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主要內容
㈠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回,敬業奉獻。
一、答「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二、「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三、「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四、「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五、「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㈡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什麼
個人品德建,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專、個人品德建設屬作為著力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闡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
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
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遵循,對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公民道德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
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五個方面的社會公德內容,涵蓋了維護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既針對全體公民也面向領導幹部,有著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
把這些社會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強化制度保障特別是法律法規保障,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㈢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公民道德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網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
㈣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即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的主要內容: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版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4)公民道德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㈤ 個人品德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個人品德修養,一直強調「修、齊、治、平」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求弘揚個人品德、磨礪個體品行。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
這一鮮明主張,充分反映了新時代對公民個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指明努力方向。
(5)公民道德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加強個人品德建設,須多管齊下。
一是應提高人們的道德認識。要使人們具備高尚的品德,就必須使人們了解和把握社會各個生活領域的道德規范,了解和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榮、什麼是辱,然後才能有一個明確的道德實踐方向。
二是應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有了某種道德認識,還需要熾熱的道德情感,需要有一種對善的執著追求,在實踐中形成穩固的道德情感。
三是應鍛煉人們的道德意志。如果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在道德實踐中克服困難,堅持善良和正義,抵制邪惡和私慾,也就難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㈥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6)公民道德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㈦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
㈧ 公民的基本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愛國守法,是要求公民應該有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版
2、明禮誠信權,是要求公民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應該文明禮貌,與人交往應該誠實守信,誠懇待人,信守承諾;
3、團結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助友愛,與人為善;
4、勤儉自強,是要求公民應該勤奮工作,儉朴節約,積極進取,發憤圖強;
5、敬業奉獻,是要求公民應該恪忠職守,兢業工作,克已奉公,服務社會。
㈨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專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屬奉獻。
2.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詮釋:
愛國守法。國家是一個政治實體,是人民群眾最高利益的象徵和代表。愛國是每個公民的天職和第一義務,責無旁貸。守法,法是國家紀律的集中表現,人人必須遵守,奉公守法。
明禮誠信。禮是人們文明表現的一種行為規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實踐也。誠信,誠者,實也,真也;信者,實也。誠信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國與國的道德准則,不誠不信,將無法群處。
團結友善。團結友善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和准繩。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彼此必然發生各種關系,而處理彼此關系必須從好心出發,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勤與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及優良傳統,勤與儉相輔相成,終成大業。
敬業奉獻。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三百六十行,即「業」,「狀元」就是敬業中的優秀者。個人的社會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為前提,個人要存在必須要奉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奉獻是由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