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簡之道德經

簡之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1-02 18:57:31

A. 道德經的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復《道德制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B. 」大道至簡,一以貫之「道德經原文是什麼

「大道至簡」
【出處】《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釋義回】是說大道理(指答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把復雜冗繁的表象層層剝離之後就是事物最本質的大道理。
「一以貫之」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釋義】貫:貫穿。之:代詞,代「道」。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C. 道德經簡體講述

《道德經》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全面反映了老子的哲學思版想。全書81章,分上權下兩篇,上篇37章為《道經》,講述世界觀;下篇《德經》講述人生觀。老子在《道德經》中以「道」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和本體,論述了一陰一陽為道的哲學思想,無為而治的社會政治學說和清心寡慾的個人修養理論,建立起一整套恢宏深邃的宇宙人生觀。《道德經》涉及宇宙、社會、人生、軍事、政治、醫學等各個方面。老子在書中崇尚「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基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

相往來」的理想社會,是直觀的、原始的、樸素的哲學思想。

道教以老子的「道」為最高信仰,相信凡人通過一定的修煉,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由此得名道教,並將此道神化,奉老子為教主,尊為「太上老君」。

D. 大道至簡出自《道德經》的哪章

「大道至簡」並非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而是後來的道學學者專對《道德經》思想內屬涵的一種概括。
原句為「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釋義見下: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知道容易但做起來很難。真正的智慧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質和相互關系。本質的東西看起來都是很簡單的,但本質的來源卻是錯綜復雜的。
大道至簡:中華道家哲學。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諸子百家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簡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知易行難: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明白認知事物的規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夠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知:懂得,認識,明白。
《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 發布:2025-07-27 03:57:59 瀏覽:903
犯了法還能被社會接受嗎 發布:2025-07-27 03:52:59 瀏覽:668
中國婚姻法中法定婚齡 發布:2025-07-27 03:52:19 瀏覽:294
以下選項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什麼 發布:2025-07-27 03:41:24 瀏覽:884
合同解除後還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7 03:34:10 瀏覽:622
深圳市會計條例 發布:2025-07-27 03:27:34 瀏覽:174
拒絕服兵役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7 03:26:06 瀏覽:195
吳傑律師 發布:2025-07-27 03:08:08 瀏覽:113
法律援助收訴訟費嗎 發布:2025-07-27 03:05:18 瀏覽:643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計劃 發布:2025-07-27 03:05:15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