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道德模範
❶ 臨沂道德模範是誰
1、助人為樂模範:付衛、李雲廣、戚洪桂、李准、李述洪、顧懷亮、李海鵬、朱呈蓉、楊艷明、徐建軍
2、見義勇為模範:劉麗芳、李元剛、姜峰、譚允峰、朱崇武、王庚、曹瑞峰、張士太、陳敬鋒、王榮德
3、誠實守信模範:公丕鳳、張素芬、王景連、李利國、王翠紅、鄒玉良、王彥軍、張洪義、王勝啟、孫寶啟
4、敬業奉賢模範:孫永勝、陳永玲、王繼偉、張長德、張希增、陳慶剛、繆興鳳、馬祿興、張增魯、姜偉博
5、敬老愛親模範:邢連鳳、包慶榮、史佩麗、李偉、趙東英、楊文芳、姜繼香、劉淑義、朱玉霞、胡忠彩
6、榮登全國「好人榜」名單:李雲廣、李述洪、劉麗芳、楊永信、劉秀祥、邢連鳳
❷ 劉秀祥的個人經歷如何
劉秀祥,男,漢族,1988年3月生,貴州望謨人,中共黨員,2012年畢業於臨沂大學(原臨沂師范學院)歷史學專業,現任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劉秀祥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和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相依為命,被當地人稱為「貴州第一孝子」。2008年,他「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及多家中央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2012年畢業後,他放棄優厚的待遇,回到貴州大山裡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助力千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教學之餘,他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迴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子1700多人。
劉秀祥獲得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山東新聞十大新聞人物、感動臨沂年度新聞人物、臨沂市道德模範、貴州省黔西南州十大傑出青年、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勞動模範、貴州省五四青年獎章、縣級骨幹教師、省級德育講師、高考教學質量特殊貢獻獎等榮譽,曾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
2020年4月28日,劉秀祥獲頒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劉秀祥「全國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2)臨沂道德模範擴展閱讀:
劉秀祥的社會評價
考上大學後,在大學這期間,劉秀祥一直都是一邊照顧生病的母親,一邊打四份工來維持母子倆的生活,不接受外界的資助。同時,他還為許多在校學生聯系兼職工作,為貧困學生減輕了家庭負擔。
劉秀祥,他對母親不拋棄,對學業不放棄,在如此窘迫的環境里堅強地走了出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劉秀祥用堅強與孝順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的青春之歌。
他這種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勇於承擔、發奮進取及樂助人的精神成為我們大家學習的楷模。
❸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母上大學」的孝順孩子,如今怎麼樣了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元朝時,古人總結了24個從古至唐宋期間極盡孝道的典型人物,後世文人墨客紛紛以此為題材詠嘆、作畫,無形中就讓孝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雖然古代版「二十四孝」中有些理念不符合現代道德標准,但無論古今,國人都十分看重一個人是否孝順有擔當,即便是大才子,有才無德也要受人詬病。對比很多輕易忘記父母生養之恩的人,12年前的劉秀祥,經歷令人感動贊嘆。
劉秀祥的前半生,幾乎是貧困地區孩子的一個縮影。家境不好,上學難,家人四散,以年幼的身軀撐起整個家,一邊讀書一邊幹活——這些情況,城裡長大的很多孩子可能連想像都想像不了。
2020年4月28日,劉秀祥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都說人最難堅守初心,但劉秀祥卻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一個人可以迎難而上,可以持之以恆,只為了心裡藏著的美好願望。劉秀祥是孝順孩子,也是社會正面人物,他身上的精神與優秀品質,值得無數人學習。
