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理和道德

道理和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09 08:51:28

道德就是做人的道理和品德對嗎

差不多
道德是一種社會標准
沒有法律基礎

② 道理,道德,厚道,知道,何為"道」

道可道非常道

③ 道理跟道德是一個意思嗎

不一樣
道理,謂事物的規律。事情或論點的根據;理由。處理事情的辦法、打算等等
道德,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④ 道理與道德作文800字左右

關於道德的作文800字一:道德(890字)


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
「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
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范的總和。我說;
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
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
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
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道德的作文800字二:道德,我們與你同行(773字)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先從誠信開始。富蘭克林說:誠實和勉勵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古人雲:「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黃金有價,但誠實無價,誠信比
黃金更貴重!從《狼來了》這個簡單的故事中,曾在我們幼小的心靈烙下了誠信的印記,讓我們明白了誠信的重要。歷史中曾子殺豬,完璧歸趙,張良納履,晏殊誠
信無欺的故事也讓人津津樂道。也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個老太太在麥當勞吃東西時掉了一顆牙,經醫生診斷確定是食物過硬才使原本不太結實的牙齒掉了下
來,於是麥當勞賠償老太太六十萬美元。這件事不但沒有使麥當勞的聲譽下降,人們反而覺得這是麥當勞誠信的表現。從這個小小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如果一個
人誠信的話,大家都會願意相信他;反之,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他將一個朋友也沒有。墨子也曾講過:行不信者,言必耗;言不信者,行不果。可見誠信對一個
人講是很重要的,讓我們做一個誠實,守信,道德的人吧!

道德,再從節約說起。節約糧食,節約水電這些你都做到了嗎?當你把米飯倒掉而去吃麥當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米飯對於那些飢餓當中的人很重要?難
道小時候那首《鋤禾》白學了?當你開這水龍頭用水和夥伴嬉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國也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泉,難道這樣的浪
費水不覺得可恥嗎?科學家發現,中國現在的水資源只適合供養4.5億人,而中國目前就有13億人口!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不浪費
每一粒糧食吧!

道德,希望道德無處不在,但是現在的不道德卻隨處可見。看,李先生又在隨地吐痰;瞧,張女士又在隨地扔垃圾……人類,醒醒吧,都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吧!當你在勤勞的掃地工剛剛掃過的大馬路上,扔下一個馬路上唯一的垃圾,你不覺得很可恥嗎?馬路都會哭泣啊!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讓我們與你同行!

⑤ 道理和智慧與世間的道德真經有什麼區別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白話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
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⑥ 請解說道德和道理的概念

不同在於德和理。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指最日常的行為的准則和規范,而理,即規律,道理指事物的規律、方法等。意思相差很遠

⑦ 道德經說道與道理的關系是什麼

我是論語和道德經的證偽還原者,我用許慎創作字典之前的口述字義解釋道德經專81章和論語屬499章,發現流傳2500年的每章的註解譯文都是偽哲,並非老子和孔子及其多名學生的本意,本意經我辨證每章都是每個人生活正確行為的真理原則,因我不是老師,所以無平台公開演講每章,願在此遇到思考質疑者共同讓世界獲得真理,正確教育的本質是需要真知識方有可能轉化真智慧,有真智慧才有可能轉化真能力!有誰願意做真公益者請私聊我…

⑧ 道理跟道德是一個意思嗎

道理是經過道義裁決的因果關聯。道德是道義、方式與規則的意版思。

兩者都關聯道義。道理中的道權是限定理(因果關聯)的范疇詞語,如真理中的真,真理的定義是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保持正義的因果關聯。而道德中的道與德相互獨立,組合表達某種秩序或整體性相關的道義與規則。

⑨ 倫理與道德有何區別和聯系

1、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2、「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

3、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論: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

4、「西學東漸」以來,中西 「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9)道理和道德擴展閱讀

1、倫理和道德的含義基本相同,都與行為准則有關,但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倫理主要指客觀的道德法則,具有社會性和客觀性;而道德是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法,主要指稱個人的道德修養及其結果。

2、孫正聿在《哲學導論》一書中,通過援引趙汀陽的觀點,闡述了「倫理」與「道德」這兩個倫理學基本概念的區別。他是這樣說的:

3、學者指出,在關於倫理學的理解中,我們還應當特別注意「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道德」與「倫理」這兩個概念常常被混為一談,或者至少是缺乏本質上的區分。這導致了對「倫理學」的許多誤解,「倫理」表明的是社會規范的性質;而「道德」表明的卻是生活本意的性質。

4、道德是一個存在論概念,是一個作為倫理學基礎的特殊的存在論概念。道德問題是倫理學的根本性問題。倫理規范作為一些禁令,總是為保護有意義的生活,而確立倫理規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術性處理。

5、因此,倫理學的主題是「道德」而不是「倫理」,道德主題引出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另一個是由獲得幸福的生活方式去澄清建立倫理規范的要求。

6、在對倫理學的了解中,提出並思考上述問題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這會使人們理解,人們「在社會機制中生活決不意味著為了社會機制而生活」,「社會必須服務於生活」。

7、這還會使人們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幸就是誤以為生活目的是某種結局,這種態度離間了生活與生活目的,生活目的成了遙遠的目標,生活也就似乎總是還沒有開始。

8、生活目的是與生活一起顯現的東西,它不是遙遠的目標而是與生活最接近的存在方向性,但又是永遠無法完成的追求。可以說,生活目的不是某種結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種具有無限容納力的意義,生活是一種自身具有目的性的存在方式,這種目的性就是生活本身的意義。

9、應當說,在這種關於倫理學的思考中,體現的是一種哲學的前提批判的精神,因而有助於人們在哲學的意義上去思考和探尋倫理學問題。

⑩ 道德和道理的區別是什麼

在中國傳統抄中「道德」包含襲兩層意義,其一,道德是指行為規則;其二,道德是指實際行為合乎道德規則。在古代思想家看來,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認識和掌握自己的行為所應遵循的准則,這即是「知」;此外,還必須在生產生活等各項活動中自覺遵循這個准則,這即是「行」。必須具備這兩個方面,即知行合一,才能夠被稱為有「道德」的人

道理就是有證據的說話或是總結來的經驗。道單單解釋為自然規律 理單單解釋為人類的行為道和理合在一起 為道理 可解釋成符合自然規律的行為。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結構分為 發布:2025-05-03 22:43:02 瀏覽:253
山大在職法學碩士 發布:2025-05-03 22:42:25 瀏覽:116
司法仲裁公司 發布:2025-05-03 22:28:38 瀏覽:234
民事訴訟法對申訴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5-03 22:28:37 瀏覽:124
國家勞動法中工作超時怎麼補償 發布:2025-05-03 22:27:33 瀏覽:914
在我國法律責任免除的形式主要有 發布:2025-05-03 22:23:22 瀏覽:716
民商法的用途 發布:2025-05-03 22:19:15 瀏覽:447
消防條例第三條 發布:2025-05-03 22:14:03 瀏覽:579
衛生許可罰款條例 發布:2025-05-03 22:14:01 瀏覽:801
新疆大學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5-03 22:12:34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