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一年級道德與法制下冊教案

一年級道德與法制下冊教案

發布時間: 2025-03-08 15:47:56

1. 一年級道德法治下冊第1課《我們愛整潔》教案

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體會儀表整潔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整潔、衛生是自尊的第一步,懂得要注重保持個人整桐散困潔衛生,養成整潔、文明的良好衛生習慣。 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1課《我們愛整潔》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我們愛整潔

一、教學目標:

1.體會儀表整潔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整潔、衛生是自尊的第一步,懂得要注重保持個人整潔衛生,養成整潔、文明的良好衛生習慣。努力做到長期堅持,持之以恆。

2.注重自己的儀態、儀表,知道保持身體的整潔對自己的健康成長有好處,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願意做干凈、整潔的孩子。

3.能正確掌握清理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二、課程標准:

《我們愛整潔》一課重在培養兒童愛整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對整潔的認識固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直至成為學生的道德習慣。因而體現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條「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三、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天性活潑好動,自理能力較弱,又多是獨生子女,很難保持儀表的整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什麼是整潔,不懂得個人衛生該怎麼做,更不理解整潔不只是個人衛生習慣,還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問題。

整潔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現,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要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只有當學生懂得了整潔會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學生才會主動地整理自己的儀容、

儀表,注意自己的衛生。這一階段,愛整潔、講衛生的生活還不是他們自發和主動的追求。多數學生愛整潔的良好行為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長甚至直接代勞。

整潔反映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由於學生對整潔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自覺性還不強。老師需要通過正面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保持整潔,並督促學生在生活中堅持做下去,從而形成重視儀態、儀表的衛生習慣,產生良好的自我認同感,人格上更加自尊自愛。

四、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小鏡子

2.教師准備:與家長溝通,了解本班學生在家中的真實表現,以便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五、課時安排: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主題話題「鏡子里的我」「這樣做好不好」;繪本《皮皮的故事》

第二課時完成主題話題「保持整潔有辦法」「這樣是愛整潔嗎」

篇二:我們愛整潔

活動一:以圖導入,喚醒思考

導語:同學們,大家好。請你們看一張圖片。

出示任務:認真觀察一下圖片上的這位同學,對他有什麼印象?你想說什麼?

小結:對,他很整潔。整潔顧名思義就是整齊、清潔。(板書:整齊 清潔)保持手、臉、口腔、頭發等部位的清潔,衣服穿戴整齊,扣齊紐扣。看來,我們可以從身體的各個部位、所穿的服裝觀察一個人是否整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愛整潔》。(板書課題)

活動二:照照鏡子,加深認知

同學們,老師昨天讓每一個同學帶一面小鏡子,你們都帶了嗎?請大家拿出來。出示任務:

1.拿出小鏡子,看看鏡子里的我什麼樣?我的儀表是不是整潔,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2.同桌同學兩人一組互相「照鏡子」,看看別人的儀表是不是整潔,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再次照鏡子,幫助同學整理儀表,想一想,看到不整潔的情景你有什麼感受?

反饋指導:

1.剛才,同學們通過照鏡子,進行了自我檢查,誰來說說?

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2.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檢查了對方整潔和不整潔的地方。如果有問題,請幫他改正。

學生根據自己所見,談感受。

3.第二次照鏡子,很多同學都非常認真的做了對方的「鏡子」,幫助同學整理好衣服,翻好衣領、扣好扣子等。大家都能互相幫助。談談你的感受。

小結:通過自查、互查,同學們對整潔與否給人們帶來的不同感受說得很清楚。看來,大家都知道,儀表整潔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歡,心裡非常高興,都局念願意做一個愛掘知整潔的孩子,儀表整潔還

能夠顯示出這個人很有禮貌、很有修養呢!整潔的儀表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這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

活動三:分析討論,判斷正誤

導語:出示PPT,呈現第3頁中上面的三幅圖。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幅圖,看看他們這樣做好不好呢?