❹ 青島市2009年道德模範人物名單及事跡
貌似現在沒有這個評選了,叫感動青島十佳人物
王天飛——一躬鞠出文明 創城匹夫有責
王天飛,男,53歲,交警市南大隊寧夏路中隊協管員
作為一名協警員,王天飛在馬路中央用鞠躬的方式,勸阻想要橫穿馬路的行人改走地下通道,被網友稱為「最動人協警員」。
王天飛執勤的香港中路、徐州路路口,緊靠家樂福超市,加上周邊的寫字樓和車站,行人眾多,盡管有過街地下通道,但是橫穿馬路的行人仍然是非常多。他在工作時,往往是勸著這邊的市民,另外一邊就有市民橫穿馬路,一聲聲刺耳的哨子警示聲擋不住行人橫穿馬路的腳步。面對這種情況,王天飛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冷靜的頭腦,耐心的勸阻打算橫穿馬路的行人都走過街通道,實在有人不聽勸,他就給對方鞠個躬,用真情感化他們,遇到不理解的,對他冷嘲熱諷的,他也能夠坦然處之,他總是說:「只要是為了確保行人的安全,我鞠個躬算什麼。」
執勤時,王天飛經常會遇到遊客問路,他耐心詳細的向求助群眾指路,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他就帶著群眾到周圍攤點上打聽或給熟悉這一帶的交警打電話詢問。每當遇有孕婦、老人打算搭乘計程車時,他總是熱心相助。他用朴質的情懷保障著過往行人的安全,為群眾幸福安寧的生活默默貢獻著自己的一分力量。
王豐玉——領養聾啞孤兒 彰顯慈母情懷
王豐玉,女,40歲,城陽區棘洪灘街道東毛家莊社區居民
王豐玉十年如一日照顧聾啞癱孤兒陳濤,在棘洪灘,提起她,沒有人不心生敬意。
陳濤今年已年滿二十六歲,十年前查出患有嚴重的小腦全方位萎縮,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陳濤病後,他患病多年的媽媽也因勞累、憂慮導致病情加重,也癱瘓在床。陳濤的父親又查出患有淋巴癌,不幸病逝。五個月後,陳濤的媽媽因悲愁過度又撒手人寰。就這樣,沒有任何自理能力的陳濤成了可憐的孤兒。
陳濤的父母病逝後,王豐玉跟周圍的鄰居每天輪換到陳濤家為他洗衣、送飯,後來為了方便照顧陳濤,她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把癱在床上的陳濤接回自己家,承擔起照顧他生活的全部擔子。
王豐玉自身家境也不寬裕,兒子正在上學,年邁的老母親需要照顧,把陳濤接回家後,王豐玉只能辭掉手中的工作,在家裡做起了全職「媽媽」,全家僅靠丈夫在村裡開個小店零售汽車配件為生活來源。陳濤吃飯需要一口一口的喂,大小便需要隨時照顧,而且有時還會出其不意打人抓人,望著不通人情的陳濤,王豐玉只能默默承受。為了讓陳濤能夠更好的恢復,王豐玉每天不停的跟他說話,為他擦洗身子,定時讓他聽音樂、聽廣播,在王豐玉的悉心照顧下,陳濤現在已經偶爾能聽懂王豐玉的話,對王豐玉表現出孩子般的依戀。
電影《尋找微塵》創作演出團隊——再現愛心故事 弘揚微塵精神
「微塵」是青島的一個愛心公益品牌,是青島人民用愛心創造的奇跡,記錄了青島城市文明的歷史進程。為讓「微塵」真誠、無私的愛繼續感動世人,傳唱神州,電影《尋找微塵》藝術化地再現了「微塵」事跡,傳頌了「微塵」精神,向偉大的新中國60華誕獻上一份厚禮。
電影《尋找微塵》創作團隊歷經兩年精心策劃,對「微塵」真
實感人的事跡進行了再創作,讓「微塵」的愛心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得以記錄和傳揚。影片共起用了唐國強、倪萍、夏雨、黃曉明等45位青島籍影視演員,而且所有演員都是不計報酬參演,使拍攝《尋找微塵》的過程,成為青島籍演員詮釋和宣傳「微塵」精神的過程。
《尋找微塵》先後在全國放映750場,觀眾達15萬人次。先後入選國慶獻禮重點影片、中國第十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重點影片、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中國•北京放映重點影片、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等。《尋找微塵》在社會各界引起巨大反響,好評如潮,觀眾認為影片讓微塵精神成功再現,樹立起青島城市的精神坐標。
曲建和——身殘樂觀為民 熱心奉獻社會
曲建和,男,55歲,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山東路社區樓長
他肢體殘疾卻樂觀向上,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全部的情和愛奉獻社區,服務群眾,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贊譽。
