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秘訣
Ⅰ 學書法,到底訣竅在哪
學書法握筆方式,是一點,然後是要學會看字,看字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然後是臨摹,臨摹的話,建議找名家的字來臨摹,名家的字一般比較的嚴謹,如果是初學,掌握不了筆畫書寫,就先學會字的結構,起碼可以寫出字型來,也會好看很多,學筆畫的話,多在紙上寫寫畫畫,掌握筆尖書寫的感覺,這樣有利於寫出筆鋒,初學少帶筆。個人覺得學習書法還是自己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才行,並且能堅持。
Ⅱ 孩子練書法時,一定要掌握什麼技巧
家長常問什麼時候讓孩子學書法好?如何才能讓孩子快速寫好字?學校老師老是批評小孩的字寫得潦草,心情非常著急,嘉強就根據自己長期的教堂經驗給家長們總結以下十條建議,每條都是長期教學中的親身體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先培養孩子對書法的興趣,別急著一定要早早就開始練字,嘉強老師經常帶孩子們去看展覽,欣賞經典作品,講解漢字故事,慢慢的孩子對書法有了濃厚的興趣,再練字時就會用心了,對書法感興趣的孩子肯定要比被逼著練字的孩子幸福,也更能把字練好。
8、假如開始了,就必須堅持每天練字,古人學書法都必須每天練習的,堅持練習也是一種習慣和耐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把字寫好。開始可以用磨墨的方式,而不用墨汁,因為用磨墨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很多東西,增強孩子的耐心和定力。
9、多鼓勵孩子,有機會多參加比賽,讓小孩有成就感。但不要期望出現什麼兒童書法天才,沒有所謂的書法天才,有的話都是苦練出來的。
10、父母假如也能喜歡書法那孩子將是幸運的,家長的言傳身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嘉強老師一直非常鼓勵親子學習書法,平時你有空就練字,孩子看到就會過來也跟著練,根本不需要你的催促和逼迫,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總結:
兒童練字一定不能急,就如兒童學走路一樣,急不來的,先學著爬,然後慢慢一步一步走,走穩了再慢慢加快,沒有不會走而會跑的,所以家長朋友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態,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慢慢提高書寫水平,只有有耐心,就一定能讓孩子寫一手好字。
Ⅲ 學習書法的技巧
練字必須堅持每天都練,要求不多,要是時間緊的話每天練習5個就可以了,不過一定 要用心去體會這個字的間架結構,怎麼寫才會更漂亮。
買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切記不要描字,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在另外的田字格或是米字格中寫,不可操之過急。
必要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懂練字的人指導一下,「悟字」是很重要的,每次練的字要保存好,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一定有的),還可以看看怎樣改進。
我是從六年級開始練字的,現在上初三了,字真的改變了不少,老師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現在想想,真的挺感謝他的,已經和他分開一年了,挺懷念那段他當我們班主任的時光的。
還有一點練字的訣竅吧:見撇見那要舒展,起筆落筆要注意。偏旁就是偏旁,不要佔太多的空間,在田字格里不能過中線(左右結構的字),「偏」旁嘛,對不對,呵呵。
太多的我也說不好了,說錯了就不好了,練字真的很不錯,寫一手好字別人對你的印象也會很好,不論學習多忙,我也會堅持練字的,希望你也堅持下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Ⅳ 我想學習毛筆書法,請問有什麼入門秘決嗎
先練練呼吸氣功
吧~~寫書法呼吸很重要,落筆時要屏住呼吸
再就是手要穩,握筆要緊,剛開始學習的更要注意寫字的手臂不要實實的放在桌子上,要盡量懸著寫~~
初學用狼毫的筆更容易些
秘訣就是多臨摹~~~~
練好每個筆畫,寫好「永」字(我當時「永」字寫了五麻袋)
加油,書法挺好好玩的~~~
你還可以找些中國古典音樂,古箏、二胡、、、、
讓你的心更靜些
Ⅳ 怎樣練習毛筆書法書法秘決
一.關於選帖
書法練習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繼之練南行、北碑、漢隸、秦篆等。把喜歡的風格書體,是歐體還是顏體還是褚體趙體,確定下來作為臨習的範本。
楷書是基礎,是架子,架子不好寫其他書體都很難看。因楷書比較工整、規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氣,而行楷比較靈動,可以彌補楷書的生硬,而但練行楷,容易輕飄,筆力不能入紙。
楷書代表作有顏真卿的《多寶塔》、《東方畫贊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神策軍碑》、歐陽旭《九成宮》等。
