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會打架視頻

立法會打架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9-18 02:11:13

⑴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屬於網路暴力

日常生活中網路暴力處處不在,特別是有些明星和流量小生都受到過威脅,比如說手機上收到過恐嚇信息有電話的騷擾,甚至有些會藉助平台發一些恐嚇和威脅的信息,這些都是屬於網路暴力,也算是非常刺激人心態的事情。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現象時常都會有,現在的平台本來就是屬於一個比較開放式的網路,也是比較開放,所以任何人都有在網上自由發信息的權利,所以網路暴力是處處不在的。

一、發威脅信息

可能有很多明星或者流量明星都受到過信息的威脅,這些信息一般都存在著各種方面的內容,而且會傷及到家人朋友等等這些信息,非常的刺眼。甚至有些受到的威脅信息,一天幾十上百甚至上千個,所以很多人完全受不了網路暴力,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作為本人可以選擇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和解決。

立法解釋是民法淵源嗎

法律分析:民法的直接淵源包括法律和習慣。在適用順序上,法律優先於習慣,習慣充當了法律的補充。此處的法律是廣義的法律,包括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和自治條例,特別行政區法規、經濟特區法規以及我國簽署或者承認的國際條約與協定。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作為法律的從屬者,理應屬於法律的范疇。習慣是特定地區的人們在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一種穩定的生活交往的方式。它存在於特定的地區,具有長期穩定性,為人們所普遍信奉與遵守,往往是以道德、風俗傳統的形式存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⑶ 靈璧警方通報中學生與同學沖突死亡,嫌犯已被控制,校園暴力為何屢禁不止

這些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繁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校園本應是教書育人,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但為什麼卻會成為讓家長和學生恐慌的場所。要想消除校園暴力,我們必須要找到其根源所在,對症下葯,才能減少甚至消除校園暴力。我覺得校園暴力頻繁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種不良因素交匯在一起產生的。

還有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網路社會讓孩子們更加方便了解外界,但同時會接收到好多不良信息。比如說一些暴力的網路游戲,含有不良價值觀的短視頻等等,學生深受其害。

校園暴力事件是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這需要全社會群策群力,才能減少校園暴力,甚至消除校園暴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⑷ 有人在打架怎麼辦

「當時宿舍門口沖進幾十名高二學生,對我進行拳打腳踢,其中一名同學還掏出勺子猛地刺中我的手臂,沒想到,噩夢並沒有結束,僅10分鍾後,十幾名高一同學也沖進來,他們把我的雙手吊在床架上,飛起雙腳對我瘋狂亂踹……」這是2007年7月12日中午,在南海某中學西樵分校發生的一幕校園暴力。

事情要追溯到7月5日那天。當天下午在歷史考試期間,同一考試室的姓梁和姓邵兩名同學(同級不同班)就坐在小林的上下桌,當時姓梁的同學要求小林幫他傳遞作弊紙條給前面的姓邵同學,但遭到小林義正詞嚴的拒絕,隨後兩人就惱羞成怒對小林進行了一番恐嚇。

7月12日,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考完下午的化學後就可以離校回家。中午1點36分左右,小林正在6樓的宿舍收拾行李,這時,宿舍大門突然被打開,門外沖進來四五個人,再仔細一看,後面還有幾十個人緊跟隨著。「就是他了!」為首的一名男子指著小林大喊,隨後揮起拳頭向他頭部擊打。

混亂中,一人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把折斷了的勺子,猛地向小林的左手手臂刺去。小林當時慘叫一聲,隨後手臂鮮血直流。「同宿舍的其他兩名舍友見狀,上來用身體擋住我,企圖保護我,但被他們拉開了。」小林說。

為首的男子一邊打,一邊大喊:「初中時我可以打你,上高中我一樣可以打你。」小林才恍然大悟,原來帶頭打他的人就是在校念高二的胡某,在念初中時,他們曾有過節,小林被胡某打過,後來還報了警。毆打進行了六七分鍾後,高二學生胡某帶人揚長而去。

