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員工道德規范

員工道德規范

發布時間: 2022-01-05 07:11:58

㈠ 員工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抄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 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㈡ 一些大型公司是怎樣規范員工的職業道德和素質的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職業道德規范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規范全體員工的職業道德行為,維護公司利益,根據國家法律、公司上市地監管要求和公司章程,制定本規范。 一、本規范適用於公司總部機關部門、專業分公司、地區分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的全體員工。公司控股子公司參照執行本規范。 二、公司全體員工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 (一)認同公司精神及宗旨,踐行公司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公司員工要發揚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企業精神,貫徹「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的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實踐「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自覺履行職業責任,注重工作效率。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二)禁止參與可能導致與公司有利益沖突的活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公司員工不得私自佔有應當屬於公司經營活動范圍的機會;不準利用公司財產、信息或地位謀取個人利益。 2、公司員工不得在與公司有競爭關系、與公司利益有沖突或有沖突可能的公司、單位以任何身份任職,不準從事與公司有競爭的活動。 3、公司員工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商務決策和有損獨立判斷的有價饋贈。也不能允許其親屬或第三人接受該類饋贈。員工在商務活動中可以交換非現金禮節性紀念品,但不能因此影響業務正常往來。嚴禁為商務目的而以任何手段向政府官員提供、給予或承諾給予金錢和其他有價值的物品。公司員工代表公司購買商品應遵循公司的采購政策,在業務往來中不允許進行賄賂、收取回扣或其它誘惑。 4、公司員工必須遵守公司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有關規定,不準泄露或擅自使用任何與公司相關的保密信息。 5、公司員工及親屬,不得違反章程規定收購公司資產、接受公司所提供的貸款或貸款擔保。 (三)公司員工要忠誠於公司,誠實守信,反對出於任何目的的欺騙、作假行為。 (四)公司員工要繼承弘揚中國石油優秀的職業道德作風。保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優良傳統。 (五)公司員工要遵守公司經營業務所在地區的法律、法規,遵守公司上市地有關監管規則的要求。 (六)公司員工在經營活動中,要公平對待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賦有管理領導職權的員工,還要公平公正對待所管理領導范圍內的所有員工。在履行職責和對外業務交往中,不得有損於公司公平廉潔聲譽。 (七)公司員工在業務運作中,要嚴格按照有關規章、制度條款執行,保證公司的各項業務記錄准確、清晰。嚴格禁止在業務中舞弊、弄虛作假或其他不良行為。 (八)公司員工在一切經營活動中,應當樹立保護公司資產並使公司資產用於合法目的的業務意識,依法保護公司資產,確保有效使用。 (九)公司員工有權利和義務向公司監察部報告本人和他人違反國家法律、公司內部管理規定及本規范的行為,公司對報告人予以保密,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 三、公司員工要嚴格遵守本規范。公司員工違反本規范的任何行為,除依照國家法律、上市監管地規則進行處理外,公司監察部、人事部可以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對其處分直至解除勞動合同。 四、公司監察部根據公司管理層的授權對公司員工遵守本規范進行監督,公司企業文化部負責本規范的實施和解釋。

㈢ 員工職業道德規范

一、超市全體員工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
(一)認同公司精神及宗旨,踐行公司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公司員工要發揚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企業精神,貫徹「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的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實踐「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自覺履行職業責任,注重工作效率。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二)禁止參與可能導致與公司有利益沖突的活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公司員工不得私自佔有應當屬於公司經營活動范圍的機會;不準利用公司財產、信息或地位謀取個人利益。
2、公司員工不得在與公司有競爭關系、與公司利益有沖突或有沖突可能的公司、單位以任何身份任職,不準從事與公司有競爭的活動。
3、公司員工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商務決策和有損獨立判斷的有價饋贈。也不能允許其親屬或第三人接受該類饋贈。員工在商務活動中可以交換非現金禮節性紀念品,但不能因此影響業務正常往來。嚴禁為商務目的而以任何手段向政府官員提供、給予或承諾給予金錢和其他有價值的物品。公司員工代表公司購買商品應遵循公司的采購政策,在業務往來中不允許進行賄賂、收取回扣或其它誘惑。

