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道德教育

道德與道德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1-07 03:01:01

『壹』 道德教育內容是什麼

  •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富之」、「教之」、「使民以時」等觀點,提出了一系列頗具創見的關於民眾道德教化的理論和方法,這對於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啟迪作用;

  • 民眾道德教化的前提和條件:由立「恆心」引出制「恆產」;

  • 孟子民眾道德教化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重視「心理—情感」因素對人們行為的決定作用;

  • 在孟子看來,要實現道德教化的目標,關鍵在於樹立民眾的「恆心」。孟子所謂的「恆心」,簡單地說就是遵守基本倫理規范所必需的心理穩定狀態;

  • 有此「恆心」,民眾就能做到「不為惡」、「不犯刑」;否則民心漂浮,日常行為就極可能「放僻邪侈,無不為己」(《孟子·梁惠王上》,以下只注篇名);

  • 因此,對民眾的道德教化問題可以歸結為如何實現「恆心」從無到有的轉化問題;

  • 孟子由此通過分析民眾與其職業密切相關的心理—情感特點,考察實現這一轉化的條件;

  • 孟子所謂「民」主要指農業勞動者,他們需要「恆產」或穩定的產業來維持一家的生存。孟子認為,沒有「恆產」這一物質基礎,空談倫理要求,根本不會為民眾所接受,因為他們「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梁惠王上》);

  • 因此,孟子得出結論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同上)。這就意味著道德教化的現實前提在於「制恆產」,沒有「恆產」作物質基礎,道德教化不可能真正進入「民心」;

  • 為了強調制「恆產」對於立「恆心」的重要性,孟子還進一步闡釋了「恆產」對於道德教化的積極意義:首先,制「恆產」是「惠民」的表現,它能喚起民眾的情感認同,從而樹立統治者的威信;

  • 其次,孟子認為,民有「恆產」,就不會終年為生存發愁、奔波,因而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閑暇」;

  • 這一閑暇為民眾追求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孟子強調:「明君制民之產……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梁惠王上》);

  • 這里,「從之也輕」所描述的正是民眾消除了基本的生存憂慮,從而願意接受引導的心理狀態;

  • 民眾道德教化的現實過程:從有「恆產」到有「恆心」民有「恆產」是否就能保證有「恆心」呢?孟子以性善論為根據,對此作了明確的回答。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 「四心」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萌芽,即為善之「才」。但「四心」也可能喪失,這在民眾表現為「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告子上》);

  • 就是說,如果沒有教養,無論有無衣食之憂,民眾都可能有這種表現,其原因則「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同上)。可以說,民無「恆心」的客觀原因是無「恆產」,主觀原因則是「陷溺其心」。因此,要使民眾有「恆心」,還必須注重主觀方面的培育;

  • 同時,也正因為人人都有「四心」,培養民眾的「恆心」,對民眾實施道德教化才是完全可能的。孟子強調,道德教化既是必要的,也是確立民眾「恆心」的合理途徑;

  • 而在孟子那裡,道德教化的具體內容則是指在「人倫之理」的指導下,將一套倫理規范融入民眾的生活習慣,轉化為他們內心的行為准則,具體說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梁惠王上》);

  •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還提出了一套實施道德教化的方法。這套方法的具體內容是:首先,與職業規律相結合,將道德教化的內容融入制「恆產」的制度。其次,「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梁惠王上》);

  • 它是「使民以時」的另一面,既要「不違農時」,又要利用「不使民」的閑暇來進行道德教化。它意味著實施道德教化應把握時機,並將經濟發展和倫理建設結合起來考慮;

  • 第三,「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盡心下》),即仁義之理不離日用。因此,道德教化要落到實處,必須從日常小事入手,使其內容能指導人們的現實行動;

  • 上述方法的第一方面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制度的設置。孟子主張將「政」與「教」相結合,他說:「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上》);

  • 這意味著,合理的制度應既使百姓得到實惠,又能培養百姓的規范意識。這樣,倫理規范就可通過制度的實施深入到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從而引導人們形成合乎倫理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 孟子道德教化的思想特色?跋執壑?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和個人思想背景,就其具體內容說,無疑具有其歷史的局限;

  • 但不可否認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也包含著超越時代的合理因素,這尤其表現在其道德教化方法上;

  • 具體說,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在方法論上對當代中國實施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如下的借鑒意義;

  • 首先,經濟與倫理相聯系的視角。如前所述,孟子的整個道德教化思想都是圍繞制「恆產」與立「恆心」及其相互關系展開的。可以說,經濟倫理的視角一直貫穿在這些思想中。在現代社會,經濟倫理的視角對於我們審視、思考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尤為重要;

  • 從孟子對制「恆產」與立「恆心」關系的論述看,它實際上力圖將「惠民」與「教民」融合為同一過程。與之相應,如果我們能在制度設計時,考慮到福利政策與社會道德建設的相互配合和有機結合,無疑能取得更好效果;

  • 孟子強調立「恆心」必須以制「恆產」為前提,同時將價值理念融入到制「恆產」當中。這一思想引申到現代社會道德建設意味著:只有創建有利於人們踐行價值理念的制度環境,建立一套可供人們在實踐中體驗的制度,社會道德建設才能切實深入人心,從而指導人們的現實行為;

  • 其次,孟子認為道德教化的實施必須「不違農時」,同時利用「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公孫丑上》),以此引導民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一思想表明,孟子看到了道德教化的實施應考慮對象職業的特點和規律;

