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道德法制
❶ 什麼是文明道德
文明是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完善社會道德體系和個人道德規范;二是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道德,是個抽象名字,並沒有固定的定義。在我看來,道德是社會經過長期發展,而一直保留下來的一種集體的價值取向,輿論的力量使道德有了約束力,讓道德成為人們日常自覺遵守的一種規范。追根就地,道德是整個社會的精神財富,在無形中灌輸給每一個人,也影響和制約著每一個人。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它並不能靠人類的大腦空想出來,它到底還是由環境的影響而不斷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道德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文化現象,它代表了一個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和文化之間相互作用也相互影響,道德在某些方面可以制約和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發展的同時,也讓道德進一步完善.
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是道之現。通俗一點講,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德,人人有德,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有了道,有了秩序、有了規范。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有一顆好心。我們把「德」字拆開解讀一下,就會發現「德」字的意思就是要求人人有一顆心,一顆善良之心,辭讓之心,羞恥之心。 按照今天我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來講,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學識淺陋,供參考吧...
❷ 道德是什麼文明又是什麼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它的含義有時與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學和人類學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明經常與城市有很密切的聯系。文明一詞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義。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❸ 要從哪些方面去做一個講文明,有道德,守法律的人
首先在自己的生日常生活中應該學會講文明。在自己工作的時候應該學會講道德。在自己處理些問題的時候應該守法率。
❹ 為什麼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我們應如何從自身做起,構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之所以說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是因為:回
1、道路交通上答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現象看似個人的私事,但卻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領域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的缺失。要構建文明出行風尚,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2、文明出行是現代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公共生活領域的范圍逐漸擴大。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維護公共秩序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生活質量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兩種手段。兩者發揮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構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我們應從自身做起:
1、增強自身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法律意識;
2、養成遵守社會公德和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
3、學習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質。
❺ 文明跟道德和法律的關系以及怎麼看待
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專們是兩種重要的屬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
❻ 道德與法治簡答題如何做一個文明的顧答案
道德與法治的簡答題,想要做一個文明的答案的話,可以去網路上文庫去找
❼ 如何用道德和法治的力量規范不文明行為
關鍵的問題在於,文明畢竟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因此很難有一把標準的尺版子。我們當然要鼓勵社會多些權正能量,多一些文明,多一些禮貌,但是,對於一些市民的生活習慣也不應該盲目地上綱上線,而應該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要讓所有的市民包括各級官員不出現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對於個別人理解的不文明行為,完全沒有必要亂扣帽子,而對於道德的底線,則必須需要強化法治的力量。
❽ 什麼是文明道德
)「講文明,樹抄新風,爭做文明小使者;文明走路,文明乘車,爭做文明小市民。」近日,長春市南關區「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衛生城」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北大小學舉行。這是南關區貫徹落實全市「文明伴我成長」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活動的目的就是從抓未成年人健康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入手,動員組織全區未成年人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文明,並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帶動家人、親屬、朋友,了解「創城」、支持「創城」,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創城」實踐中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不斷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深入。
❾ 有關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文明發展中的作用1000字左右作文
前記:在生活水平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豐裕了,社會文化繁榮了,然後,人們的道德水平卻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漸忘卻了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等道德品質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希望通過這一篇文章來呼籲人們提高道德水平,關愛他人!
縱觀華夏歷史,中華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美德之邦,然而,時至今日,中國的道德品質卻日益淪喪。翻看一頁頁新聞雜志,那麼多關於「冷漠」、「道德缺失」「食品問題」等字眼進入了眼球,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著中國人的道德心怎麼了?我想,「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中國人應該拾起一個友愛的心靈,建設一個有道德的世界。
眾所周知,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就猶如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一個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猶如一個不經洗禮的心靈。康德曾說過:「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熱的新聞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這樣的:06年,彭宇出於見義勇為將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卻無奈被徐老太指認是撞人者,並告上法庭,索賠13萬多。時至五年之後,案情才終於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無辜的罪名。案件二是這樣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黃岐,兩歲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貨櫃車碾過。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被撿垃圾的陳賢妹抱起並送醫院,但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去世了。留下了人們無止息的悲傷,也讓國人對中國社會道德的反省。
縱觀上述案件,這讓我們看見了在中國的法治發展不斷挑戰著道德的進步,日益進步的法治文明換來了道德的忽視,換來了人們見義勇為的淡化,換來了對生命權利的漠然。道德滑坡五十年的噩耗,不得不要求我們重拾那份友好互助的美德,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讓冷漠遠離人們,讓助人為樂成為美德。
實踐貴於理論,中國人一定要重新樹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心靈,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首先,學會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我們沒有理由漠視他/她,小悅悅的悲劇是國人對生命的踐踏,活在世界的人們,要手把手、心連心的相互支持。其次,學習傳統美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樹立健全人格。從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悅悅被碾壓,他們的悲劇,從側面反射出了國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卻的現狀,所以,必須以道德教育來匡正人們的道德,去凈化人們的靈魂。最後,牢記法律制度,樹立良好道德觀,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問困擾著人們,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規范的助人,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總而言之,接二連三的社會道德問題還在繼續,「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匡正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中華美德要歷代傳承,禮儀之邦的優良美德卻在21世紀被踐踏。呼喚著退卻的美德,談論著中國的社會道德,捫心自問自己的道德良知。才發現,美德對於社會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渾濁人性,拋出不法的道德行為,誠心舉起靈魂的標尺來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事物。讓我們呼喚退卻的美德,讓我們的社會、我們活著的中國多一些陽光多一些和諧吧!
後記:這是一篇針對當下一些社會問題而寫的文章,本文主要側重談論了關於中國人社會道德退卻,道德心冷漠的現狀,目的是為了呼籲更多的中國人拾起道德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❿ 人類造化出了法制道德文明還造化出了哪些東西
人類還造化出了污染、破壞、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