行書代表作中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於樞、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草書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懷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寶
初學,一帖,一筆,一瓷杯,一鍾墨汁,數張黃紙足用。工具的質量不能太差,否則很容易打擊初學者的興趣。
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
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
買回來筆頭都是有膠的,取溫開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開。初學的話宜用筆鋒三四厘米的。有人主張初學用羊毫長鋒,但我覺得太難駕馭,推薦兼毫。每次用筆前用水潤一下筆,然後用紙巾吸至九分干,然後沾墨。每次練完,筆最好要洗干凈。因墨汁具有腐蝕性。然後懸掛風干。
墨:墨以質地細致,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松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
初學者不需要用墨條自磨,一得閣的墨汁就好,練習已經完全夠用。
紙:紙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
對初學者,九宮格毛邊紙就好,很方便。沒有格子的,自己疊出長寬大概為七厘米的印子就好。
硯: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台用畢,要馬上清洗乾凈,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
對初學者,拿一個小瓷盤,當做硯台的替代品。陶瓷的好處在於容易洗干凈,用完拿自來水一沖,拿紙巾一捋,極省事。
此外,寫字還要准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臟污紙面;筆擱(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污他物;筆簾(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
三.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局,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
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
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
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
四.書法的理論
書法字體應該分為兩個基本點,一個「骨」,一個「肉」,任何一個字都是由骨肉組成的。所謂的骨就是書法字的間架結構(字與字之間的疏密程度、距離、整齊程度),筆畫之間的疏密程度,字整體的緊湊程度、穩定程度,空間分布,字體大小,筆畫之間的距離,開張等等,是距離和角度的組合。所謂的肉,就是指筆畫的粗細,長短,溜滑,折拐四個指標。
練習書法的基本在於書法「骨」,而書法的精髓在於「肉」。有骨無肉的書法沒有美妙的感覺,有肉無骨的書法沒有和諧的感覺。而書法初學者應該首先從書法的「骨」學起。
練習書法得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練習字骨階段,第二階段是練習字肉階段,第三階段是練習骨肉階段,第四階段是練習字體階段,前兩個階段是臨摹階段。
第一階段,練習字骨階段
首先不要用毛筆直接練習,書法初學者應該用鉛筆在字帖上臨摹——描線。描線的方法是把半透明的紙張疊放到字貼上,然後用鉛筆畫字的筆畫中心線。由於毛筆字的筆畫一般有幾個毫米(mm)粗細,要畫出中心線必須自己把握,所以就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現在可用水寫布進行描紅,氛圍筆畫描紅,字體描紅。
第二階段,練習字肉階段
練習「字肉」階段的初期應該依然用大體字來練習,這主要還是同時練習臂力和腕力的需要。應該先練習臂力,後練習腕力,而練習臂力必須用大號字體。初學者用大號字練習「字肉」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真切的體會筆畫的粗細、長短、轉拐、快頓等指標。所以就會進步很快。
練習「字肉」的方法是從大到小,採取臨摹方法。先練習大體字,再練習中體字,到了水平很高的時候練習「蠅頭小楷」。
第三階段,練習骨肉階段
其實練習第二階段也必須練習字骨,但是往往許多人對於單個字掌握得很好,卻對字與字之間的間距,各個字的大小掌握得很不好。有的練習者寫的字有些大有些小,有些緊,有些疏,有些逐漸變大,有些逐漸變小,有些越寫越斜,有些段落彎曲等等。這些都是字體骨肉綜合能力欠佳的表現。
在這個階段應該能夠脫離描線和臨摹,照著就能書寫,或者憑借自己記憶就能書寫。書寫的主要字體還是柳體、趙體、歐體、顏體等。
第四階段,練習字體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臨摹各種字帖,不僅有楷書,還練習行書和草書。不僅練習柳體、趙體、歐體、顏體、瘦金體,還練習各個名家的字帖。
這個階段完全脫離了臨摹階段,進入揣摩階段。
這個階段基本進入「意念練習」階段。一般不需要親自動手來寫,只要在心裏面來寫基本就能提高水平。
總體來說,一個良好的書法學習過程應該經過描線階段、臨摹階段到揣摩階段,最後到意動創造階段等四個階段,從練習順序上說,先練字骨,後練字肉,在綜合練習字骨字肉,再練習各種流派,最後自由練習。