  • 這一點在現代道德建設中也不容忽視。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通過倫理精神與職業規范的結合,引導人們形成合乎規范的行為方式;

  • 道德宣傳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引導人們以道德的觀點審視他們熟悉的對象和行為方式。這樣既易為人接受,又切實易行;

  • 最後,孟子注重從對象的心理—情感入手進行道德教化。他主張,通過制「恆產」來確立民眾認同倫理規范的心理—情感基礎,然後通過倡導人倫之理來逐漸改造民眾的自然性情;

  • 這種方式可表述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它通過以「理」(道德理性)化「情」(心理—情感)、「理」寓於「情」、「情」「理」交融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實現一個「合情合理」的生活世界。這種強調「合情合理」的道德教化方式可為我們的社會道德建設所借鑒。

『貳』 道德與德育的區別有哪些

答:①德育是以錘煉人的道德品質、培養人的求善意志為指歸;而美育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調動人的各種心理能力並使之和諧運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以不斷提升人的境界;
②美育是建立在自覺自願、潛移默化的基礎上的,而德育帶有強制性;
③美育是由內而外,從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動人;而德育是從外在形態,對人們進行道德規范,通過理智的約束,是一種制止的方法。

『叄』 德育即道德教育嗎為什麼

二者明顯不同。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而道德教育是 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概念

道德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會或集團為使人們自覺遵循其道德行為准則,履行對社會和他人的相應義務,而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它是一定社會或集團的道德要求

轉化為人們內在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在多數國家的學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

『肆』 為什麼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與靈魂

看看什麼是道德?什麼是博弈?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伍』 直接道德教育和間接道德教育的區別

對於道德教育的兩種基本實施途徑:直接道德教學與間接道德教學,人們往往貶低前者而盛贊後者,認為前者就是道德灌輸,實效很差;而後者效果非常好,甚至完美無缺。

  1. 直接道德教學,就是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由專任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道德知識與道德觀念。如果深入分析,這種模式還可以劃分出兩種亞類:一是教師不顧及學生的需要、興趣、接受能力、生活經驗等,單方面地灌輸(嚴格地說是灌注)道德知識,進行說教,照本宣科,講授道德知識體系,然後布置作業,並進行練習、考試等,像對待知識與技能教學一樣。我國高中和高校的德育課教學在一定范圍內就存在這種現象。二是教師對所教的內容進行講解、分析、闡述,並舉例說明,力求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提一些問題請學生回答,並就一些問題在學生中展開討論,等等。

  2. 間接道德教學,是與直接道德教學相對而言,就是在其他學科教學中,通過各種隱蔽的、間接的和巧妙的方式、方法,如榜樣、暗示、藝術熏陶與感染等,進行道德滲透,於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就使學生形成和掌握了某種道德觀念。這種模式受到中外德育專家的一致頌揚,人們往往津津樂道,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3. 就途徑、手段與結果來看,間接道德教學這種方式的實際效果確實非常好。但是,若從培養學生完整的道德品質角度看,間接道德教學這種模式是不足夠的。

『陸』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養人民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提高人民的歷史主動性,推動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的不斷改善。它既從現實經濟政治關系的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又著眼於人民道德境界的不斷升華。

它不僅注重清除一切舊道德的消極殘余和影響,積極配合和保證政治、法律、知識、審美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更注重於培養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選擇能力。

(6)道德與道德教育擴展閱讀:

從類型劃分的角度說,德育即培養學生在私人生活、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中的道德意識,以及合乎私德、國民公德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養學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識及行為習慣;公德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識及符合國民公德和社會公德的行為習慣;職業道德教育即培養學生職業生活的道德意識及合乎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

從層次劃分的角度說,德育即對學生進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則、道德規則的教育,激勵學生的高尚行為,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德育包含理想、原則、規則層次的道德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即運用道德倡議形式激勵學生的高尚行為;道德原則教育即運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議形式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道德規則教育即運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從德育任務的角度說,德育包括發展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等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

當代學校德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斷力即運用一定的道德標准對一定的事件或行為進行對與錯、當與不當的判斷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銳地感知、理解和體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柒』 道德教育如何與生活聯系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於生活的需求,這就註定,作為維系社會和諧與人的發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澄清道德教育與生活世界的關系,探尋道德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面對生活,對於促進道德教育與生活的良性互動意義非凡。
從道德教育存在的意義和真正價值上說,道德教育不應該僅僅成為維持現實生活的工具,而是更應該引領人們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成為引領人們超越現實生活,走向富裕、文明、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

『捌』 道德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

道德教育是一種以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為內容,有目的的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版行為權習慣施加影響,以引導人們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活動。道德教育是培養、提高、完善人們道德品質的根本途徑,包括激發道德意識、培養道德情感、確立道德理想、學習道德規范、養成道德習慣、完善道德評價等環節,每一環節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
道德教育要把握好教育內容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社會主義階段,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全體人民普遍遵循的道德規范,也是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但在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時,應根據未成年人的實際,重點進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社會公德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他們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勤勞、勇敢等優良品質。在教育過程中,既要使未成年人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也要提出明確、具體、適度的道德要求,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訓練,引導他們在道德行為實踐中完成道德品質由打基礎到養成的全過程。

『玖』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區別是一個側重於科學知識方面,另一個側重於思想道德方面,共同點都是教育。

  • 科學教育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手段(載體),以素質教育為依託,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與價值觀,進行科研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

  • 道德教育,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