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中國法制觀察

法治中國法制觀察

發布時間: 2021-01-08 07:15:51

① 政治包括哪些內容或者說什麼是政治

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

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各時代的政治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過各種論述。

政治隨著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進程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范體系,具體指和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簡稱政體。

政治包涵兩層含義:

  • 「政」指的是政府;

  • 「治」指的是治理。

  • 「政」是政權主體,「治」是維護政權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圍繞著政進行的。 政治包括軍事,法律,政權機構,政治黨派團體,等等方面。

    「政」主要是政權,政府,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治組織,政治機構。「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據這些進行的行為,包括軍事,法律,行政等方面。「政」是硬體,「治」是軟體。


    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復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

    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公認的定義。

    (1)法治中國法制觀察擴展閱讀:

    基本形式

      根據規范化社會管理的不同對象,政治可分為如下基本形式。

      人力資源的規范化管理。人力資源的配置規則主要包括:勞動力的配置規則,如勞動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

      自然資源的規范化管理(國土資源管理與環境管理)。自然資源的配置規則,如礦產資源法、森林保護法、水法、國土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等;

      知識產權的規范化管理(即信息管理)。知識產品的配置規則,如知識產權保護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危險及有害產品的限制規則,如葯品管理法、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等;人員健康安全性規則,如食品衛生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等;

      行為的規范化管理。

      財產的規范化管理。物權法、繼承法等。

      組織機構的規范化管理。公司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兵役法等。

      經濟行為的限制規則,如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法等;協調利益和解決矛盾的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公司法等,還有各種條例、法規規章等。

      此外,還需要建立為創立、實施、監督和評價各種經濟規則的組織機構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如行政訴訟法、組織法等。

② 如何培養法律思維

1、學習法律知抄識。學習和掌握基本襲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參與法律實踐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

一是參與立法討論;

二是依法行使監督權;

三是旁聽司法審判。

4、養成守法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2)法治中國法制觀察擴展閱讀

基本規則:

(1)法律思維必須以權利義務的分析作為思考問題的基本邏輯線索;

(2)形式合理性優先於實質合理性;

(3)程序公正優先於實體公正;

(4)普遍正義優先於個案正義;

(5)理由優先於結論;

(6)合法性優於客觀性 ,相同案件的結果能相差很大,因為在中國,有個東西叫民意,他對司法的影響太大,但是裡面很多人是不懂法律的,其實是在起鬨鬧事。一句話,民意不代表法律,憤慨不代表正義。 要有一顆公平、正義之心。

③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有哪些有關管理心理的主要觀點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核心基本都出自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其中法、儒、道、墨、兵等最為重要。先秦時期沒有固定的管理思想體系。
至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使得各種管理體系得到了具體的實踐。其中秦國衛鞅變法,因用法家思想,在秦國實行變法,並且新法在秦國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使秦國歷經百餘年發展最終統一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依舊沿襲法家思想,在全國推行,但是由於苛政徭役過重,引發民變,不過秦代在法家基礎上確立的政治體制,一直被後代沿用,甚至當代政體都有其影響。
至漢代先期諸帝尊奉黃老之術,行無為而治,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漢武帝啟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家思想在我國的主體思想地位,加之漢代持續數百年統治,使儒家對中國的影響極為深遠。
唐代時期社會主體儒家未變,但是道家,佛家也充分融入了社會,統治者的社會管理思想也受其影響,變得相對開明,整個社會呈現儒、釋、道三家融合發展,佛家也實現了徹底的中國化。同時穆斯林文化、歐洲思想這一時期也有進入。
宋代雖社會動盪,但科技文化思想諸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其中以周敦頤、司馬光等儒家代表產生的理學,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在管理方面思想則更為超前,王安石變法,實則是對儒家固有思想的一種變革,早期的平等、自由、人權等思想在王安石變法中已有很大的體現。可惜變法沒有成功,如果變法成功對中國的影響則很難預計了。
明代繼續發揚了理學思想,社會管理則更趨於平民,各種思潮亦有所發展,其中洪英明的《菜根譚》集合儒釋道三家思想,在日本商業管理界深受歡迎。但是中國在清軍入關之後基本上就停滯不前了,包括各種思想。
概括起來講,中國任何一種管理思想都有能夠自圓其說,自成一體,但是相互結合運用才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從歷史開來從實質上促進中國變化的還是法家和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社會管理中必須考慮到中國社會的各種思想背景,綜合運用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④ 社會與法欄目包括哪路內容

