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實現途徑
⑴ 如何實現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
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
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
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
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
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
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
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
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
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
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
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
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⑵ 結合當前形勢,闡述依法治國的途徑與意義
1、重構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礎。
2、重構法治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基礎
3、深入持久地開展普法教育,建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1. 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全一致。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和各種法律,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法律與人民意志的統一。這樣就把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重大發展,也是黨更加成熟的表現。
2. 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制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統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保證全國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利,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序進行。
3. 實現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體系的維系,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在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實行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
4. 實現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從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看,從封建專制國家,到資產階級民主法制國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吸收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實現依法治國,是中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5. 實現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團結是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的偉大事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然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就必須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有效地處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實行依法治國。
⑶ 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實現途徑有哪些不同
1、地位:法治與德治都是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2、法治作用:
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著國家對其成員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行為要求,體現著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國家依靠法院、警察機關等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強調用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用強制的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德治作用:德治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使其履行自己應盡的道德義務,從而維護和保障社會的穩定。
3、實現途徑:法治,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德治,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