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為不端
A. 如何著力解決道德缺失,行為不端問題中的主要表現
國家要加強道德建設
從幼兒教育抓起
同時加強法制建設
B. 焦慮屬於下列哪個方面的問題 A、品德 B、行為不端 C、情緒 D、性格
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
C. 黨員在道德行為不端方面有哪些具體表現
是否存在違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內不講誠信;是否存在生活容作風不檢點,情趣低俗,貪圖享樂,奢侈浪費;是否存在廉潔自律不嚴,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遊,收受禮品、禮金、消費卡和土特產,利用婚喪嫁娶等事宜斂財等問題。
D.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中學術不端包括哪些
學術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五)在課題申報、項目設計、數據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確認科研工作參與人員的貢獻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搜集、發表數據要確保有效性和准確性,保證實驗記錄和數據的完整、真實和安全,以備考查。公開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必須實事求是、完整准確。對已發表研究成果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
(六) 誠實嚴謹地與他人合作。耐心誠懇地對待學術批評和質疑。
(七) 對研究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的有關人員擁有著作權。僅對研究項目進行過一般性管理或輔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權。合作完成成果,應按照對研究成果的貢獻大小的順序署名(有署名慣例或約定的除外)。署名人應對本人做出貢獻的部分負責,發表前應由本人審閱並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正確對待科研活動中存在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關系。
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學術活動公序良俗的行為。全體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學術道德不端行為:
(一)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在學術活動過程中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竊、篡改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或實驗數據、調查結果;違反職業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等行為。
(二)故意做出錯誤的陳述,捏造數據或結果,破壞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偽造、拼湊、篡改科學研究實驗數據、結論、注釋或文獻資料等行為。
(三)偽造學術經歷:在評獎、評優、獎助學金評定等申報材料填寫有關個人簡歷信息及學術情況時,不如實報告個人簡歷、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偽造專家鑒定、證書及其他學術能力證明材料等行為。
(四)成果發表、出版時一稿多投。
(五)未如實反映科研成果:虛報科研成果,或重復申報同級同類獎項,或隨意提高成果的學術檔次,在出版成果時未如實註明著、編著、編、譯著、編譯等行為。
(六)不當或濫用署名:未參加科學研究或者論著寫作,而在別人發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經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於自己的實際貢獻的行為;未經被署名人允許的隨意代簽、冒簽;損害他人著作權,侵犯他人的署名權,將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
(七)採用不正當手段干擾和妨礙他人研究活動,包括故意毀壞或扣壓他人研究活動中必需的儀器設備、文獻資料,以及其它與科研有關的財物;故意對競爭項目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
(八)參與或與他人合謀隱匿學術劣跡,包括參與他人的學術造假,與他人合謀隱藏其不端行為,監察失職,以及對投訴人打擊報復。
E. 如何解決黨員道德行為不端的問題,如何解決黨員法治意識不強的問題
一、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加強思想教育
要加強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思想教育,進一步增強他們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一要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增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把行使用人權的過程,看成是對事業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過程。二要建立科級幹部學分等級制。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在參加規定的科目學習外,都要自學一定的科目,確保每年學分不得少於規定科目,同時結合自身思想實際,撰寫黨性分析材料。三要強化警示教育。要進一步樹立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法制教育,強化法制意識,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和政策辦事,堅決克服有法不依、以權壓法、以權代法,堅決執行領導班子一把手季度匯報制,強化監督管理,使每一個領導幹部做到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誘、不為人情所擾。
二、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嚴明紀律
首先是嚴明政治紀律。從大的方面講,就是要在政治上同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具體到單位就是堅決維護領導班子的核心地位,不折不扣地執行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步調一致。決不能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台上不說,台下亂說,更不能發表或在職工中散布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的言論,決不能聽信、傳播政治謠言。其次是嚴明組織紀律。政治素質不高,即使是工作能力很強,也決不能放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絕不容許個人向組織討價還價,要無條件地服從組織、服從大局。第三要嚴明工作紀律。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黨委會議決事項,要自覺地抓好貫徹落實,決不能以任何借口進行歪曲、變通,合胃口的就執行,不合胃口的就不執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堅決予以杜絕。
