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水篇

道德經水篇

發布時間: 2024-03-23 08:00:40

㈠ 《道德經》:水上善如母愛,利萬物而不爭,人心向善自具水德

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這句話可以說是《道德經》的重點,老子常以天道喻人之道,天道高妙,深不可識,理解起來有困難,難以領悟其精髓。而這一章,老子不用天道做引言,他說水之德,近乎是和道之德一致的。

最好的品德,最美的善,就像水,利萬物而不爭,潤物細無聲。

水最能滋養潤澤萬物,而不爭功。 人間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與父愛,他們對子女愛最無私,只會付出從來不求回報。所以爸爸媽媽,也有上善之德。

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為父母,人心皆有水之德,只是我們內心本就具備的德,因地因人因事,被遮掩了。

反觀己心,為道者日損,損去的是那心上浮塵,時常擦拭心上灰塵,心自然明亮清澈,德性顯則智慧增,智慧增則行事有道,諸事自然順通。

水處眾人之所惡,眾人都想身在高處,以俯視的目光,填滿自己需要被仰望被需要的心。

水之性恰恰相反,流向低處,在流淌的路上,把坑坑窪窪都填滿,才繼續前進。人不喜歡卑下,而水樂處於卑下。

這個道理用在生活里,就是講人心寬容,即使有道理,也不爭,用時間來說話,只管默默努力,不與人生沒意義的氣。

爭贏又能如何,爭輸又如何,人終究是靠實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當下的對錯輸贏不足以對人生的慢慢旅途,起些許漣漪。

所以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句話可以做為老子說道性,喻人之道的點睛之筆。悟通這句話,足以修身,處世。

有的人拋開了聰明,擁有了智慧,不與人爭,反而具備了上善若水的道性。

老子是慈悲的,一面講解宇宙天地的運行規律,探討事物的本質。

一面又循循善誘,告訴人們如何趨利避害,怎麼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水有七善

(1) 居善地 ,安靜,安全無事之地。如果地勢險峻,豈能稱善。所以水之性,去上就下,險而不居。

水散而成氣,直上雲端。水凝而為液,順下而入湖海。人心氣須有水汽上升之勢,要有奮進努力的心氣。人身段要柔,放的下自己,取水順流而下,順勢而為。

(2) 心善淵 ,淵為深解,人心要有深度,像深淵一樣,換句話說,心不要淺薄,要深沉大度,豁達,有容乃大。

(3) 與善仁 ,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是水德,人應該以水為師,有為而不爭的品德,是你的,是因為你努力,機緣恰逢其會,所以是你的。不是你的,強爭有何意義,俗話也講,強扭的瓜不甜,能做到,為而不爭,人生將會少無數煩惱。

(4) 言善信 ,水不言,而信守承諾。該漲潮必然漲潮,聽聞潮聲,潮水必然應聲而至。人自當如此,言之有信,行必有果。

(5) 政善治 ,水以萬物為政,水升騰則化為雨露,降之則為江海,生生不息,德潤萬物。

(6) 事善能 ,水的用途,妙用無窮,水是生命的保障,假如沒有水,其結果可以想像。人當學水之能,能柔能強,能方能圓。

能屈能伸,因其能,所以才有無窮之妙,人也當如此,不執著拘泥,心神活潑,應事接物,從善如流。

(7) 動善時 ,水之為物,不逆人事,不違背天時,人應該得時而動,時來天地皆同力,得時也是講究順勢而為的道理。

冬天不能種地,春天才能播種,讀完小學才能上初中,這都是人間規律之順序一說,凡事都有節奏和順序,這就是所謂得時,該做什麼心中有數,自然做事能事半功倍。

如果明白了水的七善,人能擇善而從,從善如流,那還有什麼好爭,不爭是源於智慧。

有了智慧自然憂慮就少了,離苦而得樂,苦與樂在一念之間。 智慧不會突然降臨,人的成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確是一場修行。

自然界的萬物中,老子最愛莫過於水,認為水之德可以近乎道。因為「道」虛空沒有形象,恍恍惚惚,所以老子只能描述道的作用,對其形態只能道可道,而非常道。

與世人言講道性,須有一個直觀的參照,才能更方便理解,水是日常所見,親身接觸的事物,觀其性狀,查其用途,運動規律,以此感悟,繼而深悟「道性」,近取其物,遠取其象,感而遂通。

㈡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什麼意思

最高境界的善行 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所以最接近道。

㈢ 《道德經》以水喻道:靜而不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覺得呢

老子說“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因為水有很多和道相似的德性。

《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

六、事善能。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它遇物賦形,非常能夠變通。

七、動善時。水能適時而變化,冬天結為冰,春天融化成水,能夠隨著動盪的趨勢而動盪,隨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靜止。

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無爭,他滋養萬物,然而又不跟萬物相爭。道是幽隱玄妙的,不可見不可摸,它先天地而生,它妙用無窮,能生養萬物。水有諸多德性,是最接近於道的一種物質。

㈣ 新解《道德經》第八章 水利萬物而不爭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修改標點後: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什麼是「善」?老子說善最好的狀態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不爭什麼?名、利。某一天,老王在春熙路看美女,不小心把腳崴了,你把老王背回家,然後你拍張照片在某網站發一篇新聞,在新聞中說一堆自己如何舍己為人的鬼話,你說這是不是善?