1999年,曲建和下崗,肢體殘疾二級帶來的行動不便使他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妻子收入微薄,女兒正在上學,家庭生活瞬時陷入了困境。在社區居委會的幫扶下,化解了他一家老小的生活難題。他心懷感恩,不顧身體的疾痛,毅然選擇了參加社區志願服務,踏上了十年來風里雨里為民代辦之路。2001年社區成立老年活動室及圖書室,他擔任社區圖書管理員; 2003年殘疾人聯絡員制度建立,他擔任社區殘疾人聯絡員;2004年,社區成立為民服務代辦站,他當上了社區服務專職代辦員,2007年,市北特刊推廣發行,他又干起了特色市北發報員……社區服務的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參與,社區的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當你走進小區,提起曲建和,幾乎人人都認識他,人人都會誇他。居民們說,他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編外主任」,他是用一條腿服務群眾的熱心樓長。
三年下來,曲建和共為社區居民代繳各種費用12000多筆,金額達60餘萬元。在曲建和的口袋裡還總是揣著一個小本子,專門記錄居民群眾反映的各類情況,並及時與社區幹部進行交流,為社區建設獻計獻策。 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朱 麗——斗邪臨危不懼 再寫情滿旅途
朱麗,女,23歲,青島交運集團公司第八分公司青島至膠南班線的隨車乘務員
2009年10月11日,朱麗與駕駛員張術秋一同執行膠南至青島班次工作任務,當車輛行至雙埠加油站時,三名男子強行上車。朱麗見三人可疑,不斷提醒三人找座坐好。這時一人用身體擋住朱麗,另兩人慾對一睡覺旅客劃包行竊,朱麗大聲提醒這位旅客使小偷未能得逞,三人惱羞成怒,抓住朱麗的頭發,圍攻毆打朱麗。駕駛員張術秋見狀,加速向瑞昌路公安檢查點駛去,正在毆打朱麗的三人見情況不對,轉而搶奪駕駛員手中的方向盤並猛烈擊打駕駛員張術秋的頭部、胸部,喝斥駕駛員立即剎車。為保證全車乘客生命安全,駕駛員只好剎車,三人掙脫張術秋、朱麗,最終離車逃去。
在工作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朱麗僅在車廂制止盜竊乘客財物的行為就有五次,每一次制止歹徒都使犯罪分子惱羞成怒,他們有拿刀對她進行恐嚇謾罵的,有扇她耳光、撕扯她頭發的,有圍攻她實施拳打腳踢的……面對兇狠的歹徒,朱麗總是臨危不懼,勇敢站出來與歹徒抗爭。長途客車行駛途中,乘客往往精力不集中,犯困瞌睡,正好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在與歹徒鬥智斗勇的過程中,細心好學的朱麗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乘車途中應對不法分子的做法。她在售票夾的背面提前寫好「注意看管隨身行包」等內容,一旦發現有欲行竊的歹徒,她就用票夾提醒拍打被歹徒盯上的乘客,給乘客以暗示和警惕,這樣既提醒到乘客,又可以避開和歹徒起沖突從而保護自己。
孫莎莎——背著母親上學 孝老感恩情深
孫莎莎,女,19歲,即墨市南泉鎮北泉村人,臨沂師范學院學生
8歲那年,孫莎莎的母親不幸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從此生活不能自理。為給母親治病家中債台高築,半年後,不堪重負的父親離家出走,自此杳無音訊。家庭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年僅8歲的孫莎莎身上。沒有灶台高,就踩著板凳煮飯;沒人幫忙,常常孤身一人勞作在自家的2畝責任地里;冬天家裡冷的像冰窟,母親的病加重了,疼得整夜整夜無法入睡,孫莎莎就把母親的腳放到自己懷里取暖……。
2005年,孫莎莎以優異的成績被即墨一中提前錄取。為了照顧媽媽,她決定背上媽媽到學校附近租房上學。高中三年,她每天早晨5:00便起床做飯,然後幫母親穿好衣服、洗漱,等母親吃完飯匆匆收拾一下就背上書包跑向學校;中午放學鈴一響,她第一個沖出教室,回家做飯、洗衣服;晚上9:30下了晚自習,她先幫母親按摩疼痛的關節,安頓母親睡下後開始復習一天的功課、預習第二天的新知識,睡覺的時候往往已接近凌晨。就是靠著這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臨沂師范學院。這一次距離家更遠了,18歲的孫莎莎毅然決然地又一次「背」著媽媽踏上新的求學路途。
在新的環境,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悉心照顧好母親,同時還參加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賺取微薄的酬勞補貼家用。在孫莎莎的悉心照料下,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
李 適——奮力挑戰病魔 永葆本色長青
李適,男,56歲,青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全生產督查專員
