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內涵

法治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0-12-26 20:10:21

『壹』 現代法治的基本內涵

現代法治抄的基本內涵是:襲

法律在國家生活中的至高無上性和最高權威性,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公民的各種行為都要依據法律的規定來進行。

法治:

法治,是給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給政府以盡可能小的權力。法治社會的真諦在於:公民的權利必須保護,政府的權力必須限制,與此背離的就不是法治社會。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貳』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一、具體包括以下基本內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它作為一個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有利於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是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 4更有利於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合法權益。
(3)嚴格依法辦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含義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培養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的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叄』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第一,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正、平等、民主、人權等專法治理念,是一種屬正當性思維;

第二,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來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思維;

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託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一種可靠的邏輯思維;

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因此,法治思維是一種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於一體的特殊的高級法律意識。

『肆』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法治建設上的體現。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進的法治理念的進步性,又有立足現實、強調歷史發展階段的具體性。忽略其進步性,容易導致遷就人治的現實傾向;忽略其具體性,則容易導致超越現實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亂。

擴展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法治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建設上的重要體現。

它指導和調整著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工作,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我國刑法作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人民、懲罰犯罪的有力武器,其三大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伍』 簡述法治理念的內涵

法治理念根植於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專它是法治的靈魂,屬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所要解決的是為什麼實行法治以及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具體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法律的權威性是法治賴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權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價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的價值實質。

『陸』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之,也是社會法治的()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之,也是社會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版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權治的核心內容。 除了法律規范之外,道德、宗教等都是調整社會的重要規范,但是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告訴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依「法」治國,而非依「人」或其他社會規范治理國家。
只有依法治國,人民才能通過各種法定形式參政、議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保證國家的重大決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合法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並在受到侵害時能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必須依法治國。

『柒』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及其內涵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及其內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內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容。

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法治的內涵擴展閱讀:

中國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鮮明特點。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因此,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迫切需要。

『捌』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8)法治的內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玖』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報告

1、基本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1997.9.12十五大報告

如果需要記原文,可抓住四個要點:3管、1保、2化,2不改。

2、地位作用(重要意義)

1999年 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修改《憲法》,第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報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首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3、內在根據(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熱點內容
海口公園條例 發布:2025-05-04 11:48:14 瀏覽:385
司法部任 發布:2025-05-04 11:41:14 瀏覽:409
依法行政法律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04 11:36:29 瀏覽:350
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的撤訴 發布:2025-05-04 11:25:26 瀏覽:940
法學與科學 發布:2025-05-04 11:23:49 瀏覽:690
司法警察元旦 發布:2025-05-04 11:23:48 瀏覽:969
消費者條例d 發布:2025-05-04 11:13:00 瀏覽:113
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原則在疫情中的體現 發布:2025-05-04 11:12:59 瀏覽:510
勞動法有無降低薪水的規定 發布:2025-05-04 11:12:14 瀏覽:140
2018勞動法孕婦三期賠償 發布:2025-05-04 11:08:34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