出示任務:

1. 學生思考:對三幅的內容做出正確判斷。

2.想一想,他們這樣的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試著分析一下。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不整潔的樣子呢?

反饋指導:

1.學生匯報:小男孩邊吃水果邊玩玩具,吃過的香蕉皮隨處亂扔;小女孩穿得整整齊齊,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小男孩邊看書邊啃手指,書桌上非常凌亂。

2.分析原因:

兩個男生:貪玩,嫌麻煩、想偷懶,認為臟點亂點沒關系、反正有媽媽來收拾;不注重保持個人整潔衛生——沒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女生:講究個人衛生,干凈整潔——有良好的整潔、文明的衛生習慣。

3. 交流梳理這些都是不整潔的樣子:臉洗不幹凈、頭發長了不理發、吃東西前不洗手、東西亂扔、亂放;手指甲很長不剪、衣服領子翻不整齊、做完游戲後身上很臟……

小結:一個人的外表整潔很重要。只有乾乾凈凈地出現在別人面前,才能給別人一個好印象,這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如果經常這樣不整潔,你就會和小豬皮皮一樣啦。

活動四:品讀故事,理解內涵

導語:出示PPT,創設情境,閱讀繪本《皮皮的故事》1-8內容。

出示任務:

1. 請學生自由組合,說一說故事的內容,談談讀後的感受。2. 發揮想像,故事創編:皮皮到小牛家做客如何;皮皮到小馬家做客如何。

3.皮皮後來怎樣了?

反饋指導:

1. 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後,全班匯報,談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教師及時引導、糾正。根據學生談話的情況,適時追問:皮皮為什麼不聽爸爸媽媽的話?皮皮去誰家做客了?主人的表現是怎樣的?

2. 很多同學都開動了腦筋,發揮了想像,創編了故事。學生說出自己的補充內容。

3. 皮皮後來變得勤梳洗,干凈、帥氣了。追問:它僅僅是這一天這樣嗎?引出要保持整潔、堅持不懈。

小結:這只不愛干凈、儀表不整潔的皮皮,在受到一系列的打擊之後,終於明白了要講衛生,愛整潔,改正缺點之後,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篇三:我們愛整潔

課時目標:

1.懂得要注重保持個人整潔衛生,養成整潔、文明的良好衛生習慣。

2.能正確掌握清理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活動一:情景故事,加深感受

導語:上節課,同學們認識了小豬皮皮。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位小朋友,你想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小邋遢)

出示任務:播放視頻《小邋遢》兒歌,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感受?

反饋指導:

1.學生認真看畫面,交流感受。

2.講一講所看內容,說一說名字的來歷,把小邋遢的前後對比說清楚。

小結:小邋遢和可愛的皮皮一樣,最終明白了要做一個愛整潔的孩子,這樣大家才會喜歡他。 活動二:小組交流,尋找方法

導語:你會做這些保持整潔的事兒嗎?還有哪些保持整潔的好辦法呢?(板書:保持)

出示任務:

小組交流,和大家分享你的保持整潔的好方法。(PPT:P4上面插圖)

通過和大家交流,你還知道哪些保持整潔的好方法。

反饋指導:

1.誰來說一說,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有哪些保持整潔的好辦法呢?

2.每天早上,穿完衣服後照照鏡子,看看有沒有問題;用完毛巾後要洗一洗,再掛起來;洗臉時要記得洗眼角和脖子;做完游戲後要先洗手;不能邊吃東西邊玩;寫完作業後整理好書桌和書包……

3.手臟了不能往身上摸

小結:看來,同學們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好方法。

活動三:聯系生活,落實理念

導語:同學們剛才說了說自己平時保持整潔的好方法,你是怎樣做的,能告訴大家嗎?

出示任務:小組交流。

反饋指導:生活中,最容易臟的就是我們的小手了。講一講洗洗手的方法。

洗手歌

小朋友,愛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

打開龍頭濕濕手, 抹點香皂搓搓手,

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沖沖手,

沖干凈,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

小結:我們每天在家裡、學校里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有時候很容易弄臟自己。我們要學會隨時隨地整理自己。尤其是手,要經常去洗一洗,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帶包餐巾紙或者手帕,臟了擦一擦,隨時保持整潔。

活動四:分析判斷,辨析整潔

導語:皮皮表示要做一個保持整潔的皮皮。那麼,作為小學生的你,怎樣做一個整潔干凈的好孩子?

