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關於法治邊界的知識

關於法治邊界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1-06 06:21:21

㈠ 搜集與法治有關的知識。(至少三條)

一個人來到世間,從兒童、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不同的年齡階段享有不同的法定權利版,同時履行相應的法權定義務。作為未成年人首先獲得父母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同時接受義務教育又是每一個適齡少年和兒童的權利和義務;到了成年,你可以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登記結婚的權利,但同時要履行贍養、扶助自己父母的義務等。可見法律是伴隨每一個公民度過一生的。
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金融領域、環境保護領域以及國家資源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與法律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生活處處有法律。國家法律保障國家、集體、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人一旦觸犯法律將會收到法律的制裁,可見生活時時處處有法律。
青少年學習法律常識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學習法律常識,是依法律己的需要.
第二,學習法律常識,是依法辦事的需要.
第三,學習法律常識,是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要.
第四,學習法律常識,是承擔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歷史重任的需要.

㈡ 法治小知識

交通常識

交通法規是一切車輛、行人在公路、街道、廣場、停車場等供通行的場所所必須遵守的法律性規定。其基本原則是各行其道,靠右通行。
道路上的交通標志常見的有三種:禁止標志、警告標志和指示標志。
禁止標志是表示禁止或限制車輛、行人交通行為的標志。其開頭一般為圓形或頂角向下的等邊三角形,其圖案顏色一般為白底、紅圈、紅杠、黑圖案、圖案壓杠。
警告標志是警告車輛、行人危險地點的標志。其形狀一般為頂角向上的等邊三角形。其圖案顏色一般為黃底、黑邊、黑圖案。
指示標志是用來指示車輛、行人行進的標志。其開頭有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其顏色為藍底、白圖案。
道路上常見的交通標線有以下五種:
車道分界線:為白色虛線,表示在安全的原則下,准許車輛越線超車或變更車道行駛。
中心單實線:有白色和黃色兩種,表示不準車輛越線超車或向左轉彎。
中心雙實線:有白色和黃色兩種,表示嚴格禁止車輛越線超車或壓線行駛。
停止線:白色,表示車輛等候放行信號時的停車位置。
人行橫道線:白色,表示准許行人橫穿車行道的標線。
交通信號分為:指揮燈信號、車道燈信號、人行橫道燈信號、交通指揮棒信號、手勢信號。
這里為您介紹其中的指揮燈信號:
綠燈亮時,准許車輛、行人通行,但轉彎車輛不準妨礙直行車輛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紅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
綠色箭頭燈亮時,准許車輛按箭頭所示方向通行;
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中轉彎的車輛和T形路口右邊無橫道的直行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和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㈢ 急需關於法治的知識問答題目和答案

法治原抄則的基本要求是?
法律沒有溯及襲既往的效力,是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立法法第八十四條也明確規定,沒有特別規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知識問答
http://www.huaning.gov.cn/gov/zzshownews.asp?newsid=2810

㈣ 關於法治的摘抄語段有哪些

關於法治的句子

1、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彰顯法治力量,建設法治中國。

2、德行天下,法治社會,人人用法,和諧中華。

3、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讓法治精神成為全民的信仰。

4、學法辨是非,守法踐於行,憲法廣宣傳,社會更安寧!

5、以憲為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人為本,共同構建法治社會。

6、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堅決實施依法治國,讓憲法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7、學法愛法維護法,知法用法行天下。

8、依憲治國,處處政通人和;依法興邦,人人安居樂業。

9、古語雲:「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只有法律才能保障我們每一位公民的權利和只有!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母法,也是根本大法。大學生更是要主動知法、學法,帶頭做憲法的「代言人」!

