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
1. 求幼兒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
幼兒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案 「德是為人之本」,是人一生的基礎。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挑戰,既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道德問題。幼兒階段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基礎階段,因而加強學齡前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 我們今天的中國家庭,多以獨生子女為核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為培養孩子愛的情感,讓他們學會「關愛」他人,懂得感恩,我們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每時每刻對他們進行教育:從幼兒早晨入園開始,教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問好;晨間活動時,各班都對幼兒進行德育十分鍾教育;在組織喝水時,教育幼兒排隊接水,不推擠,不浪費水;區域活動時,讓幼兒懂得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相互謙讓、與人合作;戶外活動前,領孩子們撿起院中飄落的樹葉、紙屑等,增強幼兒文明意識。 二、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主題教育活動中 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注重將知識、智能、品德及情感融合在一起,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教師和孩子共同協作探索研究,一起布置牆飾,讓幼兒通過收集、繪制、剪貼、評論、欣賞等,深化了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幼兒感受生命,理解父母的艱辛,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三、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在各種環境之中 1.幼兒園環境創設。園容整潔、舒適、優雅,室外張貼了幼兒文明用語和環保標語,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空間。倡導幼兒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製作游戲材料,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隱性環境——教師行為榜樣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年齡小,最喜歡模仿心目中崇拜的人,而教師往往就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對教職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為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師幼關系、同伴關系,使幼兒園的精神文明水平不斷提高。 3.家庭、社區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單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需取得家庭、社會的配合,構建好幼兒園、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 (三)開展豐富多彩而又講求實效的家庭教育培訓指導活動 (1)建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委會會議。 (2)辦好家長學校,利用連心橋簡報和不定期家長培訓活動,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知識。 (3)通家長開放日活動,與家長溝通信息,形成教育合力。 (4)通過互訪,了解幼兒在園、家庭的主要活動表現和進步狀況,共商教育兒童的方法。 四、節日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八」婦女節、「學雷鋒日」、「植樹節」、「五一勞動節」、 「六一兒童節」「國慶節」來到時,我們抓住時機,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了幼兒愉快的情緒,增進了幼兒與父母的情感,使幼兒在實踐中得到體驗。
2. 求未成年(中學)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方案!!!!
為提高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精神境界,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上級的統一部署的實施意見,結合實際,現制定《xx中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貫徹落實《愛國主義實施綱要》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認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守則》,遵循德育理論邏輯發展規律,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出發,結合本校工作實際,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勞動、社會主義民主與遵紀守法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指導原則:
1、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原則。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他們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范。
4、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互相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有效地引導他們的思想,規范其行為。
三、教育要求:
(一)、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序列化。
重點加強未成年人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制定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序列》:
1、抓好《中學生守則》教育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和鞏固其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培養其紀律習慣。
2、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加強意志品格方面的鍛煉,樹立美的觀念。
3、不斷提高道德認識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其社交能力。
4、培養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勇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做事講方法,有恆心。
(二)、構建學生德育課程體系。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可愛的祖國》、《誠信你好》、安全教育、消防演習、《青春期教育》、《誠信史話》、《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法制報告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法制教育、名人傳記、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培養
通過改革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把誠信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
(三)、加強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建設。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切實加強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淵博的學識、高尚的品行、誠信的作風教育和影響學生。建立優秀班主任評選表彰機制。
(四)、廣泛開展中學生思想建設實踐活動。
加強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一是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是完善「學生一日常規」,修訂檢查考核細則,檢查結果納入班級每月流動紅旗考核評比中。
三是在全校學生中開展「爭做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有力地促進學生文明素質的提高。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建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教育教師,設立心理咨詢信箱,接待學生來信來訪,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
同時,把預防愛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保證每學年不少於6課時。
四、組織實施,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靠上去抓,政教處、團委、婦委會、班主任、政治教師親自管。健全工作考核機制,明確責任目標,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一)、積極為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條件。
充分利用節日、紀念日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開展「讀好書、唱好歌、講好故事、看好電影」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結合實施「校校通」工程,建立校園「陽光網吧」,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網上空間。
(二)、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法制環境。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一是把法制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二是聘請學校法制副校長,為師生做專題法制教育。三是組織學生開展「如何做一名遵紀守法好學生」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法律意識,增強遵紀守法觀念。
(三)、積極打造「平安校園」。
學校確立每周星期一為學校「安全教育日」,班主任建立學生安全教育手冊,每周不間斷地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樓道安全、宿舍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加大安全檢查力度,每天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盡快解決,真正做到安全警鍾長鳴。
積極探索新時期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特點和規律,及時發現、借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典型和經驗,抓住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開拓創新,狠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