李適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8月轉業到地方工作。2007年12月,因長期積勞成疾患胃癌,病倒在工作一線,經手術治療後,2009年2月重返工作崗位。
李適是新時期安監幹部的優秀代表。安全監管工作涉及面廣、法律法規多,專業性強。半路出家的李適,自踏入安監大門以來,一心撲在工作上,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經他起草的地方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有的在全國全省領先,有的填補了青島市空白,為全市安全生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安全事故,人命關天。調查處理事故,李適堅持嚴謹當頭,做到現場第一、事實第一。經他手處理的生產安全事故、作出的行政處罰,涉及51家企業,未發生一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在安監崗位上行使執法權,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要面對種種誘惑。不少人想請李適「幫忙」,在一些事故的處理上放一馬。但每每有人求情時,李適總是對他們說同一句話:「我只負責在現場收集材料,最終怎麼定責,我說了不算,安監局說了也不算,法律說了算!」
2007年,李適因長期積勞成疾患胃癌。在胃癌治療期間,他依然不忘自己的職責,瞞著家人到區市安監局給基層進行安監培訓。2009年10月28日,市委做出《向優秀共產黨員李適同志學習的決定》。
吳英美——不顧個人安危 老嫗冰河救童
吳英美,女,83歲,膠南市臨港經濟區蘭西村村民
2009年3月22日上午11時許,膠南市臨港經濟區蘭西村的5歲男孩李宇航在村東河的橋上玩耍時,被其他頑皮同伴推倒掉入一米多深的河中,瞬間就被滾滾河水淹沒。
這時正在附近倒垃圾的83歲老人吳英美發現有孩子掉入水中,她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及個人安危,隻身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人。當老人接近男孩時,河水已經沒到她的肩頭,她一把抓住李宇航,將他托起來一步一步向岸邊挪動。等到了水淺的地方,吳美英已經筋疲力盡,於是她就跪抱著孩子慢慢爬行。而後在聞訊趕來的村民幫助下,李宇航被成功救起。
上岸後,渾身濕透的吳英美老人不顧寒冷和疲勞,把已經昏迷的孩子頂在膝蓋上,將他頭朝下,用力拍打他的後背,幫他吐出河水,李宇航最終脫離危險。
趙美芹——獻身山區教育 精彩紅燭人生
趙美芹,女,39歲,萊西市吳家中學教師
1994年大學畢業後,趙美芹一直在距城區40公里的河裡吳家中學任教師。選擇了大山,就選擇了艱辛和付出,十六年間,她送出1000多名山裡娃,把愛和青春留給了大山。1996年,班上的趙麗麗同學生病住院一個周沒上學,趙美芹讓愛人晚上騎摩托車帶她上門給這名學生補課。山路崎嶇不平,一
次,摩托車被石頭顛了一下,兩口子一頭栽了下去,趙美芹臉皮大面積擦傷,眼角劃了很深的口子,縫了好幾針。為不耽誤上課,第二天,她臉綳著紗布站在課堂上,當同學們明白原因時,教室里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趙美芹所任教的班級,有一位名叫王清寶的學生,父親因公去世,母親帶其改嫁。由於家境貧困,經常為交學費的事與繼父發生口角,他一氣之下輟學了。趙美芹多次家訪,了解情況後,替他交了學費,並耐心開導,王清寶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逐漸理解了繼父的辛苦和不易,重新回到學校,畢業時以優異成績考上重點高中,後來又考上了山東工業大學。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趙美芹的付出,不但贏得了學生的擁戴,還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多年來,在她之前、之後來到山區執教的老師陸陸續續選擇了離開,趙美芹也曾多次有過這樣的機會,可她每次都選擇了放棄。她明白,自己的根在大山、魂在大山,為了幫助大山裡的孩子實現飛出大山的夢想,她必須留下來,而且無怨無悔。
姜豐壽——情傾慈善事業 一心回饋社會
姜豐壽,男,54歲,青島國運集團董事長
1980年,姜豐壽毅然放棄事業單位的「鐵飯碗」,下海經商,創業報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001年,姜豐壽成立了青島國運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下崗人員再就業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姜豐壽不忘興業為民的創業初衷,先後安置下崗失業職工、接收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1900餘人。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姜豐壽和他的國運集團不僅沒有裁減員工、下調工資,反而為畢業生、下崗職工、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870餘個,並不斷提高員工待遇。
