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漫談學術道德

漫談學術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03 04:42:10

Ⅰ 論學術道德

答: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學術道德建設應包含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理順學術行為主體的各種社會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體制;二是道德體系本身的構建,包括能被整個社會和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則的構建,以及切實可行的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養可執行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學術行為主體。
遵守學術道德,誠實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核心。具體要求有:
1、保持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格;
在科研過程中恪守求真務實原則,不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等,自覺抵制沽名釣譽、急功近利、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學術風氣。
2、尊重知識產權和相關規范;
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學術權益。嚴格遵守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寫作、引文和注釋規范。
3、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有關內容;
引證的目的應該是介紹、評論某一論文(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從他人論文(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應註明轉引出處。
認真執行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引用他人成果時應註明出處,引證部分不應構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
4、堅持正確的學術評價和學術批評態度。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反對一切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和粗製濫造行為;堅持文責自負的原則,對自主發表的任何形式的學術著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Ⅱ 怎樣恪守與踐行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

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應積極踐行,從我做起

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近日,我校開展了大量的有關學術道德,學風建設的主題教育活動,為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國有句古話,「有德無才,德不足以成其事;有才無德,才足以促其奸。」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一些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的問題,在學術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學術道德建設關系著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形象,關系著學術環境、學術聲譽和學術進步,更關系著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發展和民族創新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多年來,我校一貫倡導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涌現出了一批批學術道德典範。楊守仁教授「願做一塊『墊腳石』,讓年輕人踩著我的肩膀去攀登科學高峰」;陳溫福院士強調「做學問不能貪,貪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和成果」……這樣一批老科學家以其高尚的學術道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著身邊的人,帶出了一支支「星光燦爛的隊伍」。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一件小事可能毀了學生的前途,也毀了導師的名譽和學校的聲譽。因此學校始終把學術道德作為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國家政府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嚴格要求導師和研究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學術行為,杜絕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的現象發生,為防範學術腐敗奠定了基礎。
然而強調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僅靠制度約束是不夠的,更要靠精神引導和道德影響。我們要時刻牢記並弘揚 「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求是精神」,堅決反對沽名釣譽、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努力營造一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良好學術氛圍和制度環境,讓每一位師生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淺薄,雖成亦小。」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在學術上有一定的造詣,還要在德行上有更高的修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家。因此,我們要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強烈使命感、學術作風嚴謹的高素質學術隊伍,促進學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同時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更加註重德育教育,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21世紀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

Ⅲ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2003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學術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設》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現實問題,即學術道德問題。隨著去年,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教授汪銘銘大規模抄襲事件被披露以後,人們的這種不滿情緒表現的更加明顯,學術道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批判之聲充斥媒體,尤其在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意見紛紜雜陳,一時間,彷彿整個學術界成為道德敗壞者的樂園。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國學術道德問題特點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學術道德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學術道德 學術評價體系 學術立法

正文: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學術界的大部分學者,還是嚴守學術道德,兢兢業業地從事學術研究的。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上的科教人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許多學術精品,推動了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科研隊伍中,確實存在著學術道德低下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學者自身的發展,而且會對整個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

一、當前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⒈是低水平重復現象。有些人不去關注當前學術界在某一學科的進展狀況,或不願意去關注進展狀況,對於一些已經取得突破的問題,仍然局限於原有的層次上,簡單地重復前人所做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種現象在各類教材的編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⒉是粗製濫造現象。有些人把嚴肅的學術研究當成像商品生產一樣的操作過程,只要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就隨便找上一幫人,不管是否勝任這項研究,採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製造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文本。
⒊是泡沫學術。所謂炮沫學術,就是一個學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礎上,簡單地加以改頭換面,改編或復制出另外的學術成果,並予以公開發表。這種做法的後果是,雖然就學術成果的數量來說,是增加了,但在質上並未提高。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才會出現一個學者在短時間內接連出版幾本甚至十幾本學術著作這種奇怪的現象。
⒋是假冒偽劣。近年來,原本是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現象,也出現在了學術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寫論文或著作,或虛假掛名,或虛假主編、虛假文憑等之類的現象,都屬於學界的假冒偽劣現象,這種現象雖然為數不多,但卻影響了學術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學術信任危機。
⒌是抄襲剽竊。抄襲剽竊是目前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一種學術道德缺失現象,也是批評界打擊最厲害的一種現象。那麼,什麼是抄襲呢?一般認為,所謂抄襲,就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已有的學術成果大量引用而不註明出處。抄襲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抄襲別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襲。自我抄襲,就是將自己以前公開發表的成果大量復制而不註明出處。人們一般只注意對別人成果的抄襲,而相對忽視自我抄襲現象,致使自我抄襲比較隱蔽。實際上,泡沫學問現象的存在,與自我抄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內出版幾本書,主要的途徑就是靠自我抄襲,即將原來公開發表和出版過的東西,簡單地進行改頭換面,做成一個新的文本,在低層次上重復自己原有的勞動。無論是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還是自我抄襲,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都與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當前學術界道德失范的現象還有學術腐敗現象:如學術雜志中的關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員的一稿多投現象等。

