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詩朗誦
A. 急求一篇可以在道德講堂中朗誦的詩歌,或是關於道德榜樣方面的詩歌誦讀稿,5分鍾以上
《卑抄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襲證》
作者: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擋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B. 求有關道德講堂的詩歌朗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作者: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內
高尚是高尚者的
。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容,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
?
發現了,
為什麼
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
,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天是藍的,
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
,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擋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
,
那是
們凝視的眼睛。
C. 關於文明禮貌的道德講堂演講稿~~
做錯了——改正一下;
傷心了——痛哭一下;
厭倦了——回望一下;
活累了——休息內一下;
絕望了——無奈容一下。
多一點清心,少一點貪心;多一點寡慾,少一點縱欲;多一點正念,少一點妄想;多一點直率,少一點虞詐;多一點誠朴,少一點欺心;多一點真實,少一點虛偽;多一點篤厚,少一點機巧;多一點慈懷,少一點不仁;多一點憐憫,少一點冷漠;多一點謹守,少一點張揚;多一點中和,少一點偏執;多一點涵養,少一點計較;多一點謙下,少一點凌人;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忍讓,少一點逞強;多存一點大良智,少用一點小聰明……果能如此,那麼人與人之間,家庭之間,鄰里之間,群體之間,地域之間,種族之間,宗教之間,乃至邦國之間,以及整個人類社會,就必然會增加許多和諧!這就是人生要記住的基本道德名言:
要更深的進入文明禮貌的道德是要心作出來的才是真的。最好是買本《聖經》,同時去信耶穌,因為世界上的文明禮貌的道德都只停留在口上、視屏中。
D. 道德講堂《寫好字》演講稿六百字
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愛是師德的靈魂。
前不久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道德講堂」後,我感覺對自己的幫助很大,我對教師這
個職業又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
有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
師魂;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前提是具備師德,而
師德之本就是愛心。
無愛則無教育,愛可塑造孩子的美好心靈,愛可以開掘孩子的智慧,
愛可以開掘孩子的胸懷,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胸懷,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品質,是教
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想起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最主
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
從事幼教工作至今,在聆聽了「師德講堂」後我更加信服
梁啟超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我想,這句話
用在我們幼兒教師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不能沒有愛。愛是教育的「潤
滑劑」,師愛作為連接教師和孩子們心靈的紐帶,它不僅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更是一種重
要的教育手段。
在實際工作中,我體會到,「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
主旋律,可以說,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幼兒年齡小,智力還未開發,就像是一塊尚未進
行雕磨的玉。老師作為幼兒思想上重要的啟蒙人,如果用愛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幫助
他們,他們一定會逐漸脫落思想的「塵垢」,成為一塊名副其實的美玉。
「
做有愛心的教師
」
!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我都要在心裡提醒自己!
愛心是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全部的力量,無
怨無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獻給孩子。如果說親子之愛是基於血緣關系的本能之愛,
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愛,則更多的是博愛,因為教育是無選擇性的。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
對愛的教育的理解還要更加深入。
對學生之愛應該體現在了解幼兒,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幼兒的思想、興趣、特長、性格
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採取適合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挖掘他們的潛能,才能充分調動
他們的積極性。
E. 道德講堂六個主題是什麼
內容如下:
1、仁義禮智信。
2、和諧人際關系。
3、正確的義利觀。
4、日常生活禮的要求。
5、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6、誠信。
道德講堂分為誦經典、讀歷史、學模範、看視頻、談感悟、詩朗誦六個環節。
道德講堂產生背景:
