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的法治力量
❶ 年度法治人物傳遞了哪些法治的力量
(1)促進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2)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國民的道德素質。
(3)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從而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是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發展先進文化的具體實踐。
❷ 公民怎樣以實際行動促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標志著黨在治國理念和治國方略上實現了一個符合時代精神的歷史性轉變,必將對新世紀中國政治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將會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法治新風。對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公民參與作了明確的規定,表明黨中央特別重視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的公民參與,並將其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公民參與是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它符合憲法的規定和原則,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為公民應該以實際行動促進依法治國。
1、公民要做依法治國的積極推動者。
法律法規無處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已成為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在推動國家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以政府為主導的法治建設,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因此,在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
公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不僅是法治中國前行的受益者,更應該做推進依法治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首先,要做到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確行使權力,自覺履行義務,行使自己享有的監督權利;其次,要主動學法、善於用法、自覺守法,要學會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公民依據其自身的法律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法治發展中來,以實際行動為推進法治建設做出貢獻。
2、公民要做法律權威的堅定維護者。
法律的國家強制性、獨有的確定性和使用范圍的普遍性,決定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現代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人人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人人都從遵守法律中獲得自由,人人都享有法律的保護,人人也都負有維護法律權威的責任。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維護法律的權威,需要每一位公民在內心建立起對法律的尊崇和強烈的守法意識。雖然,目前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人不把法律當回事,不知法不懂法、知法而不守法、執法卻不依法,遇到問題和糾紛習慣找關系、找熟人、找路子,而走法律途徑解決往往被拋之腦後。法律失去權威,意味著「法將不法」,任其發展下去,則必然會危及社會肌體的健康有序運行,因此,每個公民都應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知法懂法、信法守法,也要敢於用法,善於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違法犯罪行為,敢於機智的舉報、制止。要克服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堅持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嚴肅處理,切實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維護執法者的權威。
3、公民要做法治精神的自覺踐行者。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根基於公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源於公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小到文明出行,大到依法治國,公民法治精神是法治秩序和權威的終極保障,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源之水。法治不僅體現在公民知道多少法律條文,而在於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於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培養公民法治精神,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風尚,使法治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實現公民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極其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公民要努力做法制精神的踐行者,將法律作為根植於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將法治精神內化成一種生活的品格和方式,作為自己一切行動的思維決策底線和首選的價值判斷標准。
法治精神的弘揚對公民提出了更高的素養和道德要求。要求公民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以積極作為的國家主人態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執法、倚賴司法、自覺守法、努力護法。堅守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尊重,信仰法治,信任法律,勇於拿起法律武器,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秩序和他們權利的違法行為進行斗爭。
4、公民的政治參與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保障。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法治體 系應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公民參與首先是指參與政治生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包括平等選舉權的行使,即依照憲法和選舉法的規定參加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直接選舉。為了進一步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應當健全選民推薦候選人的程序,在實踐中適當增加選民推薦候選人當選人大代表的比例,為當選代表與選民溝通提供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5、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是人民依法享有權利和自由的保障。
依法治國 就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與自由。我國公民有權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應當進一步發揮公民在工會、婦聯以及其他群眾團體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群眾團體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重視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強社區建設,發揮公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尤其應當發揮公民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通過社區化解矛盾和糾紛維護社會治安,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質和文化素質。
