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教育法學05任務

教育法學05任務

發布時間: 2022-01-10 05:48:19

A. 簡述教育法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教育法學的研究內容是指組成教育法學體系的各項基本知識的總和。
我國教育法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論。其具體包括教育法學的基本原理、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法律性質、教育法律關系、教育法的運行等。
二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其具體包括我國現行教育基本制度體系,學校、教師、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權利與義務等。
三是法律責任。其具體包括法律責任的含義、構成要件、歸則原則、責任方式,教育法對法律責任的規定,教育法律救濟等。

B. 當前中小學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要正確答案哦

學習,為了考取重點大學

C. 論述學校的權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學校權章程是指學校為保證正常運行,對內部管理進行規范而制定的基本制度,是實行依法治校,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學校依法制定章程,確立其辦學宗旨、管理體制及各項重大原則,制定具體的管理規章和發展規劃,自主地作出管理決策,並建立、完善自己的管理系統,組織實施管理活動,這是建立現代學校管理體制的重要前提。

2、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權這是學校的一項最基本權利。學校有權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和任務,依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有關教學計劃、課程、專業設置等方面的規定,自行決定和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決定具體課程、專業設置,決定選用何種教材,決定具體課時和教學進度,組織教學評比、集體備課,對學生進行統一考核、考試等。

3、招收學生權學校有權依據國家招生法律、法規和主管部門的招生管理規定,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培養目標、任務以及辦學條件和能力,制定本機構具體的招生辦法,發布招生廣告,決定具體數量和人員,確定招生范圍和來源。學校招收學生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其招生簡章和廣告內容必須真實、准確,嚴格按規定履行審核手續。不得制發虛假招生簡章和廣告。

4、學籍管理權所謂「學籍管理」,主要是指學校針對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類別,制定有關入學與報名注冊、成績考核、紀律與考勤、留、降級轉專業與轉系、退學、休學與復學、轉學的管理辦法,並對其實施具體的管理活動。

學校根據教育部關於學籍的管理規定,制定相應的具體學籍管理辦法。根據國家有關學生獎勵、處分的規定,結合本校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獎勵與處分辦法;並可以根據這些管理辦法,對受教育者進行具體的管理活動。

5、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權學校依據國家有關學業證書的管理規定,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任務要求,有權對經考核、成績合格的受教育者,按其類別,頒發畢業證書、結業證書等學業證書。

學業證書制度是我國的教育基本制度之一。學校作為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事業法人,法律授予了學校行使對受教育者頒發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行政權利,這種權力是代表國家行使的在學位、學歷證書方面的行政管理職權。

6、聘任並管理教師及其他職工權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教師和其他教職工管理的法規、規章規定,從本校的辦學條件、辦學能力和實際編制情況出發,有權自主決定聘任、解聘有關教師和其他職工,可以制定本校的教師及其他職工聘任辦法,簽訂和解除聘任合同,並可以對教師及其他員工實施包括獎勵、處分在內的具體管理活動。

教育機構在聘任、獎勵、處分教師和其他職工時,應根據教師和其他職工的職責要求,重點考慮本人的表現及業績。此項權利,是學校實施教育活動的保證,也是學校做為法人被法律所確認的權利之一。教育機構在聘任、獎勵、處分教師和其他職工時,應根據教師和其他職工的職責要求,重點考慮本人的表現及業績。此項權利,是學校實施教育活動的保證,也是學校做為法人被法律所確認的權利之一。

7、對本單位設施和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權學校作為其法人單位,對其佔有的場地、教室、宿舍、教學設備等設施、辦學經費以及其他有關財產,享有財產管理權和使用權,必要時可對其佔用的財產進行處置或獲得一定的收益。

同時學校行使此項權利,也應遵守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教育經費投入及學校財務活動的管理規定,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有利於學校發展和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有利於合理利用教育資源,不得防礙學校教育和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不得侵害舉辦者、投資者等有關權利人的財產權利。

8、拒絕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權 依據《教育法》規定,學校有權「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即學校對來自行政機關(包括教育行政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個人等任何方面的非法干涉教育教學活動的行為,有權拒絕和抵禦。

9、其他合法權益 是指除前述八項權利外,現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賦予學校的民法中規定的一般法人的權利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權利。同時,還包括將來制定的法律、法規確立的有關權利。此項規定,是對學校享有除前述八項權利外的其他合法權利的概括。作出此項規定,有利於將來制定有關教育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D. 《教育法學》中如何貫徹實施《教育法》

無雪的冬夜,黎明隨著朝霞結束。
寂寞的盡頭,伴隨著死亡與孤寂。
寧可一個人徘徊於迷惑之間,
也不願別人分享希望的曙光。
記憶和現實交相呼應,卻依舊看不清人群中的你。
過去與未來閃爍交替,卻無法將你和別人分離。
我發誓在時間毀滅之後依舊守候你的歸來,