縱觀五千年的中國可謂"道德之邦"。幾千年前,道德的種子便撒在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抽枝吐葉,開出千姿百態的花。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這片道德文化底蘊豐饒的土地上更是孕育出"道德講堂"的奇葩,且"一朵忽先變、百花其後香",信仰道德、傳承道德、踐行道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從老子的《道德經》到孔子的"仁義禮智信",道德熏陶濃郁而厚重,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老百姓在這樣的環境滋養、耳濡目染下,自然會生發出"講一講道德"這樣的創意和感想,"道德講堂"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悄然誕生了。
F. 東莞市橋頭鎮第三屆中華傳統文化道德講堂一幸福人生視頻
傳統文化道德講堂很及時,而要進入傳統文化的中心點子,卻只簡單的『道德」二個字。若是沒了傳統文化中心點子的『道德」二個字,不論你就是天下第一的大講師、那怕你就講了三天三夜都只是隔靴搔癢,與傳統文化毫無關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學者梁燕城訪談:太初有道、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神的話成為萬有的根據,也成為萬有的規律。當代的量子力學就非常奇妙地發現,萬有事實上是根據很多信息的秩序組成。這主要是由戴維·玻姆(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學大師提出說:萬有有一個看不見的秩序,叫「ImplicateOrder」,裡面都是非常復雜的信息系統,造成我們看見的秩序,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這個字也有信息、語言的意思。老子那個時候非常奇妙地體會到,宇宙背後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莊子》裡面提到:「夫道,有情有信」。從前後文里還可以看到,莊子心中的神是有位格的。這個傳統一直到1911年,就是上帝是沒有形像的。天壇里沒有偶像。祈年殿里一個偶像都沒有,裡面只有一個牌子,叫「皇天上帝」。中國祖先本來就相信無形的上帝,老子、莊子事實上是繼承這個傳統而來。這正是《聖經》里的內容,上帝是個靈、而且恨惡世人崇拜偶像。
在牛津的博德萊安圖書館里有一份手稿,作者名叫馬斯——烏迪。他在這份手稿中宣稱所謂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王蘇里特叫人建造的,而這個蘇里特是在大洪水前統治埃及的。根據其它文獻記載,這位目光深遠的蘇里特王命令他的僧侶們,寫下他們的全部常識,藏在金字塔里,給洪水後的人們留下必要的知識。
《聖經》創世記前11章,關於人類早期共同史的記述,在中國古經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印證:
《周易》也神秘地說:七日來復,天行也;
《聖經》說: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淮南子》上說:天下有四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葯,以潤萬物;
《聖經》說:伊甸園里有四條河,流出珍珠瑪瑙。
《山海經》上說:當初有不死樹和聖樹,聖樹又叫睿木,「食之令人聖智也」;
《聖經》說:伊甸園中有生命樹和智慧樹。
《尚書》和《國語》上說: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絕天路,上下不相來往;
《聖經》說:人類始祖貪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並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劍,阻斷了人神通路。
《老子》說:天地之母,萬物之根,眾妙之源,從無中生有,乃天地之始;
《莊子》說: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聖經》說: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是人的光。
一位偉大的學者在美國神學院讀書時,發現《老子》與《聖經》有奇妙相通之處。老子的道,是自有永有者,造化養育者,超越者,啟示者,生命者,公義者,拯救者,這七點很像上帝的屬性。無神論者把道歸於自然神,其實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徵,有信實、有恩德、有慈愛、有賞罰、能赦罪、能教化。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著重筆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聖人:自有永有者,造化養育者,超越者,啟示者,生命者,公義者,拯救者。說他承襲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恆,來普救世人。知其榮、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成為世人認識大道的中介。聖人秉持大道本像,普天下的人都前往歸向他,領受平安。他外表粗卑、內懷寶貝,能將眾人從過犯中領回來。最後,老子竟然暗示這位聖人要受辱受難,卻作主作王,直到永遠,是誰?
查考世上所有的經典、教門的主子都對不上號,唯獨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非常酷似。這2500年前的古人是怎麼知道《聖經》中「道成肉身的耶穌」的呢? 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神聖的、跨越時空的謎團。
老子說:道是萬物之主、是善人的寶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辭固然可以博取尊榮、美好的行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干凈呢? 所以,就是立為天子,身為太師、太傅、太保,財寶無數、榮華加身,還不如坐進這大道里呢。古時候為什麼重視道呢? 不就是因為在道裡面,尋求就能得著,有罪可得赦免嗎? 所以道是天下最寶貴的啊!
老子的筆墨中展示給人間的不正是《聖經》中上帝的天國、耶穌的救贖嗎?
《尚書》、《詩經》都記載著:中國人來自上帝。早在老子古經中便記載舊約《聖經》預言中的「耶穌」。而且兩千多年來,舉凡太平盛世,竟無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學說。順天道治國的皇帝,囊括了僅有的幾百年輝煌時代。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等等。孔子傾注畢生心力宣揚敬天愛人的忠恕之道,當代多個皇帝均尊純了老子「天道」的統治方式,那麼老子的神學知識是那裡來的呢?就目前世界不管任何一種教門的國家,他們的統治方式都在努力提高到上帝的道上來,這又是為什麼?
