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慾望
A. 道德和慾望哪個更重要
慾望是本我的需求 是最低最本能的
道德是超我的要求 是最高最理想的
兩者可以兼顧 在道德允許的范圍內
適當地滿足自己的慾望就可以了
平庸者看重慾望 高尚者看重道德
B. 在愛情和慾望面前 道德和道理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是什麼意思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戀愛中的男女的思維敏捷度降低了。
愛情再偉大他也內是現實社會的產物.. 什麼容可以高於現實? 愛情象個童話.也象神話.就靠你自己怎麼把握!
所有的愛情,在不在愛了的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這是個美麗的世界,每天日出日落,花敗花開,魚翔淺底,每一天都有新鮮的空氣,藍天白雲,,,但,最黑暗的是慾望和人們日益被利益熏黑的心。
在這片土地上聚集的是許許多多的人的靈氣,沐浴海風,即使狂風刺骨,但,終究還是慢慢喜歡上了這樣與眾不同的風,時而出現在海邊,迎風而追,跑在沙灘上,可以肆無忌憚的活動,即使摔倒,即使躺下。時而像在大西北一樣,每一步都要用頑強的毅力而行,腳底下的是咯腳的尖刺,還是能體會到那戰勝過痛苦的勝利之感,而夢里醒來終是客啊,但就算身為客,也要讓自己活得精神有力,不是嗎。
不要為自己的不夠努力找借口,如若你真的努力了也不會成功,那你就不努力了嗎。就算蒼天定辜負,我定努力問蒼天。
C. 道德情感慾望論:怎樣在道德與慾望之間旋
人如果沒有慾望,那麼人的幸福就無從談起。可是,如果慾望超出必要的生理與精神的限度,那麼慾望就會變成欲壑難填,這樣就很難保不做出非道德甚至犯罪的事情來。道德屬於軟約束,慾望屬於硬誘導。顯然,它們之間的較量是不平衡的。如果過分壓抑人的慾望就顯得不人性,如果放棄道德的約束,那人和動物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人活在世上,如果沒有道德力量的約束是可怕的。但是人的慾望往往又會不斷的沖擊道德的防線。從技術層面來說,道德比較抽象,屬於主觀方面的多一點。而人的慾望則具體一點、客觀一點,物質性較強。
因此,人要在不傷害別人,不妨礙公共安全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慾望要求是可取的。而有一些違背道德倫理,違背法律的慾望是萬萬不能去碰的,更不能因此喪失底線。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能夠受高級神經的控制,而不是只會出於本能。
(3)道德慾望擴展閱讀:
慾望存在的意義:
其實「滿足慾望」和「克制慾望」相似,只是為了調節自身的某種狀態,小到草履蟲,大到人類,只要是生命,每時每刻都在產生需求,需求的產生就希望被得到滿足,在滿足的過程中,也就產生了「慾望」的大小。
有一些慾望,心底里我們會覺得不好,阻礙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因此就需要去克制和糾正它,慾望的產生,本質是一種「調解狀態」,維持心理的「內平衡」的過程。
慾望也是一種大腦多巴胺的分泌系統,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小白鼠的多巴胺系統去除,最後發現小白鼠喪失了慾望。沒有慾望的小白鼠沒有任何行動的意願,比如吃飯,睡覺,活動,即使它渴了餓了也不會去主動地尋找食物。
我們可以結合自身去思考一下,每次慾望的產生,不是為了滿足某個「需求」嗎?基本的慾望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精神的慾望,玩手機獲取信息,娛樂刷手機,試想一下,如果外力不能滿足自身的慾望,我們會不會非常的痛苦。慾望存在的意義本質也是生命自發的系統當中的一個部分,它能調節生命狀態的意義。
D. 慾望與道德哪個重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有些人認專為慾望比道德重要,對屬他們來說,道德值幾個錢?有些人則視道德如生命,一生在小心呵護自己的道德不被玷污。前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小人,後者可稱之為君子。
E. 慾望,人性,道德,金錢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往往金錢表示慾望,想要更多的金錢,慾望也就越大,當有了慾望,人性和道德也就不值一提。
F. 慾望與道德的關系
我是也想問這個問題,偶然看到了你的困惑,給我的感覺,你像是在追逐慾望的路上迷失回了自我,慾望答得到了滿足,但內心得到了糾結,你無法心安理得的做一個多情種,在你內心你並不是不覺得你違背了道德,甚至有一種自我真實和洋洋自得的自我感覺良好。你只是難以接受外人的眼光和對你的看法。你不想別人覺得你是渣男,你像段正淳一樣覺得你對每一個女人都是真愛,每一個女人都好,你唯一缺的是忠誠度。我無法用對錯來評論慾望和道德,但是我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活在道德的社會下,你違背了道德,那你就要去承認別人的白眼,有享受,就得要承受。人生就是二元對立,就像人的情緒,有快樂,就有傷心的時刻。
G. 語文情景對話,一天,慾望遇到了道德,補寫道德和慾望的對話
一天,慾望遇到了道德。慾望對道德說:「我比你強,人類歷史每一步發展都是我在起作用,內沒有我的一容念之間的決定,歷史將停滯不前。」說完之後,不屑一顧地對著道德露出鄙夷的神色。道德卻報以淡淡的一笑說道:「你的確重要!由於你的沖動,歷史呈現出多少冤屈和無辜者在戰爭中丟棄性命。假使沒有我的約束,人類不可能從野蠻走向文明。」他們爭論不休,難解難分。這是我從他們身邊經過,我立刻對他們說:「你們都重要!慾望是人向上向前的動力,而道德是人從善求真的開始。」由於我的勸說,他們握手言和,重歸於好。
H. 只有克制慾望,才能完善道德嗎
人是有慾望和需求的,如果對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不加以約束和剋制,慾望就會自我膨脹。食慾、性慾是人的兩大最基本的慾望,是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體現的自然屬性;人還有權欲、名利慾、佔有欲、貪欲,所有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產生的。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慾」是對待慾望的一種方式,而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慾望膨脹,其結果是相當有害的。