三、轉變工作作風,必須樹立良好的工作習慣
要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乾的工作習慣。切忌空談,切忌浮躁。如果我們經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我們的很多工作,思路好,論證好,措施得力,推進得也比較順利,但最終卻失敗了、夭折了,原因在哪裡?問題不在於決策,不在於前期環節,而在於最終的操作上、最終問題的解決和落實上。根本原因是我們抓工作還不夠具體、不夠深入、不夠細致。很多工作,只要挖空心思地動腦筋,就肯定會有辦法,有辦法就有路子,有資金,有技術,有項目,也就會有效果。要大力倡導立說立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堅決反對催催動動、不催不動,甚至催也不動的等靠要思想。干工作要有一種殫精竭慮、全然忘我、上癮成癖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要有一種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爭一流的工作標准,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
四、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團結問題事關全局,是干好工作的一種保證,是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生產力,團結也出政績、出人才、出幹部。不團結就沒有合力,就沒有積極性,心不齊,氣不順,勁不足,個人能力再強也發揮不出來;不團結,想幹事的也幹不成事,想進步的也進步不了。在團結方面要努力做到「兩講、三多、四不」。「兩講」,即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立場要堅定,旗幟要鮮明,絕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謙讓,多顧全他人。「三多」,即多溝通,勤聯系,勤談心,勤交心,寧可溝通過了,也不要溝通欠了;多理解,同志相處、分析和處理問題,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短處,多體諒他人、理解他人;多規范,工作中要時時處處,注重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照章辦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五不」,即不猜,不無故猜測他人;不疑,不亂懷疑他人;不聽,不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不信,不聽信謠言,不聽信小道消息和馬路消息。從而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話往一處說、事往一處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推進工作。
五、轉變工作作風,必須乾乾凈凈幹事
乾乾凈凈幹事,就是既要肯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又要清正廉潔。這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工作作風的具體要求,也是人民評判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值得信賴的重要依據,是一個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底線要求。怎樣才能做到乾乾凈凈幹事?大量事實證明,領導幹部加強休養、提升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堅持不懈地持續努力,要培養和樹立六種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仰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的自省意識;權力神聖性的敬畏意識;嚴格按程序和制度辦事的法制意識;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民主意識。「乾乾凈凈幹事」六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其位,謀其事」,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要注重選拔我們一貫倡導的思想品德好、個人能力好、群眾反映好的「三好」幹部和激情創業、熱情幹事、真情做人的「三情」幹部,在全區上下營造幹事創業、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要樹立崇尚實乾的導向,注重選拔求真務實、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不事張揚、不跑官要官的幹部;要樹立重視基層的導向,注重選拔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優秀幹部,選拔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優秀幹部;要樹立鼓勵創新的導向,注重選拔思想解放、作風扎實、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幹部;要樹立群眾公認的導向,注重選拔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得到群眾擁護的幹部。要「治庸、治懶、治散」,對工作作風不扎實,觀念陳舊,艱苦奮斗意識不強,「不幹事」「幹不了事」和政令「中梗阻」,「政策硬、執行軟」,行政不作為的幹部予以通報、警告、停職、降職甚至撤職等組織處理,絕不能把給人民幹事謀利益的崗位給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打太極拳」,靠「忽悠」過日子的人。通過樹立、落實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褒獎那些貢獻突出的幹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氣的幹部,鼓勵那些老實幹事的幹部,鞭策那些相形見絀的幹部,教育那些跟風行事的幹部,約束那些投機鑽營的幹部,懲處那些貪污腐敗的幹部,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水平。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的同時,一定要健全督導機制,提高執行效率。首先要加強監督。充分發揮各級機關的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不在狀態幹部的查處力度,要勇於治「虛」治「假」,敢於治「漂」治「浮」,切實做到講實話、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把幹部作風建設體現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認定的事咬住不放,對定下的事,持之以恆,對已乾的事,要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廢,說一句是一句,干一件成一件,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通過提高執行力,使執行有章可循,責任落實「無縫覆蓋」,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從而改變執行不力的不良習慣。