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心道德事

心道德事

發布時間: 2021-01-10 15:50:43

A. 存道義之心,行道義之事是什麼意思

道義,是指道德義理;道德和正義等。出處《易·系辭上》:「內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容。」《史記·太史公自序》:「《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懲淫》:「客謝曰:『我與若夫道義交,不敢為此獸行。』」
「存道義之心,行道義之事」的意思——
直譯:要有一顆有道德和正義的心,要做有道德和正義的的事情。
意譯:做好人,做好事。

很高興第一時間為您解答,如有問題請及時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

B. 道德,會代替人的善性,人的所行所事都來自於道德,以至於對於是否幫助苦難的人,心裡想到的是是否道德,

孟子提出的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孟子與荀子同為先秦儒家大師,但其關於人性善與人性惡的觀點卻截然相反.那麼究竟誰的觀點代表儒家原則?是孟子對而荀子錯,還是荀子對而孟子錯,抑或是二人都錯?結論只能是二人都錯,也就是說二人在邏輯思辨上都是獨斷的,而都是出於獨斷這一點又恰恰便是包括二人在內的儒家的共同原則.儒家學說是一道德體系,其中的許多原則屬自明性質,非由邏輯論辯可以證明,也無須通過邏輯論辯的形式證明.荀子和孟子二人,荀子主性惡,孟子主性善,荀孟的不同不在於儒家「仁」的思想的差異,也不在於儒家邏輯論證方法的差異.孔孟荀三人所以能並列為早期儒家大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孔孟荀三人在思想和方法論上的一致.荀孟所以不同,是因為二人在儒學的理想與實踐上有著不同的側重.表面上看性善、性惡正相反對,實際上卻更加反映了荀孟二人極為一致的儒家本色.孟子和荀子都認為性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不是決定一切的,所以所謂性善性惡,先天後天,原也就無所謂善惡,性善性惡只是二人邏輯論證的不同前提而已.孟子的「義」出乎心性,但是「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也」.「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仁義者,「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先天雖有的,後天也有可能會失去.荀子的仁義雖在生性天情之外,但君子「化性起偽」,「強學而求有之」.先天沒有的,後天也可以具備.所以先天有沒有並沒有關系,關鍵是要看後天能不能擁有.所以說,性善論與性惡論是同樣歸結為儒家「仁政」理想和「求」與「學」的實踐原則,在此一點上二者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孟子和荀子既然一致,為什麼會有一人主張性善、一人主張性惡?其原因即在於二人所處的歷史環境不同.對此,司馬遷早有指出.《史記》將孟子與荀子合傳,是有其充分考慮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司馬遷評價孟子說:「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又說孟子「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所謂「所如者不合」與「迂遠而闊於事情」,是說孟子的學說主張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差太遠,孟子被認為是過於理想化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司馬遷評價荀子說:「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所謂「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說明到荀子時社會現實更趨惡化,更不容提出過高的理想.孔孟荀三人的身世環境屬於同一類型,都有所謂是非淆亂、老而發憤的經歷.但孔子生當春秋末年,孟子生當戰國前期,社會政治狀況畢竟要好一些,使人感覺尚有葯可救.而荀子生當戰國末年,作為春秋戰國最後一位集大成的學術大師,所感受到的社會環境的險惡,以及來自儒家統系的責任感和心理壓力,都在孔子孟子之上.所以荀子專意著作了《性惡》一篇,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乎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孟子講仁義,把仁義概念建立在對人的心理分析之上.為了強調仁義,所以深自樹立,高自標榜,以求激勵人心,要求人在後天行事中保持其本心,是俗語所說的「唱紅臉」.表面上講性善,實際上重在後天行事.荀子講仁義,但荀子生當戰國末年,當時的情況已是人人爭於利慾,君子與小人同惡,固不宜倡言心性之善,於是只有深明其惡,以求人能反躬自救,要求人在後天生活實踐中厲行改造,有佛家世紀之末救世出苦海之意,是俗語所說的「唱白臉」.孟荀二人性善論與性惡論態度雖然相反,但「仁」的主張一致,強調後天實踐一致,並且性善論或性惡論的獨斷的邏輯論證方法也是一致的.社會政治格局是有變化的,學術的發展也是有變化的.在這方面以法家的論述最為充分,如《韓非子·五蠹》說:「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李斯秦始皇三十四年奏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儒家的發展,有一個由「仁」向「義」、「禮」,直至向法家的「法」過渡的流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性善論與「義」相聯系,性惡論與「禮」相聯系,核心是「仁」.「義」與「禮」仍然是仁,之所以有性善論與性惡論的不同,則是原於歷史環境的變化.「義」與「禮」變了,性善論與性惡論變了,但是「仁」沒有變,儒家體系的獨斷性質也沒有變.對於此一性質,學術界也早有指出.朱熹在解釋張載《正蒙·天道》中「天體物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也」一句時說:「橫渠謂『天體物而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此數句是從赤心片片說出來,荀、揚豈能到?」(《朱子語類》卷九十八)所謂「赤心片片」,即表明此問題是由內心自明的,而非推理的.梁啟超說:「道家哲學,有與儒家根本不同之處.儒家以人為中心,道家以自然界為中心.儒家道家皆言『道』,然儒家以人類心力為萬能,以道為人類不斷努力所創造,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家以自然界理法為萬能,以道為先天的存在且一成不變,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見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八章《道家思想(其一)》.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東方出版社1996年編校再版.)簡潔而准確地指出了儒家學說的人文實踐傾向.梁啟超先生又說:「荀子與孟子同為儒家大師,其政治論之歸宿點全同,而出發點則小異.孟子信性善,故注重精神上之擴充.荀子信性惡,故注重物質上之調劑.……孟子言『辭讓之心人皆有之』,荀子正相反,謂爭奪之心人皆有之.」(見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七章《儒家思想(其五)(荀子)》.)所說出發點的小異當即指孟荀二人的論證手法不同,歸宿點的全同當即指其儒家本質的一致.

