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醫護道德傳統

醫護道德傳統

發布時間: 2022-01-03 09:41:25

A. 我國醫學道德的優良傳統有哪些

1、尊重和珍視生命的「貴人」思想

我國第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內經·素向》中的《疏五過論》和《征四失論》篇也提到醫生應避免五種過錯、四種過失,告誡醫生要從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這樣才能為病人解除疾病。唐代孫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的名言更說明了重視生命的珍貴和醫德的重要性。

2、「醫乃仁術」的行醫宗旨

「醫乃仁術」意為醫學是施行仁道主義的術業,它是儒家的仁義與醫學本質的完美結合。我國儒家文化一直強調要「先知儒理」,「方知醫理」。「儒醫」代表了一般倫理學與醫學密切結合的結果,仁既是一般倫理學的核心,也是醫學倫理學的核心。《孟子·梁惠王上》稱:「無傷也,是乃仁術也。」歷代醫家皆以「醫乃仁術」為行醫宗旨、為醫德的基本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邈強調醫生必須「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明代龔廷賢在《萬病回春》中的「醫家十要」篇中說:「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脈理,……四識病原,……十勿重利」。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中的「醫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第一「要」為:先知儒理,然後方知醫理。「醫乃仁術」的命題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它提示醫學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做到「仁」與「醫」相結合,醫患相互合作。

3、「普同一等」的行醫原則

古代醫家從「仁愛救人」、「醫乃仁術」的道德觀念出發,強調對病人一視同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孫思邈提出:作為一個醫生要做到「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明代醫生閔自成仁而好施,丐者盈門一一應之不厭。醫生趙夢弼赴人之急百里之外,中夜叩門,無不應者,七八十歲時「猶救以往」。朱丹溪是金元時代四大醫家之一。他行醫時,「四方以疾迎候者,無虛日」,先生「無不即往,雖雨雪載途,亦不為止」。僕人告痛,先生諭之曰:「病者度刻如歲,而欲自逸耶?」「窶人求葯無不與,不求其償,其困厄無告者,不待其招,注葯往起之,雖百里之遠,弗憚也。」宋代醫生張柄,治病救人「無問貴賤,有謁必往視之。」元末明初的名醫劉勉曾任太醫,在他一生的醫療實踐中,把「不分貴賤,一視同仁」作為自己的信條。他常說,「富者我不貪其財,貧者我不厭其求」。

4、重義輕利的道德觀

傳說「三國」時期江西名醫董奉隱居廬山,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載,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並以每年所收之杏,資助求醫的窮人。至今醫界仍流傳著「杏林春暖」的佳話,以贊揚醫生的美德。明代醫生潘文元醫術高明,行醫施葯從不計報酬。他雖行醫30年,但仍貧得幾乎沒有土地。他去世後,當地百姓萬人空巷為他送葬,以表示哀悼和永遠懷念。「杏林春暖」的佳話和「萬人空巷」的傳說代表了我國古代典型的重義輕利的道德觀。

5、清廉正派的行醫作風

我國古代醫家清廉正派的事例不勝枚舉。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醫書中,就強調醫生要品行端正,醫風正派

6、尊重同道的謙虛品德
孫思邈在其名著《大醫精誠》篇中論述了醫生與同行之間的關系:「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

B. 如何正確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護理道德

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回要。現代化答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民族性。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具有更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能夠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地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是一塊永不磨蝕的「胎記」。

C. 我國古代和近代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及特徵

摘要 親您好,特徵是(1)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顯著:「仁愛救人」的行醫學教;內省、慎獨的醫學道德修養方法:「推己及人」與「易地以觀」的醫學道德情感。

D. 我國古代優良傳統醫護道德的重要內容是什麼

個人名譽。。。和對病人的保證

E. 中國古代優秀的醫護傳統美德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抄許多優秀的醫護道德傳襲統,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方面:(1)濟世救人、仁愛為懷的事業准則。(2)普同一等、盡職盡責的醫療態度。(3)精勤不倦、博極醫源的治學精神。(4)廉潔正直、不為名利的道德品質。——常識醫學篇。