㈣ 關於企業對員工的職業道德要求有哪些

對員工的道德教育,需要以企業文化為基礎氛圍;同時,道德畢竟是寬泛的,來自於內心的制約;而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還需要法律這類外在的強制手段做保鏢,不為傷害,只是自衛;以下的關於職業道德的資料建議參考和發散: 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規范和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情感和品質。職業道德規范集中體現了社會的或階級的利益和職業集團的利益,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從業人員在職業實踐中,經過職業道德教育和修養,認識到本職工作的社會意義,掌握了職業道德的內容,樹立起獻身本職工作的決心,就逐步形成職業責任感、自豪感、職業良心、職業理想以及職業道德品質,從而在一定職業集團中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職業道德風尚是社會風尚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它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如醫務道德、教師道德、商業道德等等,共產主義道德原則體現於這些具體的職業道德之中。 醫務道德社會主義醫務道德的基本原則,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它要求醫務人員對不同社會地位、政治派別和宗教信仰的病人,要一視同仁地給予治療;要全心全意地為病人服務,待病人如親人;要樹立獻身醫療事業的精神,等等。 教師道德社會主義教師道德的基本原則,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它要求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具有誨人不倦、甘為人梯的精神;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在教師、校長和教輔人員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協作,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思想修養、語言修養和品質修養,不斷增強控制自己情緒的自製力,學會用透徹的真理、准確的知識和感人、生動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無私、善良、公正、誠實、謙虛的美德以及勤奮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精神。 商業道德社會主義商業道德同商業信譽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密切相關。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是社會主義商業道德的基本原則。買賣公平, 誠信無欺,尊重顧客,優質服務是社會主義商業道德的主要規范。

㈤ 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內容有哪些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一)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體說,就是每個職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認識明確,感情真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出熱情積極、勇於探索的創造精神。
(二)誠實守信:誠實,就是忠誠老實、真實無妄。它包含三層含義。
第一,在社會交往和職業活動中要忠誠於自己的國家、民族,忠誠於自己服務的單位,忠誠於自己的職業,按照自己從事的職業要求承擔職業責任和履行職業義務,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
第二,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顛倒是非、不歪曲事實、不篡改歷史,不說假話不打誑語,不弄虛作假,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第三,在待人接物時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態度誠懇,言真意切;在對待自己時敢於面對自己的成敗得失,正視自己的錯誤。做人做事實實在在,不口是心非,既不自欺也不欺騙愚弄他人。
(三)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行使職業權利時,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同一標准和同一原則公平合理地做事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公平、公正、合理,秉公辦事,主持正義。可見,辦事公道是處理職業內外關系的行為准則。
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不貪贓枉法,是幾千年來為人稱道的職業道德。人們都希望自己與別人一樣受到同等的對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直接關繫到政治是否清明,直接關繫到黨風、政風、民風的好壞。
(四)服務群眾:服務的基本含義是提供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措施。而所謂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情。服務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精神更集中的表現。
在我國,人人都是為他人服務的主體,人人又都是被他人服務的對象。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來達到社會發展、共同幸福。可以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服務群眾是職業行為的本質,是每個職業勞動者的責任和義務。
只有每個人都樹立起為眾人服務的職業思想和觀念,本職業才能在社會中立住腳跟並發展起來,個人也才能在職業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個性和愛好。
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本質要求。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相對合理、有效的經濟運行機制和模式,它在道德上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過公平交易、平等交換,實現相互服務,使參與的雙方或多方互通有無,帶來社會的普遍效益。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群眾的精神只能強化,不能淡化。
(五)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
奉獻更多地意味著對自身利益一種自覺的舍棄。換句話說,奉獻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判斷奉獻與否,首先要看是否包含著自我犧牲的因素,沒有自我犧牲,就不能算是奉獻。

