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想道德的意義

思想道德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1-04 23:15:51

『壹』 學習思想道德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貳』 思想道德的認識

思想道德素質是人們的思想意識狀態按社會規范的要求所達到的水準。包括人生觀回、道德觀、答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和態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叄』 思想道德的意義是什麼思想道德意義有哪些

思想道德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人類社會耐以穩定的一個基礎。

『肆』 道德的重要性

1、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伍』 什麼叫做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它與一定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道德風尚及風俗習慣相聯系,受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

思想品德是意識行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道德。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目標,學校德育是中小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


(5)思想道德的意義擴展閱讀: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則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

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陸』 思想道德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增強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還 有自豪感, 激勵人民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奮斗有著極其重要

『柒』 思想品德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

『捌』 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生有什麼意義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當下社會,受消費文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呈現出責任感缺乏、個人價值突出、道德水準下降特點。為更好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將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資源,不妨以「拿來主義」的眼光,將傳統道德思想與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有利於充實和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

當下社會,中國現代化建設遠未完成,由於多種原因,日常生活全面確立了以消費為原則和以享樂為理想的意識形態,使得主導文化的崇高和精英文化的啟蒙都黯然失色,並迫使它們不得不向這種享樂文化吸收、借鑒,從而進一步導致了精英文化的「邊緣化」,主導文化的大眾化。這種消費至上的文化所引發的嚴重後果是,不但整個文化向享樂轉向,而且導致人們把整個生命的意義都押注在金錢上,使當今社會在消費的大潮中更加疏遠道德修養,鄙棄價值系統,以極其自戀的方式對人與自我、人與世界的關系進行重行定位,精神蒼白與腹中草莽不再受嘲笑,在時尚包裝下,享受著已經擲扔神聖的大眾的追捧。 「它裹挾著那彌漫周遭的虛無主義浸漬了人類精神領域……至此,人類對真理、善良、正義的追求不斷被語言所消解,生命的價值和世界的意義消泯於眾口一詞的操作中。」[1]人們聽憑慾望的牽引,遵循著「快樂原則」,尋求著「本我」的滿足。信仰消失,價值理性崩潰,整日里所謀者不過數米計薪,再遠也不過是數量上的差別,不是物於物,就是算計著怎樣去物物,仰不知天高,俯不知地厚。



大氣候影響小環境,盡管大學校園相對獨立於社會,但它是整個社會必不可少的組織部分,況且廣大師生除了校園外,還不可避免地與世俗社會打交道,這就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帶來了沖擊,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呈現出如下特點:

責任感缺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思想和理念激烈碰撞,學生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增強,這對於不斷提升人才的智能水平有著積極作用,但是面對激烈的競爭,學生的壓力卻越來越重,心理承受能力日漸脆弱。於是,許多學生只注重個人的奮斗與獲取,只停留在個人名利得失上,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認同偏低,道德責任意識和義務觀念薄弱,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中,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喪失積極性,常常出現一些散漫、懶惰、粗俗等不良行為;不少學生把入黨、當學生幹部,作為實現個人利益的一種手段,以實現個人的發展和要求,有的學生,一旦入了黨,當了幹部就放鬆下來,甚至比一般學生表現還差;有些學生缺乏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一旦遇到的阻力稍大一點,往往表現出不可思議的脆弱,甚至以極端不負責任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有些學生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把自己凌駕於集體之上,把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對立起來,表現出強烈的個人本位行為[2]。

