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治理法治化

社會治理法治化

發布時間: 2022-07-14 19:16:29

A. 如何理解"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理論來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自,社會治理具有主體多元化特徵,國家權力、地方力量、社會組織、廣大民眾等在其中相互交叉、彼此影響。對這種復雜的互動關系需要進行必要的規范和調整,而法治就是最有效的規范和調整手段之一。法治具有系統性、規范性、穩定性,沒有法治就沒有善治。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公共事務日趨復雜,社會建設任務繁重艱巨,社會治理創新十分緊迫。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必須藉助法治力量、運用法治方式。為此,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B. 憲法在社會治理法制化的作用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諸法的保護神,在社會治理法治化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C. 街道社會治理法治化包括哪些方面

法治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必然走向
社會管理創新與社會治理的法治化
新形勢版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治權化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城市治理法治化的進程
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制化進程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化研究
論社會治理的法制化、科學化、人性化

D. 什麼叫法治化

中國法治化:

法制 法治和人治的概念

·法制,完整的法制規范體系,健全的法律運作機回制以及相答關的保障制度。

·法治,法律成為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管理人們日常生活的作用,而且人們自願接受法律約束的社會狀態。

·人治人治狀態下,治國的主體是個別的人,法律要受最高掌權者的控制。

人治的成功是指君明臣賢民順的社會治理狀態;法治強調治國的主體是法律,任何人都在法律之下,應當遵守法律。不過,無論人治還是法治,都不可能脫離人。在法治的狀態下,也並非排斥人的作用,要充分尊重人的作用。

E. 如何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決定》規定: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強化基層法治隊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推進法治幹部下基層活動。
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是《決定》首次提出的法治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它是《決定》提出的「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要求的具體化。《決定》指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從我國目前政權結構組織形式來看,我國基層社會主要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委員會和農村村民委員會這兩種組織形式。現行憲法第111條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該條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與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並行的還有各種基層社團組織、各種形式的自治組織以及行業協會、社區組織等等。
這些基層組織擔負著維護基層社會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的重任,除了依靠基層組織所制定的自治章程、鄉規民約、行業規范等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之外,也需要加大國家法律治理的力度,特別是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等領域,國家法律更是不可缺位。
要防止在基層治理的過程中,因為部分群眾或少數人的利益侵犯了社會公眾的利益,或者是為了實現少數人的特權而侵犯了大多數人的基本權利。因此,基層人民政府必須依法對基層社會進行嚴格的法律管理,要建立必要的執法渠道,注重基層政府與基層組織之間的溝通協同,要盡量使基層政權的執法力量下沉,要使法律進社區、進課堂、進居民家中,真正讓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法治工作落地實處,不留死角,通過基層依法治理,夯實依法治國的社會基礎,維護基層繁榮和穩定。

F. 社會治理法治化論文有哪些切入點

法治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必然走向
社會管理創新與社會治理的法治化
新形勢下社會回治安綜合治理的法治化答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城市治理法治化的進程
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制化進程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化研究
論社會治理的法制化、科學化、人性化

等等

G.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什麼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內大問題的決定》容(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強調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扎實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H.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哪四種社會治理方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就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問題,提出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四種社會治理方式。

社會治理的結構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治理的效果如何。對此,《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維是進行社會治理的最基本思維。同時,法治是社會治理的合法性來源,也是增強社會治理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障。

《決定》提出,要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的利益訴求。

(8)社會治理法治化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中華兒女的事業,社會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加強城鄉社會治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一,堅持系統治理,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制。實施風雨同舟式的系統治理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根本。

第二,堅持依法治理,不斷拓展社會治理主體。實施春風化雨式的依法治理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保障。

第三,堅持綜合治理,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實施和風細雨式的綜合治理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基礎。

第四,堅持源頭治理,不斷健全社會治理機制。實施未雨綢繆式的源頭治理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關鍵。

I. 完善什麼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內容出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政府包辦所有社會事務的傳統社會治理方式,要將社會治理從單一主體轉向黨和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體多方參與的共治形態,凡是社會能辦好的,都應交給社會承擔。比如城市綠化、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等領域,都可吸納社會組織、市場組織和個人參與。

(9)社會治理法治化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由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構成。其中,組織體系是主體,制度體系是依據,運行體系是路徑,評價體系是標准,保障體系是支撐。它們既相對獨立,又互為一體,從而架構起治理社會的互為前提、互相制約與互相推動的社會網路,

系統工程: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治理如果存在短板,勢必嚴重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備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內部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系統,必須科學設計,既不能簡單拼湊,也不能抱殘守缺。

第三,社會治理體系與其他治理體系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必須瞻前顧後,相互配套。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

J. 76,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正確答案:ABCD
解析: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熱點內容
法官的意思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9:33:09 瀏覽:534
公司的分公司能程度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9:25:19 瀏覽:355
司法商經知 發布:2025-05-25 09:21:16 瀏覽:696
公民對法規要求解釋說明 發布:2025-05-25 09:19:46 瀏覽:429
英國法官假發黑布 發布:2025-05-25 09:14:33 瀏覽:939
大連保險公司招聘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25 09:14:02 瀏覽:614
關於疫情的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25 09:02:05 瀏覽:864
荃灣法院 發布:2025-05-25 09:01:56 瀏覽:818
主題公園建立相關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25 09:01:13 瀏覽:583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說明 發布:2025-05-25 08:51:29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