企業發展了,姜豐壽牢記自己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的使命,認真履行職責,主動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2005年,姜豐壽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重點對口幫扶菏澤。在四年時間里艱苦創業,總投資2.1億元,解決了當地閑散勞動力的就業難題。
2009年,為了幫助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姜豐壽出資500萬元、簽約20年,設立了「李滄區慈善會•姜豐壽慈善冠名基金」,用於李滄區慈善救助項目,成為青島市個人出資設立基金會的第一人。
幾年來,姜豐壽先後為慈善基金會、愛心超市、四川地震災害、敬老院、部隊、殘疾學校、白血病患者、貧困地區修路建橋、清理滸苔、抗擊非典等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款、捐物達1087萬元,以實際行動為民營企業回饋社會做出了表率。
蔡一清——志在固守海疆 救兵壯烈犧牲
蔡一清,男,原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艇長
蔡一清是原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艇長。在部隊服役期間,蔡一清潛心研究世界各國先進潛艇作戰理論和知識,積累軍事資料300多萬字,他瞄準主要作戰對手,組織官兵研究探索了18項作戰法訓法,完成10多個戰術課題研究應用,創下軍事訓練與考核6項第一,參與研究的課題榮獲「全軍科
技進步獎」。他率艇參加並圓滿完成10餘項重大戰備訓練任務,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中,指揮潛艇水下發射3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
2007年10月19日,315艇結束考核浮出海面。此時,海上風急浪高,因牽掛艦橋和前甲板消聲瓦的損壞情況,蔡一清再次登上艦橋,與剛交瞭望更的聲納班長陳曉剛一起,打開上甲板廁所門來到上甲板查看。這時,一個大浪襲來,將陳曉剛打落水中,蔡一清聽到喊聲急忙轉身,一手拉住扶手欄,一手伸向陳曉剛,試圖將他拉上來。不想,此時一個更大的涌浪撲了過來,將蔡一清也打入海中,他在自身已處在危險的情況下,仍奮力地接近陳曉剛,試圖把他救上艇。蔡一清被救上以後,經搶救無效,不幸壯烈犧牲,獻出了年僅34歲的生命。2009年,蔡一清被中宣部、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了集中宣傳。
❺ 12年前為高考5次下跪,帶著「瘋娘」住豬圈的孩子,現狀如何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注重孝道。論語中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敬父母在我國眾多傳統美德中排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古時更是有「黃香溫席、子路借米」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現如今,人們也大多數用「二十四孝」來形容一個人的孝順程度。
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一位現代的「二十四孝孩子」-劉秀祥。他為了高考五次下跪,帶著「瘋娘」住過豬圈,現在今,他是全國道德模範,是中國的「孝心大使」,是中國大學生的自強之星。就是這樣一個曾在泥潭中掙扎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魚躍龍門的夢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988年3月,劉秀祥在貴州的一個偏遠山區出生了,從出生開始,命運之神就一直沒有眷顧他。在劉秀祥四歲之時,父親病逝了,姐姐走失。哥哥出走,一系列的打擊讓劉秀祥的母親精神崩潰,因此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從此葯不離身。而家裡的重擔落在了小小的劉秀祥身上。
回鄉做教育,以親身經歷激勵更多學子
畢業後的劉秀祥也沒有忘本,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他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積攢的人脈和資源為家鄉缺乏的教育資源進行募集。在閑余,他還會去各地進行勵志演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激勵更多的人不放棄、不拋棄生活。