㈥ 如何對員工進行道德管理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對員工進行道德管理,應當從幾方面入手:
(一)聘用符合組織道德准則的人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個人價值體系和道德准則。一個組織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應當是用各種甄選手段(比如面試、筆試、背景調查等等)來剔除道德上不符合要求的人。很多知名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並不是最看重員工的能力和學識,而是首先考察應聘者的品德。他們認為人的能力和學識是可以彌補的,而人的內在品格卻常常極難改變。雖然在短暫的招聘過程中徹底辨清一個人的品德並非易事,並且常常道德准則有問題的人也會被錄用,但至少把道德水平作為聘用員工的一個標准為管理者把那些不道德者拒之門外提供了一個機會。
(二)制訂和頒布正式的道德准則
國內許多企業和行業都制訂有自己的道德准則。不過其中有些道德准則不符合規范,有庸俗化的傾向。很多組織的道德准則被搞成「三字歌」、「四字歌」等口訣式的東西,過於簡短,員工不知所雲,或者發生誤解。 很多「三字歌」、「四字歌」還很長,用於作秀還可以,但難以成為員工恪守的信條。好的道德准則應當是具體的、明確的,並且內容簡短。茲舉麥道公司的員工道德准則為例: 「為了使誠實和道德成為麥道公司的特徵,作為公司的成員,我們必須努力做到: 在我們的所有交往中都要誠實和守信用; 我們所說的和所寫的一切東西都要真實和准確; 可靠地執行公司分派的任務和責任; 經濟地使用公司的一切資源; 在我們的一切活動中都要遵守法律。」 「正直和道德有時可能會使我們失去某些生意機會,但是我們要堅信,我們做正確的事比做錯誤的事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三)管理者自己要以身作則
僅有好的道德准則是不夠的。要求員工做到的,管理者首先自己要做到。因為他們是組織的表率。例如,如果高層管理者用公司的電話打個人長途,給自己的朋友以優待,不節約差旅費用,它等於向全體員工宣稱:這些行為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先哲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管理者自己都不身體力行,道德准則將形同虛設。
(四)對違反道德准則的人施以懲罰
如果僅僅頒布一個道德准則,而遵不遵守全憑員工自便,這樣的道德准則等於沒有。要使道德准則發揮作用,管理者就必須對遵守它的員工進行獎勵,對違反它的員工進行懲罰。對道德准則的遵守必須進行考核,並納入薪酬體系。當懲罰員工的錯誤行為時,管理者不僅要針對錯誤的行為和當事人,還要將事實公布於眾,讓人們知道:如果你做了不道德的事,你將為此付出代價。 另外,在對員工的績效進行考核時,不能只注重成果,而不考察員工取得成果採取的手段。當僅考察成果時,結果就會為手段辯護。 管理者如果希望員工能堅持道德准則,就必須在績效考核時包含這方面的內容。如果一位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重大成果的員工得到晉升,這無異於表明不道德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僅僅評價結果等於鼓勵不擇手段,這會使管理者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採取不正當手段取得成果的員工同樣應當受到懲罰。
(五)為員工制訂的工作目標應當現實
明確的工作目標可以激勵員工努力工作,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給員工的目標過高,就有可能引起道德問題。在不現實的目標的壓力下,即使有道德的員工也會傾向於放棄自己的道德准則,而採取「不擇手段」的態度。
(六)著手建立優秀的組織文化
什麼叫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指組織中的成員共有的價值體系。組織文化的內容和力量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絕對不可小視。如果一個辦公室的所有成員都認為上班看報紙是正確的,那麼一個反對上班看報紙的員工敢不看報紙嗎?不敢。除非他想被其他人斥責為「假積極」並受到他們的排擠。如果一個辦公室的所有成員都認為上班時不應當聊天,那麼那些愛聊天的員工也不好意思再聊天了。這就是組織文化的力量。優秀的組織文化將自動告訴員工什麼是對的,什麼不對,他們應當怎樣做。 優秀的組織文化應當是鼓勵員工進取、革新,允許員工自由爭辯和公開批評。出於這種文化中的員工將意識到不道德行為的存在,並對他們認為不正確的行為進行公開挑戰。