10、學法以正,普法以誠,明法以精,尚法以恆。

11、積極學憲,懂法明理,規行矩步,一生受益;人人守法,處處和諧,更好明天,同心協力。

12、普法人甘願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做法治中國的奠基石,致敬!我們和你們一起奔跑在實現法治夢、中國夢的路上。

13、法律知識很重要,學法懂法不可少!學法入心底,不觸高壓線!首發過生活,幸福有保障!用法維權益,說話有底氣!知法守法做表率,家鄰和睦安寧在,人人歡樂笑開懷。

14、忠於憲法,服務社會。

㈤ 關於法治知識的手抄報

法律快車上頭有各種部門法的法條和司法解釋。當然如果你的重點是手抄報,內有可能法律容快車太專業不適合你。只是設計普法的小知識的話建議你找幾個簡單的小案例來做。比如說兩會上呼聲很高的關於保護動物的立法啊,再比如之前很熱的死刑案件的重申啊之類的。

㈥ 關於法律,法制的一些小知識。

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將人碰傷,監護人必須承擔醫療費用。

2、繼承權是男女平等的,嫁出的女兒別忘了父母遺產有您的一份。

3、如果被從樓上掉下的花盆砸傷,可以把它們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4、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

5、如果對行政機關的罰款、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為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

6、如被公安機關傳喚或拘傳,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24小時。

7、如果未滿18歲得孩子也不歸宿,必須對孩子進行教育,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如果別人借您錢,您一定要他出借據,而且借款數額一定要大寫。(註:訴訟時效為2年)

9、如果想要保護自己的傢伙其他財產,一定不要私設電網或設置毒物等,否則等待的將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10、如果您成為被告,又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律師,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您提供法律幫助。

11、如果想寫遺囑,一定要註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讓人代書,一定要兩個以上證人在場見證,代書人、見證人、遺囑人都要簽名,最好委託律師見證並執行遺囑。

12、什麼條件下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答:公民在贍養、工傷、刑事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請求依法發給撫恤金等方面需要獲得律師幫助,困年法人需要法律服務,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援助。

13、撫恤金和生活補助費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嗎?
答:撫恤金、生活補助費是在死者死亡後,由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中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部署以死者的遺產,一般不能作為遺產繼承。但如果撫恤金、補助費的剩餘部分屬遺產,可以繼承。

14、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在學校、精神病院受到損害,由誰承擔民事責任?
答:在幼兒園、學校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因這些單位沒有盡到監護職責而受到傷害,這些單位應適當給予賠償。單位有過錯的,亦應適當承擔責任。

15、請律師打官司時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答:1、要與律師事務所所簽訂委託代理合同;2、律師代理權要清楚;3、將律師代理費交給律師事務所;4、對律師應將實情;5、對律師的許諾或暗示要有正確的認識;6、對律師的專業分工要做到了如指掌。

㈦ 談談如何將法律常識,法治思維,法治風尚等在教育教學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還應身體力行,把法治思維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也應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在關系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尤其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權力資源,輕視甚至漠視大學生權利保障。要做到信息公開,使學生在正式程序中獲得表達民主願望的機會,消除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抵抗情緒,進而樹立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心。
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發揮遵法守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帶頭模範守法是建設法治校園的關鍵。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監督。高校要加強依法治校,堅持校務公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條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大學生法治思維。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法律素質指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理念,才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以往重視法律知識講授轉變為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領會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學時分配,也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法律條文具體內容,因此,要求授課教師努力改革和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由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等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採用傳統講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成為空洞簡單的說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培養法治理念的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把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道德和講法律。
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只是靠學習、記憶法律知識,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不斷推進,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如可以通過網路參與法律徵集意見討論,可以申請參加法律聽證會,可以參加法院公開審判的旁聽,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監督的權利,等等。

㈧ 一篇關於法制的作文,800字左右!!

山中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乃因山凹疏導之功也;石間野草,兀然向上,百折不撓,乃是石縫引導之勞也。
五千年悠久燦爛文明,法制如一朵奇葩,傲然挺立於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走過漢唐風雨,走過宋韻之聲。在浩瀚的歷史煙雲中回盪。商鞅明法令而強秦國,太宗減刑罰乃成盛世。在中國這樣人治盛行的國家,法制如此瑰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社會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得如此重要。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滿18歲的青少年進行保護。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事:年少輕狂人們拿著法律賦予的免死金牌,用來填補沖動的罪過。憑著法律的庀佑,他們無所顧忌,年輕的心被逐漸扭曲。法律或許會為你生命買單,但你的青春也將付出代價。