6、 公民參與立法是完善立法體制的保障。
為了完善我國的立法體制,必須建立社會公眾溝通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公民參與立法可以防 止關門立法和主觀立法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法律、法規是否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對於法律的有效實施產生重要影響;公民參與立法可以推動國家機關關注公民的訴求和利益,也可以讓公民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國家機關的工作,有利於優化法律法規的實施環境;公民參與立法也是普法的過程,通過吸收公民到立法過程中來,可以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增強對法律法規知識的掌握,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和守法意識。
7、公民參與司法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司法公正離不開公民的參與。首先,應當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人民陪審員的選拔機制上更加註重向普通公民開放,大力加強人民陪審員法律知識培訓,讓公民平等參與司法;其次,應當通過司法公開,吸引公民參與司法監督工作,探索建立公民監督司法活動的長效機制,適當擴大公民在司法調解執行方面的參與,真正體現公正文明司法的理念。
8、 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是健全依法決策的保障。
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為了保證公 民有效參與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必須建立公民參與機制,採取聽證或者廣泛徵求公眾意見的形式來監督決策過程,而且政府重大決策必須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將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予以公開。同時,公民參與政府重大決策對於監督公權力的運行極為必要,政府的重大決策應當以公共利益為主導,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可以推動政府公共政策的形成與實施,對於確保政府決策制度的科學與合理具有重要作用。
❸ 行動有什麼力量
傑克·韋爾奇給年輕人的忠告是:「如果你有一個夢想,或者決定做一件事,那麼,就立刻行動起來。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會有所收獲的。要知道,100次心動不如1次行動。」
在生活中至少存在兩種類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於幻想中,看不到一點行動的痕跡;二是善於把想法落實到計劃中,成為一個敢於行動的人。你是哪一類人?憑你自己的經歷,你已經找到了答案。
但是,這個看似人人皆知的問題,在許多人身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他們常常把失敗的原因歸罪於外部因素,而不是從自身找到失敗的病根。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這些人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師,面對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時心動不已,總以為光憑自己的意願就能實現人生理想,就能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就能成為一個被人羨慕的人。拋開這些特定的人不講,實際上在我們身邊,那些天天抱頭空想自己未來的人,之所以沒有人生的進展,就在於他們都是「心動專家」,而不是「行動大師」。
有人說,心想事成。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因此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幹得少,這種人只比那些純粹的「心動專家」要強一些,要好一些。因為行動是一個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志,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光心想、光會說,都是虛的,不能看到一點實際的東西。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馬克·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行動來證明和兌現曾經心動過的金點子。
立刻行動起來,不要有任何的耽擱。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計劃都不能幫助你成功,要想實現理想,就得趕快行動起來。成功者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是行動卻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經之路,也是一條捷徑。因為幸運永遠也不會降臨到心動而不行動的人身上。只有行動,才能成功。
有兩個人找到上帝,請教怎樣才能成為天使,上帝派他們到一座大山上去考察,約定10年後再相見。
他們一起攀上了山頂,發現整座山竟沒有一棵樹、一株草,他們內心十分不滿意。一個人發了牢騷後就憤然離去;另一個人則是去別的山上採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把它們播到了荒山上。
10年後,上帝接見了這兩個人,詢問他們有關那座荒山的情況。「真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如此荒涼的大山,一棵樹、一株草也沒有。」第一個人抱怨說。
「10年前,那裡的確是一座荒山。不過,今天,它已是一座青山。」另一個人說。
「怎麼會呢?荒山只能永遠是荒山啊!」
「那隻是暫時的荒山,只要我們用行動改造它,播上樹種,它就會長滿樹;播上草種,它就會長滿草。」
上帝欣慰地點點頭,對第二個人說:「你已經成為天使了。」
這就是行動的力量。只要行動起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使。
行動要以目標為指針,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創造價值。行動是一個堅實的奮斗過程,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履行生命過程中的責任。成功始於行動,世界是行動的唯一果實。
當一個青年問被譽為「推銷之神」的日本人原一平如何做好推銷時,他神秘地說:「答案就在這里。」言畢,他脫下襪子,「你來摸一摸就知道了。」青年果然去摸了摸,驚訝地說:「這么厚的老繭啊!」
原一平嚴肅地說:「沒有什麼秘密,只有堅持不懈的行動。」
❹ 法制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力量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法治的力量和正義的力量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力量,這句話是正確的。
❺ 法治的力量2009 觀後感
2009年12月4日,第9個全國法制宣傳日,在這一天晚20:00,由全國普法辦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12·4特別節目《法治的力量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揭曉暨頒獎晚會》在央視隆重推出。2009年度法治人物評選結果即將揭曉——
他們之中誰會成為「2009年度法治人物」:
他是一位84歲的老人,從19歲起替亡父還債67年,此舉為何被法學家重點關注?
他是一位28歲的京城小交警,為何在不起眼的崗位上被網友追捧為「最帥」的偶像?
她是一位媽媽,她建立起的「寶貝回家」網站,已經幫助75個家庭團聚。
他是一位智慧的老漁民,75歲智斗歹徒,「公民責任」被他有勇有謀地書寫。
他們還是一群孩子,卻用自己的犧牲為成人世界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她是一位法官,在她辦理的3100多件案件中,讓人們感受到法律條文背後的溫暖。
他說自己一生只做了兩件事,為什麼他卻成為學界人人敬重的泰斗……
2009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揭曉暨頒獎晚會》,我們將再次一起共同盤點那些為了公平正義挺身而出、奮力承擔的人。
❻ 法治的力量究竟有多強
如果認真實現,它的力量是很強的,可以解決很多的社會問題,但不接受民主監督就會大打折扣。
❼ 法制的力量
很大的!中國是法治社會!
❽ 展現出庄嚴震撼的法治力量有什麼意義政治題
展現出狀元震撼的法治力量,才能使人們更好地學法守法,懂法。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❾ 什麼是法律運行和操作的專門力量
摘要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是實施憲法、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重要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