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企業
A. 創業者、企業家為什麼需要學習道德經
「道」,如果成為賺錢的工具。就是脫離了道的本意,「道」是鮮活的、是生命......而不是道理,更不是知識。
B. 企業戰略與老子《道德經》的關系
老子在道德經里基本都在講「道」講「德」講為人治事。老子在治事上主張無為而治,他在戰略上主張以奇用兵。無為就不妄為,每個人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讓你的員工每個人都先干好自己的事,首先要讓他們不爭,
C. 《道德經》中的投資哲學有哪些
這十二個字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這並不是《道德經》中最為人熟悉的一句,但在我看來卻蘊含著深刻的投資哲學。
「道生之」講的是一個優秀企業的根本。「道」指的是規律。只有有效掌握行業經濟運行規律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牛股。《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掌握了「道」的企業,無論其起始多麼渺小卑微,最終都會長成參天大樹,正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打開可口可樂1896年的年報,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的「道」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經種下了。盡管那一年可口可樂收入僅有14.8萬美元,其總裁Asa Candler說,「我們努力告訴全世界,可口可樂是一種平價的卓越商品,將給全人類帶來健康和美好。」2012年,可口可樂的收入已經高達480億美元。可以說,每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都必然是「道生之」的。
即便是一個有「道」企業,也需要注意,在行業和市場的演進中,「道」作為指導性的規律也會發展變化。一個例子是我們過去投資的蘇寧電器(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就是掌握了低成本這個規律,通過不斷開店實現規模效應,成就了數十倍的回報,也成就了一個經典的成長股故事。但是近年來電商的興起,以更低成本沖擊了蘇寧的「道」,逼迫其也不得不走電商之路甚至更名,去尋找新的「道」。無論蘇寧的變革成功與否,其積極進取、斷腕求「道」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
我們日常投資中看到的很多企業,並非是「道生之」者,而是「勢生之」者。往往是一個政策性的機遇,或者是一類產品的突發性需求,搞定了少數大客戶,導致了某個企業迅速成長,使之賺了錢也上了市。特別是在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這類企業為數較多。它們本身並沒有掌握行業經濟運行發展的規律,一旦勢不在,就將曇花一現,最近頻頻出問題的光伏行業的多家企業就是很好的實例。因此,對於「勢生之」的企業我們要非常小心。
「德蓄之」對於投資而言也至關重要。「道生之」之後,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商業道德,無論多大的企業,最終不能「蓄之」。特別是企業上市之後,季報年報的壓力巨大,更可能會在經營管理中越出道德的底線。近幾年美國發生的安然、泰科等過去都是大牛股,就是因為「德」上的問題,終不能持續,甚至破產清算。中國很好的例子就是乳品行業的幾家公司,他們在發展初期就掌握了乳品行業的「道」,即通過常溫奶和利樂包裝解決了降低成本和運輸半徑的問題,迅速擴大市場,也在一段時間內為投資者收獲了極高收益,但忽視了「德」之後,竟然導致了整個乳品行業信譽的全面失去。由此可見,在分析企業時,一定要對其「德」作充分的評估。
「物形之」,從選股投資的角度看,我認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企業的經營性因素,例如商業模式、行業特徵等會形成企業業務的特定狀態。例如,航空公司就是以重資產、產品(客座)過期快為特徵的,因此盈利波動性大,這是其商業模式決定的。二是指企業的治理、機制、管理、文化等軟性的制度性因素,也會對企業的成長狀態產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公司的治理,決定企業的管理者能否與企業的股東「在一條船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勢成之」很容易理解,是指企業面臨的形勢和機遇。一家企業如果掌握了「道」,有「德」同時有很好的「形」,當「勢」來的時候,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
必須要強調的是,「勢」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關鍵因素。可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獲取的信息絕大部分都是只是「勢」。每天的信息轟炸,賣方研究員大量研究報告出爐,買方研究員挑燈夜讀,關注的焦點往往是政策的變化、經濟數據的公布、新產品的推出、產品的銷售、項目的進展、報表的披露等,這一切都只是「勢」!在投資中,僅關注「勢」而忽視「道」、「德」和「物」,就如同一個園丁只關心什麼時間下雨,而不關注種的是什麼樹,不關注陽光、土壤和水一樣。
筆者有幸在國外讀過MBA,也討論過上千個公司和投資案例,我深感對於選股的指導,可能還是2500年前老子提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這十二字簡單透徹。當然,《道德經》綿長深邃,其蘊含的深刻哲理遠超我所能理解。
D. 道德經里哪一句可以命名企業使命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均。
E. 企業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不是企業要學習道德經,是企業要員工學習道德經。
企業文化,關鍵是員工有沒有文化。企專業有沒有道德屬,關鍵是員工有沒有道德。員工有沒有道德,也能看到企業文化如何。
企業文化好不好,關鍵看企業的領導是如何引導企業和企業員工的。
員工有道德,企業有道德,企業才會興旺。
F. 道德經里取一個公司名字
不熟悉道德經的人還真沒法取,不過可以用企二哥公司起名系統試一下,結合國學知識,起的名字具有很好的深意,只需要輸入地區和行業,便可有很多公司名稱供你選擇。
G. 可做企業文化的道德經句子
可做企業文化的道德經句子: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均。
H. 將道德經的精髓融入企業會怎麼樣
道德經對做企業是很有用的,比如: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內者不行。
三十七章 無為而容無所不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這些基本規律對做企業作用很大,我在聽子桓私塾里餘子桓講這些時感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讓我自己講還真不好講,但其中如無為、跨度等一直對我有用。
I. 老子道德經中道的含義什麼,如何將道與企業管理結合起來
它的道德經無為而又無不為的管理理念,在西漢初年被拿來治國,效果顯著,回短期即恢復民間生產,與答民休息,穩定社會秩序。對企業管理也有同樣的借鑒作用。管理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行事,給予員工更大的自主權,符現代經濟學推崇的「看不見的手」的要求。這是古典道家哲學和現在經濟學的完美結合,國-學-大-師-李-冠-論的道德經理論讓企業家們對內的管理,對外的市場,有一個良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