二、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從學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人們最初從事學術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或為了修身養性。在古希臘,最早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的人是早期的哲學家們,他們把追求智慧、探求宇宙的奧秘、解讀人生的真諦,作為自己進行研究的唯一目的,這種研究同研究者當下的直接經濟利益沒有必然的聯系。在中國古代也是如此,他們把學術研究當作修身養性的主要途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述而不作的思想家,也才會出現把自己的著作「藏諸名山,留諸後人」的著述家。
但近代以來,隨著學術的發展和職業的分化,學術研究日益職業化,其後果是學術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變成了可以用來養家糊口的手段。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在《詠史》一詩中寫過這樣一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雖然說的是作者對當時的文字獄的恐懼和逃避,但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學術已成為養家糊口的手段。這樣,學術研究就弱化了原有的目的,追求學術研究所帶來物質利益,成為從事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尤其是在20世紀以來文化工業化的浪潮的沖擊下,學術變得像大眾文化一樣,似乎也成為可以批量生產的東西,成為可以進行策劃的東西。
學術研究本來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創作活動,是一種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活動,它不應該承載學術本身之外的任何東西。如果學術研究能夠為研究者們帶來一定的物質利益的話,也不應該成為學術研究的直接目的,而應該作為它的副產品。但在現實生活種,有一些人本末倒置,把學術研究當成獲取職稱和經濟利益的手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低層次重復、泡沫學問、抄襲剽竊等與學術的真諦相背道而馳的現象。現在某些大學和科研單位把學術成果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發表成果後予以獎勵的做法,更加重了這種傾向。
其次,缺乏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如何評價一項學術成果的價值,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惑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部門的一個問題。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來說,它的價值是很難在短期內作出評價的。尤其是對於哲學、歷史、藝術等與當下的實踐需要關系不是很密切的人文科學成果來說,對其進行評價的難度更大。它往往需要實踐的長期檢驗。培根曾說過一句名言:「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近年來,很多大學和科研單位在評價學術成果的價值時,採用了一種簡單化的做法,即以論文或著作所發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檔次為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我們在圖書館會發現,很多學術期刊的封面上都印有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中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等字樣。這就是中國自己的「SSCI」。目前,很多大學都有自己所承認的核心期刊目錄。國內通行的劃分核心期刊的做法,主要是從美國借鑒過來的。
據考證,核心期刊理論,最初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家圖書館的文獻資料管理員S.C.布拉德福,在進行科技文獻統計時提出來的。後來,美國人戈夫曼和沃倫進一步發展了布拉德福的理論,創立了完整的目錄索引體系。80年代傳入中國,並受到歡迎。從這套體系的創立目的上看,美國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用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用索引),原本是為方便研究者們檢索資料而編輯的目錄索引,而不是評價學術成果的評審標准。據留學國外的學者們反映,就是在SCI和SSCI標準的誕生地美國,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也不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用核心期刊的標准來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是不科學的。從總體上來看,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的質量,大部分是高的,但並非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每篇論文的質量都是高的。這種評價辦法的錯誤,是用外在的標准來評價學術成果,其結果是誤導大家都去到核心期刊上面去發表文章,為學術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再次,缺乏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是否具有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對於學術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紛紛採用量化管理的辦法,創建自己的學術評定的量化指標體系,要求具有一定學術職稱的人,每年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科研成果,並把量化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和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很多科研管理者把這種管理辦法,視為學術規范的標志,也視為與國際學術管理接軌的標志。
當然,對學術成果進行定量考核,主要是為了以一種簡便、統一、易於操作的方式來對科研進行管理。在這個意義上,這種方法對於管理者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管理方式,但對於整個學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它以僵死的量化形式,給科研人員施加著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他們花很大的精力去應付考核,去完成年度量化指標。有些人為了評聘職稱或為了獎金,不惜以犧牲學術成果的質量為代價,大量製造低質量的學術成果。同時,過於量化的考核標准,也使人們容易產生一種急功近利的傾向,使人難以靜下心來從事真正的嚴肅的學術研究。因而,用現在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考核評聘標准,所造就的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學者,而非真正的科學家和思想家。這種量化評價標準是把工業生產模式和生產主義意識形態引到學術研究裡面來,是工具理性的一種表現,只能給學術研究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缺乏良好的學術批評風氣。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學術批評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即主要以唱贊歌為主。這主要表現在書評上,國內學術界所發表的大部分述評,主要是朋友間的相互吹捧,影響了正常的學術爭鳴。
最後,學術立法滯後。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知識產權、著作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對於當前學術界所出現的問題的規定不夠具體,如對於什麼抄襲,規定得不夠明確,讓人無所適從。目前法律對於諸如低層次重復、自我抄襲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無法起到應到的約束作用。