《社會與法》頻道每天播出20小時,節目形態多樣,新聞、專題、訪談、電視劇等異彩紛呈,由撒貝南、張紹剛、路一鳴、侯豐、李雨霏、張曉琴等將擔綱重點欄目主持人。
主要欄目有《中國法治報道》、《大家看法》、《道德觀察》、《第一線》、《庭審現場》、《法治視界》、《法律講堂》、《懺悔錄》、《天網》、《心理訪談》等設置了10個主要欄目,另外還開設了2檔電視劇場分別是《方圓劇場》(法治類)、《天地劇場》,(道德類)。
10個主要欄目
一、《中國法治報道》
日播:每期30分鍾
欄目定位:一檔著眼社會、立足法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法制新聞欄目,也是匯聚各方法律新聞信息的權威平台。本欄目強調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一切社會新聞以法眼觀之,一切法制新聞關注其社會性。
欄目形態:在突出欄目的服務性、貼近性的同時,突出欄目的評論性。反應快速、梳理有方、表達有力、開放靈動將成為。
《中國法治報道》下設以下版塊。
《要聞集粹》:為中央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系統服務,成為政令、法令的發布窗口。
《執法前線》:報道最新的重大法制事件,主要內容包括「隨警出動」、「新聞110」、「119現場」、「120目擊」、「315熱線」、「城管在行動」、「反腐前線」等。
《民生視點》:解讀最具吸引力的社會話題,主要涉及公民權利及義務、道德情操、社會風氣、社會問題等領域,由具體的社會事件、人物或現象切入。並引入「記者調查」、「觀察員評論」、「話題連接」等環節,當晚的話題要在第二天讓老百姓津津樂道。
《國際天平》:報道世界各國的法制動態及現狀、法理淵源、警界奇聞等,側重於開闊中國公民的視野,為中國法治進程提供鏡鑒。
《短訊集裝箱》:每天一個主題梳理中國各地的民生新聞、社會新聞,主題包括珍愛生命、見義勇為、社區管理等等。
《通緝令》:播報警方發布的全國范圍的通緝令,並及時報道緝捕動態。
二、《大家看法》
日播:每期20分鍾
欄目定位:一檔滿足人民群眾法制需求、提供熱點法律信息資訊服務的大型互動節目。它一改《今日說法》「我說你聽」為「你說我說」、「全民說法」。它以為熱點事件中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為形式,集報道、點評、法律資訊於一體。實現觀眾想到的、需要的法律服務,與觀眾之間做到真誠的零距離溝通。欄目將以服務與幫助的電視化表現為核心競爭力。
欄目形態:以演播室為主,從當天或一周的熱點新聞中發現和開掘新聞人物,就他們所面臨的法律問題,請專家和觀眾通過簡訊、網路可視電話等互動平台,參與討論。
節目內容將由外拍故事、請當事人和觀眾參與、主持人調動、專家團引導等元素組成。無論是外拍故事、當事人訴說,還是主持人的引導、專家的點評,其最終的落點都是為具體熱點事件中的當事人提供可供操作的法律幫助。
三、《道德觀察》
日播:每期20分鍾
欄目定位:是中國電視界的主流道德欄目。它將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系統、全面、深入報道中國道德生態、推動中國道德建設的電視欄目,本欄目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南,關注中國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崇尚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氛圍,培養自律、勇於承擔責任的現代公民,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內容涵蓋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倫理等方方面面,其報道對象是一切有道德含量的事件和人物。
欄目形態:1、一期一個小專題片,一個小片只講一個道德故事。
《道德觀察》作為周播節目在一套播出一年多來,已經摸索和掌握了做好道德類節目的規律,擴充為日播後,將繼續突出節目的故事性,把握好輿論導向,凸現選題的時代意義。
2、演播室設一位主持人和兩位嘉賓。
演播室是節目的調度中心,其功能一是對片子里的信息進行梳理,推動故事,提煉事件的道德思考。演播室里重要的功能是展開講座和點評,體現國家電視台主流道德欄目的輿論引導作用。
四、《第一線》
日播:每期20分鍾
欄目定位:以司法人物為載體,以溝通民眾與司法為目的,以「講述傳奇故事,直面本色人生」為創作宗旨,從司法人物不同凡響的職業生涯中截取奇人、奇案、奇事、奇情作為表現對象,以偵破判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驚天大案的主人公人生的橫斷面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截取特寫人物和事件的「矛盾切點」,表現罪與罰交鋒中的大智大勇。通過具體執法過程中人物的行為與心理,講述正義同邪惡的較量中的驚心動魄;最終在觀眾面前展現出一幅在司法戰線上穿梭奔波、無私奉獻的人生畫卷。
欄目形態:以演播室、現場紀實、人物采訪三部分結構而成。其風格淡化靜態的傳記因素,強化動態的故事因素,選取人生的橫斷面,以特殊的事件推動情節發展,營造敘事高潮。以案帶人,以事帶人,在事件進程中塑人物,表現人物。
五、《心理訪談》
日播:每期20分鍾
欄目定位:觀察心理個案打開心理話題探索心理路徑促進心理健康實現和諧的人生。
用演播室談話的方式為面臨種種社會生活壓力、處於心理危機、心理困境中的現代人提供解決方案、並為公眾提供心理服務的欄目,即對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甚至是反社會人格進而導致犯罪、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人們潛在的心理壓力進行「防患於未然」的心理疏導、心理指導、心理矯正、心理引導,幫助這些人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欄目形態:以個案故事為導入線索的演播室談話類節目。演播室以談話為主,一名主持人,一名能夠提供心理分析和支持、有心理學背景的學者或專家,一至兩名能夠表達自己故事和心理困境、心理感受的當事人。