E. 教育法學論述題幼兒園教師怎樣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教育法:是指體現傳統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
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2、法律後果:是指在某種條件或情況出現時,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做出或沒有
做出「行為准則」要求的某種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時,應承
擔的法律後果,即對違反該法律規范的行為給予何種處置。

3、教師職務:是指根據學校教學,科研等實際工作需要設置的有明確職責、
任職條件和任期,並需要具備專門的業務知識和相應的學術
(技術)才能擔負的專業技術工作崗位。

4、行政處分:是根據法律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由國家機關
或企事業單位給予犯有失職行為或內部紀律的所屬人員的一種
裁製。

5、法律責任: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或是指未做應做的事情所應承擔的義務性
後果。
6、依法治教:就是依照國家關於教育的法律、法規來實施、管理和發展教育。
二、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
1、國家對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有什麼具體規定?
答:1、教師資格分類。 2、教師資格條件。
3、幼兒教師資格考試。 4、幼兒教師資格認定。
2、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答:有8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3、幼兒教育的任務有哪些?
答:有三方面(1)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2)為幼兒家長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
(3)為提高基礎知識的質量打好基礎。
4、幼兒園教師的義務有哪些?
答:有六方面(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保教工作任務。(3)按照國家規定的保育教育主要目標,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形象的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組織、帶領幼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5)制止有害於幼兒的行為或者侵犯幼兒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現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水平。
5、幼兒園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大原因(1)制度問題。 (2)設備問題。 (3)教學管理問題。
(4)兒童自身問題。

三、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試論述幼兒園與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關系特徵。
答:特徵1、幼兒園與教育行政機關或政府之間存在著行政上的管轄關系,並且至少一方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其授權單位。2、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幼兒園與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3、行政法律關系必須是在教育行政機關使行政職權過程中才能發生。4、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幼兒園與政府的權利義務都是由教育法律法規預先規定的,雙方當事人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2、結合你的工作實際,談談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基本要求有1、精心組織幼兒一日活動。
2、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規。
3、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好教育活動。
4、以游戲為基礎活動促進全面發展。
5、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6、寓德育於一日活動之中。
7、重視幼兒園於小學的銜接。
8、重視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四、案例分析(每題10分,共20分)
1、某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正在午睡,值日老師柳陶由於感覺很疲倦。就在寢室一張空的幼兒床上睡著了。幼兒江海想起床上廁所,但看不到老師,一直憋著不敢起來,後來實在憋不住了,只好自己急急忙忙從床上下來准備去廁所。結果由於匆忙,一下子從床上摔下,被窗邊的椅子碰破了頭,又由於憋尿太久後摔倒在地,造成膀胱受損。柳陶老師聽到江海的跌倒聲和哭聲,立即起來,將江海送到醫院救治。
兩個月後,江海痊癒出院了,江海的家長同時將幼兒園和柳陶一並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本案中。到底誰應對這起幼兒傷害事故承擔法律責任?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答:(1)幼兒園應對這起幼兒傷害事故承擔法律責任,因為幼兒園賠償責任既包括因幼兒園過錯引起的傷害賠償,也包括因教職員工過錯引起的傷害賠償。然後幼兒園可以根據事故發生的原因、情節、及過錯情況再對教職員工進行行政處分或追償,或分為完全責任、部分責任。

F. 根據《教育法學》,教師權利和義務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根據《教師法》第七條的規定,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1.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2. 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4.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5.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6.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 根據《教師法》第八條的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G. 《教育法學》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問題的小品文

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

一、教育行政機關

本文所論及的行政主要是國家基於公共利益對社會事務的組織與管理,又可稱為公共行政。教育行政機關,即依法成立的代表國家從事教育行政管理、承擔對內對外教育職能的行政機關,它是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是指在行政法上教育行政機關具有的主體資格。

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教育法律關系中是不同的,主要表現為:

1、以管理者的身份同相對人發生行政法律關系。

2、以平等身份同相對人發生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3、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法律關系。

4、教育行政機關與相對人(被管理者)的法律關系。

二、 學校的法律地位

1、學校的法律地位

學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其作為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社會組織和機構,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及責任能力。[1]

學校成為法人的條件和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國家機關成為法人的條件是一樣的。

學校作為法人即具備權利主體能力:一方面是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即權利能力;另一方面是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實現權利和義務的能力,即行為能力。其主表現為:(1)辦學自主性。(2)財產的獨立性。(3)機構的公益性。2、學校的權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為了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我國教育法律規定學校有權根據本單位所立章程確定的辦學宗旨、管理體制及運行方式,制定具體的管理規章和發展規劃,自主地做出管理決策,並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統,組織實施管理活動。