劉秀祥從沒有以自己曾經的經歷為恥,反而以過往的生活為動力,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誰能想到,當初那個瘦弱的小子變成了現在可以獨當一面的模樣。並且還曾先後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入選中國好人榜,獲得孝心大使的稱號,並且在2020年的四月獲得了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布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劉秀祥也成為了眾多人的勵志偶像。
面對困境時,劉秀祥並沒有就此消沉,從此渾渾噩噩,他反而選擇了逆流而上。當金錢利益擺在他面前時,他沒有接受誘惑,反而選擇了沉寂,回到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出生時就定義好的,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一個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像劉秀祥,如果他一開始就認為自己的人生只能如此,那麼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精彩的人生了吧。
在《孟子》中有一段話一直讓很多人都熟記於心,孟子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人早有寓言那些成大事者往往都會遭遇身心的磨礪,然後成其大事。
劉秀祥的經歷不正符合這一寓言嗎?自幼便撐起一個家,照顧病母,努力學習,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劉秀祥也說過「人一定要有夢想,有了夢想之後,一定要為之奮斗」現代也有一句話說「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所以對於那些自怨自艾的人,劉秀祥的經歷足以使他們羞愧難當。
古有言「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歷起伏,怎麼使心境沉穩,不經歷苦難,怎麼能明白幸福的真諦,沒有夢想,怎麼能明白實現夢想後的喜悅。劉秀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育者,但是他卻努力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或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而起始於平凡的偉大才更令人可敬。
❻ 劉秀祥觀後感怎麼寫
3月26日下午望謨三小特邀請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望謨縣民族中學教師劉秀祥,到學校為全校教師作《相信奮斗的力量》勵志演講。
劉秀祥,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孝心大使、臨沂市道德模範、貴州省勞動模範、貴州省黔西南州十大傑出青年、縣級骨幹教師、省級德育講師,曾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五四青年獎章、高考教學質量特殊貢獻獎等榮譽,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胸前掛滿金色獎章的劉秀祥老師,演講慷慨激昂、情感真摯、用朴實無華、發自肺腑的話語講述他非同尋常的就學經歷,苦難的童年、高中求學的坎坷以及考入大學後毅然決定千里背母上大學的壯舉和大學生涯的艱苦歷程。其中劉秀祥講到的自己求學期間不遠千里背母求學,十一年來與患病母親相依為命的事跡讓老師們震撼不已,為了夢想,為了責任,他做到了求學孝心兩不誤。同時劉老師不忘初心傳遞愛心,5年來鄉村助學 1300餘人。
演講最後,劉老師以「生而平凡,做而偉大」的格言,詮釋了用自己的人生經歷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同時三小全體老師的心靈得到一次高尚的靈魂洗滌。
❼ 一位臨沂大哥賣3元拉麵多年未漲價,他說的什麼話讓網友感動不已
新的一年還是不漲價。近日,山東臨沂費縣一位賣拉麵的拉麵哥火遍網路。他2006年開始,15年來,一直保持著3元一碗的實惠價格,從未漲價,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拉麵哥”。“拉麵哥”程運付表示: 不為別的,就為讓老百姓吃上一碗最便宜的拉麵。談起偶像,他說道:想見劉德華一面,如果他來山東,我請他喝拉麵!
