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層級

立法層級

發布時間: 2021-01-01 13:44:47

A. 什麼是立法層次

不同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效力層次不同。
依次
全國人大 法律
國 務 院 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規章等等。

B. 民政法規的種類,按立法層次可劃分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你所說的法律屬於行政法規即屬於第三位階立法層次法律,第一位階是憲法,第二位階是法律,第三位階行政法規。

C. 從廣義的立法層次上劃分稅法包括哪些

稅法體系中按稅法的功能作用、許可權劃分、法律級次的不同,可分為版不同類型的稅法。

  1. 按照權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徵收對象、徵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2. 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3. 按照稅收立法許可權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稅收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等。[

D. 建設法規體系按立法許可權分為哪幾個層次

建設法規體系分為:

1、建設行政法律

建設行政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強制性保證實施的,國家建設管理機關從宏觀上、全局上管理建設業的法律規范,對促進國家建築業發展,制裁行政違法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1)城市規劃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規劃法實施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市政公用事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3)村鎮建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建設民事法律

建設民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家強制性保證其實施的,體現人民意志的,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建設關系的法律規范。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用價值規律調整經濟關系,促進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必不可少。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3、建設技術法規

建設技術法規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工程勘察、設計、規劃、施工、安裝、檢測、驗收等的技術規程、規則、規范、條例、辦法、定額、指標等規范性文件。它以建設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專家綜合評價、科學論證而制定,分為國家、專業(部)、地方和企業四級。

(4)立法層級擴展閱讀

建設法規體系,國家法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它必須要與國家的憲法和相關法律保持一致,不能出現與其他法律法規相互矛盾和抵觸的地方,但是由於自己的行業特徵,它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從法的制定和法的實施上考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只有一個。人大專門委員會、政府部門和地方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這些機構既沒有必要更沒有可能在國家法律體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E. 法律、法規和規章他們三者法的層級是什麼

您好,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層次可分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根據行政級別也有高低,比如省級人大的地方性法規高於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另外,憲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抵觸。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條鏈接:《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第七十二條第一款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F. 立法都有那些層次

效力復由高到底為:
1、法律:
全國人制大制定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其他非基本法律;實際運用中,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效力沒有區別;
2、行政法規:
國務院制訂行政法規;
3、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制訂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制訂地方性法規,但不得與所在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訂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
國務院各部門制訂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訂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制訂的政府規章,不得與上級政府的規章相抵觸。

G. 立法體制的「一元 、二級 、多層次」 怎麼理解

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回全國人民代答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
兩級: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
多層次表現是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體從中央到地方寶塔式的設置,層次清楚,許可權明確,相應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為梯級的。

熱點內容
員工曠工按勞動法怎麼扣工資嗎 發布:2025-05-08 21:39:16 瀏覽:264
資金被凍結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8 21:36:59 瀏覽:992
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8 21:36:02 瀏覽:54
治喪法規 發布:2025-05-08 21:23:16 瀏覽:528
商法的基本原則的案例 發布:2025-05-08 21:07:04 瀏覽:54
民法李仁玉音頻 發布:2025-05-08 20:54:23 瀏覽:231
暴力討債法規 發布:2025-05-08 20:38:42 瀏覽:532
西南林業大學法學 發布:2025-05-08 20:38:42 瀏覽:749
民法通則違約金 發布:2025-05-08 20:35:43 瀏覽:45
綜藝法學院 發布:2025-05-08 20:15:59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