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家奧斯丁

法學家奧斯丁

發布時間: 2024-03-22 20:52:32

① 奧斯丁

1.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
2.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3.美國運動員史蒂夫·奧斯汀
4.英國法學家約翰·奧斯丁

1.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
奧斯丁(Austen)為外國姓氏之一,也可用作人名。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此外還有多位人物以此為姓氏。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奧斯丁小傳:奧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家庭。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家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斐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後出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產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沖突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准備,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② 奧斯丁的介紹

約翰來·奧斯丁(John Austin,1790-1859),英國法自學家,「現代英國法理學之父」,法律實證主義創始人之一;1818—1825年從事律師職業,1826年被任命為倫敦大學第一任法理學教授;曾於1828—1832、1834年在倫敦大學和英國法學協會會所開設法理學系列講座。其代表著作《法理學的范圍》(1832、1863)和《法理學或者實證法哲學講演錄》(1863)均根據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③ 奧斯丁的個人資料

約翰·奧斯丁抄(John Austin,1790-1859),英國法襲學家,「現代英國法理學之父」,法律實證主義創始人之一;1818—1825年從事律師職業;
1826年被任命為倫敦大學第一任法理學教授;
曾於1828—1832、1834年在倫敦大學和英國法學協會會所開設法理學系列講座。其代表著作《法理學的范圍》(1832、1863)和《法理學或者實證法哲學講演錄》(1863)均根據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④ 分析主義法學派的缺點

]分析法學派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是西方法理學派的主要流派之一。分析法學的核心就是對法律進行一種實證的分析,或日對國家的制定法進行客觀分析。

關鍵詞:分析法學 純粹法學 新分析法學

分析法學派是指將眼光轉向現實的法律現象,以功利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實證研究為基本研究方法,以邊沁、奧斯汀為主要代表,在實在法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分析、邏輯分析等種種分析的西方法學流派。到了19世紀,哲理法學派、分析法學派、歷史法學派逐漸取代了「日益沒落」的自然法學派而成為19世紀的三大法學流派。

分析法學派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反對形而上學的思辨方式和尋求終極原理的做法。反對法理學家試圖辨識和闡釋超越現行法律制度之經驗的法律觀的任何企圖。它試圖將價值考慮排除在法理學科學研究的范同之外,並把法理學的任務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實在法律制度兄伏的范圍內。分析法學在近200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四種理論形態,即古典分析法學——純粹法學——新分析法學——制度法理學。

各個理論形態中的法律制度理論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制度法理學的法律制度理論橘塵做與前三種理論中的觀點更是大相徑庭。

一、古典分析法學首創分析實證主義法理學體系的是奧斯汀。奧斯汀對法理學的研究范嗣,法和道德的關系,法的定義分析等方面有著創新性的研究。關於法理學的范圍,奧斯汀主張:「法理學研究實在法或嚴格稱謂的法,而不考慮其好壞。」應當的法只是立法學——倫理學之分支的研究對象。他還指出,法理學的主要方法是分析,

而不是評論或批判。關於法與道德的關系,他反對混淆法律與道德,堅持法與道德不存在必然聯系,在確定法的性質時,決不能引入道德因素。關於法的定義,奧斯汀接受並發揮了霍布斯和邊沁的命令概念,斷言「法是無限主權者的命令」。奧斯汀在其理論中並沒有對法律制度下過明確的定義。但他認為「法理學所關注的是實在法,或嚴格意義上的法律,而不考慮這些法律的善或惡。」以及「我所稱之為的『一般法理學』,是這樣一門科學,它所關注的闡明不同的法律制度所公有的原則、概念和特點:通過對法律制度的分析,我們能夠獲得這樣的認識,即那些較為完善和成熟的制度,由於具有完善性和成熟性,從而也就富有圓衡卓越的指導意義」。