胡某他們走後10分鍾左右,宿舍大門再次被撞開,小林沒想到,這時門外又沖進來十幾個人,「為首那個就是當時要我傳紙條的邵某,他沖進來後,把我推倒在床上,然後雙手吊在上床的架子上飛起雙腳朝我胸口和腹部狂踹,一面踢,還一面叫喊『我讓你竄!』(粵語,意為『誰叫你這么囂張!』)」小林說。

被打後,小林拚命掙扎,當他拚命跑入5樓的一間空置宿舍時,正好碰到負責學校軍訓的教官才得以脫險。隨後,學校老師將其送往醫院治療。這是一起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件。

廣義地說,校園暴力就是在校園里發生的暴力事件。一種是外部人士進入校園毆打學生和師生。一種是校園內部的暴力。對校園暴力,我們應該不陌生,即使不曾親眼目睹,從報紙電視上或許也看過。尤其是在網上,有關校園暴力的視頻和圖片比比皆是。可以說,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男女學生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可見,校園暴力這一普遍社會問題現在已嚴重到何種程度。

校園暴力不僅嚴重破壞正常的教學環境,影響學生學習,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更重要的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都處於心理成長期。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

那麼,如何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呢?

(1)增強法律意識。根據我國現有的民事立法,10~1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於能夠理解、判斷的一些侵權行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而根據刑事法律,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於搶劫、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故意殺人等8種嚴重刑事犯罪也是要承擔責任的;而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對於所有的刑事犯罪都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如果我們傷害了其他低年級的同學,我們不但可能要賠錢,而且可能要坐牢。

(2)提高心理素質。面對校園暴力,我們要做到兩忌:

一忌「懵」。一些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校園暴力的場面就會恐懼過度,一下子就懵了,大腦一片空白,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為此,在平時要加強心理素質鍛煉,確保遇到突發事件時要頭腦清醒。

二忌「魯莽」。遇到校園暴力,你最好不要進行正面搏鬥,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他們敢欺負你,說明你處於弱勢,力量不如他們強大,硬碰硬肯定會吃虧。此時一定要學會靈活處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定要把對方的體貌特徵看清楚,以便協助公安機關把他們抓獲。

(3)懂得自我保護。我們要了解遭遇暴力時的策略與遭遇暴力以後應該如何對待等。面對高年級同學以及校外人員的侵害要及時向父母和老師匯報;對於嚴重侵害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切忌沉默和「以暴制暴」。

你怕遭報復,受到欺負後選擇沉默,其實這是「助紂為虐」的做法。你越怕,邪氣就越會上升,再次受欺負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只有人人都敢於同邪惡勢力做頑強斗爭,正氣才能壓倒邪氣,校園暴力才會消失。

很多學生本來是受害人,就是因為「以暴制暴」,最後成了罪犯,得不償失。對此,你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識,遭遇校園暴力時,及時通過法律的方式進行解決。

當然,校園暴力的解決非一朝一夕之舉,需要學生、家長、學校、社區、公安等全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應對。