欄目風格:談話氛圍是溫馨、平等、交流和互動的,當事人娓娓道來,專家循循善誘,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並且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氣息,整個節目的調性不僅積極、向上、進取,而且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六、《法治視界》
日播:每期20分鍾
欄目定位:一檔以改編為主、強調整合的欄目,整合和改編的對象是地方台法制頻道和法制欄目製作的節目和公檢法司系統以及國家其它執法部門製作的節目。
欄目形態:每期以一個精心策劃的主題和嚴格篩選的故事貫穿始終,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並加入新的元素。節目的錄制方式是模擬直播,即主持人可以隨時通過電話或可視電話與節目提供方主持人、主創人員進行連線,從而營造出很強的即時感和現場感。
七、《庭審現場》
周播(周日):每期40分鍾
欄目定位:欄目以錄播的方式,客觀記錄庭審過程,強化「進行時」和現場感,給電視觀眾提供與法庭「零距離」的接觸效果,使觀眾感悟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與類型,普及法律知識、化解社會矛盾。
欄目形態:錄播播出,融合專家點評與相關背景介紹。
八、《懺悔錄》
周播(周六):每期40分鍾。
欄目定位:以「心靈的焦點訪談」為品質追求的人物訪談式欄目。倡導自律精神,推崇「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的價值觀,記錄良心復甦和覺醒的過程。
欄目內容:涉及的懺悔者是其過錯或犯罪行為已經在相當范圍內給社會和他人造成較大危害,其懺悔有重大啟示和震撼力量的人群。避免做成一份刻板乏味的電視檢討書;「人性的批判、懺悔的力量」是欄目的追求。懺悔方式上,注重開掘懺悔者的心路歷程。「墮落——覺悟」的轉換點是節目把握的關鍵,使懺悔令人信服,為觀眾接受,讓人感到其罪可誅,其情可憫。
九、《法律講堂》
日播:每期30分鍾
欄目定位:
一檔普及法律知識、宏揚法制精神的學術性欄目。國內法律法規及其部分條款的補充與修正一經出台,必定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過程中存在著部分受眾由於法理內涵、立法背景或動機認識不清而產生不理解相關出台方案的現象。為幫助大眾回顧司法歷程,深刻認識法理內涵,以解開受眾心中存在的困惑。
欄目宗旨:回顧司法歷程,詮釋法理內涵,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制精神。
欄目內容: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寓法理和觀點於故事中,貼近生活、貼近觀眾。風格是:高品位,輕松而不失莊重。有利於提升頻道的品位。
欄目形態:突出主講人以「講」的方式、「史」的內容、「故事化」的特徵,傳授相關法律知識,將法律學科領域中學術性的內容直接搬上屏幕,讓在現實生活中渴望法律知識以求幫助的人免去書冊之累,透過現代化電子傳媒,得到權威的法律導向。注重營造「講堂」氛圍,以獨特的法制節目視角,詮釋法理內涵,突現節目特有權威性;弘揚法制精神,彰顯節目特有欄目緊靠時事變動,圍繞百姓生活,區別於個別案例的具體分析,宏觀但不空洞,讓百姓在最權威的法律講堂中,從對法律知識本源認識的高度獲取相關實用知識,保護自己、保護家庭,或通過對司法史話的詳盡闡釋,豐富受眾的法律知識,讓受眾了解法律發展的本原性規律,從深層次理解法律,培養受眾法律思維模式,有利於大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關立法內容。強調欄目的知識性、權威性、服務性。
十、《天網》
每周5期:每期40分鍾
欄目定位:以解讀案件故事為主,側重於國內外刑事、經濟和反腐領域中有較大反響和較強故事情節的案件,在記錄偵破過程的同時,融入對人性和社會意義的思考。
「天網」一詞語出自於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意指天道如同一張廣闊的網,作惡者最終無法逃脫懲罰。欄目以此為名,意在表現國內外社會力量打擊犯罪、維護穩定的決心和成效,以及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必然結果。
欄目風格:客觀真實,厚重大氣,富於人文精神和深刻內涵。
十一《方圓劇場》(法治類)
日播:每期100分鍾
十二《天地劇場》(道德類)
日播:每期100分鍾

⑤ 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

截至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有197個(主權國家195個),地區有38個。內

亞洲共48個國容家和地區,其中48個國家。歐洲共4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4個國家,2個地區。非洲共6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54個國家,7個地區。北美洲共4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3個國家,17個地區。大洋洲共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16個國家,8個地區。

暫未被普遍承認的:

其中2個未被主權國家普遍承認的,均未加入聯合國,不過在國際習慣法中被視為國家: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科索沃共和國。



(5)法治中國法制觀察擴展閱讀:

個別組織或個人單方面宣布成立的私人國家,通常不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西蘭公國、摩洛希亞共和國、埃貝斯菲爾德共和國、赫特河省公國、埃爾加蘭-瓦爾加蘭王國、尼馬克共和國、自由多尼雅公國、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國、塞波加大公國

艾爾格蘭度瓦加蘭特帝國、珊瑚群島同性戀王國、沙茲爾共和國、雷東達島、西提王國、瓦依公國、列頓卡倫登堡、自由土地,恩克拉瓦王國。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