五.練習書法的步驟和方法
學習書法先臨摹後創作,先繼承後創新,這是最起碼的程序和方法。臨摹重在技術訓練,掌握古人書法作品中的技法規律;創作重在藝術體悟,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沒有扎實、認真、刻苦的臨摹,創作只是一句空話。
學習書法離不開碑帖,離不開臨摹,只有對古代優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種書體的基本技法(如用筆、結字、章法、韻味等),也才能體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
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
關於入帖和出帖,要先入後出,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
讀帖善悟,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所謂讀帖,即書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六.練練書法的若干問題
1、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2、學字必先練楷書
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3、怎樣安排好字形大小
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
4、橫豎有原則寫法
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5、練字用紙
用方格本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范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6、寫字的快慢
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7、書寫基本筆畫應注意
(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8、如何評價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
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9、練習書法捷徑
在寫字前,你是否曾認真看過的那個字的外貌,然後在腦海里形成那個神態,最後放鬆自己的兩旁肩膀,大膽的揮毫,如果這些你做到了,我想你的書法技藝定驚人,重在發現、領略。
除了堅持以外,還要多讀理論。理論是對字體的規律總結,包含了基本的筆畫、結構、體勢的書寫技法。靈活運用理論,對練習的進步將起到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味盲目苦練而對書法產生厭倦。
從點畫、間架結構到整體大小的安排,每一步都要扎扎實實,由不像到像,由形似到神似,最難點當屬間架結構的安排。除了背帖之外,有些字帖上沒有的字,也要會創作出來,如果沒有對字體規律的深刻認識與掌握,這一步將是練習者無法逾越的鴻溝。
啟功先生說過,書法這東西沒有什麼神秘可言,就是一個字怎麼樣把它寫得好看些。反復練習就可以做到。
練習書法要習帖,就是依葫蘆畫瓢,照著寫,直到寫得有點像再求神似。讀帖也很重要,就是你心裡要記住這個字。在任何時候只要寫這個字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你學過的這字。至於功力就看你練得多與少的問題了。
練字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10、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熟記內容後,一氣呵成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情緒,學習書法的唯一的捷徑應該是心靜,要靜下來順著自己的感覺來握筆寫字,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心沒有安靜,那麼學習的進程會有所耽誤的。
11、學書法的步驟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練楷書一般的規律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12、不臨帖無以習書
臨帖須先讀貼。讀貼就是讀作者如何起筆、行筆、結體,進一步地細化,行筆之輕重、緩急,然後跟著寫。有些人在初學時喜歡將同一個字練很多遍,實則不必要,大可以一寫數十字。一字寫得不像,放過不管,練下一字。認真寫滿一頁,回過頭來再臨一遍。甚至多寫幾頁再回頭寫也無妨。
關於每天練字的時間,絕無定論。大多數初學者一天可以練30分鍾到1小時。要在每天堅持。狀態好時多寫半小時,沒感覺時少寫十分鍾,皆可。如果有幾天有其他事情纏身,斷上幾天也不必憂慮,過後再撿起來就是。當然不可長期斷斷續續。
一開始練字,每個字都覺不像,拙劣可厭,但務必捱過這一段時間。堅持三個月,必有立竿見影之效。
練字前最好心態平和,頭腦清明,可事半功倍。
13.練習的技法
每天印著白紙寫1~2頁,不需要寫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筆一畫寫到位,用心細細的體會,琢磨字的運筆方式,可以記成順口溜「一筆一畫寫到位,用心琢磨細體會」).
