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古本道德經

古本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1-09 15:33:28

『壹』 老子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書

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1)古本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中的名言警句:

1、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

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2、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

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3、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貳』 德經與道經何時才改為道德經

你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

《老子》最初又名《德道經》,書中的內容順序是內《德經》容在前,《道經》在後,這與後世的《老子》是不同的。後世的《老子》,如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等,均名《道德經》,其文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此系後人棗可能主要是被道教篡改所致。在先秦,韓非是第一個對《老子》做過系統研究和闡發的人,他在《解老》和《喻老》中所述的《老子》,其內容的排列順序便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韓非所見的《老子》應是古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老子》帛書甲、乙本,該墓主是西漢初人,死於文帝12年,該帛書《老子》亦應是古本。帛書《老子》甲、乙本亦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與韓非在《解老》和《喻老》中所述的《老子》相同。這說明古本《老子》是《德道經》,而非《道德經》。《德道經》與《道德經》雖只一字顛倒,但這充分說明《老子》最重視的范疇是德,不是道。《德道經》被篡改成《道德經》,既反映了自《天下篇》以來對《老子》的誤讀棗抬高了「道」在《老子》中的地位,使「德」的主導性逐漸喪失;也反映了這種誤讀造成的危害棗經典被歪曲,思想真原被拋棄。

『叄』 老子《道德經》

前一章是正確的,戰國時期的文字習慣沒有那麼多「也」

『肆』 道德經怎麼有這么多版本哪種才是真正的原版!

以前回答過這樣的問題。
首先,《道德經》傳本極多,至今尚無權威的統一版內本;
其次,在眾容多傳本中也有優劣之分;
最後,若要將眾傳本一一參考實在工程浩大,所以推薦一本鄙人曾用過也一直認為不錯的參考書,即香港中文大學劉笑敢教授編訂的《老子古今》,他集中了老子5個最佳版本,集中、方便、准確!
你說到的斷句法都看到過,至於原版這種東西學術界內至今也沒有找到,但是解讀經典可以統觀全篇去分析體悟,不要受一句話不清楚的束縛。

『伍』 求《道德經》權威古本全文

道德經沒有最權威的版本,只有較權威的版本。因為古代沒有標點,所以釋讀必然會有差異。像道德經這么玄奧的典籍,不可能只有一種解釋。你必須結合你的經歷,體味其中含義。

『陸』 道德經解讀的最好的是哪個版本

《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版本,是權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其次則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帛書本。在歷史上流傳最廣的《道德經》版本則是漢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不斷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來,為《道德經》作註疏者不計其數。元代正一天師張與材曾說:「《道德經》八十一章,注本三千餘家。」據學者調查,流傳至今的《道德經》注本約有一千餘種。 現在的 通行本有:中華書局《老子注譯及評價》陳鼓應 著 饒尚寬 譯注 《老子——中華經典藏書》

『柒』 道德經有沒有古本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釋文

這是現已出土的最老的版本了

『捌』 哪個版本的道德經是原文求原文。

目前最早的就是郭店楚簡版的了,不過殘缺不全。
其次是馬王堆漢墓帛書本的,回甲乙版,答算是比較全備的。
近世通行的應該算是王弼的注本,還有種種唐朝之後的版本也算是古本了。
一般來說現在勘定老子時都是以王弼的版本為母本,然後結合楚簡版和帛書版在有爭議的地方做一下修改和整理。但其中作者個人的理解還是佔主要地位的。有些地方與帛書本相矛盾卻與楚簡版吻合,有些地方反之。很難說到底哪個才是老子本意。
高明的《帛書老子校注》算是考據的比較細致的,把王弼本、帛書本和各種古本進行了細致的考據。(網上有pdf的,可以下來感受下)陳鼓應的《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過很多次,最新的修訂版參考了簡本和帛書本,感覺是理解的比較好的一個版本。
但以上倆家在一些意義和理解上還是有差別的,這就需要自己去判斷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那個啥,老子差不多也這樣,多看看然後自己理解吧,選個自己喜歡的當自己的原版吧。