F. 試比較中國傳統醫德思想與國外醫護道德的異同是什麼

異是方法不同,同是理念目標相同。

G. 中國古代有哪些醫護道德思想

)原始社會:已顯現自我犧牲精神 伏曦嘗百葯 神農嘗百草2)奴隸社會:周朝 :出現專業醫生,建立我國最早醫德制度。《周禮》用「十全」評價醫生。戰國:出現中國第一部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強調醫者的責任和良心,已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醫學人道主義開始萌芽。兩漢:視醫德重於技術。出現名醫張仲景、華佗。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具有很高的醫學和倫理學價值。唐朝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我國最早的系統醫德專著。宋元時期:宋慈的《洗冤集錄》提出法醫道德。明清時期:著名的醫德典籍有陳實功的《五戒十要》(與希波克拉底誓

H. 杏林春暖的典故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些醫護道德思想

「杏林」體現的是一種醫界的匠人精神和價值標准,體現的是「技精、德善」,一方面醫術精湛另一方面醫德高尚。
根據《太平廣記‧卷十二‧董奉》上記載,「杏林」一詞的來源,是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董奉是東漢末至三國時的東吳名醫,醫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術,並以高尚的醫德修養聞名於世。董奉與華陀、張仲景同負盛名,被譽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後來到豫章廬山隱居。他住在山裡不種田,每天為人治病,分文不取。重病的人被他治好,董奉就讓患者種植五棵杏樹,治好病況輕的,就種植一棵。這樣經過了幾年,已經有十萬多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樹林。他讓山中的鳥獸都在杏林中嬉戲,樹下雜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鋤光一樣。當杏子成熟後,董奉用草在杏林里蓋了一間倉房,還告訴人們︰「想買杏子的人,不用告訴董奉,只要把一罐谷糧放進倉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曾經有人放進倉房的糧食少,卻拿走很多杏子,這時杏林里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著追出來,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著杏子逃跑,卻在路旁翻倒了。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谷糧一樣多,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說。董奉每年賣杏得來的谷糧,全都用來救濟貧窮人家,及提供給旅行在外缺少路費的人,一年能發出去兩萬多斛谷糧。
董奉有精湛的醫術卻不重名利,為人樂善好施,他崇高的醫德被人們敬仰、傳頌,成為千古佳話。因此,「杏林」也就成為醫學界的代稱了。

I. 祖國古代醫護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是什麼

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

1、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含義: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是指在醫學實踐活動中調節醫務人員人際關系以及醫務人員與社會關系的最基本出發點和指導准則,也是衡量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尺度。

2、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內容:我國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內容是「救死扶傷、防治疾病,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其中「救死扶傷、防治疾病」是社會主義醫葯衛生事業的根本任務和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是醫務人員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途徑和手段,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基本要求和醫學的科學性與道德性的統一;「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公德對醫學職業的要求,也是醫務人員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內在精神,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較高要求和醫學道德的繼承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是共產主義道德對醫學職業的要求,也是「救死扶傷、防治疾病」和「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的落腳點,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最高層次要求和我國醫學道德的先進性。

綜上所述,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三方面內容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也體現了醫學道德不同層次的要求。

J. 我國古代和近代的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和特徵

我國古代和近代的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和特徵?
我國古代和近代的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和特徵?
我國古代和近代的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和特徵?
我國古代和近代的醫護倫理有何優良傳統和特徵?

熱點內容
立法者摩西 發布:2025-05-04 14:27:30 瀏覽:50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 發布:2025-05-04 14:27:26 瀏覽:321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女人戰爭2 發布:2025-05-04 14:25:03 瀏覽:341
條令條例掃 發布:2025-05-04 14:17:18 瀏覽:11
社會與法頻道系列土豆網 發布:2025-05-04 14:08:36 瀏覽:876
勞動法對試用期離職工資的核算 發布:2025-05-04 14:08:34 瀏覽:804
2014年最新勞動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05-04 13:49:56 瀏覽:41
起訴離婚必須要請律師嗎 發布:2025-05-04 13:49:18 瀏覽:247
民法典對環境的意義 發布:2025-05-04 13:38:21 瀏覽:110
宇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5-04 13:37:37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