C.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的意思

「居抄善地,心善淵,襲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出自《老子》。
居善地:居住要選擇好的地方,可止則止;
心善淵:心態深沉大度,中常湛靜;
與善仁:與人交往仁慈愛護,稱物平施;
言善信:言語平實又有信用,聲不妄發;
政善治:從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無私;
事善能:行事根據能力而為,貴其能力;
動善時:擇機而行不妄動,可行則行。
基本介紹: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D. 現在是不是五濁惡世,人心叵測,道德敗壞,人們為了錢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這個問題提問的好,首先要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世界因為有我們而美專麗,世上無難事只屬怕有心人,社會就是一個不公平的地方,人有高低,樹有貴賤,有錢就是任性,有錢就是暴發戶,現在在的社會很現實 。落折騰太,別人說你又不會死,又不會疼,嘴巴在別人身上,隨便開炮,我們就要隨機應變,有合適去,好聽好聽就聽聽,不好聽就過去了,不要太在意,社會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有一個人,努力努力努力,學習,豐富多彩是人參才美麗。

E. 道德的歷史典故

道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ào dé
基本釋義:
1.一種社會意識形態;2.合乎道德的。
詳細解回釋:答
1.道德是通過行為規范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意識形態;2.社會意識形態之一;3.老子《道德經》的省稱;4.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

F. 人能克己心無患,事不欺心睡自代表什麼道德品質

上聯是說,人能剋制自己的私慾,嚴以律己,身心就無憂無患。人的生命是專神與形的屬統一。古人雲:「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淮南子·原道訓》)。這里的「形」指人的軀體;「神」即精神,指人的內心世界,包括思維意志、情感等;所謂「克己」,就是要用理智(精神)去克制自己的嗜欲和貪欲。一個人如果奔競浮躁,汲汲名利,在心靈上就不可能澄澈清靜,在生理上就可能出現憂患病災;反之,如《黃帝內經》所言:「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就可收形神兼養、長生久視之效。
俗諺說: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又雲:養生須修善,欺心枉吃齋。下聯是說,做事不昧良心,不自欺欺人,心胸豁達坦盪,睡覺也會安穩。