出示任務:(出示PPT:P5上面的三幅圖)展開討論:這樣是愛整潔嗎?

反饋指導:你還在哪見過這樣的情況?

1.探討交流,形成共識:小女孩怕臟不肯玩;為了不能臟手,不玩彩泥;為了打掃衛生,把自己身上弄臟了。

2.教師指導,使學生明白:保持整潔,並不是不參加活動,相反,在玩耍、體育鍛煉、勞動時要不怕臟,盡情活動,只不過要注意,在活動結束後,要及時洗干凈。

小結:我們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活動後,只要我們做到及時換衣、勤洗手臉勤洗澡,這樣既能愉快地玩,又能保持整潔。


2. 部編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上新:

2021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112人,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是一門生活型綜合課程。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大特徵。

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

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目標:

……

更多詳細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 2021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

先上傳一部分

一年級道德與法制教學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 1、請跟我來 2
2 2、校園生活真精彩 2
3 3、鈴聲告訴我 2
4 4、爸爸媽媽別擔心 2
5 5、我會看標志 2
6 6、突發情況怎麼辦 2
7 7、好習慣壞習慣 2
8 8、我要養成好習慣 2
9 9、好習慣要堅持 2
10 10、開心十分鍾 2
11 11、玩的規則 2
12 12、好玩游戲自己編 2
13 13、下雪了 2
14 14、雪中生活 2
15 15、歡歡喜喜過個年 2
16
17

第1課 請跟我來
教學目標:1、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2、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
3、表現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學重點和難點: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都有什麼變化,這是本文重點。想想自己的願望並畫出來是課文的難點。
課前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准備一張自己在幼兒園時的活動照片;彩筆;畫紙;書包文具。
教學器材:歡迎新同學圖片 放大的課程表
教學課件:電腦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錄音:開學了,我們背著書包走進了學校,和我們一樣,小兔貝貝也和我們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了,電腦動畫,一隻小白兔背著書包,一蹦一跳的跑出來向大家招手。教師:聽,小兔貝貝和我們說話了:(電腦錄音)嘿!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兔貝貝:現在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的心裡特別高興,你們呢?
教師:同學們也是一年級的學生了,還記得開學第一天的情景嗎?(觀看新生入學的錄像)開學第一天,是誰把你送到學校的?當時你是什麼心情?爸爸媽媽或家裡的其他人對你說了什麼?學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歡迎你的?小組間說一說。請同學匯報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情況。
看看現在自己都擁有些什麼?比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麼不同?自己的用品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現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麼變化?小組間互相交流,請同學到前邊匯報 匯報時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實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給全班。
工人做工,農民種田,解放軍保衛祖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的工作。(放錄像,解放軍邊防站崗,工廠工人做工,農民種田錄像。)我們是小學生,我們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們來到新學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有什麼想法?小組間互相交流然後把未來自己的形象畫出來。畫完之後,全班互相展示。選出好的作品到前邊展示並貼在展板上。
讓我們以我們都喜歡的歌曲來結束我們的第一節課。(電腦放錄音同時配有動畫 《上學歌》)同學們跟著學唱。
小結:你們喜歡上學嗎?請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2課 校園生活真精彩
一、主題目標:
1、熟悉自己的校園,增進對學校的了解與親近感。
2、了解學校中與自己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設施、設備等。
3、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校園探密活動。
二、活動准備:
1、結伴參觀學校的各種功能室,猜一猜有什麼作用。
2、多媒體課件、校園相片。
3、各種設施名稱的小紙條。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
同學們,開學三個星期了喜歡我們的校園嗎?我們都要在這所學校里度過六年的時間,我們都要共同愛護我們的學校,你對我們學樣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們學校有哪些場室,這些場室各有什麼用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我們的校園(板書課題)
(二)「小小探密員」匯報,初步了解校園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大家,讓你們做一回「小小密探員」結伴去參觀各種功能室,下請大家匯報一下。
生:我到了電腦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電腦,我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電腦里畫畫,可好看了,我想快點長大,好快點到電腦室上課去。
生:我去了圖書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書,可好多書名的字我都不認識,我要好好學習,識多一些字,好快點能看懂圖書室里的書。。。。。。。
師:這些小小的密探員真不錯,了解了我們學校的那麼的功能用室。不過我們學校大著呢,除了你們說到的這些,還有好多你們不知道的,想知道嗎?
(三)一起看看我們的校園,深入了解校園
你們想參觀我們的學校嗎?現在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參觀我們的校園。然後分組討論。
(四)深化擴展,進一步了解校園各地方的作用
1、課件出示圖書室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做?
(2)分組討論:要安靜,不能大聲說話,拿放東西要輕。。。
2、課件出示喝水處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樣做?
(2)分組討論:要排隊喝水,要做到互相謙讓
(五)緊密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1、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麼?出示寫有教室物品名稱的條子,先由學生對照實物貼一貼
2、玩游戲:把寫有校園設施名稱,使用情景的條子分給學生。由一名學生介紹他紙條上的內容,與情景或設施對應的學生起來做朋友。
3、集體評議。
(六)畫校園,表現自己對校園的愛
1、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多媒體上展示學生的畫,讓該生說說自己畫的內容。
(七)課外延伸:試著和同學一起找找學校里的這些地方。每找到一處給自己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 師
辦公室 廁所 飲水處 少先隊室 門衛室 圖書室 電教室 音樂室