清皇康熙說:中國人的「上帝」就是真神,天不是物質的天。康熙親臨宣武教堂,題寫了「敬天」和「萬有真原」兩副扁額,又作詩稱頌耶穌:「功求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在《生命之寶》一文中,康熙明確表示:「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是聖子通。我願接受神聖子,兒子明分得永生。」
古人老子、孔子、孟子對「道」的認識,已如此入神境界,實令人難以置信。其代表著中國的古人,代表著中國的文化。他的「道」影響著整個中國盡至世界的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
可悲的是現今一輩自己不進去,卻連急俗得到真知走進真理的下輩也擋在門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觸過這批「貴人」的最低層中找到蛛絲馬跡:
《廣東新聞網》2011年10月21日10:12王華報道:10月13日晚,兩歲女童小悅悅在佛山市某市場內被兩輛車相繼輾過,肇事車輛逃逸。18名路人陸續經過均對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視而不見。讓人想不到的是,最後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視為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撿垃圾的阿婆。期間,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塊紙皮為孩子遮擋有些涼意的秋雨,亦被拒絕。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36歲的中學教師范美忠從距離震中15公里的教室中拋下學生奪命而出,卻又親手把自己送進了一場震動全國的輿論風暴。在震後10天,一個代表著近代中國的文化領域的、中學教師范美忠一篇文章中,他說:「自己不是先人後己、從來不是一個勇於獻身的人,哪怕母親也不會管」。這已經進入世界廣為流傳的"范跑跑"給中國近代文化界所立的標簽將已無法刪除。
一直來政府多次強調學習愛人、為人民服務的榜樣「雷鋒,焦裕祿……」的運動,為的就是改變缺乏道德教育的中國民族成為文明社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提倡作為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加以推廣的,幾乎家喻戶曉、紅極一時,人盡皆知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八個字的理念,這里一個無神論的政黨,已經進到屬靈的境界;要中國人靠近上帝的《聖經》先為別人,再為自己。
希奇的是一個有神論、代表著進入最高道德層面的基督教教導人的教會講台上,相比之下在全中國的基督教界中尚還是最嚴格按照《聖經》要求牧養小羊的深圳黃貝嶺教會,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的那天,取題「智慧母親」,以《聖經》撒母耳上1章4-11節:用「蘋果的故事」作解經教訓台下上千的小羊:「一個母親拿了兩個蘋果,給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想要大的;母親就要把好的、大的讓給別人教育孩子們;另一個母親拿了兩個蘋果,給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想要大的;母親就要他們去清理園子,憑著自己的能力,誰先清理好誰就得大蘋果。」而且指著後一個母親,是用實際的方法培養出來就進了美國白宮作了總統。扇動中國的母親,想要得到就要不惜代價,去掄「總統」的位置。
《聖經》教導人要順服掌權者,嚴禁信上帝的人,紛爭結黨不惜代價去掄世界的榮耀、白宮作了總統。
而這樣一個「蘋果故事」的強盜邏輯,竟然會在中國信靠上帝律法誡命、專門從事《聖經》「道」的教育、教訓小羊的基督教講台上;竟公開挑動中國的母親承認「要把好的、大的讓給別人教育孩子」是背叛良心,欺騙自己、不切合實際虛假的教育教訓人,污辱了一直來以孔孟之道道德規范立國的優良傳統的神州,否認《聖經》須服掌權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教導。徹底篡改了《聖經》「最大的誡命就是愛」,「施捨比受更有福」。
唯一上台就叫講「道」,進教會就叫聽「道」,現今的中國連最強調「愛」、信仰《聖經》嚴守律法誡命「道」的源頭,基督教的講台上都沒了「道」,還到哪裡去找「德」呢?
現今的中國,耳朵聽到的、眼睛看見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個「愛」。或者幾個男的爭一個老婆、或者幾個女的爭一個老公。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殺人的、放火的也是自家園子,通行無阻。當然聶耳、洗星海已經死了,這是事實。樣板戲是因為「四人幫」手所作。但活著、真正有一定藝術水準的近代作品也被擠到角落裡,成了蔥蒜。名牌的幼兒用、小兒科教片打開就聽見「談戀愛啦!」2010年4月8日《杭州日報》B11版告訴人們:開發商的賣房廣告:「卵巢尋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給她一個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紅裙露出大腿的靚女畫旁「要提,還要往上提」等雷人廣告已經出現。60歲的人答不出的有關男女問題,現今6歲的孩童都能回答。歷史以來關於男、女哪些事,沒有一個朝代能寫得如此透徹、細膩,比現今更精粹了。
2009年8月6日《杭州日報》B7版文章:八歲兒子給他們女班長寫情書;
2007年3月9日《錢江晚報》A12版文章:11歲女孩遇害,謎底令人震驚,兇手今年12歲,就是為了歪歪斜斜的「我愛你」三個字。
可悲的是,黨中央再三強調「社會和諧、人民穩定」的今天,「弱肉強食」斗爭「進化論」新、老劇本網上、書店暢行無阻。而歷史悠久極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優良傳統的「天道」實體;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道德源頭、中國文化背景;勸人為善、不要犯罪、否認地上「有神論」的《聖經》有關文章卻不見影子,出版界成了紅線、上不了架;網路界只會刪除、屏蔽。
人啊! 一個失去了心靈的口頭道德世界,用子彈是無法收服的。我國祖先文明建設靠的就是:一直傳到今天從未分離的「道德」二字,若沒有了「道」還有什麼「德」呢?