三、如何改善中國學術道德問題

1、加強科研人員的道德素質。學術道德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職業道德。對於從事任何一個職業的人來說,遵守該行業的職業道德,都是一種最起碼的要求。科研人員首先要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古人說過,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決不能把學術研究僅僅當成實現個人私利的某種工具和手段。其次,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學術研究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就要求學者們堅守誠信的原則,堅守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應該把學術道德修養問題,當作一個嚴肅的問題來對待,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把學術道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最後,建議建立個人學術道德檔案,對於違反學術道德的人和事予以公開曝光,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通過這種途徑,讓每個學者增強道德自律能力。
2、建立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應針對不同的學科,設立不同的學術評價標准,切忌評價標准上的簡單化傾向。具體地說,應該將三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即將實踐檢驗、邏輯檢驗和權威檢驗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術成果評價的准確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使真正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得到應有的肯定。同時,要鼓勵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倡導學術創新。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人們真正樹立起學術精品意識,用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推動我國的學術發展。
3、建立科學的學術管理體制。學術管理體制,不僅僅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體現著一種價值導向功能。如果單獨以量化的標准來衡量一個學者的學術成就,就會促使人們僅僅追求學術成果的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方面。在學術規范建設方面,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要堅持以質為主,質量兼顧的原則,要引導大家樹立精品意識,耐得住寂寞,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地進行學術研究;二是要建立即能刺激科學研究又給人們適當的壓力的靈活的管理機制,因為學術研究是一種自由的精神創造活動,如果管的過死,就會影響學者們的自由創造力的發揮,同時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也不利於學術成果的生產。怎樣處理好這些關系,切實建立起有利於學術發展的科學的管理體制,仍是一個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門共同探討的問題。
4、呼喚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創造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學術環境問題。真理是在辯論和交鋒中得以發展的,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對於規范學術研究,推動學術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學術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倡導真正的嚴肅的批評,反對虛假的學術批評。對於書評,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好的做法。在有些國家,作者本人沒有權力約請別人為自己的著作撰寫書評,一般的程序是,圖書出版後,出版社把書寄給有關的雜志社,又雜志社判斷該著作是否值得評價,如果雜志社認為有必要的話,它會自己請相關的專家來撰寫書評。這樣,就盡可能地避免了「吹捧式」的學術批評。對於學術觀點之間的爭鳴,也應該加以規范,要以學術責任為重,採取對事不對人的立場,加強健康的學術批評的力度,使錯誤的學術觀點得以糾正,正確的學術觀點得以傳播。在建立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方面,各類學術刊物應該發揮自己的陣地作用,主動引導學術批評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5、打擊學術腐敗。學術是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表現之一,同時也是加重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術有自己獨立的品格,當它與權力、金錢、地位等非學術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學術腐敗現象。打擊學術腐敗,最重要的是從制度建設入手,鏟除腐敗賴以產生的根源。目前國內部分雜志社開始推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就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做法。
6、加強學術立法,規范學術行為。加強學術道德建設,道德教育是基礎,法律建設是保障。現在我國已經進入法制社會,一切行為都必須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學術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這就要求立法部門,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學術立法,制定與我國學術研究形狀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使人們有法可依。尤其是對於當前學術界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抄襲行為、版權糾紛、學術腐敗等,要法律規定上進一步細化,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正常的學術研究秩序。另一方面,廣大科研人員也要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違法不侵權。
學術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學術成果出版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從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最終一定會形成。