其次要強化監督。要緊緊抓住「不落實的事」,嚴肅批評「不落實的人」,對已辦完的報結果,正在辦理的報進度,沒有完成的找原因,對工作不力、行動遲緩的要問責追究,確保政令暢通,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重視督查結果的運用,將其列入領導幹部績效考核,並作為提拔晉升的重要依據。再次要拓展監督渠道。我們要以「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為主要內容,認真落實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一把手」季度匯報等制度,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經常性監督,及時解決幹部管理中存在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要前移監督關口,不僅要考察幹部的「工作圈」,還要考察幹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使幹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敬畏組織、敬畏群眾、敬畏法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服務理念。
F. 黨員道德行為不端後方面存在的問題
是否存在違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不講誠信;是否存在生活作風不檢點,情趣低俗,貪圖享樂,奢侈浪費;是否存在廉潔自律不嚴,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遊,收受禮品、禮金、消費卡和土特產,利用婚喪嫁娶等事宜斂財等問題。
G. 品行不端什麼意思
品行不端指的就是人的行為品德不高尚,行為舉止不正派。品行指的是人的行為品德;端取正派、正直之意。
品德不良者在心理上往往對道德規范有錯誤認識或明知故犯;缺乏道德感和抗誘惑能力;大多已形成某些不良個性特點。
在行為上往往有偷竊、欺騙、斗毆、破壞公物等嚴重違反紀律和道德規范的行為。自我評價往往不正確,不易接受教育者評價,較易接受消極評價影響;對行為後果不後悔,甚至有滿足感。
(7)道德行為不端擴展閱讀
造成品行不端的原因有:主觀上對道德准則不理解或受錯誤道德觀念支配, 道德意志薄弱,不能抑制自己的不正當慾望和不良行為習慣,缺乏高尚志趣和理想等;客觀上受不良家庭環境、不良環境(社區、朋友)、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有時也可由於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誤造成。
品行不端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判斷標准。對於學生而言,品行不端是經常違反《學生守則》和《學生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有關規定或犯有道德過錯。在單位中,品行不端的人往往以自我為基點,以個人得失為標准,濫用職權、追求享受等。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2014年06月11日在北京通過了該院新修訂的章程,針對院士「退出制度」新增內容明確稱,「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
H. 道德行為不端方面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違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個人品德,貪圖享受、奢侈浪費等
I. 在科研活動過程中違背社會道德屬於學術不端行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學術不端行為給科研界帶來了巨大的不良影響。這篇文章總結了美國研究誠實辦公室(US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和世界醫學編輯學會(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WAME)的學術誠信綱要,列舉出了10種審稿人和期刊編輯需要特別注意的學術不端行為:
盜用別人的觀點(Misappropriation of Ideas):通過使用別人的知識產權,然後對外宣稱這是自己的觀點。經常出現的是在審稿的時候了解到別人的想法,然後復制一份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文章。
抄襲(Plagiarism):使用了別人的文章內容、研究過程或研究結果,但卻沒有使用適當的引用來註明別人的貢獻。
自我抄襲(Self-plagiarism):與抄襲類似,但是這里被抄襲的對象則是自己,也就是重復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不當使用署名權(Impropriety of Authorship):這類情況包括無貢獻的人員要求得到不應有的文章署名,將有貢獻的研究人員排除在署名列表外,或將無貢獻人員列為作者,還有是論文作者私自投稿卻沒有得到其他合作者的同意。
違反法律或是監管要求(Failure to Comply with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這種情況包含了故意違反化學物品的安全使用規定、人體和動物實驗的保護條款、不當使用實驗性新葯或是儀器,甚至不當使用研究經費等等。
違反了普遍公認的研究作法(Violation of Generally Accepted Research Practices):這種情況包含了不規范的研究計劃書、操控研究數據以產生期望的結果、使用欺騙性質的數據和分析以產生期望結果、或是使用不公正方式來解釋研究成果。
偽造數據(Falsification of Data):這種行為比操控研究數據更加嚴重,指的是沒有經過實驗而直接編造數據來造假的行為。
故意不支持別人驗證自己的研究結果(Failure to Support Validation of Your Research):拒絕提供能夠幫助他人重復研究結果的相關資料,導致別人的驗證實驗無法進行。
故意對驗證實驗結果不做回應(Failure to Respond to Known Cases of Unsuccessful Validation Attempts):原作者原本應該對驗證實驗做出適當的回應,以進一步釐清研究的可信度。否則已出版的研究若是被發現有重大錯誤,理應被期刊撤稿。
涉嫌不端行為的不當舉動(Inappropriate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Suspected Misconct):這種情況包括無法對不端行為的指控做出反應;對於已知的或可疑的不端行為知而不報;破壞被控不端行為相關的證據;報復指控不端行為的相關人士,以及虛假舉報不端行為。
在比較各種不端行為是,損害研究過程的完整性、尤其是科學研究方法步驟的不端行為比出版發表階段的不當行為更加惡劣,情節更加嚴重。而數據造假也顯然比文章署名時排除了某個作者更加惡劣。因為學術不端的影響非常惡劣,所以其後果也可能是非常嚴厲的懲罰,比如開除甚至是入獄。所以在審查的時候也要非常謹慎,盡一切努力來區分人為疏失和蓄意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