G. 讀心道德事―的心得體會

出於對心理學的熱愛,卻礙於種種原因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所以當發現FPA性格色彩這個通往人們內心世界的工具時,彷彿霎時間看到了開啟我夢想的大門。在得知有讀心術入門培訓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了。
這次上課的人不多,老師能很好的照顧到每個學生,很好。當考拉老師自我介紹時,說到他當年的往事,而當他說到人都是忘恩負義,沒有良心,不再願意與人打交道時,勾起了我內心深處回憶,回憶起我是如何的討厭上海這個地方!回憶起我是如何的厭惡上海的男人!更讓我回憶起我曾經發誓如無特殊情況此生再不踏進上海半步,就連去年單位組織的世博會三日游我都沒有來參觀。然而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在經過糾結掙扎痛苦過後,我毅然重新回到上海,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有所收獲才不虛此行,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曾經被我起誓的親人。
考拉老師由「擠牙膏」案例講起,因為我之前看過一點色書和樂嘉老師的演講視頻,心裡開始有點失望,在想是不是這個課程跟書上說的一樣,老師只是把案例拿出來讀一下就好了,所以開始有點不專心了。然而老師眼很尖,馬上就發現了我的狀況,並要我回答他的問題,我想也沒想就把我書上看到的結果告訴了他,我以為我的答案是正確的,想不到盡然錯了,而且還被老師教育了一通,好傷心。當老師分析完為什麼我的答案不正確時,我有種想撞牆的慾望,因為這個道理我知道,只是我沒有表達完整,只是說了一個很書面的最終結果而已。
因為我是紅色,所以知錯就改,開始認真聽講。後來才發現老師講的很細,遠遠比我視頻上書本上看到的要深很多,感謝考拉老師及時把我飄飄然的心拉回課堂,加深了我對紅藍黃綠的優勢和過當的了解。說真的,基本上每個學員參加這個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自己,解開自己的困惑。而我學到後來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也許這話從我自己口中說出來顯得很不要臉,但是我還是想說,在從事了兩年半的服務行業的背景下,我發現我已經修煉到一定水準了。雖然我之前不知道什麼是性格色彩,但是現在在基本了解性格色彩的奧秘之後我發現紅+黃的我已經基本上做到了:在遇到不喜歡的人或事,脾氣快要發作的時候,先做個深呼吸,控制住了情緒化;在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中多了些人情味,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在凡是追求完美的過程當中不吝嗇於給予別人贊美與肯定。
當然,這些修煉還遠遠不夠,因為紅色最容易受外界誘惑,過於樂觀的心態可能會吃很大的虧,所以,以後還要繼續認真修煉。另一方面,人的潛能是無窮的,通過今天對性格色彩各個顏色的理解,知道其實自己的性格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餘地,我要努力修煉自己那些還不具備的優勢,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

H. 女人做不道德事情,是處於什麼心理

有些女人之所以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就是因為她們想走捷徑,想快速的獲得物質利益和成功。她們想要富貴的生活,但又不想付出任何努力,想坐享其成的就得到一切。所以正是物質利益促使,才讓她們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女人很好辨認,從她們的言談、舉止和作風就能判斷出來。這樣的女人跟人交談的時候很愛奉承人,表裡不如一,急功近利、喜歡認識有錢人。其實有些男人也知道她們的目的,但就是意志不太堅定,容易被她們迷惑。

I. 心道德事是什麼

如果說,你很難忘掉一個人,很有可能你平日里太閑了。將自己的生活,從此變得充實起來,那麼你的記憶和習慣,就會被新的生活所改變;當你,再也沒有胡思亂想的時間,那個人就不會那麼重要了。

J.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10)心道德事擴展閱讀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 「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

熱點內容
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 發布:2025-05-07 00:40:21 瀏覽:320
保留司法救濟 發布:2025-05-07 00:35:37 瀏覽:694
勞動法實質要件的作用 發布:2025-05-06 23:59:30 瀏覽:217
管理的道德是 發布:2025-05-06 23:59:29 瀏覽:154
孫鵬法學家 發布:2025-05-06 23:33:35 瀏覽:479
勞動合同法監督案例 發布:2025-05-06 23:31:36 瀏覽:834
司法所歸鎮 發布:2025-05-06 23:23:36 瀏覽:531
合同法的撤銷 發布:2025-05-06 23:23:27 瀏覽:523
法醫法院 發布:2025-05-06 23:08:46 瀏覽:7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53 發布:2025-05-06 23:07:03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