Ⅳ 我的人生感悟的目錄

第一部分修身
希望在你們身上
漫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之美
三論人生
禪趣人生
一寸光陰不可輕
勤奮、天才(才能)與機遇成功
虎年抒懷
新年抒懷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我寫我
陳寅恪先生的愛國主義
清塘荷韻
漫談倫理道德
尊師重道
談禮貌
滿招損,謙受益
謙虛與虛偽
容忍
第二部分治學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開卷有益
我最喜愛的書
廣通聲氣博採眾長
抓住一個問題終生不放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
我的考證
談翻譯
研究、創作與翻譯並舉
實話實說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
學習吐火羅文
十年回顧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第三部分寄情
千禧感言
賦得永久的悔
愛情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追夢
人間自有真情在
邁耶一家
我的老師們
懷念喬木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哭馮至先生
回憶陳寅恪先生
記張岱年先生
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夢縈未名湖
懷念西府海棠
幽徑悲劇
二月蘭
夾竹桃
馬纓花
神奇的絲瓜
聽雨
第四部分曠達
不完滿才是人生
對待不同意見的態度
走運與倒霉
毀譽
世態炎涼
牛棚雜憶——緣起
老少之間
八十述懷
九十述懷
老年談老
養生無術是有術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後記
……

Ⅳ 怎樣理解學術道德是"大學的生命線

好像每個人都知道「傳統思想」的意思,又好像每個人都說不明白,我找了一下,看到一條相關的:

【傳統文化】:

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現象的有機復合體。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進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都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代代延續,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和佔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傳統文化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淀、滲透於每一代社會成員的心理深處。傳統文化有四大特點:一是新舊交融性。傳統文化是過去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東西,是過去與現在交融的結果,滲入了每一個時代的新思想、新血液,並非古人的獨創。二是相對穩定性。不可否認,傳統文化是在動態過程中不斷吸取新內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於自己民族土壤中穩態的東西,有相對不變的一面,能夠超越時代而長久延續。凡不具有這種穩定性的文化現象,必將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被歷史所淘汰,不成其為傳統。三是倫理性。盡管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倫理觀念標准、表現形式不一,但這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強制的法律范疇之外的社會道德觀念認可而淬的。四是廣泛的社會性。傳統文化既不是賢哲的觀點,也不是少數人的思想傾向,它反映和代表著一個民族、社會的整體意識和總傾向。

結合上面,我們可以試著對中國傳統思想做一下粗陋的總結【純粹個人看法,高手勿哂】:它是指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在釋,儒,道以及百家諸子為主導文化的氛圍下形成的精神文化現象,在風俗、道德、文化、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體現。

1.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當然是以孔,老,庄等諸子為首,一是由於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在當時所體現出來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是出於統治者對於百姓思想的「管理」的需要。。。後來的程朱理學的影響也頗為廣范。。。至於對各家思想進行總結,則不在我能力和興趣范圍內。

2.在道德倫理方面,則似乎是儒家思想為主,這方面的典故也是多如牛毛,無需我贅言。。它要求人們忠孝仁義,管仲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歷代也是奉為聖言。。。

3.在社會制度方面,「三流九等」,「三教九流」。。。各朝不一。但社會結構一定是金字塔形,「天子」站在百姓頭上。

4.生活方式的問題,衣食住行無一不是體現。

如果說要講狹義的「思想」的話,應該把第一條細說一下,我就不做了,也做不好 - -!

Ⅵ 淺談如何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

良好的學術道德是對科研人員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學校的道德底線和生專命線,是科學研究健康屬發展的重要保證。當代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其學術道德不僅關系著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而且會影響整個民族乃至國家的發展與未來。如果由於缺乏對學術道德的積極引導和嚴格約束,使研究生形成了不正確甚至學術示範行為的出現,不但會影響其個人學術成果的真實性,甚至嚴重助長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研究理應成為當今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高校曝出的研究生學術失范的事件愈演愈烈,2006年暨南大學女研究生甘某因為先後兩次遞交的課程論文都被認定為抄襲而被開除學籍,200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推廣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丁某和經濟管理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余某因為各自學位論文專家評審過程中被發現有嚴重的抄襲行為而被開除,2008年浙大博士畢業生賀海波被認定在讀博士期間發表8篇論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竊、抄襲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這些個案,雖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對待學術道德的普遍態度,但它至少說明目前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Ⅶ 求一篇學術道德學習心得體會