寫完了開始讀帖(看字帖上的字,一類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樣,怎樣擺放?體會它的運筆方向,在腦子里寫)說到讀帖再說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麼地方,看到有些店鋪的招牌,牌匾什麼的,只要覺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
14.練習的時間安排
然後你要定一個計劃,打算怎麼練,是每天練還是隔天練,時間不要隔得長,最好能堅持下來.開始練的時候建議從基本筆畫開始,然後練結構簡單的字,再到復雜的字,反復練習同一個字,有了進步以後可以通臨全帖或碑,再以後是背臨,最後是出帖,學到字帖的精神結構,而不是簡單的形體.如果從實用角度考慮,練好毛筆的人一般寫鋼筆都會輕松自如,而鋼筆寫的好的人毛筆卻不一定好。
最重要的是堅持,練書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有日積月累的反復實踐,才會達到技能的熟練和通暢,如果有一個好的老師或高手指點,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練習書法的目的
目的有幾個:第一,有一手好書法,寫出來的文章讓別人賞心悅目;第二,培養你的業余愛好,將來成年了在空閑時間練習一下書法作為調節生活的一種方法;第三,培養你的毅力和耐心;第四,培養你的志氣和理想。
16.習字中要善於思考
有許多人說自己習字很刻苦,但收獲並不明顯。我想這是由於他沒有用心去練。這里的「心」就是要思考。盲目習字而不加以思考,是很難取得較大進步的。
無論是臨帖、脫帖、還是讀帖,要善於觀察、品味、思考,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初學字不必多費楮墨。取古拓善本細玩而熟觀之,既復,背帖而索之。學而思,思而學,心中若有成局,然後舉堅而追之,似乎不了了於心,再學再思,再思再學,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縱書以擴其量。」習字並不在於數量多,而在於質量高低。不斷心思手行方可不斷進步。
八.毛筆種類及選擇
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有羊毫、狼毫、兼毫之分。硬毫筆:筆性剛健。軟毫筆:筆性柔軟。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松好使。
從經濟角度來說,正宗的狼毫筆很貴,好的「大蘭竹」要賣一兩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筆只要兩三元,稍好一點的五六元一隻足矣。而且狼毫筆因為筆毫硬,容易磨損,使用時間不長,而羊毫筆軟且經久耐用。初學者還是買一隻羊毫筆經濟實惠。
毛筆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筆、聯筆、斗筆、植筆等。初學者可以買一支長鋒羊毫筆,筆鋒長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徑在一厘米左右,這樣的毛筆可以寫七厘米見方的大楷字。對於剛學毛筆字的人來說比較合適。
在初次學習時,希望你選用「兼毫」的湖筆。因為兼毫的湖筆,筆芯硬,易於掌握,對你以後的學習很重要,為什麼不使用「羊毫」和「狼毫」,因為前者很軟不易於掌握,後者很硬適合畫寫意。
在選擇筆鋒時,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長短,因為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寫草書時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Ⅵ 「書法秘訣」是什麼
一、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想把字寫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物只要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練習寫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樹立一種觀念,不是別人要把字寫好,而是我要把字寫好。如果一時沒有興趣,就要慢慢培養,你想寫字有那麼多的好處,你就會有願望想把字練好。
二、了解學習硬筆書法的基本常識。
練習寫字前,我們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備用工具:普通白紙、鋼筆、圓珠筆、藍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3、寫字姿勢: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閑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卉人雲:「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說學習書法就是臨帖,大凡沒有不臨帖而在書法上取得成功者。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背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要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法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四、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種情況。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必須選准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幾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Ⅶ 如何學習書法,學習書法的幾個技巧
鏈接:
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Ⅷ 臨摹書法有什麼訣竅或方法
