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約束
❶ 為什麼說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
我也認為道復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制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但如果別人不遵從道德,違背道德,那麼這個道德就是用來要求他的這就變成了違背道德。但更多的是一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考慮到道德的約束而不去做那件事情,所以常常會被說成是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❷ 如何不受道德與法律的約束
人,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需要遵守所在地的道德和法律。
不遵守道德規范,會受到道德譴責。不遵守法律,會受到法律的處罰。
❸ 辨析:道德是非強制性的因而對人的行為不具有約束力
道德雖然是非強制性的,但是道德乃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回到後天一定的生答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它也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到判斷人的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因此,群體的道德意識往往會變成對他人肯定或否定的標准,也會同樣成為人對自己的行為的自勵或自省標尺,而與道德不同的是,法律則常被人們總結為是「最低的道德」,由於它是「道德的底線」或者社會和人群能夠容忍的限度,因而是需要強制力來保障人人遵從的,所以道德並非對人的行為不具有約束力,只是沒有被賦予象法律那種具有國家強制力的一種約束力而已。如果一個人不受任何道德的約束,雖然並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但也仍然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❹ 可不可以,如何不受道德與法律的約束
這個問題是不可以的。試想都不受道德、法律的約束,自己的利益怎麼保證。法律、制度及其道德規范,盡管是對自己的約束,也是對他人的約束。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權益。
❺ 道德約束不了壞人,立法才能
很明顯是以法律為主、道德為輔。我們不怕好人,只怕壞人,而道德約束不了壞人,只有法律能約束壞人。
❻ 如何看待「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不能用來評價別人.」這句話
這句話是錯的。
1.現實中,對於在人群中生活的,精神、智力正常的人來說(回現在,地球上答絕大多數人都屬於這一類),這句話不可能做到,舉例:認為道德律己不律人的人,我只想問他們:假如有人無端罵你十句,你能做到不還口不?假如有人老是騙你,或者約好的事老放你鴿子(但還未達到違反法律的程度),你能做泰然處之,友好地繼續跟他交往下去不?
2.這句話本身也屬於道德,那麼,對別人說這句話,希望別人律己不律你,算不算以「道德律己不律人」這種道德律人?,所以,這句話自相矛盾,是個悖論。
道德就是靠輿論和自我反思起作用的。
關鍵是道德不論律己還是律人,都不是也不應是強制(不得依靠暴力)的(只能通過評價某人做某事不道德+自己行動減少與此人來往,來對此人形成某些軟約束,比如你老是騙人,我不跟你玩了,於是你被孤立受損失,而不能因為你老是騙人,我就可以打你甚至殺你;並且,我可以說你,譴責你,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
在現代社會,強制的(依靠合法暴力: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規范是法律。
❼ 道德該不該受法律約束法律能不能約束道德
道德約束范圍廣。
法律只是對違法犯罪者進行制裁,
而道德在輿論上約束人的言行
❽ 題目是社會道德需不需要法律來約束 我
1.道德的產生是先於法律的,在沒有法律或者說法律非常不完善的時內代,道德容同樣存在
2.道德更多的是個人素質的表現,是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的,對立觀點所說的需要法律約束其實不是指約束道德本身,而是約束缺乏道德的人對其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法律所謂的約束更多的是以被保護人群為出發點的,不是缺德的人,只要這個人沒有造成他人的傷害,那麼所謂約束就不存在,但道德缺失依然存在,正所謂君子慎獨
3.道德上,有很多是牽涉到人身自由方面的,所以是以個人意願為基礎的,法律的約束對此無疑是徒勞的
4.法律的約束更多應體現在對於道德方面的教育上以及社會風氣價值觀等對於道德的影響上,而不是道德本身,道德其實只是所有因素的最終體現,單獨對於道德進行約束無疑是懶惰的,自私的
❾ 道德該不該受法律約束法律能不能約束道德
道德的最底限是法律。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也就是說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即使該回行為有悖道德也無答法以法律來約束。
最簡單的例子,你看見一個人在偷東西,從道德的角度來說要你喊出來或者是制止;但是如果你沒有喊或者制止,法律也不能認為你有罪~
❿ 當道德無法約束別人行為的時候,動手是不是一個相對好
動手不好
可能造成損傷,承擔責任
可以報警或起訴到法院處理
遇事要冷靜,不可魯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