2)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學校有權依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有關教學計劃、課程、專業設置等方面的規定,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和任務,自行決定和實施本機構的教學計劃,決定具體課程、專業設置,決定選用何種教材,決定具體課時和教學進度,組織教學評比、集體備課,對學生進行統一考核、考試等。

3)招收學生或其它受教育者

學校有權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培養目標、任務以及辦學條件和能力,依據國家有關招生法規、規章和主管部門的招生管理規定,制定本機構的招生辦法,發布招生廣告,決定招生的具體數量和人員,確定招生范圍和來源。

4)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學校可以根據主管部的學籍管理規定,制定具體的學籍管理辦法。還可以根據國家有關學生獎勵、處分的規定,結合本校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獎勵與處分辦法,並可以根據這些管理辦法,對受教育者進行一定的約束。

5)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

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宗旨、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任務要求,依據國家有關學業證書的管理規定,對經考核,成績合格的受教育者,按其類別,頒發畢業證書、結業證書等學業證書。這既是學校的權利,從保護受教育者權益的角度來講,又是學校應盡的一項義務。教育行政部門既要保護學校的這項權利,同時又要進行監督,以防止學校濫用這項權利。

6)聘任教師及其他員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教師和其他教職工管理的法規、規章和主和部門的規定,從本校的辦學條件、辦學能力和實際編制情況出發,可以自主決定聘任、解聘有關教師和其他職工,可以制定本校的教師及其他職工聘任辦法,簽訂和解除聘任合同,並可以對教師及其他員工實施包括獎勵、處分在內的具體管理活動。

7)管理、使用本單位的設施和經費

學校對其佔有的場地、教室、宿舍、教學儀器等設施設備、辦學經費以及其它有關財產,享有財產管理權利和使用權,必要時可對其佔有的財產進行處置或獲得一定的收益。

8)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

學校有權拒絕來自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任何方面違背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做出的不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行為,如強行佔用學校場地、教室,隨意要求學校停課參加社會或其它活動,以行政命令要求學校向學生家長催糧要款等。

9)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除上述權利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還享有我國現行其它一切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賦予的其它權利,同時,還包括將來制定的法律、法規確立的有關權利。法律的這項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3、學校的義務

1)遵守法律、法規

遵守法律、法規是指遵守憲法、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根據法律、法規制定的規章。學校或其它教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遵守教育法律、法規、規章中為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確立的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實現辦學宗旨有密切聯系的義務。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走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從德、智、體等方面全面教育、培養學生;要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准,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育人環節,保證教育教學活動和培養學生的質量達到國家的教育教學質量要求,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

學校自身不得侵犯教師、學生及其它職工的合法權益,另外,當其它社會組織和個人侵犯了本校學生、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時,學校應當以合法方式,積極協助有關單位查處違法行為的當事人,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

4)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提供便利,學校不得侵犯受教育者的隱私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

5)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並公開收費項目

根據我國現行關於學校收費的法規、政策文件的基本精神,國家舉辦的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不得收取學費,但可酌情收取雜費,雜費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非義務教育的學校可以適當收取學費。中小學的收費項目和標准,一般由省一級教育、物價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高等學校以及一部分部屬、省屬中等專業學校一般由各中央主管部門或省一級教育、物價主管部門具體確定。幼兒園一般由縣、市教育、物價主管部門確定收費標准。其他教育機構的收費,則多半沒有統一規定,由教育機構自己確定。

6)依法接受監督

學校對於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的檢查、監督等職權行為,以及社會各界依法進行的社會監督,應當積極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更不得妨礙檢查、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教師的法律地位及權利與義務關系

1、教師的法律地位分析

我國《教師法》第三條對「教師」的基本性質與任務作了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據此理解,只有直接承擔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人,才具備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

2、教師的權利

1)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教師可依據其所在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工作量等具體要求,自主組織教學。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其教學內容和進度,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可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實驗和完善。

2)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發表意見。在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有權有權從事專業領域的研究、撰寫學術論文、著書立說。有權參加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參加依法成立的學術團體並在其兼任工作的權利。有在學術研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開展學術爭鳴的自由。

3)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生成績。教師有權利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在學生的學習、道德形成、心理健康、升學就業等方面給予引導和幫助。教師有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性、學業成績、身體狀況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並有利於教育學生的評價。

4)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教師有權要求所在學校及其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教育法律、教師聘用合同的規定,按時足額的支付工資報酬,教師有權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

5)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權利。教師有權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組織形式以及其他適當方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討論學校發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項,以保障自身的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推進學校的民主建設,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6)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教師有權參加進修和接受其他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業務素質,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的質量。

