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教師道德的事件

教師道德的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1-09 11:51:49

① 從范跑跑想到的職業道德(教師方面)

由范跑跑事件所想到的 五月十二日,四川發生了8級超強地震。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生命財產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令人深思的現象。光亞學校教師范美忠先生的一「跑」,以及此跑之後展開的辯論,就是諸多現象之一。今天發現,科學網也開始有同仁對此發表評論了。那麼,我也談談我的觀點。 先打個比方。拿一個細胞為例,一個單個的細胞,它有完全的權力和義務,全力地維護自己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環境,並想方設法地繁衍自己;但這個細胞如果不是生長在培養皿中,而是在一個活的機體內部的話,那麼它就必須遵守這個機體的整體利益。如果它仍然象剛才所說的在培養皿中那樣我行我素的話,機體的免疫系統就會毫不留情地把它清理掉。 那些免疫細胞對這個不守「道德」的細胞並沒有什麼私人的深仇大恨。很簡單,不守道德的細胞危害了整體的生存,所以它只有停止存在。否則,就輪到整體以及其中億萬細胞集體停止存在了。 人類雖然自詡萬物靈長,其實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一個細胞在機體中的地位差不多。一個人單獨存在的時候,他有權全力維護自己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環境,以及自己的後代繁衍、各種樂趣;然而,一旦他成為社會某個結構中的一分子,他就必須「象一分子」,不能再象獨處孤島一樣地自我中心地存在了。否則,他就開始危及社會和他人的存在,於是就要面對和那個特立獨行的腫瘤細胞類似的命運。 換句話說,一個人,作為同時具備生物、心理、社會屬性的完整的人,他的確有選擇自己行為的權力。或者說,當時范先生根本就沒有做選擇,而是遵從自己連母親都不顧的下意識活動的本能反應。然而,他同時也要面對與這種選擇或者行為習慣相關聯的後果。這個後果可以來自生物學屬性,也可以來自心理學或者社會學屬性。就好像,一個人可以選擇始終不吃飯,但後果是——餓死;可以選擇見人就罵,但後果是——孤獨。 所以,范先生選擇跑無可厚非,但他需要知道的是,選擇跑的同時,就應該做好准備,面對大家的不滿和鄙視,面對自己內心的譴責——當然,范先生或許沒有,也要面對學校方面的解聘。正如某遊客在劉全慧先生的博客中留言所說,這種行為在西方社會中是一定會被解聘的。因為行有行規,作為教師,要對正處於自己課堂上的學生負責,要承擔以身教影響學生的責任,也要代表學校愛護學生、全力保全學生安全的形象。不能滿足這三個職業需要的教師,當然不應當繼續留任教師。即使沒人來解聘,自己也應當引咎辭職。 我看日本和西方世界中,很多人都會因為某些職業上的事情沒有做好而引咎辭職的,我國幾次遇到譬如森林火災的時候,明明和林業部長其實沒有多大關系,先後幾位部長也會引咎辭職——這是一種職業精神。至於堅持認為自己沒有錯誤,不僅不肯辭職,被解聘還要訴諸法律這樣的行為,我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好了。 只能說,這樣的行為表明,這個人只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從來沒有真的試著成為社會一分子,從來沒有真的替其他人考慮過。 所以,這件事,其實已經不需要爭論。也不必出動道德批判、網路批判,或者公眾辯論,來證明範先生是對是錯。他只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坦然地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如果范先生真的很熱愛教育事業,又自信很受學生歡迎,能夠利益廣大學生的話,不妨自己去辦學,培養出一些出類拔萃、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用實際行動洗雪當年自顧逃生在先,無知妄說在後的恥辱。否則,只是越描越黑,而且不乏炒作之嫌罷了。

② . 結合范跑跑事件,談談你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看法

范跑跑事件是百年難遇的突發事件,不宜於用來跟平時的教師職業道德比較、專談論。屬
一般而言,應該是教育學生和護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只是在非常事件中人無對策的時候,范跑跑一

