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就是如此,該法在總體上偏重於工業產品標准和強制性標准,而農產品的產品質量標准多為推薦性標准,而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制定強制性標准。
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對食品安全體系內其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作用大大降低。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所調整的范圍過於狹窄,僅對食品生產、經營階段發生的食品安全進行規定,沒有包括種植、養殖、儲存等環節中的食品以及食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或使用。
而食品安全問題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法律應該反映出整個食品鏈條,這就使法律出現了較大的法律監管盲區,以致造成對飼料中加入瘦肉精、農葯大量殘留、濫用抗生素、食品儲存污染等諸多問題的監管滯後和監管不力。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應對執法主體職責做出相應的調整。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的修訂解讀
嬰幼兒配方食品——配方標簽等應嚴格備案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很多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奶粉喪失信心,不少媽媽開始托出國的朋友購買「洋奶粉」。各式各樣的「洋奶粉」蜂擁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然而,這些洋奶粉質量卻參差不齊,反映「洋奶粉」存在分裝、造假、質量不過關等問題的呼聲愈演愈烈,對中國消費者和乳業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為強化對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嚴格監管,送審稿提出,國家對嬰幼兒配方食品實行嚴格監督管理,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食品應當將生產原料、產品配方及標簽等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不得以委託、貼牌、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食品。
換言之,國內部分洋品牌,此前因在國內產能不足,需要從海外市場直接進口大包裝嬰幼兒奶粉,然後在國內再分裝,或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在境內加貼標簽等,這些在境內「加工」洋奶粉的方式都將受到嚴格管控。 網購食品——食品出問題網站先行賠 網路購物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一種重要的交易形式,網路購物的品種也從最初的衣服、電器涵蓋到今天的各個領域,淘寶、京東商城、我買網、1號店等多家網路交易平台都在進行食品在線交易。
然而,由於網上銷售食品准入門檻低、經營地點不固定、缺乏正規手續,假冒偽劣和「三無食品」混雜其中,網購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消費者的重視。
在公開徵求意見的送審稿中,對食品網路交易監管進行進一步說明,《送審稿》規定了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並承擔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未履行法定義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並先行賠付。
這便意味著,消費者在某一交易平台購買了出現質量問題的食品時,該交易平台將負起相應的連帶責任,在對其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之前,該交易平台需要出面,對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以保障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責任懲戒——消費者獲賠最低千元起 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送審稿》將對違法違規結果的懲戒改為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
在刑事責任方面,完善了行刑銜接機制。在行政責任方面,強化對違法違規食品生產經營者、技術機構的處罰。如在財產處罰方面,將非法添加等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罰款額度由原法中5至10倍罰款提高到15至30倍,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並由公安機關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民事責任方面,加大經濟懲罰力度,規定了最低額賠償制度。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賠償1000元。
《送審稿》還提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投保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會同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 信息發布——對違法行為媒體當監督 《送審稿》中明確,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客觀、公正報道食品安全問題,並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發布可能對社會或者食品產業造成重大影響的食品安全信息,應當事先向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實。不得發布未經核實的食品安全信息。 虛假廣告——設計及製作也會擔責任 《送審稿》中提出,要加大對虛假廣告的懲戒力度,並提出明知或者應知食品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的設計者、製作者、發布者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與此同時,還將加大虛假檢驗報告或認證結論的懲戒。明確食品檢驗機構、認證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虛假認證結論,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其他修訂——部分監管部門職責調整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部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做出了調整。《修訂稿》中明確,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同時對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國務院公安部門以及國務院其他與食品安全工作相關的部門應該履行的相應職責作出明確。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