『玖』 背誦道德經使人聰明

我是贊同背誦《道德經》能提高人的智商這種說法的。以下的回答是基於我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所謂道德經的背誦能提高人的智商,第一位的是取決於背誦的內容。
首先,由於道德經本身便是一本奇書,其中沒有一個專名,言簡意賅,辭朴意深。能以區區五千言講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為古今中外所罕見。其次,道德經獨特的語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語詞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經一書內涵更加豐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道德經,本身是對我們的一大挑戰;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每個讀老子的人對道的解釋必然不同,道德經必將豐富我們的學識,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思維。由於道德經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簡本,其次是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兩本《老子》帛書,再次是由東漢時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國時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經古本篇》演變而來的世傳本。要想真正懂一點道德經,恐怕對先秦的典籍和中國哲學、訓詁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有一定的歷史、政治、古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亦是一個提高思維水平的過程。
第二位要點明的是背誦這種學習形式。讓我們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記硬背,也能有助於我們的思維水平的提高。這種提高有可能是明顯的,也有可能是潛移默化的。這是因為背誦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而且背誦必然能讓人學習到哪怕一點點的東西,讓知識在人的大腦中留下痕跡——只要學的東西是有意義的;而顯然道德經並不是一堆羅列的數字,而是一篇有內在邏輯的古漢語文章。
本人上中學時就很能夠死記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內容而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像道德經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話下。然而我能夠深刻感受到,死記硬背也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特別是古漢語中有些詞句和現代漢語差別不大,背誦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理解記憶的過程;更別說道德經中俯拾皆是朴實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等句子,雖然我當時背的時候並不去記它們是什麼涵義,但我還沒傻到看不出來其中蘊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東西背誦時未必理解,但只要還有印象,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你會一拍腦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麼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義在通常所說的狹義的思維層面上,背道德經也是有助於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說明的是:道德經中蘊含有辯證法思想。對辯證法這個東西,我現在也還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個很有用的東西;不理解、不懂得運用辯證法的人,往往嘲笑辯證法是一種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的邏輯,是詭辯。那些人簡直就像是睜眼瞎,忽視歷史事實,否定我們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辯證法對人的思維是有深刻影響的,能讓人突破二元邏輯的局限,更全面的看問題;近代數學已經證明,在「是」和「否」為基礎的二元邏輯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達的東西。非歐幾何以及測不準原理等的橫空出世、二元邏輯支撐起來的近代哲學的終結、當代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的思維必然要朝著並且已經朝著非二元邏輯的方向深刻發展——辯證邏輯、現代數理邏輯都屬於非二元邏輯的范疇,都在當代社會有著廣泛應用。背了道德經,便難免會受到一點(樸素的)辯證法的影響,這對人沒有什麼壞處。
最後想說明的是,道德經本來就是一門哲學,而哲學一詞在古希臘語中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先賢們果然用語精妙——你說學習這門老子的哲學,你能不更聰明些、更有智慧些嗎?

『拾』 道德經(老子)的各種註解

河上來公、韓非、莊周、蘇自軾、高亨、馮達莆、楊潤根都注釋過。

還是古人的版本好。老子的道德經經過很多朝代,不斷的避諱,很多字改了,不如第一句「道可道非恆道」就避漢武帝名諱劉恆改為了「道可道非常道」。今人文化含義很多已經變了,所以斷章取義,解釋離題萬里。
建議博採眾家之長。作比較分析。任何領悟和含義都最多做考證。

還有老子的思想是微言大義。老子的思想它本身就是圓的,不同的人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圓的一半。道德經是一個圓心,不同的註解就是圓線中的一段。幾十代人不斷的努力,不斷完善道家思想這個大圓。

熱點內容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
福建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92
經濟法基礎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15 04:51:38 瀏覽:631
新沂市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176
書法院職責 發布:2025-08-15 04:47:12 瀏覽:397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 發布:2025-08-15 04:41:26 瀏覽:215
王志律師 發布:2025-08-15 04:41:15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