閃念間作了異於尋常的做法。遭到了批判。引起了爭議。

③ 從范跑跑和郭跳跳事件對老師的啟發

對於范跑跑事件,有表示理解的聲音,但更多的是道德的譴責。
首先,從人性的角度,遇到危及自己生命的緊急情況,躲避危險是人性的本能。螞蟻尚且有貪生的慾望,更何況人了。我們是否設身處地的想過,倘若我們處於范跑跑當時的那種境地,我們又會如何抉擇了?范跑跑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過錯,真正引起人們憤怒的是他為自己的行為所作出的那番言論。另外,范跑跑的支持者認為,寧要真小人,不要偽君子。地震時自顧逃生的教師可能並不止一個,但是他們都不敢說出來。而范美忠的坦白,也是一種勇敢。支持者稱,社會不能用一個英雄的標准來要求普通人,人應該擁有不高尚、不勇敢的權利;如果認為范美忠可以這樣做而不能這樣說,這樣的道德只是虛偽。
其次,從反對范美忠逃跑行為的觀點上看,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危險發生時,保護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而范跑跑拋棄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樣的行為是違背了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另外,在對「范跑跑」的心理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他的言論是具備一定的道德認知基礎的。但當他的行為發生以後,他在內心深處受到了良心的譴責,所以他為求心安,就發了那篇引起眾怒的文章,為在內心覺得可恥的行為進行辯護。對此,各大高校教授,如北大教授王海明,和著名時評人郭松民都批評范美忠誠實卻不知恥。導致這些根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於教師職業道德的缺失,社會公德意識培養的不到位以及科學的逃生技能技巧和理性抗災救助教育的缺失。歸根到底,是當前道德建設的缺失和道德狀況尷尬境遇。
總而言之,作為災區受難者之一,范美忠是幸運的;但作為教師,沒有能更好地呵護學生,他的表現卻令人遺憾。但是,當一些人僅僅用道德的大棒,來迎頭痛擊他時,公眾又會站到同情范美忠的立場做換位思考。從這個角度上講,范美忠又成了一個「自我犧牲」者,他通過展示自己特殊時刻的瞬間表現,喚起了公眾的思考,也由此促成了相關制度的改進。 「范跑跑」事件引起無數人轉身思考自己的人性弱點,思考相關制度與規章的缺陷,並使之有了良性改進。這實際上是「范跑跑」事件的獨特價值,也是它的積極意義。

④ 常州通報小學生墜樓事件,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規范培訓,強調為人師首先應該自身培養成良好的道德,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責任意識。