⑸ 法考應該先學哪幾科

民法

民法貼近生活,便於快速入門

民法相對門檻較低,容易上手,但其知識點繁雜多樣,不容易形成體系。

復習時,我們要抓住要點,民法邏輯是圍繞權利義務關系而展開的,做題時,民事關系較為復雜,需要釐清才好區分案件性質。

民法歷來是法考中的高分科目,老師們在講解時一般會聚焦於考點,所以大家在學習時一定要提高注意力,深化理解,不要死記硬背。民法學習,一定是理解大過記憶。

刑法

理解難度,冠絕八科

和民法類似,刑法同樣是一門特別注重理解的學科,不過理解難度比較高。但好在一點,刑法體系性較強,不像民法那麼繁雜,不容易混亂。

學習過程謹記一點:學習不要太較真,既要講究邏輯的嚴密性,也要包容不同的觀點,因為大多時候刑法的觀點展示沒有絕對的標准答案。

刑訴

內容多,考得細,要慎之又慎

刑事訴訟法的考查比較摳細節,難度相對較大,具體考點很容易和民訴、行政法混淆,所以學習時要慎之又慎,注意區分彼此的差異。

對於刑事訴訟法來說,法條的學習是重點,所以記憶工程量很大,大家在學習時要有心理准備,不要背著背著就焦慮起來,調整心態很重要。

民訴

先刑訴,後民訴,體驗更佳

相比於刑訴,民訴中需要理解的內容比較多。證明責任、執行異議與再審第三人撤銷權之訴的關系、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有獨三與無獨三等等,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理論性,而且需要民法知識支撐。

民訴有很多相對的概念,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重視以偏概全式的命題陷阱。比如第三人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題目如果說第三人無權上訴,那就是錯的,因為只有不承擔義務的無獨三無權上訴。

學習民訴,要在腦海中建立一個思維導圖,與復習進度同步,隨著復習的不斷深入,不斷擴充導圖內容。

行政法

考察細致,要先理解再背誦

行政法是一個半實體半程序的學科,而且行訴的立法過程嚴重參考了民事訴訟法,所以很多內容與民事訴訟法相似或相同,整個復習過程要注意區分兩個學科的不同之處。

行政法部分主要考點集中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公開、行政復議,在復習初期,要注意弄清楚這幾個行政行為的內部流程。

行政法的後期學習也很強調背誦,而且考查的都比較細致,所以背誦必須全面且精準,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商經法

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

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商經法是一個「大雜燴」,涉及合夥企業法、破產法和票據法等數個模塊;經濟法、知識產權等小法知識點零碎,都不是完整地學習一部法律,僅挑一部內容予以考查。

這些內容大多理解難度不大,但記憶要求高,比如公司法中,有諸多要記憶的細小點,稍不留神就容易記混。在背誦時勤做對比,明確彼此差異,以免知識打架。

三國法

理解簡單,內容細碎,容易得分

復習時,不用花太多精力在三國法上,但是也絕不能忽略三國法。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優先學習其他部門法。因為三國法是屬於「背多分」科目,是可以通過突擊迅速提高得分的科目,應試性較強。

所以,在前期學習的時候,可以先把理解難度較大的科目(如刑法),記憶量較大的科目(如刑訴)先學習一遍,之後再學習三國法。

理論法

總體分值高,易得分,偏記憶

理論法包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中國法律史。

這個科目在八科中也較為簡單,理解難度適中,記憶量大,分值佔比也很高,所以「性價比」極佳。復習時注意理出系統性和關鍵詞。
綜上所述,備戰法考要注意條理性,結合各科特點,安排備考順序。一般來說,復習順序是先民、刑,後民訴、刑訴、然後行政、商經、三國和理論。大體順序如此為佳,具體順序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復習前期和中期,一定要把大部分經歷和時間放到理解性要求高的科目上,如民法和刑法,這些科目都需要時間來沉澱和消化;那些更偏向記憶的科目放到後面學習就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突擊復習也能高效拿分。

熱點內容
道德3階 發布:2025-09-12 16:27:04 瀏覽:393
國際經濟法概論串講 發布:2025-09-12 16:12:46 瀏覽:463
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發布:2025-09-12 16:06:34 瀏覽:593
以手法治腰突經驗 發布:2025-09-12 15:53:53 瀏覽:293
鋁型材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5:47:10 瀏覽:942
合同法第73條怎樣理解 發布:2025-09-12 15:29:48 瀏覽:637
香港大法官是否終生制 發布:2025-09-12 15:27:59 瀏覽:801
知名的商法案件 發布:2025-09-12 15:06:52 瀏覽:570
文化館須遵守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14:57:52 瀏覽:813
白紙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4:37:09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