3課 鈴聲告訴我
教學目標:
1、知道下課鈴聲響了以後該做些什麼。
2、能合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知道課間該做哪些有益的活動。
3、初步懂得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的重要性,形成規則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規則意識。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提前讓學生找一找、看一看課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做什麼?
2、教師課前准備:多媒體器材、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游戲、上廁所、准備下節課的學慣用具、飲水)小兔貝貝獎章、毽子、跳繩、皮球。
教學課件:課間活動錄像、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各種活動的課件(老鷹捉小雞、踢毽子、跳繩<加入跳繩的歌曲>、拍皮球<加入拍皮球的歌曲>)、以《哦,十分鍾》為背景音樂的各種有意活動課件。
流程圖: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意
1.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課間活動可以做哪些有意的活動?1.根據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進行小組討論並匯報: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說明原因。
2.根據課前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和課間活動的錄像討論回答: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根據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活動進行表演和活動體驗。
4.根據學生推薦的活動進行體驗。1.出示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放課間活動的錄像,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讓學生進行討論。
3.老師向大家推薦游戲活動。
4.與學生一起進行活動游戲體驗。
教學過程:
一、由小兔貝貝引出:下課鈴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出示課間不同活動的課件和圖片)小組討論、匯報結果。除了這四種還會做哪些活動?(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老師小結:下課後不管先做什麼,只要將時間安排好,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就行了。但不要等到快上課時才想起來上廁所。
二、由小兔貝貝喜歡課間活動,利用課間活動的錄像和課前讓大家在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進行討論: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認為什麼樣的課間好?引導學生得到:課間活動活動要守秩序!
三、利用課件向大家推薦各種有意的游戲和活動,在推薦活動游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體驗。(為了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以及使課件更加形象生動,在課件中配以相應的音樂素材)
四、在《哦,十分鍾》的音樂伴奏和相應課件的播放下,幾個學生在前進行活動,其他同學拍手進行附和,老師總結:真心希望大家能擁有一個愉快的課間十分鍾!讓我們共同期待那愉快的十分鍾吧!老師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開火車」的游戲,將學生帶出教室加入課間活動的隊伍中。
教案點評:
教學活動有一定的新理念,教學內容能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的說教;最重要的一點是活動性較強,通過學生親自體驗,得到正確行為的道德培養。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另外,短小精悍的有目的的歌曲的溶入,給這節課增色不少。但在講這節課時,由於「規則」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在任何活動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再有就是同學求異思維應多加鼓勵,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