個人價值突出。伴隨市場經濟逐利性的日益侵蝕,部分大學生在具體價值選擇上,以自我為中心,片面追求個人價值、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的實現,只講索取,不講奉獻,認為個人貢獻應與社會索取相等價,群體意識減弱,團隊協作精神隱匿。不少學生把實現較高經濟收入和安穩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拚命學習,是為了個人更好的發展,重實惠、求實用,甚至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淖。在他們看來,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追求的就是逍遙自在的物質享受,活著就是為了自己,至於他人、民族、國家均可置後,「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往往就是他們的座右銘。有些學生甚至將商品經濟中的價值尺度簡單同社會道德尺度等同起來,錯誤的認為只有獲取實實在在的金錢、物質,才算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道德水準下降。大學生作為文明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理應成為遵守道德規范的模範,但由於社會道德的整體滑坡,部分學生意志不堅,日益受其影響,成為校園內道德規范的破壞者。大多數大學生希望能夠盡快建立起公平競爭的道德規范體系和社會秩序,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旦涉及切身利益,一些學生就會放棄自己的道德准則,進而出現了社會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學生考試作弊,求職簡歷弄虛作假等現象;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逃學;言語粗俗,不講禮儀;自私自利;不愛護公物、不講環境衛生、不遵守社會公德,甚至打架斗毆,酗酒鬧事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種道德行為與大學生的教養和文明程度極不相稱,沖擊著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已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大難題。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我們深入挖掘傳統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將傳統道德思想與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有利於充實和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以儒家思想培養責任擔當。儒家傳統道德思想中的「修身」、「仁愛」、「禮儀」、「信」、「義」、「廉恥」、「忠」、「孝」、「自省」、「慎獨」等內容,如果剔除其消極的糟粕,保留其合理的內核,可以說,這些理論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精髓。它們要求思維主體面向自身,以自我完成、自我超越、自我實現為目的,進行內在的自我體驗和反思,不斷完善自身,完成人格的美化,進而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從而有利於大學生道德高度自律性的形成,可提高大學生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自覺性。提倡這些修身的德性,對培養當代大學生基本道德准則、養成遵守日常社會規范的習慣,仍然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儒家思想中的「立德立功立言」,如果對其用社會主義思想加以合理改造,對培養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以人為本,自行確定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並決定自己的作為,完全可以走一條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它們要講的首先應是公德。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社會公德的人會有很好的品行。這時候的立德,是社會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迴避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是平等的,這種秩序和規范需要人們自覺去維護,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吐痰,對所交往的人講誠信,救死扶傷等等。每個學生自覺或不自覺的「立德」,就將形成真正文明的社會環境;「立功」從來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對社會的貢獻,每個學生都可以立此志向。另外,儒家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思想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以道家思想提升人生境界。道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思想,這就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造成危險,以「知足」、「無欲」作為個人進行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在道家看來,多欲就是罪惡,不知滿足就是禍害,貪得無厭則是最大的罪惡。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低谷時期,對理想、願望要有一定的限度,量力而行,據情勢而來,也就是要有一種視名利如過眼煙雲的心態,能夠安閑地度過淳樸閑適的生活。當然,高潮時期尤其要有這樣的心態。這樣就可以培養大學生遠遁物慾,寧靜致遠的心態,成為一個胸襟開朗的樂觀主義者。

道家關注人的生存本身,落實在個體的自由境界上。首先,應該不為名利所動所累,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欲壑難填,人如果去追求它們,那麼就離自由越來越遠。其次,應該去除外物之擾。只有洞察事物本性,從更高的層面,即天人合一的層面,從人與世界、人與天的和諧上去看待事物,從而意識到萬物和自我,擺脫各種不自由的狀態,從而達到高度的精神自由。破除執意的迷霧,我們可以從中尋求到精神世界的寧靜與自由,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當下社會,即使在校園也不可完全避免各種利益關系的糾結纏繞,如何做到超然於利益之外,這就要求大學生脫離出個人主義的窠臼,能夠包容天下萬物,體盡自然而自由自在,回到了生命的素樸、真實之境,以全局、整體的眼光看到事與物,去除了雜心煩惱,實現著對現實名利、財物、權勢和禮制的超然灑脫。

以佛家思想平衡人際關系。儒道思想都是以「我」為本,為出發點,以此觀照世間的人與事。無論是修身、立業,還是超越自我,與天人相合,都離不開「自我」這個執念。而佛家思想,尤其是大乘佛教,不僅要度己,終極的目的是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以「以身伺虎」的大慈悲「覺他」,超越了「自我」的困囿,達到了「人我」的平等。這就是說,從內涵的深度上,它有超越功利、道德和人造的種種理念,從而擁有了一種高於道德、大於道德的終極價值。從外延的廣度上,它超越了民族、階級甚至歷史的界限,屬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大宇宙。它完全拒絕人間世的等級分類,無分別、破對立,絕對確認眾生平等,萬有同源,不同生命類型可以並存並置。它尊重每個生命個體,寬恕每一生命個體的缺陷。剔除其中的唯心主義成分,教育當代大學生以慈愛之心體盡天下萬物帶來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慈愛之心審視與人所處的共在之物,人與各種存在,包括人、社會和自然之間成為共生共榮的相互依賴、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和諧發展關系,就能夠不自私自利,越幫助別人越充足;越給予別人,自己越能得道多助。

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和教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直接關繫到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面對多元思想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並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大學生中加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有選擇、有側重地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是新世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熱點內容
財產刑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2 06:41:02 瀏覽:222
經濟法法律行為的特徵有哪些 發布:2025-05-02 06:29:55 瀏覽:347
尹田關於合同法的理解 發布:2025-05-02 05:52:57 瀏覽: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認類推解釋 發布:2025-05-02 05:50:12 瀏覽:782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發布:2025-05-02 05:43:44 瀏覽:292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5-02 05:07:33 瀏覽:580
離婚案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5-02 05:06:49 瀏覽: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5:06:04 瀏覽:447
泰安蘇律師 發布:2025-05-02 05:04:29 瀏覽:586
刑事訴訟法上繳法條 發布:2025-05-02 05:03:03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