如果有圖有真相炒作、做作、證明自己在付出的善是善,實際已經偏離善,所以老子在第二章中說「皆知善,斯不善矣」。

  如果一個學生經常騙人,經常說話不客氣,狂得很,老師即使批評他的語氣有點重,甚至罵了他,也是善。

 如果一個人為了成為網紅,即使天天攙扶大爺過馬路,天天給環衛工人送水喝,他的善都夾雜著惡。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善也不例外,善有真有假。你看這次新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在多個省份蔓延,同樣是捐款、捐物,有的人是為了讓人記住他的善,積蓄流量,然後把流量轉為「名」和「利」,有的人卻為了問心無愧保持一顆悲憫之心送上口罩、錢等,還有一種人運用自己的地位或資源優勢把別人的善轉化為自己對他人的善,你能說出哪種「善」才是善?

芸芸眾生,善一直存在。一種善是交換,一種善是積德,一種善是作惡。善,一直遊走在名、利、惡三者之間。

在中紀委官方網站,我們可以看到,曾經個別同志看起來人五人六,講話一套一套的,其實一肚子男盜女娼,膽子大的不得了,如果給他一個空間,他敢在天上翻跟斗。我們看一個人善與不善,最主要就是看他的出發點,看他是為他自己,還是為了別人、為了社會。我們中華文化推崇的「濟世」、「利人」和「成全」,都是「上善」。

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在這次疫情前再一次體現得淋漓盡致。「武漢人」一段時間成為特殊人群,鄂A的車牌也曾被人嫌棄、投訴和舉報。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有些人自駕車帶著病毒逃跑了,有逃跑了毫無顧忌把病毒傳播給他人的人,也有逃跑了炫耀逃跑成功的自認為聰明的人,但也有人勇敢的來了,他們是鍾南山、李蘭娟、陳薇,以及各地醫療隊。

中華民族在每一次災難面前,濟世救人的不是美國大片里的超級英雄,往往是那些飽經風霜的工作在平凡崗位的平凡的人,往往敢挺身而出的是那些你平時認為不咋地的底層人物。 

  隨後老子詳細羅列什麼是善,修改標點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看了很多書籍,我認為解釋都不夠理想,沒有領會老子本意,比如有的專家解釋為「居善地,就說居住要選擇一塊風水好的地方」,這解釋恐怕要氣死老子。

 為什麼不改一改標點呢?秦始皇時代時很多人避免被誅殺,不少經典口口相傳,一定會有因不同理解形成不同派別,一定會有記錄同音字的情況,也一定會斷句不一致的現象。

老子其實是說:建房子,重點是地基要牢固;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主要在於他的心境是否深沉、寧靜、凈化污濁;與他人交往,主要在於這個人怎麼對待親疏有別;一個人的言談,不僅僅關注他的語言藝術,要重點關注他是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評價公務員,主要是看他的治所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群眾是嘆氣還是豎起大指姆;一個會做事的人或者善於指導他人做事的人,一定要有能發揮個人才能的空間和氛圍;所有的決策要付諸行動,在於立即響應、持續跟進,而不是時斷時續、有頭無尾。

 這里最難理解的,很多人理解偏差、爭議至今的在「仁」,老子說的「仁」和孔子說的「仁」是兩回事。在《道德經》第五章,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難看出,老子主要說天地、聖人不會對身邊的人、事、物差別對待,都一視同仁,是大愛,是上善。但是老子這里說的是「仁」,怎麼不說「不仁」?因為老子知道,聖人以外的普通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有差別的愛」,絕不會像天地、聖人那樣淡定看起來沒有感情,老子這里說的「與善,仁」主要是說與人交往的重點是做一個有溫度而不失原則的人。

  最後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這里說的不爭,並不代表不得、不該得,並不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後來有的人以陰謀論剖析孔融的虛偽,說他從小就是個騙子、大忽悠,說孔融本來就是想吃那個梨,故意讓他哥哥吃,哥哥當著大家的面怎麼好意思跟4歲的小弟弟爭呢,其實是這些鍵盤俠亂說。對帶孩子有經驗的家長應該知道,如果在你兒子一生下來懂事開始,就經常教育你的兒子說你要愛干凈,碰到叔叔阿姨要主動向他們問好,不能吃獨食等,小孩子一定會本能的知道飯前便後洗手、懂禮貌、謙讓。在孔融那種官宦大戶人家,你以為所有人在乎那個「梨子」嗎?肯定不是的。所有人在乎的是這個孩子懂得「謙讓」這個行為。