幾聲槍響總在不經意間打破校園的寧靜,美國,芬蘭等國校園內槍擊案不斷,而釀成悲劇的皆為一些在校生。因為一些口角,因為遭人歧視,因為無人關心,狂妄的心被激怒。最終,扣響罪惡的扳機,幾個如花的生命瞬間凋零。這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法制進校園,刻不容緩!你還可曾記得馬加爵,這個平日默默無聞的人,轉瞬成為了惡魔。生命有時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

青春有悸動的夢,也有沖動的夢。我們的情緒喜怒無常,不加以正確引導,往往會後悔終生。我們對法律的認識,往往斷章取義,以偏蓋全,這是一種悲哀。

那一個個光影瞬間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送到我們面前。看著一個個案例,我被震驚了,多少生命的悲劇在反復上演,徒留一份悲涼。

學校重智育而輕德育,盲目追求升學率,於是,慘劇發生!那一個個血淚悲劇下,是對法的曲解與無知。多少美好而年輕的夢就此夭折。對法制的淡薄,使我們的思想缺乏應有的理性。試想一下,這樣的人長大後,危害的又何止一兩個人?因為沒有法律的束縛,再理智的人也會成為屠夫。

血一樣的教訓刺痛了我們的心,我們有必要反省一下,我們的社會,我們大家,該為他們承擔什麼呢?我們懂法而不知用法,不懂帶動同學學法,我們的社會有法而缺乏對大眾的灌輸。罪惡背後,每個冷漠法制的人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

法,是違反紀律的「五指山」,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青少年必須自尊、自重、自強、自愛,必須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法制滿校園,和諧溢神州!構建和諧法制社會,指日可待!
本文章來自樂樂課堂

㈨ 法治知識摘抄內容

1、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

2、人心是桿秤,法律是准繩。

3、法律不知父母,只知真實。

4、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

5、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

6、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7、不平何以持法,不廉何以為人。

8、好法律是由壞風俗創造出來的。

9、法律是人民道德觀念的具體化。

10、舉證職責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11、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12、法律因罪惡而發展,並且懲辦罪惡。

13、法律不能被執行,就等於沒有法律。

14、法律和制度務必跟上人類思想進步。

15、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16、不貪不惰弘正氣,無私無畏護法威。

17、種德者必養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

18、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

19、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

20、公平、公正的實現要有廉潔自律來保證。

21、恪守法官職業道德,獻身司法神聖使命。

22、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

23、像房子一樣,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24、身披法袍,心存道義。慎獨、慎言、慎判。

25、守義持正,巍如泰山。嚴肅執法,無愧天平。

26、法律規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行。

27、了解和掌握神聖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

28、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於個人的安全之上。

29、法律是用來保護我們的,而不是用來欺負別人的。

30、國家一旦沒有了正義,就淪落為一個巨大的匪幫。

31、心中有法,逢權勢不折腰;手中有案,遇親情不徇私。

32、慎言慎行一身正氣明是非,勤思善斷兩袖清風判糾紛。

33、一心為公,莫讓先賢專美;兩袖清風,堪當今世楷模。

34、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35、法律就是一種社會行為准則,它是公道與正義的標志。

36、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

㈩ 關於法制的知識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10)關於法治邊界的知識擴展閱讀: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

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

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法令制度:

《管子·法禁》: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

漢賈誼《新書·制不定》: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清何琇《樵香小記·鈞金束矢》: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熱點內容
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 發布:2025-09-17 03:42:41 瀏覽:808
行政法有統一 發布:2025-09-17 03:42:31 瀏覽:788
關於社團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7 03:40:25 瀏覽:521
廣東野保條例 發布:2025-09-17 03:21:04 瀏覽:996
台江法院庭長 發布:2025-09-17 03:20:56 瀏覽:803
財經法規的概念 發布:2025-09-17 03:19:38 瀏覽:283
德國民法七大發現 發布:2025-09-17 03:14:28 瀏覽:94
規章制度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9-17 03:07:40 瀏覽:931
通許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7 02:45:32 瀏覽:497
巴林王國婚姻法 發布:2025-09-17 02:45:27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