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立法的最高依據是
『壹』 衡量立法工作的最高標準是什麼
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標准。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證。
『貳』 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什麼
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法律依據;《憲法》第二條二款;「人專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屬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它是指權力機關。
法律依據;《立法法》第七條一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指二個有國家立法權的組織,
《立法法》第七條二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指只有"全國人大",一個組織享有以上權利。
《立法法》第七條三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是指「人大常委會」只能制定和修改「全國人大」以外的法律。而且不能與全國人大的法律相抵觸。
綜上所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立法機關。
『叄』 簡述我國的立法原則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點上劃杠杠,鼓勵做什麼、允許做什麼、應當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保護什麼、懲罰什麼,令行禁止,全社會都要一體遵照執行。
要把立法的杠杠劃得准,既很重要,又不容易,是很嚴肅的事情。嚴肅立法是嚴肅執法的前提。
搞好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關鍵在於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
其他所有法律、法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憲法作為立法依據或基礎,或是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因此,各國立法都非常強調正確處理立法與憲法的關系,強調立法應當以憲法為根據或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中國立法自然也如此。
1982年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五條)又規定行政法規應當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第八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自治許可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規定自治許可權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同樣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治原則
經濟上實行市場化,政治上實行法治化,是現代社會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志,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
像中國這樣的有著長久的人治傳統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更需要丟棄人治而實現法治。立法作為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也因此需要實行法治化,需要堅持法治原則。
3、民主原則
在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立法應當堅持民主原則,是各國立法的共同之處,而絕不是一個新主題。
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應當實現民主化,經過二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不僅是人們久已普遍認同的常識,並且也作為制度的形式,在這個世界的越來越廣大的空間范圍內得以呈現,盡管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在不同性質的國家和社會,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另一方面,各國立法遵循民主原則的理由、含義、內容和方式,又總是與本國的國情密切相聯,表現出與這種國情相關聯的特色。人們應當從現代民主原則的普遍性和本國民主原則的特色相結合的角度,把握中國立法的民主原則。
4、科學原則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
(3)我國立法的最高依據是擴展閱讀:
我國的立法體制
我國是統一的、單一制的國家,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很不平衡。與這一國情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的需要,在實踐中能行得通;
憲法和立法法根據憲法確定的「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確立了我國的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2、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3、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4、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還可以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5、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還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6、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這種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又是怎樣體現和保證法制統一的呢?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明確不同層次法律規范的效力。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不得同法律相抵觸。
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不得同地方性法規相抵觸。另一方面,實行立法監督制度。
行政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規章要向國務院備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規章。
『肆』 依法立法的最高原則以什麼為依據,維護什麼的權威
依法立法最高的是一國家大法國家憲法為原則 以後法制的權威
『伍』 依法立法的最高原則是以什麼為依據維護
依法立法的最高原則是以憲法作為依據或基礎,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回基本原則相抵觸答。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
(5)我國立法的最高依據是擴展閱讀:
1982年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五條)又規定行政法規應當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第八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自治許可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規定自治許可權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
1993年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這條基本路線,從而使其成為基本的國策。立法以這樣的憲法基本原則為原則,就使中國立法的憲法原則,成為世界上非常具有本國特色的一種憲法原則。
『陸』 法律法規的最高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抄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行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柒』 為什麼憲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和核心。我國現行憲法序言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序言上述規定突出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A、我國的憲法是法律的一種形式,憲法不是政治綱領,它是由憲法規范、憲法原則以及一些非規范性的對社會制度基本事實的法律規定構成的一個有機統一的法律體系。作為法律的一種形式,憲法也具有其他法律形式的一般法律技術特徵,當憲法中的條文規定的含義不清或者界限模糊時,也需要通過採取法律解釋的手段來使憲法的規定含義明確,因此,憲法解釋是我國法律解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可以對其隨意加以解釋的政治綱領。B、憲法是根本法,它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因此,憲法規定的內容一般較抽象、較概括,而憲法作為法律形式之一要正確地加以實施或者是適用,比起其他法律而言就更需要進行釋義。 C、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這就決定了作為最高法律效力的憲法其條文釋義的最終的正式的法律效力就必須同憲法條文本身一樣具有權威性,而不能同我國憲法所確立的根本制度互相矛盾和發生沖突,否則,憲法解釋的結果就不利於憲法的正確實施。
『捌』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為什麼
憲法;原因如下:
第一,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1999年憲法修正案規定:「專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屬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而依憲治國的內在要求是憲法至上。這就意味著憲法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同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需要統一的市場規則,更需要統一的法律制度。保持法制統一,首先要保持法律體系內部的和諧統一。統一到哪裡?統一到憲法。憲法所確立的原則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憲法與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法律為子法。
第二,憲法與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抵觸、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第三,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玖』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應因此犯罪都是違反憲法的行為 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對的。
憲法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據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礎。 憲法一詞來專源於拉丁文constitutio,本屬是組織、確立的意思。
(1)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我們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性質和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等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
(2)從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來看,憲法是國家立法活動的基礎,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3)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基本活動准則。同普通法律相比,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為嚴格。所以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拾』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是什麼
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法律依據;《憲法》第二條二款;「人民行使國專家權力的機屬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它是指權力機關。
法律依據;《立法法》第七條一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指二個有國家立法權的組織,
《立法法》第七條二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指只有"全國人大",一個組織享有以上權利。
《立法法》第七條三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是指「人大常委會」只能制定和修改「全國人大」以外的法律。而且不能與全國人大的法律相抵觸。
綜上所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立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