第4課 爸爸媽媽別擔心
教學目標
認識:1、知道社會上有傷害兒童的壞人,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2、認識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受到傷害。
3、學習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4、了解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別人帶來痛苦麻煩。
情感:1、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2、感受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願意遵守交通規則。
行為:1、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馬路上自覺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邊行走;橫穿馬路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教學重點:
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學習一些提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教學難點:
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
教學准備: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播放:放學鈴聲。
2、談話:放學鈴聲響了,你該做什麼呢?
3、學生討論問題。(不要求回答)
4、揭示課題:平安回家
二、學習新課
(一)、放學檢查
1、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討論了放學鈴聲響了後應該做什麼?現在,請幾位小朋友勇敢地舉手來說一說。
2、學生回答問題。
3、教師小結:放學鈴聲響了之後,首先應整理書包,把回家的東西帶全,別把東西落下了。養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二)、防止上當
1、播放視頻(防止上當)
2、問:假如你也遇到同錄像上的小朋友相同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3、學生回答。
4、播放動畫。問:你認為這位小朋友做得對嗎?
5、教師小結:我們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三)、交通安全
1、江、河、湖邊的安全
(1)、播放兒歌:一隻小青蛙呀!河邊跳呀跳。小強看見它,飛快往邊兒跑。小朋友們齊聲叫:小心!危險!小強真聽話,趕快停住腳。
(2)、問:哪些小朋友回家途中要經過江(河、湖、塘)邊的?
(3)、講述:回家經過江(河、湖、塘)邊的同學,特別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江(河、湖、塘)邊上玩,做游戲,不要私自下江(河、湖、塘)游泳。
2、公路上的安全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上學是不是要經過一些街道或公路?(有的有,有的沒有。)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標志和設施。你們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和設施嗎?它們都是什麼用途?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2)、認識交通標志和設施,並說說它們的用處。(課件演示)
人行道:供行人行走。人行橫道:供行人穿過馬路。護欄:保護行人的安全。機動車道:機動車行駛的道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走,黃燈表示車輛減速慢行。鐵路道口:表示前面有火車通過。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火車。過街天橋:行人穿過馬路。地鐵站口:地下列車的進出口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交通標志和設施,它們呀,都是在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不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從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4)、聯系生活進行活動(演一演:用准備好的交通標志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邊演邊說交通規則。)
①注意交通安全對自己、對別人有這么大的好處!那麼注意交通安全又應該怎樣做呢?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哪位同學最聰明!
②過程:
師:行人橫過馬路應該怎麼走?生:橫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
師:行人在街上走路應在哪兒走?沒有人行道應該靠哪一邊走?
生:上街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走。
③師:注意交通安全的具體行為就是遵守交通規則。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④學生回答。
⑤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看來我們真能做到自我保護,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
三、鞏固
1、判斷以下行為是否正確。(播放課件)
2、師生齊唱兒歌:交通安全記心中
小朋友呀要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紅燈停來綠燈行,穿過馬路走「橫道」。
不翻護欄不猛跑,扒車攔車可不要。交通規則記得牢,自我保護要做到。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要防止上當受騙,要注意交通安全等,我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4. 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範文

【 #一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範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范碰埋文

《上學路上》: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有關交通的特殊號碼和交通標志,掌握有關交通安全常識。

2、行為目標:遵守交通規則,做到安全行走,逐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行為習慣。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感受交通規則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交通標志的認識並不全面,只認識基本的且常見的交通標志,如:紅綠燈信號標志、人行橫道等。部分學生不懂得在交通標志的指示下正確遵守交通規則。生活中多數學生自覺性差,學生作為現代交通的重要的參與群體,學習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規則、遵守交通規則,增強安全意識、防範措施避免交通事故,保證人身安全是他們急需要做的事,也還要靠我們長期的滲透,不斷加強有關知識的宣傳、灌輸,加大管理力度,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遵守交通法規的習慣,確保我校學生的交通零事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了解特殊號碼及交通標志。