G. 道德講堂六個主題是什麼
如下:
1、仁義禮智信。
2、和諧人際關系。
3、正確的義利觀。
4、日常生活禮的要求。
5、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6、誠信。
道德講堂分為誦經典、讀歷史、學模範、看視頻、談感悟、詩朗誦六個環節。
介紹
「道德講堂」自從常州市鍾樓區星港苑社區第一課開講以來,從試點到推開,從規范到提升,從實踐到創新,做到了「只能被復制、沒有被超越」。
期間,道德講堂堅持「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充分發揮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獨特優勢,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常人尚德」城市品牌的有力印證,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典型。
H. 求道德講堂相關資料
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大力宣講道德先進人物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努力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
「道德講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為主線。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以「禮儀」為核心;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以「誠信」為核心;家庭美德建設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長輩、關愛孩子、鄰里團結、勤儉持家,以「和睦」為核心;個人品德建設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以「友善」為核心。其主要任務是:要充分發揮「道德講堂」導向、平台、輻射作用,在建設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布局標准化、流程規范化、對象分眾化、形式多樣化。
(一)布局標准化。「道德講堂」的室內要有統一的背景和標識,要利用桌椅樣式選擇、場地布置以及文字、圖片、背景音樂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道德建設氛圍。
(二)流程規范化。「5+X」模式。「5」是規定動作,即唱一首道德歌曲(開講前,組織群眾唱一首「道德講堂」主題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圍繞主題,組織觀看一部道德建設先進人物事跡短片)、講一則道德故事(講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體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誦一段經典(組織幹部職工朗誦一段中華傳統經典語錄)、作一番點評「X」是自選動作,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課適當添加部分環節,從而豐富「道德講堂」的教育內容和形式。比如演一個道德舞台劇或小品、朗誦一段道德詩歌、舉辦一次道德知識競賽、開展一次道德美文欣賞。
(三)對象分眾化。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分類施教,建設好「道德講堂」。同時,要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大膽創新,以網路為平台的「網路道德講堂」等。
(四)形式多樣化。以「我唱、我看、我聽、我誦、我講、我議、我選、我行」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幹部職工意願,設計多樣化的宣講形式,使群眾易於參與、樂於參與。
「道德講堂」要以倡導勤政廉潔、忠誠負責、知禮守禮等為主要內容,將參與「道德講堂」納入幹部職工教育培訓體系,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意識,改進作風、提升效率、搞好服務,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表率。
I. 什麼是道德講堂
顧名思義,道德講堂就是一個引導人們講道德,讓人長好心的地方。崇德向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精神追求。一個人,只有長好心,才能當好人;只有當好人,才能有好報。古人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好人自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我們來到這里,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來激勵自己,用道德的陽光來溫暖心靈,立於德,踐於行,從而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中國人。
道德講堂主題為「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爭當新時期『四德』居民」。具體要突出「四個圍繞」,即圍繞「禮儀」主題,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圍繞「誠信」主題,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圍繞「和睦」主題,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圍繞「友善」主題,推進個人品德建設,開展四個方面的道德教育:
(一)社會公德教育。以「禮儀」為核心開展居民道德知識普及,積極提倡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引導本社區居民親身參與道德實踐,創建崇德尚善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二)職業道德教育。以「誠信」為核心開展居民職業道德知識普及,崇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的高尚品質。
(三)家庭美德教育。以「和睦」為核心開展居民家庭美德知識普及,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動,引導社區居民講述身邊的感人故事,身體力行,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四)個人品德教育。以「友善」為核心開展居民個人品德知識普及,提倡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熱情誠懇、自強自立的高貴品質,倡導和樹立關愛、善待、寬厚和包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