拉麵哥稱:不管你是什麼地方的,你只要來到我們山東,我們就是一家人,老百姓來的錢都不容易,畢竟他們工作都是出力的,他們又不是做買賣的。咱也不學城裡頭,三塊錢就行。劉德華是我的偶像,有機會我要見一面他,這個只是夢想。劉德華如果來我們山東,我請你喝拉麵,山東人民歡迎你。對此,有網友表示:純朴的大哥,生活雖然沒有很富裕,但是家庭肯定是幸福的。
❽ 劉秀祥的人物介紹
劉秀祥,曾先後獲得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中華新「二十四孝」;兩次入選中共中央文明辦舉行的「中國好人榜」; 2008山東新聞網十大新聞人物;中國 「孝心大使」、2008感動臨沂年度新聞人物 、2009臨沂市道德模範、2011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黔西南州十大傑出青年及臨沂大學校園驕子等榮譽稱號。曾任臨沂大學學生會宣傳部長、團委宣傳部長等職。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先後在臨沂大學、臨沂網戒中心、臨沂四中、八中、山東濰坊師范學校、海洋化工學校、沂南大王莊中學及貴州天賦中學、貴州望謨一中、打易中學及新屯中學等各大學校作「自立自強、孝老愛親」報告,還設立了多項「愛心助學金」,總資金達到110000多元。在這些活動中,他極力的宣傳自強不息、孝老愛親和樂於助人的精神。他還先後為貧困患兒籌集40000多元的善款。2012年大學畢業,他又放棄外面優厚的工作,選擇回到貧困山區支教,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學生人生的真正含義,同時他開展了「助學走鄉村」活動,牽線資助了山區近20個貧困學生,還向貧困山區學生和農民募捐衣物,文具和書籍,有來自山東臨沂大學、山東臨沂陽光保險公司、山東臨沂網癮戒治中心、上海大學及山東曲阜師范大學等籌集了4000餘件衣物及書籍文具,劉秀祥還在望謨縣各鄉鎮學校作「勵志演講」報告會,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
劉秀祥的家鄉是貴州一個邊遠貧困山村。 在劉秀祥四歲時,父親不幸病故,母親精神受到重創,從此,精神失常,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隨後,哥哥姐姐因不堪窘迫的生活而相繼離家,至今杳無音訊,生活的重擔一下全落在幼小的秀祥身上。他與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相依為命,他每天都要為母親洗臉、梳頭、洗衣、做飯等。7年來,他輾轉望謨、安龍、興義三個縣市,一邊照顧帶病的母親,一邊打工求學,2008年參加高考,考上了山東省臨沂大學,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圓了大學夢,他又依然帶著母親來到了山東,劉秀祥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的青春之歌。
❾ 劉秀祥的社會評價
考上大學後,在大學這期間,劉秀祥一直都是一邊照顧生病的母親,一邊打四份工來維持母子兩的生活,不接受外界的資助。同時,他還為許多在校學生聯系兼職工作,為貧困學生減輕了家庭負擔。劉秀祥,他對母親不拋棄,對學業不放棄,在如此窘迫的環境里堅強的走了出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劉秀祥用堅強與孝順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自強不息的青春之歌。他這種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勇於承擔、發奮進取及樂助人的精神成為我們大家學習的楷模。因此,劉秀祥曾先後獲得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華新「二十四孝」提名獎;入選「中國好人榜」; 2008山東新聞網十大新聞人物;中國 「孝心大使」、2008感動臨沂年度新聞人物 及 2009臨沂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