「讓」這個行為其實很重要,比如劉備想當皇帝,諸葛亮帶領群臣找了很多理由集體上書勸了N次,呱唧呱唧說了一大推,總之說希望主公您老人家就不要再推辭了嘛,這些都是民心所向、天意如此,然後劉備看看諸葛亮都把預備會開好了,就勉為其難;孫權想當皇帝,群臣也勸了N次;曹操想當魏王,看荀彧在這個事情上穩起,群臣勸了N次, 他一再拒絕,並且邊拒絕邊冒火,愛恨交加,最後群臣簽字畫押才勉為其難。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到別人家做客,哪怕你是貴客,有經驗的人都不會主動去坐上位。那個袁術就是被權利沖昏頭腦的人,得了和氏璧後一點不客氣,自己主動當起皇帝來,天下人人得而誅之,這個皇帝最後被餓得悲憤而死。

「讓」和「不爭」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禮,代表對局勢的判斷,對他人的尊重,是一個人謙虛、與人為善的表現。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也就是不爭就沒有後遺症,就不到處樹敵,大家就和諧,自己心裡也踏實。如果一個員工心中只有領導、金錢和權利,在潛意識里把同事當成競爭對手,這樣的員工很難有大局觀,也很難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個人藏了上千萬上億的錢,卻不敢拿出來花,也不敢存銀行,勞心勞力的用清貧去掩飾富有,多半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他總是害怕他的對手抓住把柄收拾他,害怕情人揭發他,多累。

㈤ 《道德經》:上善若水

01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儒家和道家對水的品質都推崇有加,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老子認為,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母,有母親的品格。水有利於萬物,「水德」大公無私,只是奉獻,不求回報,所以水的特性最接近於道。

水的變通與無形,很像一個智者,隨時調整,適應環境,遇圓則圓,遇方則方。以柔克剛,水滴石穿,水是最柔軟的,但也無堅不摧。

老子把水看作最好的東西,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樣東西來描寫「道」,最適合的應該是水。

02

老子用水描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表現在外好像是無為,事實上沒有什麼做不到。

「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幾」是接近的意思,水接近於「道」,卻並不等於「道」。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本源,沒有「道」就什麼東西也不會存在,水也不會存在。

譬如水總是居於卑下之地,而「道」對萬物無所不容,既沒有高低之分,也沒有好惡的問題。所以水接近於「道」,而不等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是老子總結水的七善。

03

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水總是向下流,這個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人擇善地而居,環境優雅,鄰里和諧,確能身心愉悅。人擇善位而處,德能配位,高低適中,著實穩妥坦盪。

04

空虛靜寞,深不可測,善淵也。一個水潭,表面風平浪靜,裡面深不可測。「心善淵」,即內心平靜,不表露自己的意向。

王陽明心學要義是要修煉強大的內心,他曾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人常說心如止水,保持強大的定力,不隨波逐流,不攀權附貴,不為榮辱而動心,確為高人一等。

05

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也。水利澤萬物而不求回報,這是最高貴的品格。

這是一種大愛的思想,對諸多生命的呵護,萬物一體,民胞物與,這一點與「道」最接近。

06

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信也。

「信」即見證,水可以印證,它進入圓的地方會旋轉,進入方的地方會折彎,塞住水源水流就停止下來等。

水的適應和權變,忍耐與包容,是值得人類學習的。

07

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水可以洗滌一切臟東西,城市的灰塵和污濁的空氣,一場大雨之後一切如新了。

水平面代表一種標准,可以分高下。所以說,水是治理的能手,水能改善一切,包括骯臟的和堅硬的東西。

08

遇物賦形,而不留於一,善能也。水的形狀決定於容器的形狀,圓的、方的、扁的甚至是不規則的,形式多樣而不單一,水是可塑型最強的物質。

水中月,鏡中花,水平面也可以作為鏡子,是牛頭、馬面還是人臉,一照便能看清其本來面目。

人也應該學習水的這種能力,能曲能伸,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當然不能理解為見風使舵,像變色龍一樣,那就是品質問題了。

09

冬凝春冰,涸溢不失節,善時也。水在冬天凝固,春天結冰,什麼時節應該缺水就缺水,應該多雨水就多雨水,配合時節,把握時機。

人也一樣,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少時勤學多學,中年事業成就,老年頤養天年。

要順勢順時而為,不能不管不顧,逆潮流而為,逆能力而為,逆運勢而為,那樣會碰的頭破血流。

人如果能達到蘇轍所註解的「七善」的境界,根本不用去和別人爭什麼,可以無憂無慮了!

熱點內容
法學需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13 16:01:12 瀏覽:94
民法與法制 發布:2024-05-13 14:39:51 瀏覽:5
的道德教育 發布:2024-05-13 14:38:09 瀏覽:821
2003年司法考試 發布:2024-05-13 11:13:08 瀏覽:84
杭州桐廬法院 發布:2024-05-13 09:05:47 瀏覽:673
長樂律師網 發布:2024-05-13 08:25:46 瀏覽:277
民法總論講稿 發布:2024-05-13 07:47:40 瀏覽:17
道德素質英文 發布:2024-05-13 07:29:35 瀏覽:567
重慶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3 06:39:29 瀏覽:306
青島市建築日照檢驗規章 發布:2024-05-13 06:00:54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