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包括哪三個要素
⑴ 社會實踐中有哪些道德要素
誠信 尊老愛幼 見義勇為 助人為樂 大義滅親 嫉惡如仇
禮讓 謙虛 堅持真理 實事求是
⑵ 道德素質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人的道德素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從道德領域看,則包含:戀愛、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
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要實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離不開人的道德素質力量所迸發的巨大精神動力,換言之,人的道德素質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讓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 中國古代就十分重視人的道德素質的社會作用。提出「德者,國家之基也」,「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內容之一。
胡錦濤強調「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是調節個人的行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必需,沒有人的道德素質,就沒有社會和諧,也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沒有人的道德素質的提升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和諧社會必須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協調的社會,一定是社會經濟秩序運轉良好並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任何一種經濟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離不開一定的道德觀念或符合某種道德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不能例外。
道德素質的提升是市場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速度與效率並重,可持續高速運行,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教授曾說過,自由市場制度本身並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一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如果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對方,又不真誠合作,互相欺騙,這種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很難發育良好。
因此對市場經濟主體,誠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詐更有利於自我發展。 良好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保持社會和諧團結穩定,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鄧小平曾多次闡明社會主義道德對現代化建設、對改革開放的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偷盜、賄賂橫行的世界。」
市場經濟是靠人來建設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和規范的社會經濟秩序,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道德素質的提高將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世界范圍內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賽,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之間精神力量的較量,民族精神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和道德風貌的競爭。
20世紀後期,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領域的競爭。一些學者提出了「文化戰爭」概念。物質資料的生產,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是有形的,是硬體,而精神資料的生產狀況則是無形的,是軟體,但起主導作用,處於支配地位。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實現人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都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巨大動力。
回望人類歷史,道德的光輝伴隨社會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社會每個分子的參與,公民道德進步能夠促進社會進步。作為「社會人」,我們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國家也應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力度,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⑶ 思想品德指哪些
【定義】思想品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它與一定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道德風尚及風俗習慣相聯系,受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思想品德是意識行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品德實質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道德。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目標,學校德育是中小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
【基本要素】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意義方法】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但獲「知」並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參考】http://ke..com/view/30582.htm
⑷ 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四個方面的內容。
拓展資料
職業素養三大核心
職業信念:這是職業素養的核心。那麼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涵了那些的職業信念呢?應該包涵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是一個成功職業人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
職業知識技能:是做好一個職業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沒有精湛的職業技能,就無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為「狀元」了。
職業行為習慣:就是在職場上通過長時間地學習-改變-形成而最後變成習慣的一種職場綜合素質。
員工必備的職業素養
學會迅速適應環境:善於適應環境卻是一種能力的象徵,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手中也握有了一個可以縱橫職場的籌碼。
像老闆一樣專註:作為一個一流的員工,應該站在老闆的立場上,用老闆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像老闆那樣去專注工作,以實現自己的職場夢想與遠大抱負!
化工作壓力為動力:對待壓力,不可迴避,要以積極的態度去疏導、去化解,並將壓力轉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表現自己:善於表現自已的員工,卻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那些善於表現自己的員工是最具競爭力的員工,他們往往能夠迅速脫穎而出。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工作中,學會低調做人,你將一次比一次穩健;善於高調做事,你將一次比一次優秀。
設立工作目標,按計劃執行:在工作中,首先應該明確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再去致力追求。
做一個時間管理高手:要想在職場中具備不凡的競爭能力,應該先將自己培養成一個時間管理高手。
勇於承擔責任:那些具有強烈責任感的員工才能在職場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⑸ 職業道德的基本構成要素有哪幾點並闡述。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內認可。容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 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 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具體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構成要素
不過基本上也差不了多少
⑹ 構成道德的要素是什麼
.道德是人們一種社會性的行為,道德是社會的產物,只有在人與人的關系之中才涉及到道版德問題權。
2.人們用「道德」表達某種情感和行為的應當。「道德的」即意味著「應當的」。
3.道德、不道德的判斷不是以某個人的觀念為依據,而是以整個社會的觀念為准,因此,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歸根到底由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尤其是由社會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經濟生活決定。社會生活尤其是經濟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社會的道德意識的變化。
4.任何社會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識以協調人際關系,形成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
5.社會用道德來調節人們的行為,向社會成員發布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樣,成為某種規范,即道德規范。
6.為了達到用道德來協調社會關系的目的,社會依靠利用的是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三種途徑或手段。
7.因此在人的社會生活中「道德的」東西有三類:一是社會或個人關於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的意識和觀念,即道德意識;二是社會生活中
⑺ 判斷道德和非道德的五種要素是什麼
1、「內心自由復」的觀念,制指認識與意志統一,要求人們明辨事物的真偽、善惡、美醜,「只受制於內在的判斷」,而不受「一切外在影響的羈累」;
2、「完美」的觀念,指人多方面發展,要求具有完美的理想和實現志向的堅強毅力;
3、「善意」的觀念,指善行的決心,要求一個人不顧個人利害,能與人為善,使個人意志與他人、社會意志協調,以免發生惡意的沖突。
4、「正義」的觀念,指人們發生沖突時,應以「正義」去調節,這種觀念實際即「守法」觀念;
5、「公平」的觀念,指對人們的行為應實行善者賞、惡者罰,賞罰分明,公平合理。赫爾巴特認為,這五種道德觀念是人類普遍應具備的美德,是「鞏固世界秩序」的「永恆真理」。
⑻ 道德品行四要素是什麼
一是敬人的原則;
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內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容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
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
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⑼ 道德的三要素
(1)道德意識:是對一定社會道德的主觀認識和抽象理解,版是在道德活動中具有權善惡價值取向的各種心理過程和觀念。它由道德規范意識和道德思想意識兩個因素構成。前者是一定民族、階級、社會團體乃至整個人類的某種群體的道德意識,是指導和評價個體行為的善惡標准,包括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生活准則等。後者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道德的認識水平,以及通過道德實踐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感情、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理想和一定的道德理論體系等,是個體進行行為選擇的內在機制(2)道德關系:是指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支配下形成的,以某種特有的活動方式而存在的特殊的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體系。它的形成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社會中的穩定聯系的關系中的一個側面。道德關系可分為個人與社會整體、個人與個人、社會整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三類關系。
(3)道德活動:是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所進行的各種具有善惡意義的個體行動和群體實踐。主要包括道德行為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等形式。
⑽ 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有
一般來說,道德品質的心理結構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版德行為四種心理成權分。
道德認識丨是對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情感丨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情緒和態度。道德情感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丨是人們自覺地確定道德行為的目的,積極調節自己的活動,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既定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起著支撐和調節作用。
道德行為丨是個人按照道德規范所採取的言論和行動。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志,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