2、教學難點:把知識轉化為一種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的行為習慣。4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讓交通安全為我們保駕護航

一、欣賞圖片,導入課題

1、欣賞望謨縣的美景,再了解望謨縣的交通現狀。

2、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二、觀看圖片,填寫表格

1、觀看圖片,把圖片上存在的不文明的交通現象及解決方法填寫在表格上。

(1)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小組敏吵唯成員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師巡視檢查。

2、小組代表發言。

3、交流:說說身邊存在哪些交通安全隱患?

三、觀看動畫視頻,引導正確做法

四、認識特殊號碼及交通標志

(請學生來扮演特殊號碼及交通圖標,認識特殊號碼及交通標志。)

1、特殊號碼:110、120、122。

2、交通標志:人行道、注意信號燈、注意危險、禁止行人通行。

五、辨析反饋,指導行為

1、情景設置一

星期六,叔叔帶小凡去書店,路過一個無人看守的交通崗,正巧遇到紅燈,叔叔要闖過去,小凡說:「不能闖紅燈。」叔叔說:「沒人管,沒關系。」小凡應怎樣勸阻叔叔呢?

2、情景設置二

小方放學後要過馬路乘車回家,如果走人行橫道,就要多走50米,如果跨越擴攔,穿過馬路,就要近得多。小方應該怎麼做?

3、情景設置三,學生模擬表演

在馬路上兩個同學追逐打鬧,有一個人過來勸阻,他們誰做得對,為什麼?

4、交流與反饋。

5、師小結。

使學生懂得不僅是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同學之間也要學會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做一名維護交通安全的義務宣傳員。

六、發出倡議

請班長帶領學生發出倡議,明白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

七、課堂總結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裡,希望同學們通過這次班會活動,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每天開開心心上學,平平安安回家,讓交通安全為我們的生命保駕護航!

八、課後作業

同學們,回家後把你今天收獲的交通安全知識說給家人聽,也向家人宣傳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篇二橋培】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範文

《我不拖拉》:

教學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學生珍愛生命要從抓緊時間開始,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思想感情和抓緊時間做事的態度。

2、教育學生學會有計劃、抓緊時間來學習和生活,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3、使學生了解無論在學校和家裡,都要作到學習時就要認認真真地學習,娛樂時就要痛痛快快地玩耍,學會抓緊時間的常識和技能。

4、通過討論、體驗和向他人學習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討論、體驗和向他人學習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緊時間的快樂,學會珍惜時間。教學難點

教學准備:

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出示一個沒有著色的鬧鍾圖形。先請學生認一認。

2、電腦演示在這個時鍾的'不同時段,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學習生活,並配上解說。

3、學生交流討論:你覺得這位小朋友怎麼樣?

二、小小故事會

出示課文插圖「等一下」與「還沒完」

1、看圖講故事,

明明在家裡和明明在學校是怎麼做的?學習兒歌

生活中的小拖拉,

時常會說「等一下」。

凡事都要「等一下」,

多少事情溜走了。

2、看圖聽故事,「拖拉鳥」

P10面插圖,拖拉鳥的故事

從前有隻拖拉鳥,喜歡唱歌和舞蹈。

秋風起,築巢忙,它說不急日子長。

寒風呼呼睡不著,明天一定要築巢。

又是一個艷陽照,它忙唱歌和舞蹈。

別人勸它快壘窩,它叫別人不要吵。

東一枝來西一枝,窩兒一直沒搭好。

北風吹,大雪飄,後悔巢兒沒築好。

3、說一說自己生活中拖拉的事情,並講一講造成的後果。

三、本課小結

生活中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遇到其他事情的干擾,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節課請同學來說一說。

第二教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都做過一些拖拉的事情,拖拉一下有關系嗎?