首先。本人也是個書法愛好者,本人覺得臨摹是書法的基礎,以我個人來說吧,就是從篆書開始學習、臨摹,然後到隸書、楷書、最後到行草(這是本人的學習順序)因為這都是文字(書體)的發展順序。由易到難。以下是些臨摹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臨摹是學習書法必不可少的途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書法的「始」,即是臨摹,任何人概莫能外。 通常說來,初學臨帖當以模擬准確、分毫不差為上,在這一階段,學習首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能嫻熟地掌握各種技巧。每一本字帖,都凝聚著古人畢生心血,包含著無比豐富的藝術內涵,輕視它是不合理的。如果連毛筆劃線的技巧還沒有掌握,就要傲然自得地卑視古人,以為亦步亦趨地跟著古人跑沒出息,其實是在與自己開玩笑。有這種思想的人切須引起注意。 這一階段的臨帖應以摹帖為主。學習者的眼和手,與帖上的墨跡之間,由於初次接觸,會產生一個不小的差距,難以把握帖中的藝術精粹,這就需要強迫自己去適應帖書的風格。從教學實踐上看,早期的這個學習階段在時間上不宜拖得太長,要提高效率,在字帖臨摹的表面或邊緣部位反復游移,對以後的學習並不會有多大好處。摹帖是個極好的高效率的方法,盡快地掌握字帖風格的最基本方法。它可以幫助把握進一步深入所必須的技巧。這就叫取得「進攻」的出發點。 第一個目的達到後,應該扔掉拐杖了。第工階段是臨帖,「對臨」。「對臨」是一般的技巧訓練,通過自己的書寫實踐,要掌握基本的用筆、字的間架特點以及章法上的特點(選字本也有個組合字的章法問題),做到如此就算是達到了本階段的要求。如果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加以指導,則兩年左右的訓練時間(每天練習大約一至二個小時) ,足足有餘了。當然,成年人所需時間與少年人不同,因為理解能力不一樣,但一個小學生,只要能按要求學,至多三年也可以達到目標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單元是臨摹過程中最艱難的單元:從摹到臨,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看,是一個質的轉變。 第三個階段,則是背臨。常常有學員為臨書與自書的距離太大而苦惱。確實,從臨書到自書,又是一個質的轉變,如果沒有過渡,我以為是很難適應的。以我的經驗,過渡層次就是背臨。臨摹時,總有個我與帖之間的心理距離,我是主,帖是客,背臨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種心理距離,使主客相融,物我化一。學顏體的要出手即顏,學歐體者要出手皆歐,能做到這一點,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帖的風格技巧。當然,要做到主客相融,在背臨時就不但要注意帖的技巧,更應考慮到氣韻、格調、趣味、神采等。同時,背臨的更大意義還在於鍛煉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和記憶力,要盡力做到惟妙惟肖。 第四個階段是意臨。有了上述基本功,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書法王國,基於此,不應在一本帖上逗留,要想辦法開拓視野,在不同風格,技巧的各家帖中尋找契機,有些大書家臨某家某帖,不象。初學者常常覺得無法理解,臨而不象,臨它作甚!殊不知這正叫「意臨」,臨者對帖的揣摩已經不是死記硬背了, 而是取其一點不及其餘。這「取」的一點應考慮到與自己個性和習慣、基本風格相吻合。吳昌確臨石鼓、何紹基,臨蘭亭,距離甚大,但卻在某一點上與原帖精神契合,「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意臨時,切忌面面俱到,要著眼於一點。為什麼和如何來選擇這一「點」,就要學習者對自己正確估價了。這種選擇,常常可以看出學習者的修養來。 意臨也可以稱為博取眾長,但要注意,意臨不是無法臨象,如果連帖的基本臨摹技巧尚未掌握就自詡是「意臨」,那是沒有好處的。 除了意臨這一較高級的學習階段之外,在其他幾個階段中,還要提醒教師注意的是:介紹書法理論時應以技法研習為主,不必過早地介紹一些近玄的理論,什麼「不似之似」 「取其神韻」「法於自然」 「無所師承」,這些理論必須在特定的角度去理解才有意義.初學者看到這些口號,懵懂為之,反而造成思想混亂,不知適從,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根據我的經驗,還是要分清學習的階段性,初臨帖時,應強調技巧為主的教學目標。
Ⅸ 練好書法需要哪些技巧
三、章法。
學會了筆法與結構,朋友還要解決整幅書法作品的章法問題,即繪畫上所稱的「經營位置」。一幅作品書寫的字數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緒和格調也不盡相同。如何通過篇幅中字的大小、疏密、斂放等的處理,使其既能更好地反映出書者的思想感情,又具有高度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兩者和諧結合,這是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提倡寫作品以「少字數」書法為主,解決章法問題就靈活得多了。「少字數」書法的字數以四個字左右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比大篇幅內容要輕松得多,減少了思想壓力與體力負擔。大篇幅的詩詞,你必須字字斟酌,哪個字寫大,哪個字寫小,哪裡寫疏,哪裡寫密,就算字字都斟酌好了,可往往筆不達意,不是這里未寫好,就是那裡出錯,很難保證字字滿意,更別說理想效果了。再說內容多了,字必然要小,老年朋友長時間全神貫注於一個個小字,既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時間的綜合調配。而「少字數」書法,內容簡單,字數少,有興趣就揮寫幾幅,無興趣就擱置一邊。所寫作品既隨意、又自然,寫壞了重來,一不勞心,二不勞力,純粹是當消遣,尋求一種「執筆將軍」的感覺。
Ⅹ 練習書法有什麼訣竅
練習書法的要點: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值得珍惜與發揚.第一要注意工具寫字的工具主要是筆,墨,紙,硯,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文房四寶」.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墨墨以質地細致,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松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紙紙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硯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台用畢,要馬上清洗乾凈,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此外,寫字還要准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臟污紙面;筆擱(又名「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污他物;
筆簾(又名「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第二要注重姿勢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局,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執筆書寫時,要注意「指實掌虛」的原則.拿毛筆與拿鋼筆不同,毛筆筆管要拿直,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食指向內押,與拇指相對用力,支持筆身;再以中指向內鉤,無名指指甲上方抵住筆管,以求力量調和;最後小指緊貼無名指,力量可以相制衡.每個指頭各盡其力,實實在在,是「指實」;而執筆時,手指屈曲,掌心空虛,運筆才會靈活,是「掌虛」.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