3、教師的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應是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表率,而且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使每個學生都成為遵紀守法、篤行道德的好公民。教師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以自身形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人格、學習等起到良好的教育影響作用。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也是法律賦予教師應盡的義務。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教師應遵守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制定的教育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學校依據法律法規制定的具體教學工作安排。教師應當履行聘任合同中約定的教育教學職責,完成職責范圍內的教育教學任務。

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教師應自覺地結合自己教育教學的業務特點,將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教師更應給予學生關懷,使他們也能健康地成長,絕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不能侮辱、歧視他們,不能泄露學生隱私,更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污辱學生影響惡劣或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泄露學生隱私,造成後果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5)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教師制止的范圍是特定的,主要指教師在學校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相關的活動中,對侵犯其所負責教育管理的學生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給予制止。同時,教師批評和抵制的范圍是一般意義上的。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是全社會的責任。教師自然更負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因此,教師對社會上出現的有害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現象,有義務進行批評和抵制。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說,教師擔負著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使其保持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專業水平,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需要。

四、我國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一種特定的職業許可制度,它體現了都是職業性和專業性的根本要求。教師資格是國家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獲得教師工作的前提條件,符合這種條件的人,才允許成為教師。

1、教師資格分類。主要分為: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初級中等學校教師資格、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資格、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2、教師資格條件。其基本條件包括:(1)必須是中國公民;(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4)具有教育教學能力;(5)具備規定的學歷或者國家資格考試合格。

3、教師資格考試。就目前而言,主要是根據不同的教師資格分類及其業務水平、知識結構的不同要求,分別設立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考試等。教師資格考試的科目、標准和考試大綱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定。教師資格考試試卷的編制、考務工作和考試成績證明的發放。

4、教師資格的認定。符合思想政治素質要求,並具備教師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條件或者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並不意味當然取得教師資格,還必須經法定機構認定,才具備教師資格。除依據法律規定的負責認定教師資格的行政機關或其依法委託的教育機構外,其他機構認定的教師資格無效。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應按規定程序進行。對取得教師資格者,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頒發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製作的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教師資格證書終身有效,全國通用。

5、教師職務制度

教師職務制度,簡單地說,就是國家對教師崗位設置及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和取得該崗位職務的程序等方面的有關規定的總稱。我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職務制度,其內容包括:

職務系列規定。設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務、中學教師職務、小學教師職務、技工學校教師職務五個系列。

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任職條件,才能受聘擔任相應的教師職務,從現行各教師職務試行條例的任職條件規定來看,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具備各級各類相應教師的資格;(2)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3)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具有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知識,能全面地、熟練地履行現職務職責;(4)具備學歷、學位要求;(5)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

5、評審規定。一般來說,各級教師職務由同行專家組成的教師職務評審組織依據現行各教師職務度行條例規定的任職條件評審。各級教師職務評審的程序、許可權以及評審組織的組成辦法等,在教師職務條例中,都有明確規定。

6、教師聘任制度

教師聘任制度,就是聘任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由學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設置的工作崗位,聘請具有教師資格的公民擔任相應教師職務的一項制度。

教師聘任形式依其聘任主體實施行為的不同可分為如下幾種形式:(1)招聘。即用人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擇優選拔具有教師資格的所需人員。(2)續聘。即聘任期滿後,聘任單位與教師繼續簽訂聘任合同。(3)解聘。即用人單位因某種原因不適宜繼續聘任教師,雙方解除合同關系。(4)辭聘。即教師主動請求用人單位解除聘任合同的法定行為。

H. 教育法學有哪些研究重點

教育法學的研究內容是指組成教育法學體系的各項基本知識的總和。我國教專育法學研究的內屬容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論。其具體包括教育法學的基本原理、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法律性質、教育法律關系、教育法的運行等。二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其具體包括我國現行教育基本制度體系,學校、教師、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權利與義務等。三是法律責任。其具體包括法律責任的含義、構成要件、歸則原則、責任方式,教育法對法律責任的規定,教育法律救濟等。

I. 教育學與教育法學區別是什麼,我是學前教育專業,這是一個論述題

教育法和學習語言,然後學習教育是一個論述題很正常。

熱點內容
平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6:21:49 瀏覽:114
公證關系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5:52:20 瀏覽:588
今年司法考試報名人數 發布:2025-09-16 05:45:51 瀏覽:490
社會保障法全文2018下載 發布:2025-09-16 05:45:50 瀏覽:927
2016年2月1號起實施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6 05:39:34 瀏覽:222
外國刑法名著 發布:2025-09-16 05:34:45 瀏覽:621
疫情期間法院會受理案件嗎 發布:2025-09-16 05:30:27 瀏覽:504
行政法熱點論文案例 發布:2025-09-16 05:25:43 瀏覽:786
重慶市法院官網 發布:2025-09-16 05:21:42 瀏覽:123
哪裡查詢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6 05:21:37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