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論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1-03 01:08:37

Ⅰ 論述依法治國對我國法制建設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Ⅱ 試述依法治國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1、依法治國有利於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敵人進行專政,保障人民的權益。
2、依法治國有利於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3、依法治國有利於改進政府的工作,對政府權力的監督,更好的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Ⅲ 簡述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1、根據'法治'原則,立法機關的職能就在於創設和維護得以使每個人保持'人類尊嚴'的各種條件。

2、法治原則不僅要對制止行政權的濫用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要使政府能有效地維護法律秩序,藉以保證人們具有充分的社會和經濟生活條件。

3、司法獨立和律師業自由是實施法治原則必不可少的條件。"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按照國際通行的法治標准,法的道義原則高於具體法律,乃為現代法治的母體。只有遵循"法之道義"制定的法律,才稱得上"法治",否則就是"有治而無法",即具體的立法和執法違背了人類道義。
所謂的人類道義,就是在現代文明的觀念和實踐之中得到普世公認的正義准則:"維護人的尊嚴和保障人權原則"、"公正公開原則"、"平等對待原則"。

也就是說,"人權至上"道義原則必須在立法和執法之中得到落實,只有基於"維護人的尊嚴"和"保障人權"的普世道義制定的法律,才具有普遍性和權威性。只有依靠這樣的法治原則維系的社會秩序,才可以稱得上現代的文明社會。否則就是"惡法"和野蠻社會,就不具有法律的普遍性和權威性,公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抵制惡法和改造野蠻社會,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合法性之所在。

Ⅳ 論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大意義

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有利於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推進我國建設法制國家的進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Ⅳ 論述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從哪些方面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當今中國,十三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人民政權為人民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照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的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脫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教訓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民代表大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成為擺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計劃經濟的經濟主體隸屬於政府,計劃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容易造成經濟主體應有的物質利益被忽視,經濟自身的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不被尊重,維系這種經濟關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行政手段。因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依法治國。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中國古代,「法」字象徵一種寸以判明是非曲直和正義與否的獨角獸。西方古代,法則被喻為一手拿寶劍、一手拿天平的正義女神。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能夠調整人們的行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制文明屬於制度文明的范疇,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制完備的社會。依法治國反映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應該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統一。離開了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沒有可靠保證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將難以達到現代化所要求的相應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一部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演變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在現今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約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表現。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法律集中了多數人的智慧,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法律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會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隨意改變,也不會因政府的更迭而改變。因此,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道理已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明。在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曾有過一個過程。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十年 「文革」悲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

Ⅵ 試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依法治國的科學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版法和法律規定,通權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4)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5)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Ⅶ 簡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具體如下: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專轉變, 有利於加強和屬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Ⅷ 簡答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和重大意義

首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要求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依法執政全面實現,司法公信力全面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全面增強,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抓住時機,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新世紀以來,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問題;從現在開始要全面解決「依法治國」的問題。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次,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改革要求看,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首先是權利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權力和利益只有在法律的確認與保障下才能成為現實;市場經濟又是契約經濟,契約本身具有法律約束力,也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還是競爭經濟,競爭規則要有法律來保證和貫徹。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就必須要發揮法制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再次,從解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的要求看,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在肯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Ⅸ 試論述依法治國對我國法制建設的重大意義

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支持和領導人民當家做主。這實質上是一個民主問題。民主是個抽象的概念,但有豐富的具體內容。我認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基本上包括一個核心,四個內容。
一個核心是指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四個方面的內容是指:
一是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應得到充分保障;
二是國家政治權力的結構民主,如國家機構內部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科學分工,並形成健全的監督機制;
三是國家權力的行使和公民權利的保障要有民主程序;
四是民主方法,如要實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不搞一言堂、讓人講話等。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還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我國,12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和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政府為人民服務,為公眾謀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能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蛻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悲劇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代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成了一張廢紙,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權利的行使,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熱點內容
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4 16:06:53 瀏覽:892
被害人司法救助 發布:2025-05-04 16:05:18 瀏覽:633
勞動法員工被裁 發布:2025-05-04 16:03:59 瀏覽:592
道德功能制約上智 發布:2025-05-04 16:01:00 瀏覽:491
四川司法拍賣網官網 發布:2025-05-04 16:00:55 瀏覽:325
賬目不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15:54:11 瀏覽:166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考試 發布:2025-05-04 15:54:00 瀏覽:714
法治六審查 發布:2025-05-04 15:53:17 瀏覽:307
房屋認購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4 15:51:37 瀏覽:483
國際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15:51:36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