二、純粹法學在分析法學家奧斯汀的思想基礎上,凱爾森繼續往前推進,形成了他的純粹法學。「純粹法學」是對奧斯汀的命令說的發展和超越,認為價值與主體意志相關聯,

⑤ 西方法學界對法的構成要素的主要學術觀點有哪些

任何一個有學術意義的認識,都必須以已有的認識成果為基礎,都包含著對前人同一認識成果的充分尊重和合理吸收。因此,在這里首先有必要對已有的法的構成理論進行一番認真的梳理和反思。從作者已掌握的資料看,西方對這個問題的真正研究是從分析法學才開始的,其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19世紀中葉之前,他們基本上沒有明確地提出法的構成問題,所涉及的也只是側重於法的實質構成,他們對法的構成的論述是包容在對法的本質的問題之中的。如自然法學家認為法的本質是理性等。19世紀中葉之後分析法學家奧斯丁才明確地提出法的構成問題,並提出一種構成模式。他之後的許多分析法學家繼承了這一傳統,提出各種構成的模式。但分析法學家對法的構成的研究,多局限於形式結構方面,而且往往把法說成是僅僅有一種要素(如命令或規則)構成的。20世紀初美國的著名社會法學家龐德才打破了這一觀念,認為法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並提出一種模式,從而重新啟動了對法的構成的研究。下面就西方自奧斯丁以來有關學者在這方面的論述予以簡單介紹。
(一)奧斯丁的法的構成理論
奧斯丁可以說是西方第一個對實在法的結構進行研究的法學家。他認為真正的法或適當意義上的法是由主權、命令和制裁三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或三種要素構成的,他稱之為法的三部曲。所謂主權(者),即政治上居上位者,他們是法律的制定者;所謂命令,即主權者所發布的帶有義務內容的普遍性的必須服從的指示;所謂制裁即懲罰。他還認為,在這三者中,最關鍵的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只是其前提和保障,因而他得出結論說命令是法的本質。
(二)凱爾遜的法律構成理論
凱爾遜對法律的基本看法是,法是一種規范體系,因而他對法的構成主要是從規范體系的結構上論述的。他認為法作為一種規范體系是由三種或三級規范構成的,這就是基本規范、一般規范和個別規范。基本規范是由開國元勛們或革命勝利者所制定的第一部憲法,這種規范在效力上居於最高地位,其它規范都必須以它為基礎;一般規范是基本規范之外的其它制定法,包括後來制定的憲法;個別規范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對具體事物所作出的決定和個人間所簽定的契約。顯然,凱爾遜是根據法律的效力來劃分法律規范的,而且他對法律的界定也與一般認識不同,即把法律適用的結果也包括在法律之中。

⑥ "惡法亦法"的說法,是誰最先說出來的

"惡法亦法抄",最先提出這一論襲點的是英國法學家、分析法學派的創始人約翰·奧斯汀(1790—1859),他認為法(實在法)是主權者以制裁作為後盾或威脅的強制命令。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義的,但只要是合法的制定的,仍應具有法律效力

⑦ 奧斯丁是誰

奧斯丁(Austen)為外國姓氏之一,也可用作人名。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英國女作家回簡·奧斯丁,有答一部很好的電影《成為簡·奧斯丁》描述的就是她。此外還有多位人物以此為姓氏,如美國運動員史蒂夫·奧斯汀(Austin)、英國法學家約翰·奧斯丁英國法學家約翰·奧斯丁等等。

熱點內容
美國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5-19 21:51:29 瀏覽:365
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發布:2024-05-19 21:50:45 瀏覽:753
法治的信仰中國夢 發布:2024-05-19 21:32:17 瀏覽:309
關愛成長法治護航徵文 發布:2024-05-19 19:44:11 瀏覽:725
經濟法總論試題課後 發布:2024-05-19 19:44:10 瀏覽:978
上海政法學院教務網路管理系統 發布:2024-05-19 18:16:11 瀏覽:97
大理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9 17:41:50 瀏覽:101
衡陽司法強拆 發布:2024-05-19 17:40:26 瀏覽:913
行政法學簡答題 發布:2024-05-19 17:18:49 瀏覽:883
判決書法院 發布:2024-05-19 15:55:58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