二、七嘴八舌話拖拉

1、播放課件,出示一同學未吃多少,其他同學已吃好;一同學邊做作業邊玩玩具。

2、說一說,他們在干什麼:這樣做有什麼後果?

3、同桌或小組交流,你做事拖拉嗎?結果怎樣,如果不拖拉,會有什麼好處?

4、出示P11面圖,參與討論:拖拉一下沒關系嗎?

三、小小討論會

1、討論交流。播放課件,出示「醫生在搶救病人」「發生火災,消防隊趕到火災現場」「農民在農田裡勞作」的圖片,設想他們如果拖拉會有什麼後果?

2、拓展延伸:聯想一下除圖片以外的各行各業如果拖拉會有什麼後果?

四、和「拖拉說再見」

1、看P12圖片,說說小明是怎樣改正自己拖拉的壞毛病的?

2、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可以用什麼方法改變拖拉的壞毛病呢?

3、學習兒歌

我有一個小時鍾,常常陪我倒計時。

刷牙洗臉八分鍾?作業完成半小時?

我的這個小時鍾,其實藏在我心中。

五、教師小結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珍惜時間啊!

【篇三】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案範文

《拉拉手,交朋友》: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樂於和同學、老師交往的情感,初步體驗作為集體生活中一員的快樂。

2、行為與習慣

了解並遵守交往及游戲中的規則、紀律,初步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

通過參與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活動;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老師和同學

1、老師作自我介紹,與同學交朋友

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學校,成為一名小學生。我是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我們以後會在一起學習語文、品德與生活等知識,做各種有趣的游戲。你們遇到困難也可以來找我,我會幫助你們的,我們還會成為好朋友呢!(老師走下去和同學拉拉手)

2、放多媒體圖片,給學生引見4個小動物

在美麗的大森林裡住著幾個好夥伴,他們是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和創創鼠,聽說你們上學了,他們也想和大家成為新朋友。你們願意嗎?瞧!他們來了!大家歡迎!

(4個學生戴著頭飾上場,作自我介紹,向各小組問好)

康康熊:大家好!我是康康熊,你們看我多健康,我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樂樂猴:大家好!我是樂樂猴,我非常快樂,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愛愛鴿:大家好!我是愛愛鴿,我很有愛心,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創創鼠:大家好!我是創創鼠,我很愛動腦筋,也喜歡搞創造,我也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

同學們分別說一說4個小動物的名字,和小動物們問好。

3、同桌同學相互認識

小朋友們你們已經認識了倪老師,和4個小動物。你們之間還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認識一下,成為新朋友?

(啟發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認識)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鉤,成為新朋友。

4、學做名片並展示交流

(1)老師出示自己的名片給學生看,然後示範做名片,學生按老師的方法、步驟學做名片。

(2)誰願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給大家看一看?(適時點評)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交換名片,老師指導交換名片的禮節

(3)在書上記下同桌的名字和電話,相互認識。

5、唱兒歌

教唱兒歌:拍拍手、拉拉鉤,我們成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鉤,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二)——做游戲,愉快地結識新朋友

老師講解一下兩個游戲:找朋友,網小魚的游戲方法和規則,

教唱網小魚的兒歌。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邊唱兒歌邊做游戲,

老師也加入游戲中。

熱點內容
河間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5 22:16:45 瀏覽:657
自考本科無學位可以考法律碩士嗎 發布:2025-05-05 22:12:42 瀏覽:645
海城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21:59:17 瀏覽:122
亂扔垃圾刑法 發布:2025-05-05 21:59:06 瀏覽:733
以正道德經 發布:2025-05-05 21:58:29 瀏覽:829
立法法九十五 發布:2025-05-05 21:57:35 瀏覽:51
法律服務行業誠信建設 發布:2025-05-05 21:57:33 瀏覽:420
現代行政法的基本理論 發布:2025-05-05 21:56:07 瀏覽:627
發法學論文 發布:2025-05-05 21:55:05 瀏覽:199
2月22日演的社會與法 發布:2025-05-05 21:53:05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