任由食慾膨脹,無節制地暴飲暴食,有時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現在患肥胖病的人越來越多,各種「富貴病」的病因也是因為不注意控制飲食。更重要的是,食慾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靈魂。常聽說一句話:「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食慾膨脹時,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人往往會拿自己的尊嚴作交換,甚至觸犯法律。
性慾膨脹不加克制,害處也很多,不少官吏不就是在「美人計」或「美男計」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嗎?對於一般人來講,不控制自己的性慾,違背道德,其結果也常常落得家庭破裂,名譽掃地,得不償失。
權欲對人的誘惑很大。因為權力常常是不法者以權謀私的工具,權力能讓人八面威風,眾人臣服,這種名利雙收的事情對人的誘惑當然很大。對權欲不加控制,為了陞官發財,結黨營私,買官賣官,出賣自己的良心,違法犯罪,其結果不是人頭落地,也是鋃鐺入獄。
慾望最普遍的一種就是利慾,一種就是利慾,諸如什麼「利慾熏心」、「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物質利益是考驗人的試金石,面對錢財人們往往會露出他們的真面目。上至高官巨賈,下至平民百姓,都與物質利益緊密相連。而對於利慾若不加以克制,危害更大,為了獲利,不惜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或是為了私慾,背信棄義,不擇手段。其結果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不勝枚舉。
除了上述的慾望,人還有惰性心理以及消極心態,這些都將影響到你的成功。為此,若要成就美好的人生,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慾望,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度過美好的人生。
I. 道德起源於人的情感慾望或天然情感
理念論倫理學認為道德起源於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論、環境論和社會關系論所指的外在條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屬人的事物和條件,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義的萌芽和傾向。
先天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生而有之的東西。
本能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論認為,道德根源於人類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決定共同的人性,是決定社會本質的共同的東西,因而也是決定道德的根本層次。
所以一定社會的階級道德的產生和形成都是與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關的,人的本性不僅決定了道德的產生,而且決定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
道德正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覺而產生的一種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論認為,道德是人根據自己的生存發展需要,自己為自己立法的產物。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成果源於人的需要,人類社會產生了道德,就是因為道德滿足了人的某種需要。人類通過各種對世界的掌握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以實現對自己的肯定和發展。而道德作為人類理性的結晶,不是表達個人的偏愛和欲求,而是表現人們的共同願望和需要。
從道德發生的歷史看,道德產生於人們調節社會群體內部各種關系以維護一定社會秩序以及個人自我肯定、自我發展的需要。這用千百年來客觀存在著的道德協調性因素和進取性因素就可證明。
J. 慾望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這種價值觀的問題,要看你把什麼看得最重要。
如果你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滿足欲版望,把它剝奪掉權生不如死,慾望強烈到你可以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生命毀滅道德,那就是人格中本我很強,弗洛伊德所說的遵循快樂的原則而生活。
道德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自我約束,如果一個人的道德內化很強,那他可能會為了道德舍棄、壓抑不合理慾望,也可能為了道德而犧牲生命。
很多學科中非常強調保護、尊重生命的原則,因為生命是一個個體實現慾望、踐行道德的最大前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慾望和道德從根本上是為生命服務的,沒有了生命沒有了人類這兩者就不復存在。當然有些東西值得人類為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所以說這是個人主觀選擇性很強的東西,如果非要選擇的話,那麼我個人是這樣選擇的:生命>道德>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