加強師德建設心得體會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十六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育系統做好這項工作顯得尤其必要。去年以來,我們在全縣教師中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強化師德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師德師風建設 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盡職盡責,為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揚高尚師德傳統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是好的,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了,師德要求更加規范了,教書能人的標准更高了。不可否認,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格侮辱和心靈虐待,動輒訓斥、謾罵、諷刺、挖苦、羞辰學生;個別教師甚至毆打學生,危害學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師變相體罰學生,罰站、罰作業、罰勞動、罰不讓吃飯、罰操場跑圈;少數教師不願干班主任工作,熱衷搞有償有教,對待學生態度因人而異以教謀私等等。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第一,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內涵要求。教師的工作是以心靈塑造心靈,用人格鑄造人格。教師在塑造學生的勞動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教師的知識、才能、思想道德、個性,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以及教師敬業樂業、獻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實際行為。教育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師道德實踐活動方面,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有強烈的典範性。「師者,人之模範了。」這不僅是人類幾千年對教師的要求,而且早已成為教師職業傳統美德的重要特徵。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盡管社會制度、教育內容不同,但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影響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學校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教師道德不僅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過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教師的各種社會關系、社會活動,廣泛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而發憤學習。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遵循講政治的原則。加強師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論道德,而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教師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既要克服當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傾向,也要拋棄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人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對立起來,不能因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規律,是社會主義師德建設必須長期遵循的重要原則。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共同理想,增強道德情操和敬業愛教、教書育人的奮斗精神,才能振奮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失去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遵循貼近生活的原則。教師道德教育應注重實效,貼近教師的生活,反對空泛的脫離實際的空談,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將思想道德教育寓於做實事、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中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師德建設虛實結合,化虛為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
師德建設並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門和學校,乃至全社會都要普遍參與的系統工程。從教育部門和學校來講,要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加強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的工作機制。要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師德師風教育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校長要親自抓師德師風教育和管理工作,並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師德師風教育情況要作為考核校長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做好教師的思想
政治工作,帶領和引導廣大教師切實提高師德素質。要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師德師風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就是要針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認真抓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領會《關於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經常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堅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師,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增強教師的師德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教師能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飽滿的熱忱投身到教學之中。
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應充分發揮報刊、雜志的作用,開展人人讀教育刊物,做摘要筆記,寫心得隨筆活動,並利用各種形式強化交流與運用,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業務能力。著眼於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牢固樹立「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侮辱、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經常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特別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依法強化管理,規范教師的從教行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師德考核獎懲機制、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師風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師德師風高尚的教師和師德師風教育成績顯著的學校。我們在師德師風教育中實行「三結合」和「五掛鉤」:「三結合」即與創建文明學校結合起來,與實話公民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工作考核結合起來。「五掛鉤」即與民主評議行風掛鉤,與校園綜台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評聘教師職稱掛鉤,與認定教師資格掛鉤。對教師違反師德師風的學校,民主評議行風年終總評時要扣分降級,校園綜治實行一票否決,當年不能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和文明學校;對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不能評聘教師職務,已聘任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資格;對於觸犯國家法律的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重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要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創優爭先活動,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人人遵守師德、樹立形象的良好氛圍。對師德高尚的教師,要給予大力褒獎。為弘揚高尚的師德,我縣教育局通過層層推薦和評選,大張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師德標兵」,並組成「師德事跡報告團」在全縣巡迴演講,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在全系統形成敬業愛生、育人奉獻的良好風氣。
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全方位師德監督和評價體系。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在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監督的同時,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爭取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監督、學生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網路。當前,特別要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師德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良師德行為,防患於未然。
關注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師德建設工作一定要從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時刻把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及時了解教師的思想變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思想道德建設寓於多做實事、多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師德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Ⅷ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哪些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術道德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倫理規 范,是提高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證,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學術繁榮發 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術道德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與學風,教風,校風 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學術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方面,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
2. 教育系統學術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對存在的問題也必須高度重視.教 育系統一直重視學術道德建設工作.教育部近年來先後發布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 設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關於進一步 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等文件,有力地促進了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廣大科研 工作者獻身科學,殫精竭慮,無私奉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維護學術道德,弘揚 良好學風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學術失范和學術不 端行為,有的情況還比較嚴重.主要有:誇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虛假署名,放棄 評審原則;甚至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篡改事實,系統造假.這些行為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學術資源,而且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損害了學術形象,對教育和 科學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

Ⅸ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熱點內容
法治六審查 發布:2025-05-04 15:53:17 瀏覽:307
房屋認購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4 15:51:37 瀏覽:483
國際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15:51:36 瀏覽:998
民法典草案著作權 發布:2025-05-04 15:44:36 瀏覽:344
廣告法規與管理的答案 發布:2025-05-04 15:42:02 瀏覽:187
重慶市房地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4 15:37:48 瀏覽:462
戴笠的刑法 發布:2025-05-04 15:36:11 瀏覽:479
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4 15:32:04 瀏覽:86
人民警察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2025-05-04 15:22:59 瀏覽:502
上海市勞動法2018醫療期 發布:2025-05-04 15:20:00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