㈦ 公司全體員工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是什麼

認同公司精神及宗旨,踐行公司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公司員工要發揚 「愛國版、創業、求權實、奉獻」的企業精神,貫徹「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的核心經營管理理念,實踐「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熱愛本職,忠於職守,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自覺履行職業責任,注重工作效率。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㈧ 工人職業道德規范

工人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道德在工人職業中的具體體現。要求工人有較高的思想覺悟、熟練的工作技術和熱誠的服務態度。

一、努力學習,提高素質。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愛崗敬業,服務育人。熱愛本職工作,發揚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行業行為,努力為科研服務,為企業和社會服務。

三、辦事公道,誠實守信。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講究信用。

四、文明禮貌,優質服務。衣著整潔,語言文明,熱情周到,提高效率。

五、愛護公物,增收節支。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節水節電,愛護企業的一草一木,增加收入,杜絕浪費。

六、遵紀守法,克己奉公。自覺遵守國法校規,不遲到,不早退,不在工作時間辦私事,不損公肥私,不損人利己。

七、急人所急,排憂解難。遇有急難險重任務及時處理,不推諉,不扯皮,不拖拉,積極解決實際困難。

八、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服從大局,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搞好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的協作,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後勤保障。

㈨ 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麼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9)員工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作用: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於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

㈩ 職業道德有哪些基本規范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一)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體說,就是每個職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認識明確,感情真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出熱情積極、勇於探索的創造精神。

(二)誠實守信:誠實,就是忠誠老實、真實無妄。它包含三層含義。

第一,在社會交往和職業活動中要忠誠於自己的國家、民族,忠誠於自己服務的單位,忠誠於自己的職業,按照自己從事的職業要求承擔職業責任和履行職業義務,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

第二,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顛倒是非、不歪曲事實、不篡改歷史,不說假話不打誑語,不弄虛作假,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第三,在待人接物時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態度誠懇,言真意切;在對待自己時敢於面對自己的成敗得失,正視自己的錯誤。做人做事實實在在,不口是心非,既不自欺也不欺騙愚弄他人。

(三)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行使職業權利時,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同一標准和同一原則公平合理地做事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公平、公正、合理,秉公辦事,主持正義。可見,辦事公道是處理職業內外關系的行為准則。

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不貪贓枉法,是幾千年來為人稱道的職業道德。人們都希望自己與別人一樣受到同等的對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直接關繫到政治是否清明,直接關繫到黨風、政風、民風的好壞。

(四)服務群眾:服務的基本含義是提供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措施。而所謂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情。服務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精神更集中的表現。

在我國,人人都是為他人服務的主體,人人又都是被他人服務的對象。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來達到社會發展、共同幸福。可以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服務群眾是職業行為的本質,是每個職業勞動者的責任和義務。

只有每個人都樹立起為眾人服務的職業思想和觀念,本職業才能在社會中立住腳跟並發展起來,個人也才能在職業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個性和愛好。

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本質要求。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相對合理、有效的經濟運行機制和模式,它在道德上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過公平交易、平等交換,實現相互服務,使參與的雙方或多方互通有無,帶來社會的普遍效益。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群眾的精神只能強化,不能淡化。

(五)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

奉獻更多地意味著對自身利益一種自覺的舍棄。換句話說,奉獻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判斷奉獻與否,首先要看是否包含著自我犧牲的因素,沒有自我犧牲,就不能算是奉獻。

熱點內容
義務教育法所稱的社會是指 發布:2025-05-02 15:57:25 瀏覽:739
最新中國婚姻法中英文版 發布:2025-05-02 15:50:17 瀏覽:139
勞動合同法第34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2 15:25:19 瀏覽:946
法院天平一把 發布:2025-05-02 15:24:41 瀏覽:290
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大全 發布:2025-05-02 15:22:56 瀏覽:987
民法檔案法 發布:2025-05-02 15:16:42 瀏覽:600
2015年4月份行政法學真題 發布:2025-05-02 15:05:22 瀏覽:114
貴州省平壩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2 15:03:28 瀏覽:693
婚姻法的手抄報 發布:2025-05-02 14:55:38 瀏覽:259
鞍山市城鄉規劃條例 發布:2025-05-02 14:49:43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