⑤ 教師案例生活現象的感悟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有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一、中職學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社會第一線--的德藝雙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實質就是就業教育。近幾年,隨著中職擴招,中職學生的數量持續增長,生源有了一定的規模。我們在校的中職學生大多能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職業素質不容樂觀。
我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本校學生中進行調查,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沒有明確目標。在回答,「為什麼來職校」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沒地方去」或者是,「家長讓我來的」和「看見別的同學來我就來」,(2)沒有職業概念。一半的學生在回答「來職校後干什麼」時,回答的是「不知道」,「混唄」。不知道職業概念及要為自己的將來職業做准備。(3)缺乏自信,自暴自棄,行為無度。表現在部分同學不求上進、成績差、迷茫、上課睡覺、攀比打扮、吸煙。(4)無視紀律,為所欲為。有的學生亂交朋友,忙於早戀,沉湎於網吧;以大欺小、勒索錢財;打架斗毆,聚眾鬧事。據資料調查,就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而言,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非常嚴重。有的地方惡性案件越來越多,手段極其殘忍。一些年輕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職學生。學生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會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出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不外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觀念模糊、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這從反面說明,必須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保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中職德育課程的核心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要積極貫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大綱》,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鮮活的社會生活為源,堅持習之以知、動之以情、樹之以信、練之以意、導之以行的教育教學觀。針對禮儀、道德、法律三塊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機勃勃的實效德育課堂,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1、學做合一,培養學生按禮儀辦事的行為習慣。禮儀是道德的外化,道德可以通過具體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的,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其特點是易理解掌握,難養成行為習慣。職校生教學需採用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課前預習、課中進行知識建構、禮儀實訓、課後學以致用的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如第一課中「讓別人悅納我們」的教學:我把全班分成實力相當的六個小組,在課前下發任務清單:三個小組分別運用交談禮儀、電話禮儀、做客待客禮儀來診斷特定情境下當事人行為的正誤,另三個小組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以上三種禮儀的情況進行調查,並做統計分析。
在課堂教學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組課前預習的成果,教師澄清學生理解的誤區,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師示範講解正確禮儀,學生進行訓練,設置實訓任務,按禮儀要求進行角色扮演,演練去同學家過生日的系列情節。最後師生共同進行總結評價後,下發作業,要求學生主動與師長按禮儀要求進行交談。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踐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價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德育如果迴避現實生活中道德選擇的多樣性與德育規范統一性之間的矛盾,就會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的信任危機。所以,我們始終堅持將現實生活中人們多層次的道德現象作為問題情境,尤其是將學生困惑的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導入到課堂中,在激發學生道德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以此讓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學會正確選擇,勇敢地踐行,成為一名有道德的人。
3、以案學法,築起合格公民的行為底線。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強制的道德。在法律模塊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公民的身份,緊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典型事件為案例情境,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以案激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例說法,讓學生按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來學法、知法;以法護行,讓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運用法律理性維權。
4、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德育來自於生活,也應該回歸生活。禮儀、道德、法律在生活中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規范和和引導人們的行為。所以,我們開展了德育活動課,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綜合地運用禮儀、道德和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德育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規范約束,而且是對個體生活的發展與提升」。德育是一種關懷,是心與心的交融;德育是一種化育,是等待花開的歷程;德育是一種享受,是真善美的綻放;德育教師從事的是經營人性的最美職業,德育之重、德育之美、德育之難,都激勵我們在教育實踐的大潮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終生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追問:
沒有這兩點:1.學習中的不足部分,三點;

2.找出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⑥ 太原師范學院老師存不當關系遭舉報,該事件中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感謝邀請

在我們的印象里,為人師表的人一定是大家在道德上的典範,老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尊重的,老師也值得被尊敬,是老師燃燒自己光芒,將希望傳遞下去,他將給學生的往往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就一點錯誤都沒有犯過么?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我們干我們該乾的事。生活還得繼續,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這個話題,其實沒必要討論太多。

⑦ 從教師職業道德分析孫琪琪虐童事件,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從教師的職業道德角度看,孫琪琪虐童違反了職業精神,背離了合理的道德觀念。
為人師表應以德服人,以智育人,以身作則做學生們的榜樣。

⑧ 教育部曝光八例有違師德典型事件,老師應當做到哪些道德規范

1.老師應該熱愛學生

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而一個具有師德的老師是應該平等對待所有學生的。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歧視學生或者是冷嘲熱諷學生。在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老師也要做到耐心教導。在學生不聽話的時候,老師不應該有任何體罰學生的行為,一定要全方位的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2.尊重學生的家長

當學生在學校裡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及時的和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並且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當中,也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並且盡量配合家長的工作。不能夠有指責家長的行為。

結語,希望經過了教育部曝光之後,老師們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職責,今後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另外也更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夠尊重老師,理解老師的不易。這樣才會有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

⑨ 老師做過的哪件事情讓你覺得有失道德風范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我們人生的啟蒙,但是在老師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也難免有著一些“害群之馬”,這些老師空有為人師表的稱呼,做著有失老師的道德風范的事情,讓學生和家長都失望至極,接下來小編就列舉幾件小編身邊發生過的老師有失道德風范的事件,小夥伴們一起來看一看。

老師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高尚且受人尊敬的職業,但是現在社會風氣物慾橫流,很多老師也忘記了三尺講台的意義,做出了很多玷污老師風范的事情。總之小編想說,為人師表這四個字請老師們謹記於心,不要讓大眾對老師們失望,你說呢!

⑩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10)教師道德的事件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於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

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網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熱點內容
電子廢棄物條例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356
元旦依據立法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885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